常规医学检查项目指标通俗解读---非常实用
- 格式:pdf
- 大小:240.87 KB
- 文档页数:11
临床化验单解读LtD临床常见化验单解读一、三大常规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1、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 3.5-5.0×1012/L,新生儿为 6.0-7.0×1012/L。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那么常见于各种贫血;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
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
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响、蛋白定性和糖定性。
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
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那么是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医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帮助医生
诊断疾病。
医学检查可以涉及多种指标,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
学检查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1.血液检查指标解读: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反映了体内携氧能力,正常范围为女性
120-160g/L,男性130-175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 血糖测定(FBG):血糖测定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的程度和控制情况。
正常范围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血糖应低于7.8mmol/L。
-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
白(ALB)等。
异常结果可能与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相关,或是药
物/酒精滥用的结果。
2.尿液检查指标解读:
-尿常规:包括尿液颜色、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尿糖等参数。
异常结果可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肾脏问题、糖尿病等情况。
-尿常规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渣中细胞、晶体、细菌等,可帮助发现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
3.影像学检查指标解读:
-X射线:用于检测骨折、肺部状况、器官异常等。
医生会通过观察
影像来诊断疾病或评估治疗效果。
-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测器官如甲状腺、肝脏、心脏、肾脏等的结构
和功能。
医生通过观察超声图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核磁共振成像(MRI):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身体内部
器官的详细图像。
MRI常用于检测脑部、脊椎以及其他软组织的异常情况。
看懂化验单一、尿常规二,血常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ALT0-40U/L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1/1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1/1参考总胆红素总蛋白TP60~80g/1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ALP成人20-110U/L儿童20-220U/L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GT)<50U/L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胆固醇CHOCHO0~5.18mmo1/L<200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甘油三脂TG0~1.6pmmo1/L青年<150老年<200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1.16-1.55mmo1/L男>40(1.03)女>45(1.16)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教你看懂医院检查的各项指标(最新版)怎么看医院的检查的各项指标?教你怎样看懂检查的各项指标?医院的检查的各项指标什么意思?去医院看病免不了做一些化验与检查,患者做完化验拿到化验单后,往往不知化验单上的外文符号与各种数据代表什么,是否正常,总去问医生也不太可能。
怎样才能读懂一些基本的化验项目?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如果有了异常,还要做那些相应检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普通病人和家属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医学教育网整理了一些有关化验检查的基本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医院检查结果为准。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等。
)教你看懂各类临床检验项目一、怎样看化验单上的(+)、(-)化验单或报告单的结果常常用(+)、(-)来表示。
这里的(+)、(-)并不是数学计算时的加、减的符号,而是用来表示结果的阳性、阴性、有的人不太了解(+)和(-),阳性和阴性的实际意思,弄不清它的含义是什么。
一般来说,阳性(+)是表示疾病或体内生理的变化有一定的结果。
例如,为一位停经妇女做尿液妊娠试验检查,结果是阳性(+),就说明这位妇女已怀了孕,思想上可有所准备。
再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AngelAPresent)检查结果为阳性(+),说明这是一位乙型肝炎病人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引起重视才好。
相反,化验单或报告单上的阴性(-),则多数基本上否定或排除某种病变的可能性。
有时,(+)的多少,还能表示某种疾病病情发展程度上的严重性,也就是代表数量上的变化。
例如,得了糖尿病,经常做尿糖试验,(+)、(++)、(+++)的符号,就说明糖尿病的病情有所变化:(+)为病情轻,(-)为病情得到控制,而(++)→(+++)说明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在继续恶化和发展;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大便隐血试验(+++)或(++++)则说明病人出血的严重程度。
然而,阳性或阴性,(+)或(-)的结果有时也代表着相反的一面。
例如一位多年不孕的妇女去做了治疗后,发现尿液妊娠试验(+)阳性时,已怀孕的信息将使她高兴不已。
临床常用检验指标解读2018.07.n三大常规n生化n肝炎类n肿瘤类血常规n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n体检中的必查项目。
n平时看病,医生也经常要开的一项检查。
n这项基本的项目检查结果,很多人也不能真正看懂n重点看四大项血红蛋白: 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n Hgb中有铁元素。
n Hgb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RBC胞膜能通过Hgb将吸入细胞也通过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一部分CO2排红细胞运到肺部通过肺泡同体外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将CO2出体外。
n血红蛋白更易和CO相合,且Hgb一旦与CO结合后就不易分离。
当空气中CO含量增高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引起CO中毒。
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n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n3、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
n4、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n5、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n真性红细胞增多症n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n严重烧伤n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n某些肾脏疾病n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红细胞:4.0-5.5X101012/L 女性3.5-5.0X1012/Ln血液中大部分成分为RBC,会将肺部的氧气运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带出。
并将CO2n RBC数量减少时,氧气的搬运能力会降低,变成缺氧状态,产生贫血;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
但如果增加过多,血液会变浓,不易流动,血管容易阻塞。
n RBC数目可随外界条件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高原居民和新生儿可达600万/mm3以上。
从事体育运动或经常锻炼的人数量也较多。
n RBC生成于骨髓之内,其寿命为100—120天n老化后,易导致血管堵塞,所以会自动返回骨髓深处,由白细胞负责销毁;或是在经过肝脏时,被枯否细胞分解成为胆汁n铁离子会被释放到血浆中并与转铁蛋白(结合被送回骨髓,以作为合成新红细胞的原料。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医学检查指标是临床医生用来评估患者健康状况、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程和疗效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一些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血常规指标:-肝功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升高可能是肝脏疾病的早期指示器。
-肾功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升高可能是肾脏受损的标志。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用于检测感染和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指示。
2.生化检验指标:- 血糖: 用于评估糖尿病和血糖代谢紊乱的指标,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用于评估脂质代谢紊乱,提醒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钠和血钾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用二氧化碳结合力(CO2)和pH值表示,指示体液酸碱平衡状态。
- 肾功能: 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酸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高水平可能表明肾脏受损。
-肝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疾病。
3.乳腺检查指标:-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是乳腺疾病的常用筛检方法,通过观察乳腺囊性结构、乳腺肿块、乳腺结节等来评估乳腺的健康状况。
-乳腺钼靶:乳腺钼靶是用于早期乳腺癌筛查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照射来观察乳腺组织的密度和结构,检查是否存在肿块或异常。
4.心脏检查指标:-心电图(ECG):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 管理: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腔大小、心肌收缩情况、心脏瓣膜功能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医学检查指标解读,具体解读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做综合分析。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医学检查指标是医生用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工具,通过检查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 血压: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成人的收缩压一般在90-140毫米汞柱(mmHg)之间,舒张压在60-90 mmHg之间。
较高的血压可能表示高血压,而较低的血压可能表示低血压。
2. 血糖:正常人餐前空腹血糖水平应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应在3.9-7.7 mmol/L之间。
较高的血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而较低的血糖可能表示低血糖。
3.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
正常的总胆固醇应在5.2 mmol/L以下,甘油三酯应在1.7 mmol/L以下,HDL应在1.0 mmol/L以上,而LDL应在2.6 mmol/L以下。
高血脂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炎症或感染的存在,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血倾向。
5.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等指标。
高的ALT和AST水平可能表示肝功能损害,高的TBIL和DBIL水平可能表示黄疸,低的白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蛋白质营养不良。
6.肾功能: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和尿常规等指标。
高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能表示肾功能损害,高的尿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肾脏疾病,异常的尿常规可以提示泌尿系统的异常。
7.甲状腺功能:包括甲状腺素(T3)、甲状腺素(T4)、甲状腺刺激素(TSH)等指标。
高的T3和T4水平可能表示甲状腺功能亢进,而高的TSH水平可能表示甲状腺功能减退。
8.骨密度:用于评估骨骼疏松和骨质疏松的程度,常用的指标是骨密度T值和Z值。
看懂化验单(蛮有归纳性的,学医的有必要把此当珍藏版呵呵)一,尿常规二,血常规三,其他检查五,生化检测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二,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ALT0-40U/L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三,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1/1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1/1参考总胆红素总蛋白TP60~80g/1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四,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五,碱性磷酸酶ALP成人20-110U/L儿童20-220U/L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六,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GT)<50U/L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七,胆固醇CHOCHO0~5.18mmo1/L<200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八,甘油三脂TG0~1.6pmmo1/L青年<150老年<200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九,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1.16-1.55mmo1/L男>40(1.03)女>45(1.16)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模块十二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和药品说明书的解读项目一、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一、血常规检查1. 血液概述(1)定义:流动在人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2)特点:A.占体重8-9%,5000-6000ml,pH7.35-7.45B.构成:血浆(无形成分)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一).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正常成人(4.0~10.0)×l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儿童(11.0~12.0)×109/L临床意义:1.白细胞增多(1)生理性:月经前、妊娠、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新生儿及婴儿等(2)病理性:炎症、细菌感染、恶性肿瘤、药物中毒2.白细胞减少:(1)疾病:流行感冒、麻疹、白血病等(2)用药: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3)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等(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的影响(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胞浆内有颗粒中性粒细胞(50%~ 70%)嗜酸性粒细胞(1%~ 5%)嗜碱性粒细胞(0%~ 1%)❖胞浆内无颗粒淋巴细胞(20%~ 40%)单核细胞(3%~ 8%)1.中性粒细胞(1)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2)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同A.增多:a.急性、化脓性感染局部及全身感染b.中毒、出血及其他疾病B.减少:a.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等b.中毒(重金属等)及用药2. 嗜酸性粒细胞(1)变形运动及吞噬功能(2)临床意义:A.增多:a.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b.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等c.血液病:嗜酸性细胞性白血病等d.用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B.减少:a.疾病或创伤伤寒或术后、严重烧伤b.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嗜碱性粒细胞(1)无吞噬功能,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与变态反应有关(2)临床意义:A.增多:a.疾病:过敏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增多达10%以上;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b.创伤及中毒:脾切除及铅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B.减少:a.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b.用药:促皮质素、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4单核细胞(1)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检验指标是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
了解和正确解读常见的检验指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临床常见的检验指标及其解读。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患者全血细胞成分的检验项目。
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贫血、感染、出血或炎症等疾病。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4.0-5.5×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患者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或患有多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等。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0-11.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或恶性肿瘤等。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药物、化疗或骨髓抑制等原因。
3.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可能由于营养不良、失血、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4.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炎症、恶性肿瘤或骨髓疾病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
二、电解质检查电解质检查主要评估患者体内钠(Na+)、钾(K+)、钙(Ca2+)和镁(Mg2+)的水平。
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2. 钾 (K+):正常范围为3.5-5.0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肾功能衰竭、酸中毒或使用钾盐补充剂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过度排钾、使用利尿剂或碱中毒等原因。
3. 钙 (Ca2+):正常范围为2.1-2.6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恶性肿瘤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
4. 镁 (Mg2+):正常范围为0.7-1.1 mmol/L。
临床常用化验单指标含义临床常用化验单指标是医生常用来评估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的检查,可以获取一系列的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电解质指标、炎症标志物、血脂类指标、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等。
下面我将对部分常用指标的含义进行说明。
一、血常规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表示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增高可能是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的表现,而白细胞减低可能是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2.红细胞计数(RBC):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如果增高则可能是肺心病、慢性病贫血等疾病,如果减低则可能是贫血、失血、溶血等情况。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用于判断贫血情况。
4.血小板计数(PLT):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如果增高则可能是炎症、感染等情况,如果减低则可能是出血、骨髓抑制等情况。
二、生化指标1. 血糖(Glu):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2.尿素氮(BUN)、肌酐(Cr):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如果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存在肾功能损害。
3. 血清蛋白总量(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增高或减低可能是肝脏疾病、炎症、贫血等情况。
4.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肝炎等肝脏疾病情况。
三、电解质指标1.钠(Na)、钾(K)、氯(Cl):主要用于评估电解质平衡情况,电解质的增高或减低可能是肾功能异常、高血压、心衰等疾病的表现。
四、炎症标志物1.C-反应蛋白(CRP):用于评估炎症程度和监测感染等情况。
2.乳酸脱氢酶(LDH):用于评估细胞损伤情况,高值可能与组织坏死、肿瘤等有关。
五、血脂类指标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于评估血脂代谢情况,异常值可能是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血常规19项指标解读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血液检查,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血常规19项指标的解读: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正常范围为4000-10000/μl。
2.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负责消灭细菌和修复组织。
正常范围为2000-7500/μl。
3. 淋巴细胞计数(Lymph):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负责产生抗体和调节免疫反应。
正常范围为1000-3000/μl。
4. 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负责吞噬死亡的细胞和细菌。
正常范围为300-1000/μl。
5.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时增加。
正常范围为50-500/μl。
6.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和炎症时增加。
正常范围为10-100/μl。
7.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负责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正常范围为4.2-5.2×10^12/L。
8.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负责输送氧气。
正常范围为12-16g/dL。
9.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比例。
正常范围为0.35-0.45。
10.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正常范围为80-100fL。
11.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红细胞中平均每颗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范围为27-34pg。
12.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指红细胞体积分布的宽度。
正常范围为11.5-14.5%。
1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负责凝血和止血。
正常范围为150-450×10^3/μl。
14.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血小板的平均体积。
体检报告项目解读大全(最实用最齐全)Mr.Health(健康先生)体检报告项目解读大全(最实用最齐全)体检前,总是满怀希望能够通过一次全面的体检,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个清清楚楚。
然而,在拿到体检报告单的那一瞬间,面对着各种的医学词汇、各种数据与单位、加减符号和上上下下的箭头,希望便破灭了有木有!?体检读报告不用愁,带你读懂常见的各种体检项目!一、血常规检查许多全身性疾病可以从该检查中发现早期迹象,例如,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疾患,而贫血时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偏低。
1.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婴儿(两周岁内):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1)生理性增高:初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2)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胞感染;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
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减少见于:(1)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
(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3)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
(4)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2.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3.5~5.5×1012/L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内科检验常用项目与结果解读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内科常用的一项基础检查项目,可以提供有关个体血液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对某些疾病进行初步筛查。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负责运输氧气的重要蛋白质。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80g/L,女性则为120-160g/L。
如果血红蛋白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或其他相关问题。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
正常范围是4-10 × 10^9 / L。
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而过低则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低下。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帮助评估血液凝固功能。
正常范围为150-400 ×10^9 / L。
过高或过低的血小板计数都可能与出血或凝血异常有关。
4.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反映了人体输送氧气的能力。
正常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4.0-5.0 × 10^12/L。
红细胞计数异常可能与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有关。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正常范围为80-100 fL。
MCV异常可能反映出一些血液疾病,例如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
二、电解质检验电解质检验用于评估人体的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的代谢情况。
1. 钠(Na+)正常范围为135-145 mmol/L。
钠是体内液体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离子。
钠水平过高可能与脱水或某些肾脏疾病有关,而过低则可能是由于某些药物或肾脏问题。
2. 钾(K+)正常范围为3.5-5.0 mmol/L。
钾是维持神经和心脏肌肉功能所必需的。
高钾水平可能由于肾脏问题或其他代谢异常,而低钾则可能与排尿异常或药物使用有关。
3. 氯(Cl-)正常范围为98-107 mmol/L。
氯是维持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所必需的。
临床常用检验指标解读一、血常规: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代表了红细胞携带和输送氧气的能力。
正常成人男性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15-160g/L。
低血红蛋白可能表示贫血的存在。
2.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表示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男性范围为4.3-5.8*10^12/L,女性为3.5-5.0*10^12/L。
高红细胞计数可能表示血液黏稠度高,低红细胞计数可能表示贫血。
3.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表示单位体积内的白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范围为4-100.109/L。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
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表示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
二、尿常规:1.尿蛋白:尿蛋白的存在可能是肾脏损伤的标志,也可能是其他慢性病的病征。
正常范围为阴性或少量。
大量尿蛋白可能表示肾脏疾病。
2.尿糖:尿糖的存在可能是糖尿病的标志。
正常范围为阴性或少量。
大量尿糖可能表示糖尿病。
3.尿红细胞:尿红细胞的存在可能是泌尿系统的疾病的标志。
正常范围为阴性或少量。
大量尿红细胞可能表示泌尿系统出血。
三、肝功能:1.谷草转氨酶(AST):AST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心肌中,其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
正常范围为5-40U/L。
AST升高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肝炎等。
2.谷丙转氨酶(ALT):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其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
正常范围为5-40U/L。
ALT升高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肝炎等。
3.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胆红素的总量,包括结合态和非结合态。
正常范围为2.5-21.5umol/L。
总胆红素升高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胆管阻塞等。
四、肾功能:1. 尿素氮(BUN):BUN是代谢产物尿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其升高可能表示肾功能减退。
正常范围为2.9-7.5mmol/L。
BUN升高可能表示肾功能不全。
体检报告各项解读
1.身高体重指数:用来评估身体的肥胖程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2. 血压值: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应该在90/60 mmHg到120/80 mmHg之间,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3. 血糖值:正常成年人的血糖范围应该在3.9-6.1 mmol/L之间,过高或过低的血糖值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4. 血脂值: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异常值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异常值可能会提示肝脏疾病。
6. 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异常值可能会提示肾脏疾病。
7. 乳腺、子宫、卵巢等妇科检查指标:包括乳腺超声、宫颈涂片、阴道镜等检查,异常值可能会提示妇科疾病。
8. 放射性检查指标:包括胸部X线、乳腺X线、骨密度等检查,异常值可能会提示肺部疾病、乳腺疾病、骨质疏松等情况。
9.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来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异常值可能会提示心脏疾病。
10. 眼部检查指标:包括眼压、视力、眼底等检查,异常值可能会提示眼部疾病。
- 1 -。
体检报告的30个常见指标通俗解读体检报告是医生根据体检项目所获取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
然而,对于非医务人员来说,体检报告中的指标常常难以理解。
以下是30个常见指标的通俗解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体检报告。
一、血液指标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正常范围内代表身体免疫系统正常。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细胞,数值正常代表体内氧气供应正常。
3.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蛋白质,衡量身体供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4.红细胞压积:代表血液中红细胞所占比例,正常数值意味着血液流动正常。
二、肝功能指标1.肝酶(ALT/AST):代表肝脏功能的酶,高数值可能意味着肝脏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
2.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的代谢情况,高数值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
3.血清白蛋白:衡量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的指标,高数值正常意味着肝脏功能正常。
三、肾功能指标1.尿素氮: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数值过高可能是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
2.肌酐:体内代谢废物,高数值可能代表肾脏功能异常。
四、血糖相关指标1.空腹血糖:空腹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数值可能与糖尿病相关。
2.糖化血红蛋白:代表血糖控制的情况,高数值通常代表长期高血糖。
五、血脂相关指标1.总胆固醇:体内胆固醇总量,高数值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甘油三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数值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高数值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高数值代表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好。
六、尿液指标1.尿蛋白: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数值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
2.尿糖: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数值可能与糖尿病相关。
七、甲状腺功能指标1.甲状腺素(T3、T4):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数值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
2.促甲状腺激素(TSH):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脑垂体激素,高数值可能代表甲状腺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