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大学叙事”——评阿袁的小说创作
- 格式:pdf
- 大小:255.88 KB
- 文档页数:3
Identity and Criticism--A Discussion on Ironic Narrative Strategy in A Yuan's University Narrative
Novels
作者: 马建珠[1,2];谢红[3]
作者机构: [1]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2]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3]吉安广播电视台,江西吉安343000
出版物刊名: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7-10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6期
主题词: 阿袁;大学叙事;反讽;叙事策略;知识分子
摘要:学院派新生代作家阿袁的小说以其鲜明的大学题材与典雅的叙事风格成为当代文坛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
阿袁以言语反讽作为表达言意相异的修辞方式,以叙事反讽完成多重视镜的动态建构,以情境反讽作为小说的结构原则。
多种类型的反讽叙事策略,为其小说营造出了浓郁的反讽意蕴。
她以认同与批判的叙事姿态呈现出大学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日常生命情态与精神症候。
虽然阿袁认同的叙事姿态为有些论者所诟病,但反讽视角的切入,为全新理解阿袁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
阿袁小说《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顾博夫妇第一次到中文系试讲的时候,把中文系的老师都吓了一跳。
两人的落差实在太大,是天上人间的那种落差。
顾言博士身体修长,不是一般的修长,是十分修长,站在讲台上,脑袋差不多和黑板的上沿齐了。
而夫人陈小美娇小玲珑,也不是一般的娇小玲珑,是十分的娇小玲珑,站在高大的讲桌后面,整个人几乎找不着,只见一个小脑袋在那里,还总低着,黑糊糊的,和黑板打成一片。
声音也低,低成了莺声燕语。
还不是早晨出去觅食的唧唧喳喳的莺燕,而是傍晚倦了归巢的有气无力的莺燕。
这是写作教研室主任俞非的比喻。
俞非年轻时是个诗人,后来呢,成了诗歌批评家,是师大偶像级的教授。
当然,这样讲有些不准确了,如果用英语表达这个句子,意思就会更清楚,因为“is”要用“was”,也就是说,俞非是师大当年偶像级的教授,而现在,已经沦落了。
沦落的标志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俞非到食堂去买馒头的时候,再也不会享受到特别待遇,别说食堂里的师傅不认得他,就是在那儿吃饭的学生们,也没几个过来打招呼的。
这是自然,诗歌现在都不吃香了,更别说诗歌批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俞非平日的声气就有些幽怨,对人对事的看法亦有些刻薄。
因为有诗歌的才华做底子,那刻薄还是升华了的刻薄,很文学很诗意,一说出来,总是很快就在中文系流行开来。
这让失意的俞非略感安慰,也因为这个略感安慰,俞非更加沉迷于品评人物了,且品评的水平愈来愈高,愈来愈绝,总是三言两语,就让人形神俱备,简直有《世说新语》的风采。
系主任陈季子因此建议他弄一个新版的《世说新语》,好流芳百世。
这当然有讽刺和调笑的意思,但讽刺和调笑之余,也替俞非指出了一条学术之路。
不过,就对陈小美老师的比喻而言,俞非还不是最刻薄的,最刻薄的是姚丽绢。
姚丽绢是比较文学点的教研室主任,用的是比较文学的方式,说顾言博士和夫人陈小美是鹤与鸡,是鸿鹄与麻雀,是天鹅与癞蛤蟆——当然,最后一个比较比喻,是在私底下和陈季子说的。
陈季子和姚丽绢的关系很好,两人既是领导与被领导,又是大学同学,还是有点儿镜花水月情意的男人与女人,关系十分多义且美好,也因为这多义和美好,姚丽绢在陈季子面前,说话和行事,向来横冲直撞无所顾忌。
{惭I)2009.09Z U O j i a xi an z ai s hi在学院与闺阁之间的阿袁囊萎霉霎|妻羹…60侈髓删化k批妣夕蝴Z U O j i a xi an z ai s hi《作品》2009.09欢复杂的东西。
至少在文学里,我更喜欢复杂的形式。
女性已至不惑之年的阿袁对其笔下女性的暮春悲凉不仅比男性更复杂一些,更曲折一些。
而高校知识女性又比一洞察入微而且感同身受。
在她看来,男人与女人的暮春是般女性更细腻、更文雅、更婉转,更百转千回一些。
我喜欢不一样的,“前者是暮春三月,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有生曲折的东西。
’’阿袁小说的最动人处正是在其对高校知识机有锦绣前程,后者是花谢花飞,是萎谢,是零落”,“虽女性曲折“心灵世界?’的精细描画和洞烛幽微。
《长门赋》然都是四月的花朵,但花期却是不一样的”。
过了花季的女通过小米的g--I怨和醋意纤毫毕现出一个已婚女性在婚姻人尤其是单身女性,再也难以绽放来自爱情和婚姻的“幸情感上敏感多思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
《俞丽的江山》福花朵”。
在阿袁的“学院女性”系列中,《郑袖的梨园》有借俞丽的观察、推测和想象等一系列心理反应来铺衍一个知些“剑走偏锋”的意味。
作者似乎有意拂去“守城者”的忧识女性对婚姻的防范与守护。
《虞美人》则细腻呈现了陈果对伤,而描写了正处芳华的大学女教师郑袖几段颠覆男性婚婚姻的觊觎者虞羌人从同情到防范再到愤怒的心理过程。
姻的情感经历。
郑袖先后用自己梨园式的“水袖”魅惑了导在《蝴蝶行》中,陈小摇与吴敏两个好朋友也在婚姻家庭问师苏渔樵和学生家长沈俞,让曾经以第三者身份获取婚姻题上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攻防”。
在婚姻的城堡里,小的朱红果和叶青“城池”不保。
郑袖的这种“恶毒”的复仇米、陈果、俞丽、陈小摇等人既要守住城里的男人,叉要防范方式皆来自于她那段早年的“心灵之痛”。
当年郑袖的语文城外的女人。
阿袁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在婚姻情感上的厮杀丝老师陈乔玲以戏子的“长袖”魅惑了她的父亲,伤害了她的毫不弱于真刀实剑的战场,攻防进退,有的是计谋手腕;腾跳母亲,在她十四岁的心灵深处“嵌进了一根断针”。
2022/5角牛的虐待和暴行,正是对农耕文明的无情摧毁的象征。
《独角牛》在小说艺术上也独辟蹊径,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但小说里的“我”经常超越身处的时空限制,以一种全方位的视角来观察笔下的人物和事情,可以说是一种“套层叙述”:童年与成年交织,过去和现在交织……时空的自由转换,“我”时而是村里的小孩童,时而是俯瞰天下的大视角,文化、历史哲学、诗意交错在一起,吟唱了一曲农耕文明的挽歌。
《独角牛》取材于我们常见的乡土题材,但已经超越了乡土的母题,进入到农耕文明的反思和追思之中,既是对农耕文明的赞美,又是哀悼农耕文明的挽歌。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视角新颖奇特的战争文学写作—读温燕霞的中篇小说《我和我的母亲》◎汪守德读了江西作家温燕霞的这部中篇小说《我和我的母亲》,内心所产生的震撼是极为强烈的。
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和“母亲”这两个人物。
但小说的结构却是神奇的,即以“我”这个生命在母亲腹中开始孕育到诞生的整个过程,来完成其全部叙事。
后来被父亲取名为“胜利”的这个婴儿,竟然以全能视角和超感知的透视力,提前“预知”了母亲熊玉文与父亲张大虎的相爱与相亲,及其自身在母体中的受孕、着床与慢慢成形、成长。
胜利并以腹中婴儿的听觉、视角、触觉甚至是想象,隔着母亲脆弱而坚强的肉体,谛听与他生命相连的母亲的一举一动,谛听母亲同他这个小生命的一次次动人交流,谛听母亲以带孕之身履行战地救死扶伤之责,谛听母亲所在医疗队的艰险惨烈的工作与战斗,感知他在极端危险环境下的降生,以及母亲为其降生所做出的伟大献身,感知乡亲杜大伯与罗大妈对其弱小生命的掩护。
一路下来,读者体会到小说的写作是如此的匪夷所思,而又令人惊心动魄。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温燕霞的这部中篇小说创作,不是我们常见的显示某种平和的、温存的、诗意的风格特色,相反是采取一种出人意料的极限式的写作策略。
她总是把小说的情节和细节,竭力推向人物与行为的极致状态来展开描写,通过连续不断地叠加与累积,形成强大的叙事张力,让读者在几乎是步步惊心的阅读中,感受文学的历险与震撼,认识与战争生活相关的种种使人惊悚的残酷镜像。
解读阿袁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困境
吕思睿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8)004
【摘要】阿袁小说中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知识女性生存境遇的悲凉,小说以其对人性的窥视,将高校知识分子的生存百态尽收眼底,也进一步引出了女性解放这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吕思睿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解读陈染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困境 [J], 李秀春
2.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女性生存困境解读 [J], 李国银
3.从"困境"到"逃亡"——解读聂华苓长篇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境遇 [J], 曹亚茹
4.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对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 [J], 陈丽红;王晓祥
5.解读阿袁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困境 [J], 吕思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8卷 第7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8 No.7 2019年7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l. 2019 文章编号:1008-8717(2019)07-0056-03当代世情书——阿袁小说论 朱 文 琦 (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阿袁是中国当代学院派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延续了中国古典世情小说的传统,在内容上以普通男女之间的生活琐事、饮食大欲、恋爱婚姻、家庭人伦和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为主要题材,同时又针对当代商品化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委婉的讽刺,在叙事话语上擅长白话与文言的混用,使小说具有一种古今杂糅的审美风格。
因此,阿袁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创作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当代世情书”。
关键词:阿袁;爱情主题;讽刺传统;古今杂糅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The Contemporary Human Feeling Novel——On A Yuan’s NovelsZHU Wen-qi(College of Literatur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2)Abstract:A Yuan is contemporary academic authoress in China. Her novels inherit the tradition of ancient human feeling novels.Taking the daily life as the main subject in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her novels euphemistically satirize the social problems. She is good at mixing mandarin and classical Chinese in narrative and makes the novel a mixture of ancient and modern aesthetic style. Therefore, A Yuan’s series of novel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ontemporary human feeling novel.Key words:A Yuan; theme of love; satirical tradition; the combina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9-01-02朱文琦(1995-),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吉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另类的“大学叙事”——评阿袁的小说创作李洪华自九十年代文学进入“个人化”写作以来,一股粗砺和草率之风弥散文坛,写作者们常常对城市与乡村、物质和身体只作浮光掠影式的打量和抚摸,而缺失了对生活内里的精心打磨和心灵世界的深入攫取。
然而,阿袁的《郑袖的梨园》却是以她的精细和典丽打动了中国小说排行榜的评委,跻身于2008年度中篇小说排行榜第三名,成为该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较于同时上榜的王安忆、严歌苓、叶广芩等资深作家而言,2002年才有小说问世的阿袁在大家的眼里还只是一个文坛新人。
然而,新人阿袁一开始便有不俗的表现,处女作《长门赋》一经发表便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最佳短篇小说、《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和中国最佳文学排行榜第六名,此后一发而不可收,《虞美人》、《蝴蝶行》、《锦绣》、《俞丽的江山》、《老孟的暮春》、《西货》、《小颜的婚姻大事》、《看红杏如何出墙》、《郑袖的梨园》、《汤梨的革命》等一经发表,便被各大报刊争相转载。
阿袁一边在大学讲坛上传道授业,一边在小说创作中经营“自己的园地”。
一自“五四”以来,中国的“大学叙事”向来有“现实的批判的”和“理想的诗意的”两种不同走向[1]。
前者如钱钟书笔下的“三闾大学”、沈从文笔下的“青岛大学”,满是不学无术的儒林丑类;后者如杨沫笔下的“北京大学”、鹿桥笔下的“西南联大”,充满了“恰同学年少”的激情与幻想。
阿袁小说大多描叙的是大学校园里的生活故事,而其本人又置身于学院高墙之中,如此看来,她的小说应该也可以归入到“大学叙事”之列。
然而,阿袁的“大学叙事”却显得有些“另类”,她既没正面描写学院里教师们的师道尊严,也没侧面反映校园里学子们的理想追求,偏只把目光投向历来被忽视的一群——大学青年教师尤其是女性教师的日常生活和世俗情感,其中不乏对饮食、服饰等物质生活的倾情关注,更擅长于描叙夫妻间的生活摩擦、朋友间的感情攻防以及同事间的飞短流长,从而拆解了大学外的传统高墙,敞现了学院内的现代生活,把精细典丽的笔触伸向了生活和人性的深处。
最早接触阿袁的小说作品,差不多是在一年之前。
当时读到的,是阿袁一篇名叫《郑袖的梨园》的中篇小说。
因为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阿袁的小说,所以,当时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惊艳感觉。
想不到阿袁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丫头,文字功力居然已经修炼到了差不多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的地步,想不到她对于人性世界的观察与挖掘,居然能够产生让人读后倍感震惊颤栗不已。
既然阿袁刚刚出道不久,其思想艺术就达到了如此成熟的程度,那么,她的《郑袖的梨园》之入选2008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从此之后,阿袁的小说创作,自然也就成了我翻阅浏览文学期刊时的一个关注重心。
所幸的是,阿袁果然是一个后劲十足极有创作潜力的作家。
她在2009年中国小说界的大放异彩,就说明她并没有辜负中国小说学会各位评委对她的厚爱。
很显然,对于阿袁的及时发现与强力推介,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小说学会在大力举荐小说新人方面取得的又一骄人成就。
在2009年,阿袁有两部中篇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部是《汤梨的革命》,另一部就是《鱼肠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小说均得到了评委的青睐,进入了评委推荐的大名单。
只不过按照评选规则,一个作家最终只能有一部小说上榜,最后票决的结果是《鱼肠剑》上榜,位居中篇小说榜的榜眼位置,得票数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方方《琴断口》。
一个出道不久的年轻女作家,能够在两年内连续上榜,而且第二次的名次还大为靠前,就充分说明了阿袁在小说创作方面所具备的不俗实力。
一读阿袁的小说,首先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她对于小说语言的出色运用。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虽然是一种老生常谈的说法,但其中所蕴涵着的真理性却是不容置疑的。
一个小说家,如果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无法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那么,他的小说创作实际上也就不可能走得更远。
阿袁小说的夺人眼目,首先就在这一点上。
关于阿袁的小说语言,批评界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她的语言运用很有一点张爱玲的味道。
比如张爱玲《金锁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守望和谐——论袁仁琮小说的价值取向
黄毅
【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侗族作家袁仁琮的小说创作有明确的价值追求.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界,前期的作品一体化的痕迹比较明显,后面的作品则有独立的价值追求.尽管九十年代后作家的创作环境宽松了,但袁仁琮没有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他的小说中,他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社会和谐.严以律己,脚踏实地地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奉献才智,自觉地充当着和谐社会守望者的角色.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黄毅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中文系,云南,昆明,6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纵横恣肆,仪态万方——读袁仁琮长篇历史小说《庄周》 [J], 曲沐;
2.试论袁仁琮长篇小说创作 [J], 胡长斌
3.雄浑悲壮的史诗--评袁仁琮长篇小说《血雨》 [J], 杨玉梅;邓敏文;杨志一
4.明中叶文人的一座浮雕——读袁仁琮的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 [J], 龙光沛
5.鲜活的哲学家艺术形象--读侗族作家袁仁琮长篇小说《王阳明》漫议 [J], 过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家自述阿袁:螺蛳壳里做道场这是个墨客和枪手短兵相接的时代。
没有风,只有骚。
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零距离、负距离巅峰对决赤身肉博。
且看他浪里白条,雄辩滔滔。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引无数英雄闪了腰。
当此际,谁还在轻拢慢捻抹复挑,悄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谁还复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谁还在诵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古典终结,后现代修成正果。
知识和他们的分子集体疲软,倦在舞台边缘,静默喘息。
大幕垂落,暮色四合。
民众渐至把他们忘却,没有了关切和言说。
这时,一个叫阿袁的女子,不经意间,斜刺里杀出,坚硬如水,柔软似冰。
她以犀利的文字,排兵布阵,撒豆成兵,毫无恻隐心,痛打落水狗。
看她十指纤纤,梅花针飞撒,直教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俞丽的江山》(《小说选刊》2007年第12期)《郑袖的梨园》(2008年第10期)《汤梨的革命》,三部小说层层递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构成一部阴风浩荡的女勾引家日记。
后现代的笔法,前现代的故事,不令人喜,勿使己悲,是一出出“小世界”里“非诚勿扰”的谐谑剧。
小说均以女性为主角,学历无一不高,女博导、女教授、女硕士、在读女研究生,女哲学教师、师母、导师的二房妻子……校园里现存的女性,无一逃脱。
这些人物的总体特征:学问大,心眼多,心比天高,貌比猴丑,穿衣没品位,性格神经质,内心假清高,学术伪道学……长相稍好一点的,要么勾引有妇之夫成功做成了小二,要么红杏出墙,自毁了婚姻没有好结局。
“自视甚高”是这类人群的总体特征。
清高是庸俗者的通行证,贞洁是风骚者的座右铭。
三十三岁的师母俞丽艰辛“守城”,却被小自己五岁的女研究生朱小七轻易攻城拔寨,将做导师的丈夫劫掠。
并非丑女无敌,而是青春常胜;三十二岁的“剩女”郑袖的勾引业绩,所向披靡:勾引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勾引自己当家教的学生的父亲,只为报复。
这份报复情结源于少女时期的伤痛——父亲被自己中学的女老师勾引抛弃了母亲。
阿袁作者:曹卫英来源:《高中生·快乐阅读》2010年第01期一我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见到阿袁的,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的心中震颤不已。
那时我刚进小学三年级,在阴暗的小房子里报到时,我见到了阿袁,禁不住在心中狂呼:“天啊,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高高的颧骨,凸出的前额,扁扁的嘴巴,大大的鼻子上悬挂着经久不断的鼻涕,怪异扭曲的四肢,走起路来蹒跚着,身子如同小鸭子般两侧摆动。
我进去的时候,他朝门口望了望,嘴角牵起一抹丑陋的笑容,变形的嘴角垂着蜿蜒的涎水。
我心头一紧,迅速往同去的妈妈身后躲闪,然而又禁不住新奇的诱惑而探出头瞥了他一眼。
短暂的新奇过后,我也没有太在意这个小插曲。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竟安排他成了我的同桌。
我感到极度的委屈和不满,但是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老师的安排。
上课的时候,我总是紧紧缩起身子,尽量将身体往自己的座位这边靠,并且眼睛死死地盯住黑板,从不斜视。
下课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会在一起打闹、追赶,笑闹声、脚步声在坑坑洼洼的操场上空回荡。
阿袁永远都是一个人趴在窗台上,安安静静地看着其他小朋友打闹、追赶,这时我看到他的眼里满是歆羡。
永远不会有人想去理会他——不屑,也不敢。
就是偶尔有谁回过头去,恰好看到趴在窗台上的阿袁,也只是冲他吐吐舌头,扮个鬼脸,然后满心欢喜地接着玩。
阿袁从来都不会因为同学嘲讽他而气恼,或许他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要过这样的生活的。
二我带着极端厌恶却又无比害怕的心情做着阿袁的同桌。
我害怕他,却又往往因为讨厌而想方设法地挤对他。
在那个时候,我的小脾气让大家觉得我近似于一位小小的公主了。
阿袁却永远都带着他那丑陋的笑容,包容着我的无理,或者说是骄横。
我的厌恶并没有因为阿袁的迁就而有所减少。
甚至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阿袁不小心碰到我的时候,我生气地抄起手中的尖雨伞朝他瘦弱而扭曲的胳膊狠狠地戳去。
阿袁的脸上微微抽搐了一下。
这事被他一个高我们两个年级的邻居看见了,邻居问阿袁:“要不要我帮你教训她?”我吓坏了,以为阿袁会借机报复,没想到阿袁急忙摆摆手:“不,不,她是个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