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常见疾病及其预防”,详细内容涉及第三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重点探讨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2. 使学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关注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参与预防传染病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案例图片、视频资料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传染病案例图片,引发学生对传染病危害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传染病的定义、特点,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3. 传播途径:介绍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4. 预防措施:详细讲解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如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传染病预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传染病基本概念、特点、传播途径;2.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3. 课后作业及拓展延伸。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
(2)列举三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预防传染病的认识。
2. 答案:(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2)预防方法: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等。
作用:降低感染概率,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蔓延。
(3)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合理。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传染病及其预防”,具体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和预防方法;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及常见疫苗介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掌握常见传染病的识别和预防方法。
2.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预防疾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了解免疫接种的重要性,认识常见疫苗,增强疫苗接种的主动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和预防方法;免疫接种的重要性。
难点: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理解;免疫接种的原理及疫苗种类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实物(如口罩、洗手液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传染病图片,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讲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
(2)介绍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水痘、肺结核等)的识别和预防方法。
(3)讲解免疫接种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疫苗。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
(2)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A.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B.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C.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地方性、季节性D.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遗传性答案:B(2)简答题:请简述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答案: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5. 随堂练习:(1)判断题: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所有类型的流感病毒。
答案:错误(2)填空题: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六、板书设计1. 传染病及其预防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和预防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及常见疫苗2. 常见传染病的识别和预防流感:飞沫传播,勤洗手,戴口罩水痘:接触传播,保持皮肤清洁,接种疫苗肺结核:空气传播,戴口罩,加强通风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A. 共用剃须刀B. 性接触C. 母婴传播D. 共用毛巾答案:DA. 飞沫传播B. 空气传播C. 遗传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C2. 简答题:请简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
【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教育教案】幼儿园预防传染病安全教案精选3篇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
活动过程:主持人:冬季气温变化比较大,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同时由于学生是以集体生活为主,接触密切,一旦学生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因此,秋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秋冬季易发传染病一般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
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2、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
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3、虫媒传染病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
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症状1、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
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目标①使同学了解传染病的病原体和预防传染病的三项基本措施,②使同学理解传染病的三大特征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③向同学介绍生物武器及防护。
(2)技能培育目标从甲型H1N1流感实际问题动身,引导同学理解传染病传播的3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培育同学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力量,提高同学的团队合作力量及语言表达力量,体会到嬉戏学习的乐趣。
(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有关传染病学问的学习,增加同学的卫生防范意识,了解我国建国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的宏大成就,培育喜爱祖国的美妙情感。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病原体,特点和流行环节。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原则学情分析:由于近几年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爆发,同学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介绍,已经对传染病的学问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
所以教学中多从生活实际动身,加强感性熟悉,使同学便于理解、把握。
教学预备:老师:通过互联网搜集传染病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整理同学课前提出的问题,找出有共性的问题。
同学:调查家庭及班级成员中常患的疾病,并搜集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上课前大屏幕滚动播放《甲型H1NI流感的预防宣扬短片一、导入新课(新闻导入)课件:视频播放《新闻》,通报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毒扩散的最新状况。
活动一:同学分组派代表沟通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起源、传播以及在全球的感染状况。
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叙述及展现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性很强。
它属于传染病的一种,为何传染病威力如此巨大,我们在它面前真的一筹莫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来好好了解它。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同学对传染病有个形象的熟悉。
带着浓浓的爱好开头新课,让同学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高涨的学习动力。
二、讲授新课活动二:接龙嬉戏,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以接龙的方式4组竞赛,比比看谁知道的传染病种类多。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教育》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主题为“传染病及其预防”。
详细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我国免疫规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常见传染病的识别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疫苗接种,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实物。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传染病图片,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关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疾病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如何预防?”2. 新课导入:讲解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让学生对传染病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拟演示传染病传播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传播途径。
4. 例题讲解:讲解常见传染病的识别和预防方法,结合PPT展示图片,让学生加深印象。
5. 随堂练习:发放传染病识别和预防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疫苗接种教育:介绍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我国免疫规划,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疫苗接种。
六、板书设计1. 传染病定义、特点、传播途径。
2. 常见传染病识别与预防方法。
3. 疫苗接种重要性及我国免疫规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3种常见的传染病,描述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答案:例如:流感、手足口病、肺结核。
流感:通过飞沫传播,预防方法有勤洗手、戴口罩、注射流感疫苗等。
手足口病:通过接触传播,预防方法有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肺结核:通过飞沫传播,预防方法有接种卡介苗、保持室内通风、及时治疗等。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疫苗接种的看法,为什么我们要主动参与疫苗接种?答案: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可以保护个人和家人的健康,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传染病及其预防”,具体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重点学习病毒性感冒、肺结核、乙肝等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常见传染病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传染病患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传染病,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疾病是什么吗?它们为什么会传播?”2. 基本概念与特点:讲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传染病,分析其传播途径。
4. 例题讲解:讲解病毒性感冒、肺结核、乙肝等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传染病及其预防2. 内容:传染病的概念与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请举例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请分析病毒性感冒、肺结核、乙肝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提高了预防意识。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仍有待加强,今后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传染病的信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传染病预防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关注度。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健康与幸福》第六章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详细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常见疫苗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增强健康观念,积极参与疫苗接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特点、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疫苗样本。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传染病患者图片,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常见传染病。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切断传播途径。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识别常见传染病。
(2)分析预防措施,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解答学生疑问,进行针对性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染病的定义、特点及传播途径。
(2)列举三种常见传染病,并说明其预防方法。
(3)谈谈你对疫苗接种的认识。
2. 答案:(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等特点。
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3)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对疫苗的种类及接种时间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下节课进行针对性讲解。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13篇)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篇1课题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道传染病的概念,把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材分析重点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难点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具粉笔、黑板和投影片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生老病死”是世界上全部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等生物,但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美好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
[新课讲授]师:同学们平常所了解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改变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的。
比方——生:近视眼、贫血、骨折……师: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例如——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师:像这样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传染病。
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我们才能更清晰地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我们如今就以同学们比较熟识的传染病——流感和肝炎,一起来探讨一下相关的学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6970的“资料分析”,共同思索70页的商量题并作出回答。
生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当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漫步于空气中。
假如四周的人吸入了这些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
因此,教学过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老人和小孩体质差,反抗传染病的力量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生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分开,这样可以避开健康人感染上甲肝。
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开顾客传染上疾病。
生3:传染病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习传染病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加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阐述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这些内容,承接七年级下册细菌、病毒等知识,也为学习下一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习传染病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加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传染病的概念、病因;传染病传播的基本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原因、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并归纳传染病病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点。
2)让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传染病、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四、学情分析
1)认知与经验:了解细菌、病毒的相关知识,有预防传染病的一些生活经验,了解艾滋病的很多知识,但在理论方面可能较难区分。
2)方法与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分析资料和归纳的能力。
3)心理水平:好学、兴趣易激发、缺乏耐性。
五、课前准备
学生:调查完成书p68表格,搜集有关传染病的资料,带接种证,调查身边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教师:多媒体课件,准备常见传染病图片或相关视频、导学案。
六、教学设计
【情景引入】
师:首先我们一起看两则资料:
资料一:1348年,欧洲出现了鼠疫大爆发,短短5年间,欧洲人口减少了近1/2。
资料二:1995年,墨西哥爆发禽流感,为了控制疫情,淘汰了1800万只鸡,对1.3亿只鸡紧急接种疫苗,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师:这些被称为传染病的疾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什么是传染病呢?我们该怎样预防呢?(稍停顿,引出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
【自主学习】
生:独立阅读课本p68-72内容,划出重点,标出疑惑。
师:巡视,了解学情
【合作学习】
师:幻灯片展示合作讨论提纲、对小组进行分工。
生: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讨论完成本组的问题,要求形式多样,展示时间不超过3min。
1)通过课前的调查,说说你们知道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
2)你知道的病原体有哪些,你知道它们分别能引起哪些传染
病?
3)举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如:流感、肝炎、艾滋病)
4)说说我们平时在预防传染病时做了哪些工作,分别属于预防措施的哪一方面。
5)你的疑惑:
师:巡视、适当指导。
【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学习内容一:传染病的概念、病因
学习小组1:调查展示:了解流感、麻疹、水痘、结膜炎、乙肝、蛔虫病、肺结核、乙型脑炎是传染病,近视眼、贫血、龋齿等是非传染病。
学习小组2:收集、分析资料进行展示。
师:(补充)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的知识有所扩展,了解传染病的分类。
师:展示传染病流行特点的卡通资料,让学生分析传染病特点,归纳传染病概念。
师:(进一步)那传染病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
学习内容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
学习小组3:小品:表演流感传染过程。
分析流感流行的基本环节。
学习小组4:展示分析艾滋病流行的环节,关爱艾滋病病人等知识。
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习小组5:自选一种传染病,分析其流行的基本环节。
师:(质疑)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棒棒的,还能加强体育锻炼,我们还容易生病吗?如果我们周围没有流感病人,我们会感冒吗?如果我们不用肝炎病人的餐具,我们容易得肝炎吗?
达成共识:传染病要能流行起来,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所以我们可以控制任何一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
下面我们看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分别是针对什么环节采取的措施。
学习小组6:总结归纳出预防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目标我们通过展示已经都完成了。
对于本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若有问题,学生来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师进行指导或帮助解答。
)
【归纳整合】
学习小组7: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
课后反思:
我在本课中以知识为教学主线,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活动。
本课的特色主要是:1.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尽
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着力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流感、水痘。
让学生学会更加健康的生活。
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用科学。
我也深刻的感受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也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须先具备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本堂课我也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因此,在老师有效地指导下,学生也能尽情的去演绎。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更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在知识的准确性上把握的还不够,知识面比较窄,对学生的评价太单一等等,作为一个年轻教师,钻研教学和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真的太重要了。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用“新课标”要求自己,用新理念武装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