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2)班《追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传统》主题班会【活动时间】20XX年4月2日星期六【活动地点】八年级(2)班【参加人员】本班全体同学。
【活动程序】一、开场辞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我们胸膛中这颗火热的中国心又一次倍感激动,为了让大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特召开此次主题班会。
闲话不多说,下面我宣布:吕畔中学八年级二班“追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播放《东方红》主持人:一曲《东方红》引起我们对红色经典的追寻和回忆,也掀起我们对那个战争年代的敬仰与深思。
通过这几天的收集,同学们肯定收藏了不少的红色经典材料,可以是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歌、红电影等等,下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藏,并且推选出一位小组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发言。
生1:我给大家讲一个红色人物——刘胡兰,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国民党逮捕,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到“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她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主持人——巾帼英雄刘胡兰,牺牲时年龄跟大家相仿,让我们敬佩)生2:我讲的是鸡毛信的主人公——海娃。
他是一个12岁的放羊娃,为了完成送信的任务,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几经波折,终于负伤把鸡毛信交给了共产党。
(主持人——非常勇敢机智的红色少年,值得怀念。
(这两位同学收集的很好,但是情节不是很详细,希望大家以后能再详细的了解一下。
)生3:我唱一首——《歌唱祖国》我给大家唱首歌)生4:唱一首《爱我中华》生5:《大中国》——主持人:大家唱的都是红色爱国歌曲,但是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歌曲,以战争和解放为主题的歌收集的较少,希望大家回去之后再做收集补充。
我给大家哼几句《在北京的金山上》《打靶歌》。
和一些时髦歌曲相比,红歌似乎有点“土”,有些“硬”,但它“土”的有份量,硬得有骨气。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7篇而他们却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
我们歌颂他们,我们缅怀他们,他们的大无畏精神造就了我们这一代的光明前途,他们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华夏儿女。
面对敌人,他们脸不变色心不跳,挺起胸膛,站在洒满鲜血的战场上,浓烟滚滚,炮弹横飞,喊杀声、火炮声,震耳欲聋,而他们没有胆怯,血染战袍,壮烈牺牲,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
革命先烈为我们踏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推卸我们报国的责任吗?如今,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
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
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就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努力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最后请允许让我用毛主席的话作结束语:“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脚步,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篇2五星红旗是火红的,国徽是火红的,祖国人的鲜血是火红的,祖国人的心是火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龙的象征,是红色的象征。
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上,红军战士的足迹深深的印在那曾经被蹂躏过的土地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千千万万个足迹,牵连着龙族亿万人的心,终将被历史铭记。
从南京纪念馆走过,会看到历史的凝重,会发现野蛮的残忍,会领悟南京的伤痕。
也许你没经历过,但历史牢牢为你记着,那场满城风雨的大屠杀。
这是一座类似灰色金字塔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刻的是一位衣服破烂的妇女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仰天长啸,像在抗议命运的不公。
几个黑字重重地写在灰色的大理石墙壁上:遇难同胞_。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认识到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2. 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3. 红色足迹的分布及意义4. 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性5.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红色足迹的分布及意义,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历程及历史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受红色足迹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采用情景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革命先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意义。
2. 讲解: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历程及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
3. 案例分析:介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受红色足迹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 情景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革命先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总结:强调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革命先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对如何传承革命精神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4. 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红色教学案例
红色教学案例是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以下是一个红色教学案例的示例:
主题:长征精神
教学目标:
1. 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内容:
1. 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长征精神的内涵:坚定信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敢于胜利。
3. 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
1. 讲解与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生动展示长征的历史场景和人物故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征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3. 邀请老红军或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讲解: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人物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征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总结与分享: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 作业与延伸: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长征精神的读后感或组织一次主题班会等,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弘扬党的历史,传承长征精神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尤其是长征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技能与运用:通过小组讨论、故事分享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历程,重点突出长征精神。
2. 长征精神的内涵:讲解长征过程中的艰苦环境、英勇斗争,以及长征精神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征精神的内涵。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故事分享: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长征的故事,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引发学生对长征精神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长征精神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阶段: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点突出长征精神的内涵。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苦和英勇。
第三阶段: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围绕“如何传承长征精神”进行讨论。
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第四阶段:故事分享1.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长征的故事。
2. 其他学生倾听,从中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
第五阶段: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强调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长征精神的感悟,明确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传承长征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故事分享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沟通能力。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长征精神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实践。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了解更多关于长征的故事,共同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传承长征精神。
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案例:传承红军精神
在某幼儿园,校方为了传承红军精神,开设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案例。
首先,幼儿园在每年的国庆节前后,组织孩子们参观本地的红色文化场馆,如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纪念馆等,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英雄的可敬和崇高。
组织活动期间,幼儿园老师还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让孩子们对红军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幼儿园还会在开学初,举行一场隆重的开学典礼。
典礼中,老师们会向孩子们介绍红军精神,并且表彰拥有红色基因的家庭。
家长们会带着孩子们分享他们家族的革命历程,宣扬红军精神。
此外,幼儿园还会为孩子们创造多种学习红军精神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幼儿园老师经常注重将红色文化元素渗透进去,例如设计“我的祖辈是红军”的主题班会、向孩子们介绍红军将领的名字等等。
最后,幼儿园还会在周边环境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
例如,在校内墙面上张贴着红军长征的图片,或者铺设了红色地面砖,效果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
总之,这些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塑造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教育方式。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革命历史,认识到革命先烈的伟大付出。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革命历史的回顾2. 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3. 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4. 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和使命5. 红色足迹寻访活动安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革命历史的回顾,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革命历史,阐述革命精神。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传承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实践活动法:组织红色足迹寻访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革命歌曲,引导学生回顾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2. 讲解:讲解革命历史,阐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3. 案例分析:分析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传承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实践活动:组织红色足迹寻访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精神。
6.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要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3. 实践活动报告:收集学生在红色足迹寻访活动中的报告,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革命历史的讲解是否清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是否生动感人,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追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五(2)班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战斗的历程,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的真理。
2.为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活动准备资料,图片三、活动形式诗朗诵问答合唱四、活动过程主持人(2位主持人齐说):下面我宣布五年级2班“追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传统”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一)追忆革命英雄女:当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从东方升起时。
男:当我们背上书包走出家门开始幸福的一天生活时。
女:同学们你们可否想过是谁带给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齐:是我们最敬爱的中国!男:亲爱的同学们,祖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都热爱自己的母亲,可你们知道吗?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我们的祖国母亲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打击,又是谁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这段黑暗的岁月吗?女: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今天,它碰到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无数党的英雄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1:刘胡兰生2:董存瑞生3:(二)诗朗诵(三)讨论:小组讨论:如何传承革命精神,用行动报效祖国。
(四)齐唱女::历史不会终结,社会在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而今,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关心家庭、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社会、关心祖国的一切发展。
男:对,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女: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歌声唱出我们的心声齐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男:下面请班主任对这次班会做总结(五)班主任总结班主任:同学们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富则国富。
中国明天的命运就掌握在你们手里。
当然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爱国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没有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的爱,是不能谈及爱祖国的。
希望你们从今以后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继往开来,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女:谢谢班主任的寄语男:今天的追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班会教案
为了纪念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我们班组织了一次特殊的班会
教案。
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缅怀先烈,同时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首先,我们将安排学生们进行先烈事迹的朗诵和讨论。
通过学习先
烈的生平事迹,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勇敢
拼搏,争做时代新人。
其次,我们将邀请老师和学生代表一起观看关于革命先烈的纪录片。
通过影像的展示,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
的伟大贡献,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接着,我们将开展“传承民族精神”主题演讲比赛。
学生们将有机会
展示他们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
最后,我们还将组织学生们制作革命先烈主题的手工作品,并邀请
他们参与革命先烈纪念碑的清理和整理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
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先烈们的伟大意义,激励他们传承先烈的精神。
通过这次班会教案,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和激励学生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情怀和使命感,努力成为可靠的时代新人。
愿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少先队活动设计——追忆长征一抹“红”
设计背景
如何引导少先队员理解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学校少工委可以围绕长征精神中“红色”这一主题元素,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类活动,引导队员重温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点燃他们的报国志。
了解红色故事
学校少工委发出倡议,组织队员以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人物、路线、事件、重要会议旧址等为线索,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纪念场馆,寻访红军家属等方式,了解长征的历史和长征途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激发他们的探寻兴趣。
绘制红色地图
学校少工委可开展“长征路线图绘制”大比拼活动,鼓励队员们通过手绘长征线路图,了解长征行进路线和历程,追寻红军足迹,自主探究“远征难”的自然原因,深入了解长征这段伟大的革命历史。
追忆红色英雄
红军将士们的家书中或表达思亲念家之情,或陈述救国之志,或缅怀牺牲战友的长征往事。
辅导员可向队员们展示红军将士们的家书,和他们一起品读,聆听家书背后悲壮的叮咛,感受真挚的情感。
学校少工委可开展“给英雄烈士的一封信”征集活动,鼓励队员们给红军战士写一封信,了解烈士生平,学习其革命精神,缅怀其光辉事迹,表达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感悟红色初心
学校少工委可以开展“假期红色之旅”研学活动,引导队员们在辅导员、家长、社区少工委的帮助下,以小队为单位,沿不同路线赴长征旧址研学,寻访先辈的足迹,记录历史的变迁,并与革命老区小伙伴开展“手拉手”活动,共话未来。
研学结束后,辅导员要引导队员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与身边的伙伴们分享交流。
【幼儿园红领巾传承:英雄长征精神主题教学案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对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步,承载了培养孩子综合素养和情感态度的重要任务。
如何通过教学将党的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注重学前教育的智育方面,更要注重灌输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这其中,红领巾传承与英雄长征精神主题教学正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幼儿园红领巾传承:英雄长征精神主题教学案例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为孩子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1. 红领巾传承:让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红领巾的意义不言而喻。
红领巾是我国少先队员的标志,意味着纯洁、热情和努力。
通过让孩子们戴上红领巾,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红领巾传承中,不仅可以教育孩子们爱国爱党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团结互助、勇敢坚毅的品质。
这是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素养,也是英雄长征精神的具体体现。
2. 英雄长征精神主题教学: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英雄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充分体现了我国和英雄的伟大精神。
在英雄长征精神主题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红色纪录片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英雄长征的壮丽历程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这种教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我国革命史和英雄人物,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鼓舞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3.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需要符合他们的芳龄特点。
在进行英雄长征精神主题教学时,我们需要采取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
可以先从英雄长征的基本历程和精神内涵开始,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感悟,再逐步深入到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的事迹。
这样有助于让孩子们逐步理解和积累知识,培养他们对英雄长征精神的感情认同和内化。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班会背景及目标一、班会背景1.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 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3.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班会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班会内容与过程三、班会内容1. 红色故事分享;2. 红色歌曲学唱;3. 红色影片观看;4. 红色足迹寻访;5. 革命精神传承。
四、班会过程1. 开场:主持人介绍班会背景和目标;2. 红色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3. 红色歌曲学唱:组织学生学唱红色歌曲,激发爱国情怀;4. 红色影片观看:播放红色影片,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5. 红色足迹寻访:邀请老红军、革命后代等讲述红色足迹;6. 革命精神传承:讨论如何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 结束语:主持人总结班会内容,强调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章:班会组织与实施五、班会组织1. 班主任负责组织班会,确保活动顺利进行;2. 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支持;3. 邀请校外专家、老红军等参与活动。
六、班会实施1. 提前准备好班会所需的材料,如红色故事、歌曲、影片等;2. 确保班级全体学生参与,不得无故缺席;3. 班会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4. 班会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班会活动。
第四章:班会评价与反馈七、班会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班会过程中的参与情况;2. 学生感受:收集学生对班会的感受和建议;3. 班会效果:评估班会对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八、班会反馈1.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班会活动;2. 教师反馈: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提升班会质量;3. 上级反馈:向学校领导、家长汇报班会情况,争取更多支持。
第五章:班会拓展与延伸九、班会拓展1. 组织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演讲等;2. 开展红色足迹寻访活动,实地感受革命精神;3. 建立红色教育长效机制,将革命精神融入日常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长征精神》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长征精神开题课》教学设计分组讨论,提出问题老师:我听说我们班有很多诗词小达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学生:敢!老师:请听题:(1)红军不怕远征难,请接下一句(出示课件)学生:勇冠三军气冲斗牛!老师:不错!不到长城非好汉,请接下一句。
学生:屈指行程二万五,战士何须畏惧!老师:踏遍XXX人未老,请接下一句。
学生:风雨同舟,身先士卒!老师:而今迈步从头越,请接上一句。
学生:XXX只等闲,XXX带领我们前!这四首诗词都是在长征时写的,上面四句诗词分别代表了一种精神,(出示课件)。
这正是我们曾经在开学第一课所学的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
八十多年前,一只八万多人的红军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远征。
八十年后的今天,中华儿女用生命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引领着我们社会的现在和将来,如何将红色记忆传承,将这长征精神发扬,是我们每位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用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长征精神为题展开研究性研究,扬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好吗?学生:好!老师:说起二万五千里长征,大家并不陌生,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
可是这毕竟发生在八十多年前,对于我们来说有些遥远。
想想看,当年那漫长的二万五千里,你都了解多少?学生:老师:长征的时候,天上敌机不断的侦查轰炸,地面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数不尽的艰难险阻。
可是我们可敬的红军战士仅凭两只脚,行程二万五千里,跨越十二省,其中经历的艰辛,并不是我们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
既然我们要走进长征、了解长征,围绕长征展开研究性研究,根据以前的经验,我们第一步要干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老师:(粘贴题板)长征历时两年,途中的艰辛、战斗的悲壮、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这两年涵盖的内容实在太多。
我们必须结合我们年龄实际,选择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展开。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1.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红色足迹?为什么我们要追寻红色足迹?1.3 学生分享对红色足迹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红色足迹的含义2.1 教师详细解释红色足迹的含义,包括革命历史、伟人足迹等。
2.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红色足迹对于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2.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红色足迹的重要性。
第三章:追寻红色足迹的方法3.1 教师介绍追寻红色足迹的方法,如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老红军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追寻红色足迹的方法。
3.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四章:传承革命精神的方式4.1 教师介绍传承革命精神的方式,如学习先烈精神、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4.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传承革命精神的方式。
4.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红色足迹的重要性和传承革命精神的意义。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3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革命精神。
第六章:红色足迹的故事6.1 教师讲述一个红色足迹的故事,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
6.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红色足迹故事,互相交流学习。
6.3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爱国情怀。
第七章:革命电影欣赏7.1 教师播放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如《英雄儿女》、《建党伟业》等。
7.2 学生观看电影,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
7.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影中的红色足迹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八章:红色足迹实地考察8.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红色足迹实地考察,如革命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等。
8.2 学生参观考察,了解红色足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8.3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地考察中感悟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追忆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教学案例—-纪念建党90周年衡阳市二中倪菊芳【课型】活动探究课【教学目标】1、巩固加深对长征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收集历史资料,提取信息进行探究的能力;培养表达、表演能力,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2、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视等素材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突出对长征精神的挖掘,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
【教学重点】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教学难点】如何弘扬和培育长征精神【教学理念与方法】1、学科交融,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
从大量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书画作品中汲取一定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佐证历史,使学生学会在不同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2、内外呼应,形成强烈的心理共鸣。
大量史实和感性的文艺素材与学生的情感现状形成共鸣,在剧烈的震撼中,使长征精神的提炼水到渠成、深入内心。
3、强化体验,实现课程内容的升华。
学习长征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就是要挖掘长征精神,通过大量的素材、有组织的讨论、有目的的拓展和迁移等体验活动来实现对长征精神的提炼和应用.【教学过程】活动准备: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高中版——《红色精神》之第二章:长征精神。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或网络搜集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其长征中发生的动人故事,感悟长征,体会党领导下的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搜集并欣赏有关长征的优秀文艺作品。
3、提炼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长征精神。
导入新课: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重走长征路》以及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对峙的十年》第三目“红军的长征",我们不同程度地了解到了长征的一些历史知识.长征是人类史上的一次壮举,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宏伟篇章,为了让同学们更近距离的感受长征的苦难风流,更深层次的挖掘长征精神,我们在了解了有关长征的历史知识以及大量关于长征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拓展,一起进入这堂活动探究课:“追忆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追忆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教学案例——纪念建党90周年衡阳市二中倪菊芳【课型】活动探究课【教学目标】1、巩固加深对长征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收集历史资料,提取信息进行探究的能力;培养表达、表演能力,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2、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视等素材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突出对长征精神的挖掘,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
【教学重点】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教学难点】如何弘扬和培育长征精神【教学理念与方法】1、学科交融,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
从大量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书画作品中汲取一定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佐证历史,使学生学会在不同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2、内外呼应,形成强烈的心理共鸣。
大量史实和感性的文艺素材与学生的情感现状形成共鸣,在剧烈的震撼中,使长征精神的提炼水到渠成、深入内心。
3、强化体验,实现课程内容的升华。
学习长征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就是要挖掘长征精神,通过大量的素材、有组织的讨论、有目的的拓展和迁移等体验活动来实现对长征精神的提炼和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准备: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高中版——《红色精神》之第二章:长征精神。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或网络搜集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其长征中发生的动人故事,感悟长征,体会党领导下的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搜集并欣赏有关长征的优秀文艺作品。
3、提炼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长征精神。
导入新课: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重走长征路》以及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对峙的十年》第三目“红军的长征”,我们不同程度地了解到了长征的一些历史知识。
长征是人类史上的一次壮举,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宏伟篇章,为了让同学们更近距离的感受长征的苦难风流,更深层次的挖掘长征精神,我们在了解了有关长征的历史知识以及大量关于长征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拓展,一起进入这堂活动探究课:“追忆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活动与探究过程:一、追忆长征,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播放《十送红军》,调查学生对长征的感性认识,导出本课的第一个模块——追忆长征,以及该模块的三个部分。
(多媒体展示:十送红军)一曲老歌唤起了我们的记忆,似乎又把我们带进了那段红色的岁月了,那么我想做这样一个调查,看到“长征”这个词语,听完这首“十送红军”,同学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学生发散思维,回答一些感性的认识,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思维发散到与长征有关的历史、歌曲、电影、精神、感人故事等领域。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长征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历史名词,而是作为一个立体的、多维的概念渗透到我们的思维、血液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今天就让我们去追溯历史上的长征、去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长征,去讲出我们内心深处的长征。
●认识历史上的长征。
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共产党人是民族的脊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震惊世界。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
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了无数山山水水,打过了无数次的大小战斗,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于会宁,长征结束。
漫漫长征路,无比艰辛却以无比辉煌。
硝烟虽已过去,脚印虽已模糊,但创造这段历史的英雄和他们所留下的永恒的长征精神将永放光芒。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及搜集的材料来个《长征知识大比拼》。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得分高者胜出。
2、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3、内容:有关红军长征背景、过程、人物、意义等,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
(见末页附注:知识竞赛题库)通过知识竞答,追溯历史上的长征。
我们下面来看一组数字,仅以红一方面军为例,历时一年,行程两万五千里,展转11个省份,翻过了18座山脉,据毛泽东回忆红军爬过的大大小小山峰就有近千座,还趟过了包括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大渡河在内的24条大河,长征开始时的8万人,到达陕北则只剩下不到1万人。
这一组组数字是冷静的,但如果用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去诠释这些数字,那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只有巨大的震撼和无穷的感动。
●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长征。
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还缔造了不朽的长征文化,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进行一次文化之旅,去领略诸多艺术作品中的长征。
(多媒体展示长征中的自然景观,如雪山、草地、铁索桥等,诗朗诵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创作的《七律长征》,作品大气磅礴,再现了长征的雄伟与革命者的乐观,其实,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诗作还有很多首,如将他们连接起来,便会组成一幅长征的漫漫画卷;(多媒体展示文学作品的插图和封面)此外在魏巍的笔下,长征成为镌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一个非常形象美丽的比喻,还有在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许多与长征有关的课文,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长眠于雪山上的军需处长,金色鱼钩中的老班长,过草地时倔强的小红军等形象(和学生互动),他们也早已在广大读者心目中树起了永恒的丰碑。
而中国人的老朋友,美国作家爱得加斯诺则通过《红星照耀中国》把长征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第一次介绍给了世界人民,尽管如此,他仍然觉得即使穷近了自己所有的才华也无法将如此豪迈的篇章予以充分的表现,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曾这样写到“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长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大量的影视作品也对其进行了尽情的演绎,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播放影片:《飞夺卢定桥》《草地行军》两个片段)看过这一幕幕镜头,我想所有的同学和老师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手挽着手,不怕山高路远,不怕枪林弹雨,这就是长征。
当然,除了文学影视作品外,还涌现出了大量以长征为主题的歌舞、书法、绘画、各种纪念碑、纪念品等等,这些作品多如繁花,却都以艺术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共同的主旋律,那就是团结的、向上的、英勇的、大气磅礴的长征。
●展示自己心目中的长征。
追溯过历史上的长征,又欣赏了文艺作品中的长征,我想同学们一定想要表达一下你们心目中的长征,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你们所搜集的资料来展示一下你们心目中的长征。
(学生活动:讲述长征中的感人故事)二、挖掘长征,理性思考阶段。
●挖掘长征精神。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个立体的长征呈现了出来,可以说,走进长征,我们的内心都难以平静。
那么在你们的参与过程中,在你欣赏文艺作品,你觉得我们的党、我们的队伍、我们的红军战士都有哪种精神给你的震撼最大,最让你钦佩,最值得你去学习?哪位同学想来谈一下呢?(多媒体问题展示:走近长征,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活动: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在调查中,大家提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提到了我们党的睿智及其正确领导,以及红军战士们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团队意识等等,而所有的这些信仰,这些精神汇聚到一起,共同缔造了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即长征精神,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多媒体展示)1、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2、乐于吃苦,不惧艰难险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3、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寻找长征精神长征虽然结束了,但长征精神却成为一种穿越时空的永恒,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而且无论是在过去的岁月里,还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
(多媒体演示一组图片:董存瑞、刘胡兰、雷峰、王进喜、抗洪图片、抗击非典、载人航天工程、西部大开发等)教师解说: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英雄的精神鼓舞着英雄的人民,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中,在每一位平凡而又伟大创业者和探索者身上我们都可以找到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 98抗洪精神、以及2003年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而此时此刻西部的人民也正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开垦着那片红军脚下的热土。
●传承长征精神那么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该怎样把长征的路走下去,把长征精神的火炬传下去呢?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或模拟自己未来的社会角色来试着谈一下。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活动小结】通过我们对长征的模拟再现,通过我们对长征精神的提炼和探讨,长征精神已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主旋律,而且我也坚信在座的你、我、我们每一位都能成为长征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我们人生的长征路上,、长征的历史意义:军事上,粉碎围剿,转危为安;组织上,战胜分裂,保存力量;思想上,宣传主张,播下火种。
9、结合长征路线示意图,指出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做《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时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据此回答5—7题。
1、“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这体现的哲理是(D)A.现象是本质的表现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C.事实胜于雄辩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长征是宣传队”。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对人民大众宣传党的路线、纲领、政策,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水平。
这体现了党的(B)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D.民主领导3、“长征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沿途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
这表明(B)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毛泽东1935年10 月所写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据此回答8—12题。
4、现长征路上涉及到的主要林业生态工程是(A)A.“三北”防护林体系B.沿海防护林体系C.太行山绿化体系D.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5、夏至日时,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白昼最长的是(B)A.瑞金B.会宁C.遵义D.腊子口6、“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强渡金沙江、大渡河时,该地区的河流水文情况是(B)①河流流量大②有结冰期③河流流域面积小,落差大④含沙量大A.①②④B.①③C.①④D.①②③四、简答题1、毛泽东所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20分)参考答案:①长征精神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