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美术教材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6.13 MB
- 文档页数:56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绘画模块形的视觉印象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形态的表现方法。
3.通过对不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形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难点1.形态的概念和分类。
2.各种形体表现方法的掌握。
3.如何通过观察形提高对形的敏感度。
三、教学内容1.形态的概念和分类要了解形态,我们首先要明确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形态,指的是物体外表的形状、大小、比例等特征。
在美术创作中,形态是构成视觉形象的重要因素,能够传达出物体的形态特征、情感和意义等信息。
形态可以按两种方式进行分类:(1)按形状分类。
形态可以有基本形状如圆、方、三角等,也可以是由基本形状组合而成的复合形状。
(2)按物体类型分类。
形态可以按物体的类型如人体、动物、植物、建筑物等进行分类。
2.各种形体表现方法的掌握在创作中,表现形态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包括线性、色彩、质感、明暗、比例和构图等。
线性:线条是表现形态的重要手段。
粗细、长短、直曲的线条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特征和运动状态等。
色彩:色彩是表现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运用不同的颜色和色彩搭配可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形态、情感等。
质感:物体的质感是物体形态表现的重要因素。
通过线条和明暗的运用,可以表现物体的光滑、粗糙、柔软、硬朗等质感特征。
明暗:明暗是表现物体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透过对光影的把握,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质感和空间感等。
比例:物体的尺寸和比例也是表现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透过对物体各个部位的尺寸和比例的描绘,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特征。
构图:构图是创作中表现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透过构图的安排,可以使物体形态表现更加协调、美观。
3.如何通过观察形提高对形的敏感度要更好地表现形态,我们需要以观察形态为先决条件。
观察形态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注意物体的基本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高低、宽度等。
(2)注意物体的质感特征,如光滑、粗糙、细腻、柔软等。
(3)注意物体的动态特征,如静止、移动、旋转、拉伸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色彩的三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2. 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 色彩的感知与表现。
2. 色彩搭配的创意与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组色彩斑斓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
2. 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图片中的颜色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讲解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a. 色相:颜色的基本特征,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b. 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如深色、浅色等。
c. 纯度:颜色的鲜艳程度,如鲜艳的红色、暗淡的红色等。
2. 讲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a. 相对色搭配:对比强烈的颜色搭配,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b. 邻近色搭配:相近的颜色搭配,如红与橙、黄与绿等。
c. 类似色搭配:相近的色相搭配,如红与橙、黄与绿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彩色笔。
2.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色彩搭配原则,在白纸上创作一幅作品。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的三属性和搭配原则。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二、拓展练习1. 讲解色彩搭配的创意方法:a. 运用渐变色搭配,如红、橙、黄渐变色搭配。
b. 运用互补色搭配,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c. 运用中性色搭配,如黑、白、灰等。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彩色笔。
3.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创意方法,在白纸上创作一幅作品。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搭配的创意方法。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一、教案总纲1. 教学目标1.1 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2 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1.3 增进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拓宽艺术视野2. 教学内容2.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2 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鉴赏2.3 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3.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4.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掌握程度二、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 教学目标1.1 理解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1.2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教学内容2.1 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2.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观察、描述、分析、评价2.3 美术鉴赏的步骤:了解作品背景、观赏作品、分析作品、总结评价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示范基本方法与步骤3.2 实践法:引导学生观赏实际作品,进行鉴赏实践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三、第二章:写实主义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写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1.2 鉴赏写实主义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价值2. 教学内容2.1 写实主义美术的特点:真实、客观、细节描绘2.2 写实主义美术的意义:反映现实生活、倡导真实之美2.3 写实主义美术作品鉴赏:举例分析代表性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写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写实主义美术作品的实例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四、第三章:印象派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印象派美术的特点与意义1.2 鉴赏印象派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风格2. 教学内容2.1 印象派美术的特点:光影变化、色彩斑斓、瞬间印象2.2 印象派美术的意义:突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化表现2.3 印象派美术作品鉴赏:举例分析代表性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印象派美术的特点与意义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印象派美术作品的实例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五、第四章:现代主义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1.2 鉴赏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分析其创新之处2. 教学内容2.1 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反传统、追求创新、表现个人情感2.2 现代主义美术的意义:推动美术领域的革新与发展2.3 现代主义美术作品鉴赏:举例分析代表性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3.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实例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六、第五章:后现代主义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理解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征1.2 学会鉴赏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理解其对现代艺术的挑战2. 教学内容2.1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批判2.2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多样性、解构、混合体裁2.3 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鉴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艺术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阐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征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后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活跃程度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4.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七、第六章:中国传统绘画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与主要流派1.2 掌握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巧与标准2. 教学内容2.1 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的演变2.2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流派: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等2.3 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与标准:笔墨、构图、意境、流派特点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背景与流派特点3.2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鉴赏具体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特别是对绘画作品的分析能力八、第七章:摄影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理解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创作手法1.2 学会从技术及艺术角度鉴赏摄影作品2. 教学内容2.1 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摄影技术的起源与发展2.2 摄影创作手法:构图、光线、色彩、焦距等2.3 摄影作品的鉴赏:分析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技术水平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创作手法3.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摄影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4.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九、第八章:雕塑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认识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与表现形式1.2 学会从材质、造型、空间等方面鉴赏雕塑作品2. 教学内容2.1 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圆雕、浮雕、透雕等2.2 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抽象雕塑、具象雕塑、装置雕塑等2.3 雕塑作品的鉴赏: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创作意图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介绍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与表现形式3.2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鉴赏具体的雕塑作品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特别是对雕塑作品的分析能力十、第九章:建筑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1.2 学会从审美、功能、文化等方面鉴赏建筑作品2. 教学内容2.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本质与功能2.2 建筑设计原则:结构、比例、协调、创新等2.3 建筑作品的鉴赏:分析建筑作品的艺术价值与设计理念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3.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建筑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4.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建筑作品的鉴赏能力十一、第十章:综合材料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认识综合重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全套教案,共十个章节。
美学之旅: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带您领略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承载了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和神秘的探索,而美术,则是这个话题最美妙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美学之旅中,我们将走进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带您领略艺术的无限魅力。
一、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全国高中美术课程的一项重要教材之一,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通俗性等优点。
该教材以西方美术史为主线,融合了中外艺术文化和美学理论的精华,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美术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表现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材体系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近代艺术和现代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从课程内容中学得对艺术的认识与评价方法,培养出对艺术家的敬仰和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学生还能从中感受到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领悟到人类文明和艺术发展的不断进步。
二、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学习内容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它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在课堂上,学生将继续进行跨文化、跨学科的学习,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的深入分析与评价,促进学生心理、思想和情感的升华,提升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艺术现象中的审美因素和美学意义,如形式、色彩、线条、构图、光影、比例等,同时,教师会让学生从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考虑艺术,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自觉性。
学生还会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提高美术创作的水平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特色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是一门让学生一辈子受益的学科。
它有以下教学特色:1.面向学生: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案例为主:课程内容突出案例分析,从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多角度深入剖析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深度理解和感受能力。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湘美版在当今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不仅仅关注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创造力的激发。
湖南省作为文化大省,其推出的湘美版高中美术教材深受师生喜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成为美术教育的佳选。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份高中美术的优秀教案——湘美版范本,看看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并在实践中提高创作能力。
首先,一个优秀的教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这个湘美版教案中,教师设定了三个核心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
接下来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这份教案精选了湘美版教材中的几个经典案例,如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传统绘画门类。
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还能深入了解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上,教案强调互动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
例如,在教授山水画时,教师不仅讲解画法,还组织学生外出写生,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之美,从而在创作中更好地表达个人感受。
此外,教案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在模仿中探索,在实验中创新。
评价方式也是这份教案的一大亮点。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作品的“像不像”为标准,而这份湘美版教案则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
学生的作品不再只是被评分的对象,更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记录和思考的载体。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最后,这份教案还特别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结合历史、文学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花鸟画时,教师会引入古代文人的生活背景和诗词,让学生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总的来说,这份高中美术优秀教案湘美版范本,以其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互动体验的教学方法、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以及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有趣的学习平台。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湘教版教案标题: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湘教版教案目标:1. 了解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作品。
第二步: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介绍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包括不同艺术形式的介绍和鉴赏要点。
可以通过PPT或者展示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第三步:示范鉴赏(15分钟)选择一幅作品进行详细的鉴赏示范,包括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第四步:学生实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鉴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五步:总结讨论(10分钟)请学生就自己鉴赏的作品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作品鉴赏的文章、制作一个关于作品的展板等。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展示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对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以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程度。
教案拓展:1.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鉴赏作品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根据自己的鉴赏经验和理解,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教案题目: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2.掌握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重点;3.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4.促进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介绍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美术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Step 2:讲解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
Step 3:示范演示进行绘画技法的示范演示,让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技巧。
Step 4: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操作,先从简单的练习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Step 5:课堂点评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合理的创作和进步,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技巧和审美能力。
Step 6:拓展延伸为感性直观的画面创作开展讲评,通过寻找美的表现方式和美学创作,启发学生的创作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Step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发展自己的艺术天赋。
教学手段:1.讲解演示:通过讲解和示范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法。
2.练习实践: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3.课堂点评: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改进。
4.拓展延伸:通过讨论和探索,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绘画作品的点评和改进建议,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也要评价学生在美术思维、美术欣赏等方面的发展。
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努力程度、创作实践、自我发展等因素。
---课程名称:美术欣赏课时: 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版本: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中国画技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对中国画作品的鉴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中国画作品图片、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画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画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中国画有哪些特点吗?(二)讲授新课1.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中国画的起源,从古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说起。
- 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特点。
2.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勾、勒、皴、擦、点等。
- 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每种技法的具体运用。
3. 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讲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如工笔、写意、水墨等。
- 结合作品,分析不同表现手法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一幅中国画。
2. 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二)欣赏与讨论1. 教师展示几幅著名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
2. 提问:这些作品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三)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画的特点和魅力。
2. 鼓励学生课后多欣赏中国画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绘画原理和技巧,如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
升艺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意。
2. 实践教学:组织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风光,提高绘画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展示不同风格的自然风光画作,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2. 讲授新知:讲解色彩运用、光影处理等绘画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3. 实践操作: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指导学生如何捕捉自然景观的特点。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要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积极参与和创新尝试。
2.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度、创意性和技巧运用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六、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的自然风光图片或摄影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拓宽视野,丰富想象力。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以下是一份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Lesson Objective: 通过创作静物画,学生能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Materials:- 绘画纸- 铅笔- 彩色铅笔/彩色笔- 水彩颜料- 画笔- 水杯和水容器- 调色盘- 海绵/纸巾- 大自然中的静物作为素材(如鲜花、果实、树叶等)Procedure:1. 引入-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创作静物画。
静物画是一种通过描绘感兴趣的人造或自然物体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静物画,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对静物的理解和情感。
2. 技巧演示- 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选择和摆放静物,如何观察并捕捉物体的形状、纹理和光影等细节。
- 演示使用铅笔进行素描,以及如何使用彩色铅笔/彩色笔进行上色,或者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绘画。
3. 实践创作-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静物作为素材,并进行观察和素描练习。
- 学生使用铅笔进行线条勾勒,捕捉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 学生运用彩色铅笔/彩色笔或水彩颜料,添加色彩和细节,使画作更加生动。
- 教师逐个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分享和反思-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 全班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他人作品的观点和建议。
- 强调创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Extension Activity:- 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静物进行绘画,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质地和颜色特点,拓宽对静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绘画媒介,如油画、粉笔画等,创作更多样化的静物画作品。
Assessment:- 评估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包括线条勾勒的准确性、色彩运用的巧妙程度以及对静物的表达能力。
- 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湘版高中美术《绘画》教材
第二课奏响色彩的旋律
新课程培训 ms0737002 贺建华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了解绘画中色彩对比运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中获取运用不同色彩对比的美感体验,学会用一定的色彩对比知识去欣赏与创作美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有关色相对比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强弱对比色彩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绘画实践与欣赏讲解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课件、不同色彩对比的布料;
学生:教材、作业纸、油画棒或蜡笔等绘画工具。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升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到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到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关于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
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多硬度,在应用上有广泛的适用性。
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
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
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
湘版高中美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湘版高中美术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对教材中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3. 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湘版高中美术教材概述1. 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内容简介2. 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第二章:绘画作品欣赏1. 人物画作品的欣赏2. 风景画作品的欣赏3. 静物画作品的欣赏第三章:雕塑作品欣赏1. 雕塑作品的类型和特点2. 雕塑作品的欣赏方法3. 雕塑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第四章:设计作品欣赏1. 设计作品的形式和功能2. 设计作品的艺术特点3. 设计作品的社会价值第五章:摄影作品欣赏1. 摄影作品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 摄影作品的欣赏方法3. 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欣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湘版高中美术教材和相关辅导资料。
2. 美术作品图片和实物作品。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软件。
4. 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六、书法作品欣赏1. 书法作品的类别与特点讲解中国画中的书法艺术,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不同书体。
2. 书法作品的欣赏方法分析书法作品的结构、笔法、墨色和意境,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的美感。
3. 书法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介绍书法大家及其作品,探讨书法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七、工艺作品欣赏1. 工艺作品的种类和特点介绍中国的传统工艺,如陶瓷、刺绣、剪纸、木雕等,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教案在当前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湖南省针对高中阶段推出的湘版高中美术教材,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制定一份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的教案范本。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案的教学目标。
在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课程中,教学目标应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基础绘画技能的训练,如线条描绘、色彩运用等。
此外,通过对不同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接下来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湘版高中美术教材涵盖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各种绘画形式和技法。
教案中应精选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笔墨技巧、西方印象派的光影处理等。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教案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在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课程中,鼓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现场示范、学生实践、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体验绘画的过程。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艺术作品的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技巧。
评价方式的设置同样重要。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作品的最终效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因此,教案中的评价体系应当更加全面,不仅考察学生的作品完成度,还要关注其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技巧掌握情况以及创新能力的展现。
最后,教案还应包含课后延伸活动的安排。
艺术学习不仅限于课堂,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同样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或是安排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艺术环境中感受和学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综上所述,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教案范本应当围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艺术学习体验。
高中美术绘画湘美版教案
这份教案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通过对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的学习与实践,逐步构建起对绘画艺术的理解。
教案的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其独立创作能力。
教案开篇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对色彩理论的认识、绘画技巧的掌握以及创意表达的培养。
在内容安排上,教案细致地规划了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确保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深化理解。
第一部分是色彩理论的讲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三属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调配出丰富的色彩。
教案还特别强调了色彩搭配的原则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创造出和谐的色彩效果。
第二部分聚焦于绘画技巧的训练。
教案提供了一系列的练习,如素描、速写和水彩画等,每一种练习都旨在锻炼学生对线条的控制能力和对光影的捕捉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材质的画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效果,从而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
第三部分则是创意表达的引导。
教案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框架,尝试将个人情感和想法融入作品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如何用画笔讲述自己的故事。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案还包括了一系列的创作提示和灵感激发活动,帮助学生在创作的同时,也能够享受探索自我的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案强调了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且建设性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同时,教案也鼓励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同伴的眼光来获得新的视角和启发。
湘美版高中美术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湘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湘美版高中美术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提升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介绍湘美版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湘美版高中美术课程的特点和目标。
难点是如何通过文字和描述准确地传达湘美版高中美术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要介绍湘美版高中美术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程结构介绍湘美版高中美术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目标。
该课程包括基础课、实践课和综合课三个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和创造力。
3. 基础课介绍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课主要包括素描、色彩、构图和形体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4. 实践课介绍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实践课主要包括素材采集、创意发挥和作品制作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5. 综合课介绍综合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综合课主要包括美术史、美术欣赏和美术理论等知识的学习和探讨,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6. 教学方法介绍湘美版高中美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该教材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索,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7. 教学评价介绍湘美版高中美术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
该教材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品评定和能力测试等多个方面。
8. 教学反思总结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对湘美版高中美术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和描述准确地传达湘美版高中美术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五、板书设计:湘美版高中美术- 课程结构- 基础课- 实践课- 综合课-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 学生实践和探索- 教学评价- 综合评价- 平时表现- 作品评定- 能力测试本课程通过详细介绍湘美版高中美术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理解该教材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提升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教案标题: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能够通过鉴赏作品,理解其艺术特点和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难点:通过鉴赏作品,理解其艺术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内容:
1.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鉴赏具体作品,理解其艺术特点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鉴赏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理论讲解:介绍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对作品的审美观察、艺术表现形式的分析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湘版高中美术作品,指导他们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鉴赏和分析。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鉴赏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加深对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
奇心。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
3. 实物展示: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实际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之美。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布置等方式,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理解水平进行评价,及
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和纠正。
七、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