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诊断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95.50 KB
- 文档页数:12
高血压危象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作者:许俊堂 胡大一一、高血压危象的概念现国际上通常将高血压的急危重症合称为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es )。
有关高血压危象的定义不完全一致,有学者将高血压危象定义为急性血压升高,使舒张压大于120mmHg 。
高血压危象又按靶器官的功能状况分为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 )和高血压次急症 (hypertensive urgencies )。
如果急性严重血压升高的同时伴有急性或者进行性终末器官损害(end-organ damage )称为高血压急症;如不存在急性靶器官损害,则称为高血压次急症,包括较高的III 期高血压、高血压伴有视乳头水肿、进行性的靶器官并发症和严重的围术期高血压[1-2]。
高血压危象的诊断,以及高血压急症和次急症的区别不能完全依赖血压水平,血压升高的速度和是否存在急性靶器官损害决定高血压危象的诊断和分型。
二、脑血流的自身调节脑动脉对血压存在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血压在一定限度内升高或者下降,脑血管相应地收缩和舒张,维持脑血流量不变。
一旦血压升高突破自身调节的上限(正常在150mmHg 左右),就会导致脑血流过度灌注(hyperperfusion ),出现脑水肿,发生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如果血压下降到调节下限以下的水平,就会出现灌注不足(hypoperfusion )(图1)[2-3]。
[[center]] [[/center]]图1. 脑血流的自身调节慢性高血压由于脑动脉增厚,与先前血压不高的患者比较,发生脑过度灌注的上限明显增高,同时发生脑血流灌注不足的下限也上移,调节曲线右移(图1)。
因此,慢性持续稳定的血压升高不容易发生脑血流过度灌注,如果血压降低过快和幅度过大容易出现器官灌注不足。
三、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类型高血压危象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急进-恶化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脑血栓栓塞和颅内出血,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子痫、先兆子痫,急性肾功能衰竭,围术期高血压等[2-3]。
高血压危象[病史采集]1、原有高血压病或继发性高血压病史。
2、交感神经兴奋及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心悸、视物不清、意识障碍、少尿。
3、诱因为焦虑、过度疲劳、内分泌失调、突然停用可乐宁。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肢体运动。
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血压:在原有血压的基础上,血压突然急剧升高,舒张压可达17.3kPa(130mmHg)以上;(2)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3)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病理反射;(4)心脏体征:心界、心率、心律、心音、杂音。
[诊断]1、高血压危象(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26.7kpa (200mmHg),甚至可高达33.3kPa (250mmHg);(2)出现头痛、烦躁、心悸、手足发抖、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黑矇、短暂失明、一过性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3)生化检测示血糠升高。
2、高血压脑病(1)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16.0kpa(120mmHg);(2)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临床表现有严重头痛,频繁呕吐和神志改变,轻者仅有烦躁,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发生抽搐、癫痫样发作、昏迷、暂时性偏瘫、失语等;3、恶性高血压(1)起病较缓慢,病情进展急,舒张压持续显著增高,>17.3Kpa (130mmHg);(2)常见严重心脑肾损害和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3)持续性蛋白质,血尿,低血钾,血肾素活性增加。
[鉴别诊断]1、脑血管意外。
2、急进型肾炎。
[治疗原则]1、迅速降压(1)药物:硝普钠20—200ug/min 静脉滴注,逐渐加量,根据血压调整。
还可以用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由嗜铬细胞瘤所致者首选)、佩尔地平。
(2)降压要求指标:收缩压降至21.3___22.6kpa (160__170mmHg),舒张压降至13.3__14.7kpa(100__110mmHg)或稍低即可.2、控制抽搐:安定、鲁米那等。
简述高血压危象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危象是指高血压急性并发症的一种严重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高血压危象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首先,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胸闷、呼吸困难等。
其次,体征方面常表现为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大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120mmHg;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水肿等改变;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增强、杂音等。
最后,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脑CT或MRI等,以明确高血压危象的病因和并发症。
对于高血压危象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情况,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急性疾病鉴别,例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血管意外、主动脉夹层等。
同时,还需评估高血压危象的危险程度,包括脑、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以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危象的诊断需要医生综合运用临床经验和相关知识,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医生在面对高血压危象的诊断时,应当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尽可能排除其他疾病的干扰,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之,高血压危象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全面了解患者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血压危象的诊断标准,提高对高血压危象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高血压危象的早期识别与干预一、引言高血压危象是指由于血压急剧升高,导致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临床急症。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因此,对高血压危象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危象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突然升高,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伴有或不伴有急性靶器官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2. 分类:根据靶器官损伤的不同,高血压危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高血压脑病: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2)高血压心脏病: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3)高血压肾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4)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出血、渗出等症状。
三、高血压危象的早期识别1. 症状识别: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促、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应警惕高血压危象的可能。
2. 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危象。
3. 靶器官功能评估:定期进行心电图、眼底检查、尿液分析、肾功能等检查,评估靶器官功能状态,及时发现高血压危象。
4. 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存在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应加强监测,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
四、高血压危象的干预措施1. 紧急处理:一旦发现高血压危象,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血压稳定。
3.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靶器官损伤,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降低颅内压、保护心脏、改善肾功能等。
4. 原因治疗:积极寻找高血压危象的诱因,如感染、疼痛、焦虑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5.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再次发生。
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一、疾病概述高血压危象是指在高血压基础上,因某些诱因使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并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可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严重升高(收缩压≥18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20毫米汞柱)并伴有进行性靶器官损害,如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有靶器官损害。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病史,因突然停药、减药、感染、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等因素诱发高血压危象。
继发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高血压危象。
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在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时,可发生高血压危象;嗜铬细胞瘤患者在肿瘤突然释放大量儿茶酚胺时,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
2.发病机制血压突然升高:各种诱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
靶器官灌注不足:血压升高超过了靶器官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靶器官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例如,高血压脑病是由于脑血管在过高的血压下出现强烈的痉挛,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主动脉夹层是由于血压升高使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
三、临床表现1.症状头痛:是高血压危象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剧烈的全头痛或偏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头痛的程度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血压越高,头痛越剧烈。
视力模糊:由于眼底动脉痉挛、出血或渗出,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视物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失明。
心悸: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可伴有胸闷、气短。
心悸的原因是血压升高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
呼吸困难:由于左心衰竭或肺水肿,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
高血压危象的诊断与治疗前郭县医院孙战胜主任医师写在课前的话: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高血压危象的定义、发病机制,了解高血压危象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掌握高血压危象的诊断标准,熟悉了解高血压危象的前沿性治疗方法。
目录:1病例分享:高血压危象12病例分享:高血压危象23根据上述病例讨论14讨论2:何谓高血压危象5讨论3:高血压危象出现时如何评估患者。
6讨论4:高血压危象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病例分享:高血压危象1•患者女性,57岁,主因“头痛,头晕,恶心4小时”入院。
患者主述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血压控制于120~135/75~85Hg,基本稳定,患者于4h前生气后情绪异常波动,感后枕部跳痛明显,恶心,未呕吐,心慌,手脚颤抖,持续不缓解,即赴我院急诊。
到达诊室时患者头痛症状仍明显并自述双眼时有黑矇,视物还清,收入院治疗。
•入院查体:坐位血压:220/145mmHg,R:23次/分,P:110次/分,痛苦面容,HR:11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肌张力略增强。
入院后查心电图大致正常。
查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
尿常规:蛋白:0.5g/L.电解质及肾功能未见异常。
给予卡托普利12.5mg含服,约15min后再次测量血压为200ug/min持续静点约2H后,患者血压稳定于150/90mmHg,症状明显缓解。
病例分享:高血压危象2•患者男性,66岁,主因“头痛、头晕2H”入院。
患者高血压2年余,平时规律服用北京降压0号1片qdI治疗,血压控制于120~140/80~90mmHg.1周前因外出旅游停服降压药物,2H前突发头晕伴恶心,非喷射性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伴前胸隐约憋闷感,自行含服速效救心丸5粒,症状未缓解,赴我院高血压门诊就诊。
半小时前到达诊室时患者头晕、恶心症状仍未缓解,未再呕吐,胸闷已略减轻,血压200/120mmHg,以“高血压危象”住院。
高血压危象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危象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出现严重的神
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器官功能损害和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紧急情况。
其主要的诊断标准包括:
1. 收缩压≥ 180mmHg和/或舒张压≥ 110mmHg,同时伴有一个或多个以下情况:
- 严重头痛、眩晕、失眠、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 胸闷、气短、心悸、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 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 尿量减少或伴有血尿等肾脏损害症状。
2. 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并且有使用降压药物的病人,在使用
规定的降压药物后出现上述情况。
3. 未知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在测量血压时出现上述情况。
在发现高血压危象后,应及时就医,采取紧急措施,如肌注降压
药物等,以避免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高血压危象是指发生在高血压病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现象,也可见于症状性高血压。
它是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的结果。
可发生在缓进型高血压病的各期(尤其是第一、二期),亦可见于急进型高血压病。
其诱因包括过度劳累、精神创伤、寒冷及内分泌失调等。
高血压危象可发生在各级缓进型高血压患者,亦可见于各种急进型高血压。
临床表现有神志变化、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其病情凶险,如抢救措施不力,可导致死亡。
检查
本病一旦发病病情严重,且危害的系统较多,因此检查时应对各个可能发生损害的靶系统进行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血常规;
②尿常规;③肾功能;④头颅CT。
诊断
1.高血压病史。
2.血压突然急剧升高。
3.伴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肾功能不全/视乳头水肿、渗出、出血等靶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并发症
并发高血压脑病、急性心力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1.应尽快使血压下降。
2.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3.监护。
4.防治脑水肿。
5.抗心衰。
6.合并氮质血症者应予血液透析治疗。
7.恶性高血压往往迅速发生高血压危象,必须积极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决定降压速度。
病情危急的恶性高血压,舒张压高于20kPa(150mmHg),需数小时内下降,而处在恶性高血压早期,病情尚不十分危急,血压可在数天内下降,可口服或间断静脉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