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发育不良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8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标准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髋臼过浅或者髋臼覆盖不足,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和易受损。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卡锁、步态异常等。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患者的步态和髋关节活动情况,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X线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观察髋臼的形态、髋臼覆盖率、股骨头的形态等。
此外,CT和MRI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髋臼和股骨头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步态异常等临床表现;2. X线片显示髋臼过浅,髋臼覆盖率小于50%;3. CT或MRI检查显示髋臼形态异常,股骨头的形态异常等。
四、诊断注意事项。
在进行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一依据进行诊断;2. 与其他髋关节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髋关节退行性疾病、髋关节骨折等;3. 对于疑难病例,可以进行髋关节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建议。
对于已经确诊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轻度病例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重度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镜手术等。
综上所述,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通过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髋臼发育不良ct诊断标准
髋臼发育不良CT诊断标准有:
1.髋臼角过大。
髋臼角指的是髋臼的倾斜角度,正常情况下应在一定范围内,但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髋臼角会增大。
2.Perkin方格脱位。
通常在正常情况下,股骨头应该在髋臼范围内,并保持良好的覆盖率。
然而,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情况下,股骨头可能会偏离正常位置,导致脱位。
3.股骨头覆盖率低。
在髋关节发育不良中,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覆盖率较低,即无法覆盖到预期的1/4或距离髋臼较远直接脱出。
造成小孩患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因可能是胚胎发
育过程中姿势不正确,或者受到压迫和活动不足,导致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磨合不良。
早期干预对于髋关节的恢复非常重要,及时干预可以帮助小孩的髋关节恢复到正常位置,而延迟干预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后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咨询医师。
ddh名词解释一、DDH定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0fthe Hip,CDH),是指一系列髋臼和股骨近端畸形以及头臼相互关系异常的疾患,包含髋关节发育不良、半脱位及全脱位。
由于本病可于出生前及/或出生后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1992年由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POSNA)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of the hip, DDH)并由国内外小儿骨科医师普遍接受。
DDH可以是非常轻微的髋臼发育不良,也可以是导致严重髋关节功能异常的髋关节半脱位或髋关节脱位。
二、DDH流行病学特征DDH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患,致残率高。
DDH发病率与地区、种族、季节等因素有关,不同人种发病差异巨大,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低,黄种人介于二者间。
新生儿期(0-28天)DDH的发病率在1-7%。
非洲发病率0.06‰,美国本土人发病率76.1‰,香港0.87‰--南澳大利亚10.5‰,西欧、北欧7~22‰。
我国DDH的发病率为0.91‰-186‰。
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发病率比南方高,高原地区远远高于平原地区,这可能与当地生活习惯相关,如出生后不正确的双下肢直腿捆绑等错误襁褓方式。
一般秋冬季节9月至翌年2月出生的发病高于其他季节,可能因为该季节天气寒冷,新生儿多被包裹,双下肢伸直内收,以至婴儿被动伸髋和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三、DDH常见危险因素目前为止,DDH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比较明确,但是,DDH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
有关DDH的发病原因目前仍存在争议,目前认为环境因素(胎次、胎位、生产方式、羊水过少、出生后襁褓方式等)和遗传因素(性别、家族史、其它伴发畸形)共同参与DDH发病。
DDH患儿多与以下因素相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好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发生率世界各地区有较明显差别,我国并没有完全整的统计资料,就上海某些产院调查的约为0.91‰,北京地区为3.8‰,沈阳某院为1.75‰,香港为0.07‰,这些资料都不够全面,也不能反映我国的发生率,估计我国的发生率大概为1‰。
约20%的先髋脱位有家族史;80%的先髋脱位是第一胎;沈阳某院新生儿普查家族遗传为1/14,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226例中只有4例有遗传史;遗传因素并非为先髋脱位发病的重要因素。
先髋脱位发病率以女孩占绝对优势,我国统计男女之比为1:4.75. 地区与种族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这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和生活习惯有关;习惯背背婴儿的民族发生率低,如南非、中非一些地区,爱斯基摩人,朝鲜族人和广东、香港地区;喜欢用捆绑方法的民族,使新生儿髋关节固定于伸展、内收位,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如北意大利,北美印地安人,德国和北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及我国汉族的习惯。
冬季出生的婴儿,其发生率明显增高。
臀位产发病率较高,国外约23%,上海26%,沈阳28.5%,正常生产中只占5%;臀位产发生先髋脱位较头位产高10倍;剖腹产发生先髋脱位较阴道产高,上海统计占30%,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剖腹产中体重重的婴儿发病率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是:①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③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④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⑤股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
髋臼发育不良怎么锻炼
出现髋臼发育不全这类病症,会给活动造成困难,走路也会感觉疼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加强锻练,缓解疼痛症状。
1、慢跑。
假如出现了髋臼发育不全,病人应当每日醒来之后慢跑20分钟,假如一直坚持到底,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症状引起的痛苦。
2、练习瑜伽。
练习瑜伽是非常好的有氧减肥运动,练习瑜伽可以锻炼身体柔韧度,减轻髋臼发育不全的症状。
3、做健身操。
减肥操可以锻练身体关节,增强人体的柔韧度。
4、游泳。
游泳可以提高人体的血液循环,提升人体免疫力。
5、骑单车。
骑单车是简单便捷环保节能的一种运动方式,骑单车可以让大腿肌肉得锻练,减轻髋臼发育不全引起的不适。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development dysplasia 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分类(1)根据股⾻头与髋⾅的关系分类(⼀般可将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先天性发育不良:股⾻头仅略向外移,Shenton线基本正常,但CE⾓可减⼩,髋⾅变浅,Dunn称此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Ⅰ级。
②先天性半脱位:股⾻头向外上⽅移位,但仍与髋⾅的外侧部分形成关节,Shenton线不连续,CE⾓⼩于20°,髋⾅变浅属Dunn分类Ⅱ级。
③先天性完全脱位:股⾻头完全在真性髋⾅以外,与髂⾻的外侧⾯形成关节,逐渐形成假髋⾅,原关节囊则嵌夹于股⾻头与髂⾻之间属Dunn分类Ⅲ级。
(2)根据脱位的程度分类:按照T?nnis&Zionts标准分为以下4度:①Ⅰ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Y线以下、髋⾅外上缘垂线之外。
②Ⅱ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Y线与Y线的⾅上缘平⾏线之间。
③Ⅲ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上缘平⾏线⾼度。
④Ⅳ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上缘平⾏线以上,并有假⾅形成。
临床表现(1)新⽣⼉和婴⼉期的表现:①症状:A.关节活动障碍:患肢常呈屈曲状,活动较健侧差,蹬踩⼒量弱于另⼀侧,髋关节外展受限。
B.患肢短缩:患侧股⾻头向后上⽅脱位,常见相应的下肢短缩。
C.⽪纹及会阴部的变化:臀部及⼤腿内侧⽪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纹较健侧深陷,数⽬增加,⼥婴⼤阴唇不对称,会阴部加宽。
D.患⼉洗澡或换尿布时,髋关节部位可闻及弹响声。
②检查:A.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适⽤于⾃出⽣⾄3个⽉之间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由Ortolani于1935年⾸先提出,由Barlow加以改良。
Ortolani的⽅法是将患⼉两膝和两髋屈⾄90°,检查者将拇指放在患⼉⼤腿内侧,⾷指、中指则放在⼤转⼦处,将⼤腿逐渐外展、外旋。
如有脱位,可感到股⾻头嵌于髋⾅缘,⽽产⽣轻微的外展阻⼒,然后以⾷指中指往上抬起⼤转⼦,拇指可感到股⾻头滑⼊髋⾅内时的弹动,即为Ortolani试验阳性。
髋关节发育不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 )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
超声检查是 DDH 早期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DDH 治疗的目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DDH 最主要的发病高危因素之一是女婴且出生时单臀先露,其二是家族病史,即婴儿的父母中一方和( 或) 婴儿的兄弟姐妹患有 DDH。
适应证: ( 1) 体格检查发现髋关节稳定性有异常或有可疑阳性发现; ( 2) 有 DDH 家族史; ( 3) 出生时臀先露; ( 4) 神经肌肉病变; ( 5) DDH 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相对适应症:( 1) 出生前羊水过少; ( 2) 其他如产前体位等引起的宫内因素。
临床表现与体征:大腿皮纹、臀纹不对称、关节弹响、下肢不等长和大转子高位,年长儿可见跛行、鸭步,脱位侧髋关节外展试验阳性。
外展外旋髋关节(Ortolani)/Balow征阳性,Allis(Galleazzi) 征阳性。
望远镜征(telescope 征)、腰椎前凸增大、髋外展受限、Trendelenburg征阳性等。
检查:≤4个月患儿首选髋关节B超检查,Graf法;>4个月患儿可拍双髋正位X线片。
不建议采用超声检查年龄 < 6 周婴儿的髋关节,除非体格检查发现髋关节异常。
治疗:出生~6个月,此阶段为DDH治疗的黄金时段。
首选 Pavlik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维持24h。
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和更换衣服)。
定期 B超检查,1次/12周。
若3周后B超提示取得同心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月。
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示未取得复位,则停用Pavlik吊带,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7~18个月,首选麻醉下闭合复位、人字位石膏管型固定。
18月~8岁:2岁以内仍有可能试行闭合复位,但多数患儿需切开复位及截骨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全文)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
DDH可造成患儿的步态异常、相邻关节发育异常、脊柱继发畸形,导致成年后下腰痛和髋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疼痛。
由于该病与髋关节发育过程紧密相关,不同年龄组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各不相同。
DDH治疗的目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一)出生~6个月此阶段为DDH治疗的黄金时段,方法简便易行,依从性好,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1、临床表现与体征:大腿皮纹和臀纹不对称,关节弹响和下肢不等长等。
脱位侧髋关节外展试验阳性。
Ortolani/Balow征阳性。
肢体不等长,Allis(Galleazzi)征阳性等。
2、影像学检查:≤4个月患儿首选髋关节B超检查,Graf法;>4个月患儿可拍X线双髋正位片,常用指标为Perkin方格、髋臼指数(AL)、中心边缘角(CEA)、Shenton线、泪滴(Tera)征。
3、治疗:首选Pavlik 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
24小时维持。
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和更换衣服)。
定期B超检查,1次/1~2 周。
若3周后B超提示取得同心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月。
然后使用外展支具直至髋臼指数(AL)<25°,中心边缘角(CEA)>20°。
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示未取得复位,则停用 Pavik 吊带,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否则后脱位的股骨头持续压迫髋臼壁可致吊带病(髋臼后壁发育不良)。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支具(固定体位同吊带)或直接采用闭合石膏固定,禁忌非麻醉下复位、穿戴极度(蛙式)外展支具,以避免损伤股骨头软骨和AVN。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病理与诊断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又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是一种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1]。
如大腿、小腿与对侧不对称及患肢股动脉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有许多理论阐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如机械因素、内分泌诱导的关节松弛、原发性髋臼发育不良和遗传因素等。
臀位产时有异常屈髋的机械应力,可导致股骨头后脱位。
韧带松弛曾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分泌增多会使骨盆松弛,有利于分娩,也使子宫内胎儿韧带产生相应松弛,在新生儿期较易发生股骨头脱位。
但很难以单一的因素来解释本病的原因,一般认为遗传和原发性胚质缺陷对发病可能起重要作用[2]。
胎儿的髋关节开始是间质性软骨形成的裂隙,先呈深凹圆形,然后逐渐变浅,呈半圆形。
出生时,髂骨、坐骨及耻骨仅部分融合,髋臼窝极浅,所以分娩时胎儿髋关节有很大的活动幅度,以使胎儿容易通过产道。
因此,胎儿在出生前后这段时间内,最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
若胎儿下肢置于伸直内收位,则股骨头不易置于髋臼的深处,极易脱位。
本文就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病理与诊断进行综述如下。
1.病因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病因并不是单一的。
是基于许多因素参加才会引起此症的产生。
1.1 遗传因素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在双胎婴儿中更为明显,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发病率可以高达20~30%[4],而且姐妹中更为多见。
同样的疾病在姐妹中可以出现髋脱位半脱位与发育不良三种类型,倘若不进行详细的,早期的检查与X线片诊断,除第一类之外,后两类往往可以遗漏而到达7、8岁时髋关节已完全正常[5]。
1.2 韧带松弛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证明关节韧带松弛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动物实验中Smith将小狗的关节囊,圆韧带切除后,产生髋脱位现象的百分比很高,临床上Andren指出X线片中耻骨联合的分离在髋脱位病例中为正常婴儿的两倍,他认为这是母体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内分泌使韧带松弛,超量的内分泌变化是引起髋脱位一个重要的因素。
文/王海民 北京丰台医院青少年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恢复效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这种疾病又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青少年出现髋关节发育不良是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会导致患者早期出现髋关节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后期可能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青少年出现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因为受到股骨近端畸形、髋臼与头臼之间相互关系出现异常而造成髋关节活动疼痛、有响声、不对称等现象。
这种疾病发生后会对青少年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出现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等疾病的症状。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症状有哪些?导致青少年出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因比较多,包含了骶髂、腰椎疾病等,对于此类患者,诊断十分重要。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通常会出现髋关节、腹股沟部位疼痛,走路步态不稳、走路跛行等。
如果长期保持站立或者坐姿,疼痛症状便会加重,疼痛的部位大多表现在髋关节及腹股沟周围,呈现C 形。
其中,后外侧及外侧疼痛主要是外展肌疲劳所导致,而前方疼痛则是关节囊青少年髋关节发育不良如何进行康复训练?青春护航青春期健康54异常等原因导致。
在人体正常活动中,外展肌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髋关节侧向稳定器,在机体进行单肢支撑中能够起到平衡骨盆的效果。
外展肌疲劳通常会被认定为髋臼覆盖面积不足、髋关节稳定性下降而导致的,患者具体症状表现为髋关节外展受到限制、臀围及腿纹不对称等。
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髋关节发育不良病程比较长,起病较为缓慢,大多会呈现出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现象,且一般股骨头发育较正常。
髋关节发育不良包含了股骨头包合不足、髋臼发育不良、髋臼脱位和半脱位等。
早期会出现臀线不对称及大腿线不对称的现象,患者两侧腿长会出现差异,容易出现走路跛行、鸭子样步态、膝关节外翻畸形、足部畸形等,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会对青少年成长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