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
- 格式:ppt
- 大小:954.00 KB
- 文档页数:12
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概念定义是指对于一个概念或者概念体系的解释和说明。
概念定义的目的是让人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定义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概念的名称、定义目的、定义的主要内容和定义的适用范围。
概念定义可以是精确的、抽象的或者操作性的。
比如,在哲学领域中,道德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可以通过定义来解释道德的本质和特点。
在科学领域中,概念定义是建立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操作定义是指对于一个操作或者行为的解释和说明。
操作定义的目的是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如何进行这个操作或者行为。
操作定义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操作的名称、操作的目标和结果、操作的步骤和操作的规则和限制。
操作定义可以是具体的、明确的或者简单的。
比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编程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可以通过操作定义来解释如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和调试程序。
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价值。
概念定义主要用于理论研究和学术讨论中,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或者理论模型。
操作定义主要用于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中,可以帮助人们具体地了解和掌握一种操作技术或者行为方法。
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中,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概念定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科素养。
操作定义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和应用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而言之,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是两种不同的定义方法,用于解释和描述概念和操作。
它们在学术研究、实践应用和教育培训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和操作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果。
概念的定义类型有哪些概念的定义类型主要包括描述性定义、操作定义和本质定义三种。
1. 描述性定义:描述性定义是最常见和基本的定义类型,它通过描述一个事物的外在特征和特性来定义概念。
这种定义通常以观察和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组成成分、功能、关系等多个方面为基础。
描述性定义注重对概念的客观、准确描述,使读者可以对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一个苹果是一个圆形和红色的水果,富含维生素以及有助于健康的特性,来定义“苹果”这个概念。
2. 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是通过描述对一个概念的实际操作步骤和行为来定义。
这种定义关注的是如何去实施和操作概念,通常采用实验或实际操作来定义。
通过操作定义,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如何处理和操作某个概念,以达到特定的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如何洗手的具体步骤和使用肥皂的原则来定义“洗手”这个概念。
3. 本质定义:本质定义是通过揭示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来定义概念。
本质定义注重的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本质属性,以及概念所具备的固有性质。
本质定义通常基于事物的本质属性、原理和内在规律,尝试从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把握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人作为一个有知觉、思维和自我意识能力的生命体来定义“人”的概念。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概念定义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定义类型。
4. 满足条件定义:满足条件定义是通过描述一个概念符合的条件、标准或要求来定义。
这种定义主要强调一个概念是否满足某种条件或达到特定的标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人需要具备的智力、道德和身体健康等特质来定义“成功人士”的概念。
5. 历史定义:历史定义是通过描述一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来定义。
这种定义着重于了解概念的历史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背景和过程,以揭示概念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描述资本主义的起源、演变和现状来定义“资本主义”这个概念。
6. 特殊定义:特殊定义是指在特定领域或特定背景下定义一个概念,以满足特定需求。
定义的分类
定义的分类指的是根据定义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将定义进行分类和归纳。
一般来说,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实义:实义是指对某个实际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定义,如“猫是一种哺乳动物”。
2. 虚义:虚义指对某个抽象概念或概念范畴进行定义,如“美德是一种道德上的优良品质”。
3. 述义:述义指对某个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如“地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
4. 定义义:定义义是指对某个概念或词语进行定义和解释,如“公民是指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人”。
5. 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是指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操作和使用进行定义,如“用手柄向左旋转可开启机器”。
6. 科学定义:科学定义是指对某个学科领域内的概念进行科学性的定义和解释,如“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概念”。
7. 常识定义:常识定义是指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常见理解和认知进行定义和解释,如“太阳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大的天体”。
以上是定义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应用和作用,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表达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个人课题核心概念操作定义
个人课题核心概念操作定义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明确定义并操作核心概念的步骤和方法。
在开展个人课题研究时,明确核心概念并进行操作定义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首先,明确定义核心概念是关键的一步。
这需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背景研究来确定研究领域的关键概念。
核心概念应该被明确定义并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联。
例如,如果研究课题是关于教育中的学生成绩,核心概念可以是“学习动机”或“学习方式”。
确切的定义有助于研究者在后续研究中准确地操作这些概念。
其次,进行操作定义是确保研究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的关键。
操作定义一般包括测量方法、数据收集方式以及相关的变量和指标。
在个人课题中,研究者需要明确如何测量和评估核心概念,并选择适当的研究工具或方法。
例如,对于学习动机这个概念,操作定义可以包括使用问卷调查来衡量学生的动机水平,或者通过观察来评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这样的操作定义可以确保研究者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研究对象之间进行比较时具有一致的标准。
最后,不断检验和修订操作定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个人课题的研究中,研究者应该持续地评估操作定义的有效性和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
这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来实现。
如果操作定义不合理或不准确,研究者应该进行相应的修订和调整,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个人课题核心概念操作定义是一项关键的任务。
通过明确定义核心概念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定义,研究者可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可比性和参考依据。
概念的定义形式概念的定义是指对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明确而精确的解释和界定的过程。
概念的定义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具体包括分类法、描述法、操作法和解释法等。
一、分类法分类法是对事物或概念进行划分和分类的一种定义形式。
通过将事物或概念归入特定的类别或范畴,来明确概念的边界和内涵。
例如,对于概念"动物"可以进行分类,按照两栖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
二、描述法描述法是以事物或概念的特征和属性来定义,通过描述其特点或性质,来准确地界定概念的含义。
例如,对于概念"友谊"可以进行描绘,如"一种彼此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感情"。
三、操作法操作法是通过给出事物或概念的操作规程或过程来定义,即通过描述如何操作或实践该概念来达到定义的目的。
例如,对于概念"算数"可以进行操作法定义,如"算数是一种通过进行数字运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解释法解释法是通过利用其他已知的、容易被理解的概念或词语来解释和定义事物或概念。
通过将该概念和其他概念联系起来,来揭示其含义和内涵。
例如,对于概念"民主"可以采用解释法定义,如"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它强调人民的参与和决策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概念定义的形式,当然,还有其他的定义形式,如定义法、比较法、推理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同的概念和具体情况,可以灵活选择和组合这些定义形式,以达到准确、清晰地定义概念的目的。
概念的定义对于建立共同理解、促进学科发展和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明确概念的范围和内涵,可以使人们在相同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和讨论,有助于准确地表达观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同时,良好的概念定义也有助于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促使学者们对概念进行深入思考和界定,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概念的定义形式有多种方式,包括分类法、描述法、操作法和解释法等。
概念的操作化名词解释一、定义概念概念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操作、可测量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通过概念操作化,我们可以将概念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术语,以便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二、识别相关变量在概念操作化过程中,识别相关变量至关重要。
变量是指可以变化的因素或条件,而相关变量则是指与概念相关的因素或条件。
例如,在研究工作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时,工作压力和工作经验可以被视为两个相关变量。
三、建立测量指标建立测量指标是概念操作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测量指标是指用于衡量或反映概念的特定变量。
例如,在研究企业文化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时,员工满意度可以作为衡量企业文化的测量指标。
四、设计数据收集方法设计数据收集方法是概念操作化的重要环节。
数据收集方法是指用于收集与概念相关的数据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例如,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五、确定样本和数据收集程序确定样本和数据收集程序是概念操作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样本是指研究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而数据收集程序则是指用于收集数据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例如,在研究员工满意度时,可以选择某家公司的员工作为样本,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程序。
六、培训数据收集人员培训数据收集人员是概念操作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概念的解释、测量指标的含义、数据收集方法的运用等。
通过培训,确保数据收集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概念及相关变量的含义,并能够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方法。
七、实施数据收集实施数据收集是概念操作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一阶段,数据收集人员根据设计好的数据收集方法,按照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数据收集。
同时,应注意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和权益,确保数据收集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八、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是概念操作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运用适当的统计或定性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概念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概念的定义法概念的定义法是指对某一概念进行明确而准确的定义的方法。
概念是人们对于某个事物或现象所形成的抽象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基石,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因此,概念的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概念的定义法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以下将从传统逻辑中的定义法、本质论定义法和操作定义法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传统逻辑中的定义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概念定义方法。
传统逻辑中通常使用辞书或词典对概念进行定义,以确保概念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辞书中的定义通常包括三个要素:引导词、分析词和分析词所具有的属性词。
引导词通常是“是”、“指”或“根据”等,引导概念。
分析词对概念进行具体的阐述,一般使用同类概念或概念的特征来解释。
属性词则是对概念的特征进行具体描述,以便于理解和区分。
本质论定义法强调概念本质的把握。
本质论定义法认为,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区分该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基本特征。
通过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可以清晰地界定概念的边界和范围。
本质论定义法一般采用阐述性语句对概念进行定义,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例如,对于概念“自由”,本质论定义法可以是:“自由是人类天赋的基本权利,是个体在思想、信仰、言论和行动方面不受限制的状态”。
操作定义法是一种以行为功能为导向的定义方法。
操作定义法认为,行为是概念的基础,只有通过行为才能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含义和内涵。
因此,操作定义法强调对概念进行行为方式的定义。
例如,对于概念“领导力”,操作定义法可以是:“领导力是指一个人通过引导和激励他人,在团队或组织中有效实现目标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传统逻辑中的定义法、本质论定义法和操作定义法,还有其他不同的定义方法和角度。
例如,分类定义法通过将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和划分,从而清晰地界定概念。
比较定义法通过将概念与类似或相反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对照,以便更好地理解概念。
运用定义法通过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场景和案例来解释和阐述。
综上所述,概念的定义法有传统逻辑中的定义法、本质论定义法、操作定义法以及分类定义法、比较定义法和运用定义法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概念及其操作-回复什么是概念及其操作?回答:概念是指对特定事物、现象或思想的抽象概括和理解。
它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共同的认知和理解的总结。
概念的操作则是指对概念进行具体的定义、分类和运用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说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和满足后代需求的概念。
这些概念帮助我们对世界进行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引导我们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行动。
要进行对概念的操作,我们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界定概念的范围和内涵:在操作概念之前,我们需要界定概念的具体范围和内涵。
这涉及到概念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比如,如果我们要操作“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概念,如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
2. 分类概念的属性和关系:对于复杂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属性和关系进行分类来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概念。
比如,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可以包括环境友好、经济有效、社会公正等,这些属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和影响。
3. 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概念的操作不仅仅是对概念进行定义和分类,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比如,当我们面临一个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从而找到平衡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4. 反思和调整概念的操作:在进行概念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这是因为概念是随着时间和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和调整概念的内涵。
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及时对概念进行调整和演进。
总结起来,概念及其操作是人们对于事物、现象或思想进行抽象概括和理解,并通过定义、分类和运用的过程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它不仅帮助我们对世界进行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指导我们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行动。
形式逻辑(普通逻辑)3:概念的操作: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定义:⽤精炼的语句将概念的内涵提⽰出来 , 即揭⽰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定义可以分为实质定义和词语定义。
实质定义揭⽰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其基本⽅法是:被定义概念=属概念 + 种差;即先概括(找属概念)后限制(找种差)。
实质定义⼜可以分为:性质定义:揭⽰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的定义。
发⽣定义:揭⽰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产⽣或形成过程。
功⽤定义:揭⽰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功能或作⽤的定义。
关系定义:揭⽰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的定义。
语词定义揭⽰(说明或规定)语词的意义,只是类似于定义。
包括:说明的语词定义:对已经确定的意义加以说明。
如: “ 耄耋之年 ” 表⽰⼋九⼗岁年纪。
规定的语词定义:对尚不确定的意义进⾏规定。
如: “ 四个现代化 ” 、 “ ⼀国两制 ”定义的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
违反这条规则会导致 “ 定义过宽 ” 或 “ 定义过窄 ” 。
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
否则就会犯 “ 同语反复 ” 或 “ 循环定义 ” 的逻辑错误。
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语词,不得⽤⽐喻。
违反这条规则会犯 “ 定义含混 ” 或 “ 以⽐喻代定义 ” 的错误。
定义⼀般不能否定。
违反这条规则会犯 “ 否定定义 ” 的错误。
概念的划分划分:指以对象⼀定属性作标准,将⼀个属概念的外延分成若⼲种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法。
划分是由母项、⼦项和根据三个部分构成。
“ 划分标准 ” 是指划分所依据的对象的某个或某些属性划分与分解的区别:划分是把⼀个属概念分为若⼲个种概念,分解是把⼀个具体的事物肢解成许多构成部分。
根据划分的层次可以分为⼀次划分(⼀层)和连续划分(多层)。
按划分的⼦项的数⽬不同可以分为⼆分法划分和多分法划分。
按照依据的属性是否为对象的本质属性可以分为科学划分和⼀般划分。
划分应当遵守下列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
心理学实验中的操作定义与操作化变量问题在心理学实验中,操作定义和操作化变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研究设计和结果解释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操作定义和操作化变量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是将抽象概念或者特定心理状态转化为可以量化和操作的操作步骤或者特定行为的定义。
例如,若我们想研究人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操作定义可以是要求被试者在实验中反应特定刺激,例如按下一个按钮或者回答一个问题。
通过这样的操作定义,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程度量化为特定的反应时长、正确率等指标。
操作定义在心理学实验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它使得抽象的心理概念可以被具体、准确地测量和操作。
这为后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其次,操作定义还能够确保实验在不同的研究环境和条件下的可重复性。
只要操作定义保持不变,即使是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结果。
二、操作化变量操作化变量是将研究者感兴趣的心理状态或者概念转化为可以测量的变量。
通过操作化变量,研究者可以将抽象概念转换为可以量化和比较的数据。
操作化变量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极为普遍。
操作化变量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它需要与操作定义紧密相关。
即操作化变量应该是操作定义的实际测量结果。
例如,如果操作定义是按下按钮的反应时长,那么操作化变量就是被试者实际按下按钮所用的时间。
其次,操作化变量应该是可以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
第三,操作化变量应该是具备可度量性的,即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表示。
操作化变量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操作化变量,研究者可以测量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心理状态或者行为。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可能会操作化变量“压力水平”,通过测量被试者的生理指标(如心率、皮肤电导等)或者心理问卷来评估压力水平是否有所变化。
操作定义和操作化变量在心理学实验设计和结果解释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操作定义和操作化变量的选择可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心理学定义概念的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社会行为等方面。
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对概念的定义和界定,而概念的定义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心理学定义概念的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法、原则法、功能法和操作化定义。
一、描述法描述法是对概念的最基本的定义方式,它是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和性质来定义概念。
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和归纳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从而给出事物的定义。
以“记忆”为例,在描述法下,可以定义“记忆是一种人类的心理活动,通过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以便在需要的时候重新使用。
”描述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容易理解,而且能够直接关注到事物的本质特征。
但是描述法也有其局限性,因为描述法只是从经验中总结得出的定义,可能无法涵盖事物的所有方面。
二、原则法原则法是根据事物的基本原则和属性来定义概念。
例如,在定义“人格”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引用心理学中已有的理论和原则,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或者五因素模型等,从而对人格进行界定。
原则法的优点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事物,通过引用已有的理论和原则,能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界定概念。
但是原则法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不同理论和原则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可能导致不同学者对同一概念的定义不一致。
三、功能法功能法是根据事物的功能和作用来定义概念。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事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功能和作用,从而确定概念的定义。
以“情绪”为例,在功能法下,可以定义“情绪是一种人类的心理反应,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体验,促使人们适应和应对情境。
”功能法的优点是强调事物的实际功能和作用,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
但是功能法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事物的功能和作用是相对的,不同情境下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可能导致概念的定义不够具体。
四、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将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变量或测量项,从而能够在实际研究中加以应用和观察。
操作化定义要求概念能够通过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测量。
以“注意力”为例,在操作化定义下,可以定义“注意力是指个体对于特定刺激或任务的选择和集中,可以通过实验中测量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时间或准确性来评估。
考名词解释的方法名词解释是学术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分析和阐述一个名词的定义、内涵、外延以及相关概念,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该名词的含义。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考名词解释的方法。
一、定义法定义法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名词解释方法。
它通过给出一个标准、明确的定义来解释名词的含义。
一般来说,定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名词的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
概念定义是通过描述名词的特征和本质来解释它的含义,如对于“自由”的解释可以是“指个体在合法范围内不受束缚的状态”。
而操作定义则是通过描述名词的具体行为和操作来解释它的含义,如对于“跑步”的解释可以是“以较快的速度用腿部交替踏地前进”。
二、分类法分类法是一种将名词根据其特征、属性或作用进行分类,从而解释名词的含义的方法。
通过将名词与其他相关的名词进行比较和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例如,对于“艺术”的解释可以通过将其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不同的类别,从而展现出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历史法历史法是利用名词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来解释其含义的方法。
通过研究名词的源起、演变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意义变化,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名词的定义。
以“科学”为例,通过追溯其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科学思想,再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兴起和发展,可以了解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四、概括法概括法是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通过举例子和列举典型事例来解释名词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名词的含义和应用。
例如,对于“创新”的解释可以通过列举某些创新的实例,如苹果公司的手机创新、互联网的创新等,来说明创新是指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创造性的新事物或概念。
五、比喻法比喻法是通过将名词与其他不同但有内在关联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解释其含义的方法。
在比喻解释中,通常选取一种相似或明显的事物,并通过对比来阐述名词的特点和属性。
例如,对于“时间”的解释可以通过比喻为“一条不可逆流动的河流”,以强调时间的不可逆和不可逆转性。
教育研究的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
李方
【期刊名称】《教育导刊(上半月)》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界定研究变量或重要名词是教育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程序,是科学地进行研究设计,顺利达成研究目的的需要.概念性定义是抽象的、理论层面上的定义,常用变量的本质特征和上位概念来界定,上位概念可作多元选择.概念的内涵具有发展性和或然性.操作性定义是具体的、指向现实的定义,分测量的操作性定义和实验的操作性定义,表现为可测量或可观察的指标和可操作的活动程序.概念性定义是操作性定义的前提和依据,操作性定义是概念性定义的延续和发展.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李方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5.5
【相关文献】
1.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的实践与研究 [J], 杜振华
2.保障第三方科技评估独立性的核心要素及其操作性定义 [J], 肖小溪; 甘泉; 蒋芳; 李晓轩; 程燕林
3.组织中非伦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演化和评析 [J], 曾恺;王端旭;黄伟泽;段锦云
4.高中生数学关键能力:价值、特质与操作性定义 [J], 朱立明
5.“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不足以为心理学奠基 [J], 舒跃育;石莹波;袁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