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复习进程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定义内涵含义三者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内涵、含义和三者的关系是语言和思维中的基本概念。
在日常交流和学术领域中,对于这三者的理解和区分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内涵和含义的概念。
内涵指的是一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特定特征或属性,它是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具有普遍适用性。
例如,当我们提到“狗”这个词时,它的内涵可以包括“有四条腿”、“属于哺乳动物”、“能够发出吠声”等特征。
而含义则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下所表达的意义,它是相对而言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继续以“狗”为例,如果我们在谈论宠物时提到“狗”,那么它的含义可能是“人类的忠诚伴侣”;而在讨论动物分类时提到“狗”,那么它的含义可能是“种属于犬科的哺乳动物”。
而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内涵决定了一个词语或概念的含义,而含义则是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给他人的。
在思维过程中,我们通过内涵来理解和解释我们所遇到的词语或概念,然后再通过语言将我们的思维表达出来。
因此,内涵、含义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在语言和思维中,对于内涵、含义和三者的关系的准确理解非常重要。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还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同时,深入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拓展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于内涵、含义和三者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加深对于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我们的沟通和思考能力。
希望本文能引发读者对于内涵、含义和三者的关系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
在接下来的文章章节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内涵、含义和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
请读者关注每个章节的要点和结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章节组成和内容安排展开讨论内涵、含义和三者的关系。
每个章节都具有独特的要点和结论,读者应特别关注以下内容:章节一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内涵、含义和三者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概念和含义的关系
概念和含义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它来源于实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和反映。
含义则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也指带有某种意思。
它是个体对事物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和飞跃,是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含义可以包含概念,因为概念本身也是一种含义,只不过它更侧重于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因此,概念和含义的关系是: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含义则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可以包含概念。
在理解概念和含义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第五章意义复习笔记I.语义学语义学是对语言单位,尤其是词和句子的意义的研究。
II.意义1.意义在语言学中,意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关于现实世界或者想象中的世界的想法。
2.内涵按照哲学界的用法,内涵和外延相对,指的是一个词所指称的实体的特性。
3.外延外延涉及语言单位跟非语言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它跟指称意义是一样的。
4.意义的不同类型(1)概念意义逻辑的、认知的、外延的内容。
(2)联想意义①内涵意义:通过语言所指所传达的意义。
②社会意义:所传达的关于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的意义。
③感情意义:所传达的关于说话人/整理感情、态度方面的意义。
④反射意义:通过同一表达方式的其他意思所传达的意义。
⑤搭配意义:通过词语的常用搭配而传达的意义。
(3)主位意义通过顺序和重音这种组织信息的方式所传达的意义。
主位意义是最边缘的意义,因为它只由语序及重音所决定。
5.语境论语境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意义源于语境,存在于语境。
语境有两种:情景语境和上下文。
所有的话语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情景下产生的,除了话语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外,情景因素还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他们当时的行为以及情景中所存在的物与事。
上下文不仅涉及词与其他词的搭配,这种搭配构成词义的一部分,即搭配意义,它也涉及特定话语的前后部分。
6.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理论把意义定义为说话者说话的环境以及听者的反应。
Ⅲ.指称理论1.定义把词语意义跟它所指称或所代表的事物了解起来的理论,叫做指称理论。
2.语义三角奥格登和理查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提出了语义三角的理论。
他们认为词与所指事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它们是以概念为中介的。
概念是抽象的,没有物质存在,只能通过我们的思维来感知。
3.涵义与指称涵义与指称的区别类似于内涵和外延:前者指一个实体的抽象属性,后者指拥有这些属性的具体实体。
换句话说,Leech的概念意义包括两个方面:涵义和指称。
然而涵义和指称还有其他的不同。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每个单词都有涵义,即概念内容;但并非每个单词都有指称。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29)概念的定义甲内容提要和例题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是用词(或符号)表现出来的。
例如:水果,人,上午,方程,直线,三角形,平行,相等以及符号=≌,∥,⊥等等都是概念。
2.概念是概括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
例如水果这一概念指的是桃,李,苹果,……这一类食物的全体,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是有丰富的营养,充足的水份,可食的植物果实,而区别于其他食物(如蔬菜)。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3.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4.理解概念就是对名词,符号的含义的正确认识,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①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即概念的内涵;②明确概念所指的一切对象的范围,即概念的外延。
例如“代数式”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用运算符号连结数或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概念的外延是一切具体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分式,有理式,根式,无理式。
又如“三角形”的概念内涵是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封闭图形;它的外延是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一切三角形。
就是说要正确理解名词或符号所反映的“质”的特征和“量”的范围。
一般情况是,对概念下定义,以明确概念的内涵;把概念分类,可明确概念的外延。
5.概念的定义就是用语句说明概念的含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数学概念的基本定义方式是种属定义法。
在两个从属关系的概念中(如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外延宽的一个叫上位概念,也叫种概念,(如三角形),外延窄的一个叫下位概念,也叫属概念(如等腰三角形)种属定义法可表示为:被定义的概念=种概念+类征(或叫属差)例如:方程=等式+含未知数又如:无理数=小数+无限不循环或无理数=无限小数+不循环再如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6.基本概念(即原始概念)是不下定义的概念,因为种属定义法,要用已定义过的上位概念来定义新概念,如果逐一追溯上去,必有最前面的概念是不下定义的概念。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
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
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 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
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
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
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
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4.用R表示实数集: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5.用C表示复数集: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
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
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整数集为什么用Z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实数集为什么用R复数集为什么用C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谢谢了~~1.用Q表示有理数集: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2.用Z表示整数集: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
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
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
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
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4.用R表示实数集: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5.用C表示复数集: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要立足文本内容,擅长触类旁通,主要有以下解题技巧:一、弄清概念含义。
概念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概念的内容又叫做概念的内涵,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适用范围叫做概念的外延。
概念是用有实在意义的词或短语来表达的。
因此对概念性词语的考察要注意区分是考察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还是考察对概念外部特点的阐释。
二、理解概念特点。
概念的本质特征即概念的内涵,提醒概念所代表的事物的特点,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关键因素。
题干表达一般是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因为概念的定义一般只有一个。
信息也一般集中在文中某一个段落或层次,有比拟详细的解释说明。
如上面试题要求对“价值〞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外部特征是概念的条件、表现、作用等。
有时涉及的信息也往往分散在原文的不同段落或层次。
三、分析概念语境。
要会分析概念的适用范围、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理解概念,以求准确把握其在文中的正确含义。
理解对整个句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有特定意义的重要词语。
四、把握概念性质。
阐述类文章阅读中概念的理解主要有:〔1〕学术概念:大多是文章主要说明或论证的对象。
要把握概念的本质内容,找出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的区别,对照辨析。
〔2〕多义词:词语的意义在上下文中表达,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要把握上下文的内容,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根据语境分析、推断。
〔3〕指代的内容:词语指代有两种形式:指示或非指示代词的指代。
词语的指代内容可能是词或句子、语段。
指示代词含义的理解,可从上文或下文中寻找,代入所在句子,分析、推断;非指示代词的指示内容,要确定指代区间,分析、把握。
五、辨析概念正误。
〔1〕选项的表述是否偏离概念的内涵。
〔2〕选项是否脱离详细语境,衔接是否失当。
〔3〕选项的表述是否篡改文意,张冠李戴。
〔4〕对概念外延的限制是否得当。
(5)是否改变表达主体,偷梁换柱。
第一课《核心概念界定与阐释》讲义一、核心概念的界定概念是思维的细胞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把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先读一读例1.北京卷2019年高考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未完成状态”:赛跑未到终点,大楼尚未竣工,学习没有结业,作品还没完成……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疲惫、焦虑,难以忍受;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激昂、奋进,充满期待。
关于“未完成状态”,你也一定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所思所感,请根据你的所思所感并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二、核心概念的含义1、区别概念的本义与引申义:登临2、区别概念的比喻义与象征义:沙漠3.区别概念的一般义和新义:4.处理好关系型概念的界定:舍与得三、核心概念的界定和阐释的方法(一)将概念具体化概念是人类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群体事物中提取出的反映其本质属性的思维单位,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丰富性等特点。
什么是概念_概念的定义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
那么你对概念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概念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概念概念(Idea;Notion;Concept)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
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概念可以大众公认的,也可以是个人认知特有的一部分。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
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1-2000:“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
德国工业标准2342将概念定义为一个“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
从广义上讲:事物能够改变模型的性质称为事物的概念。
概念现代定义概念亦即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
在它们的外延中忽略事物的差异,把这些外延中的实体作为同一体而去处理它们,所以概念是抽象的。
它们等同的适用于在它们外延中的所有事物,所以它们是普遍的。
概念也是命题的基本元素,如同词是句子的基本语义元素一样。
概念是意义的载体,而不是意义的主动者。
一个单一的概念可以用任何数目的语言来表达。
狗的概念可以表达为德语的Hund,法语的chien和西班牙语的perro。
概念在一定意义上独立于语言的事实使得翻译成为可能——在各种语言中词有同一的意义,因为它们表达了相同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
从哲学的观念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名词同等对待。
概念的辨析在一些哲学理论中概念范围与概念内容的定义不同。
概念范围(外延)是指所有包括在这个概念中的事物,比如“白”的概念范围是所有白色的事物。
【概念】定义和概念的最大区别有没有留意到自己曾经就某个命题的滔滔不绝细细想来空无一物。
漂亮的话思考过后发现都是模棱两可的,完全没有思想支撑点。
是不是很怪异,为什么你明白、理解的那么多,说起来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到头来却像是一盘散沙?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你坚持、固守的那么多,却完全架构不出自己的特性?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思维的盲点,喜欢用抽象来解答问题,在不自觉当中对自己进行欺瞒,认为事情理应是这样,你做得也很好。
可是你无法解释为什么一切都那么美好得到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你会问,为什么想要的那么简单却总是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恰恰是因为一切看似美好。
你说过的自由、自我、梦想、旅行、价值、生活等等等等,完全得不到语言来精准描述。
你所谓的自由,就是四处流浪;你所谓的自我,就是吊儿郎当;你所谓的梦想,就是不知名的远方;你所谓的旅行,就是一种脱逃;你所谓的价值,就是功成名就;你所谓的生活,就是活在别处。
可,这一些拼凑起来的就是一个没有担当、没有精神追求、感觉到不痛快就换个地方继续不痛快的人。
你所做的很像是一幅色彩斑斓却没有主题的梦,你游荡,痴迷,眷恋,以为得到很多实际上却一无所有。
梦里的城堡盛纳不了你,不是因为你太强大,而是你无法具体,仿似你无处不在却又遍寻不着。
你在梦里面耽溺温柔、沉醉享受以致于你在现实中无法给自己定位。
难道真的实现了这一些就让你满足了吗?不会的。
一个看不见自己的人是不可能从内心得到满足,反而是越加地空虚。
就像一个生陷泥沼的人,你越奋发向上反而急速往下。
你所追逐的都被言语宽泛化了。
什么想走就走的旅行,什么生活在别处,表面上看来任性而空泛的话成了你自己的精神幻想却不知道在人家潜在的精神追寻。
有些时候走过的路,看过的书,见过的人,都在对你说着人生的秘密与道理。
你仍然记得当时的你如何虚心受教,如何铭心紧记,但是最终都静静地躺在你的记忆里、日记本里,成了不具太多意义的符号。
我们需要言语来表达却也被言语迷惑,或者说你给自己的思维盲点掌握了。
术语、定义和概念区别_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术语、定义和概念区别所谓术语,其实就是一个词,知道词并不是一个概念,只是代表或者标记概念的一个符号而已。
同一个词,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术语与概念区别:术语比较简练,是概念一个重要传递形势之一,是非常有利于新概念的学习。
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参与交流的人,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术语的背景信息。
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
因为教师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是不同的,这往往就会出现学生知道这个术语,但对这个术语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把握不准确的。
不能将术语和概念划等号,否则就很有可能他所认为的理解概念,就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术语。
另外,请我们老师要注意的是,往往会出现,你所教所以知道术语,不等于学生就理解这个术语所代表的概念的本身的含义。
另外作为教师本身,如果将术语和概念之间划等号,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科学教育本身,很多科学概念,实际上就是被老师描述成为若干的字词字眼,而实际上,对于这些字词字眼,当其概念内涵和外延没有界定清楚时,实际上是无法提出或者是解答我们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这些是概念和术语的区别。
定义与概念区别:概念和定义表述有十分相近的地方。
概念和定义两者之间,又不是完全相同的。
定义通常的表述方式,是以“某某是什么”来表示,是十分肯定。
但是作为概念描述,由于概念主要任务是确定一类事物的本质,所以,有时概念表述是不用“是什么什么”来表示的。
一个定义确定之后,往往会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所学知识的增加,同样一个定义,会不断发生变化,定义不断加深,不断深入,那么一旦把定义完全等同于概念,就会导致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一种困惑。
有些概念具有定义的属性,这批概念是可以通过事物的关键特征,或者说通过给它下定义,来识别具体的例子。
但是,更多的概念是无法依靠定义属性去确定。
这样的一些概念所包含的含义,是无法用一句去准确表达的。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
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
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
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
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
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
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
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
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
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
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
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
4.用R表示实数集:
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
5.用C表示复数集:
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