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7)
- 格式:pdf
- 大小:301.80 KB
- 文档页数:21
安全使用农药管理制度一、农药管理制度的建立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药管理的监督,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同时,提倡绿色农业,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 建立农药登记制度所有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都应当经过登记审核,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经登记的农药不得上市销售和使用。
3. 建立农药存储管理制度农药应当存放在专门的储存室内,防止日晒雨淋和温度过高。
储存室内应当设置标识牌,明确标注农药名称、有效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避免混淆使用。
4. 建立农药购买和使用登记制度农户在购买农药前应当填写购买登记表,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正确使用,严禁超量施用和混用农药。
5. 建立农药残留监测制度农产品上市前应当进行农药残留监测,确保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对于超过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应当从源头进行追溯和处理。
6. 建立农药废弃物处理制度农药瓶、包装袋等废弃物应当统一收集处理,避免乱丢乱倒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建议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安全使用农药的方法1. 做好事前准备在使用农药前,应当查看农药说明书,了解农药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和剂量,根据病虫害的情况进行施药。
2. 增强安全意识在使用农药时,应当穿戴防护服和口罩,戴上手套和眼镜,避免农药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如果不慎接触到农药,应当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3. 遵守施药原则农药的施用应当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天气条件,避免雨天和高温时使用。
施药时应当避免喷洒到周围环境和水源,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4. 做好施药后处理施药后应当及时清洗施药器具和防护用具,将残余的农药和包装物按规定进行处理。
同时,避免人员在施药后立即进入农田,以免接触农药残留。
5. 定期做好健康监测长期接触农药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监测,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
如有不适或异常现象,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长期接触农药的情况。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科学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合理选用农药品种、剂型和配方,根据作物品种、病虫害特点、发生程度等因素合理施药。
在施药过程中,要正确掌握施药时间、剂量和频次等关键参数,确保药效达到最佳。
二、安全使用,减少农药残留合理使用农药,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期限内不得超量使用农药。
遵守农药施药间隔期,不违规使用农药。
有计划地轮换农药,以减少农药残留。
三、合理配方,降低农药风险在配方时,要考虑农药在作物上的附着性、转运性和残留性,选择适合的辅助剂。
同时,结合病虫害的多重防治技术,降低对农药的依赖性。
四、严控防治标准,避免滥用农药合理设置田间标准,根据病虫害种类和程度,确定农药使用剂量。
严禁超标农药、禁用农药的使用。
对即将或已发生抗性的病虫害,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五、提高安全意识,保护自身健康农药使用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使用前后要洗手洗脸,饮食前要洗净农作物。
特别是禁用农药的农作物,在收获前要注意避免误食。
六、科学培训,提高农药使用技能加强对农民和农药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农药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
宣传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引导农户遵循农业部门的指导意见。
七、监测评估,保障农药使用效果加强农药残留监测评估工作,定期抽检农产品,保障农药使用效果。
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总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才能实现农药的最佳效果,保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一)农药的配制及防护农药配制要经过农药制剂取用量的计算、量取、混合均匀等几个步骤。
1.准确计算农药制剂的取用理首先要仔细、认真地阅读农药产品的标签。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和进口农药绝大部分已办理农药登记,其产品标签内容是经过登记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是可靠的。
农药的称取量、配制应按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计算和量取。
农药标签上一般注明单位面积(亩或公顷)上所用的农药商品制剂的用量(克或毫升),还同时注明单位面积上折成有效成分(100%纯药)的用量(克);有的是推荐使用稀释倍数同时注明单位面积上的用药液量,或注明有效浓度ppm(百万分之几)的数值。
可按推荐的用药量不同表示方法,用下列公式之一计算农药的取用量:(1)按单位面积上的农药制剂用量计算公斤:100克500倍——1000倍农药制剂取用量=单位面积上农药制剂用量×施药面积(克或毫克) (克或毫升/亩或公顷) (亩或公顷)应按计算的农药制剂取用量准确地称取,所加入的水量也应按标签上推荐的加水量,不要加水过多或多少,以免达不到防治效果或造成药害。
还可根据农药的剂型、施药器械、使用方法和防治作物植株大小来确定加水量。
一般常量喷雾时,每亩的用药量中加水75—100公斤(升)。
液体农药配药时要用带刻度的量具量取或用秤称量,固体农药要用秤称量。
2.安全配制农药及防护为安全配制农药,应注意以下防护措施:(1)配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必要的技术和熟悉所用农药的性能。
(2)孕妇、哺乳期妇女不能参加配药。
(3)在开启农药包装、称量配制时,操作人员要穿必要的防护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尽量避免皮肤与农药接触及吸入粉尘、烟、雾等。
(4)不能用瓶盖量取药或用饮水桶配药,不有用盛药水的桶直接下沟河取水,不能用手或胳臂伸入药液、粉剂或颗粒剂中搅拌。
配药时要防止溅洒、散落。
(5)配制农药应在远离住宅区、牲畜栏和水源的地方进行,药剂要随配随用。
已配好的药液应尽可能采取密封施药,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
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物质,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
上的病虫害,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需要遵循
一定的方法,以确保其有效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
体的危害。
下面将就农药的使用方法做一简要介绍。
首先,选择适当的农药。
在使用农药之前,农户需要根据作物
的品种和生长环境,结合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农
药种类。
同时,还需注意农药的有效成分、剂型和用药方法等因素,确保选择的农药能够对目标病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其次,正确稀释和施药。
在使用农药时,农户需要按照农药的
使用说明书,正确稀释药液的浓度,并在合适的时间、气温和湿度
条件下进行施药。
同时,要注意避免在风大或雨天施药,以免药液
飘散或被冲刷,影响药效和环境安全。
另外,注意农药的保存和处理。
农户在购买农药后,应将其存
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食品。
同时,要做好农
药包装桶的回收和处理工作,避免随意丢弃或倒入水体,造成环境
污染。
最后,定期清洗和更换喷洒器具。
农户在使用喷洒器具时,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不同农药之间的交叉污染。
另外,喷洒器具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3年,过期的器具会影响施药效果,因此需要及时更换新的喷洒器具。
总之,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农户在使用农药时,务必严格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书,选择适当的农药种类,正确稀释和施药,注意农药的保存和处理,定期清洗和更换喷洒器具,以确保农药的有效使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和仓储中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农药选用、农药使用规范和绿色食品农药残留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1667(所有部分)农药登记管理术语3、术语和定义NY/T 1667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A级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 A级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有害生物防治原则绿色食品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抗病虫品种、种子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如没有足够有效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在确保人员、产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第5、6章的规定,配合使用低风险的农药。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和仓储中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农药选用、农药使用规范和绿色食品农药残留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1667(所有部分)农药登记管理术语3、术语和定义NY/T 1667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AA级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级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有害生物防治原则绿色食品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抗病虫品种、种子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如没有足够有效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在确保人员、产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第5、6章的规定,配合使用低风险的农药。
生产绿色食品的常用农药及使用准则一、农药种类1、生物源农药:直接利用生物活动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
(1)微生物源农药。
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防治真菌病害);浏阳霉素、华光霉素(防治螨类)。
(2)活体微生物农药。
白僵菌、绿僵菌、鲁保1号(真菌剂);苏云金杆菌、乳状芽孢杆菌(细菌剂);“878”、“5406”、菜丰宁B1(抗生菌剂);芜菁夜蛾线虫(线虫);微孢子原虫(原虫);核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病毒)。
(3)动物源农药。
如性信息素(昆虫信息素或昆虫外激素);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动物(活体制剂)。
(4)植物源农药。
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茼蒿素、植物油乳剂( 杀虫剂);大蒜素(杀菌剂);印楝素、苦楝、川楝素(拒避剂);芝麻素(增效剂)。
2、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质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
(1)无机杀螨杀菌剂。
硫悬浮剂、可湿性硫、石硫合剂(硫制剂);硫酸铜、王铜、氢氧化铜、浓尔多液(铜制剂)。
(2)矿物油乳剂。
3有机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包括杀虫杀螨类、杀菌剂、除草剂,可在二级绿色食品生产上限量使用。
二、使用准则1、生产一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1)允许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
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草水、大蒜素、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素等。
(2)允许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瓢虫、捕食螨,各类天敌蜘蛛及芜菁夜蛾线虫等。
(3)允许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外激素如性信息素或其它动植物源引诱剂。
(4)允许使用矿物油乳剂和植物油乳剂。
(5)允许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硫制剂、铜制剂。
(6)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拮抗菌剂、线虫、原虫等。
(7)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等防治真菌病害,及用浏阳霉素防治螨类。
农业标准-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毒性分级和使用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取得登记的生物源农药(biogenic pesticides)、矿物源农药(pesticides of fossilorigin)和有机合成农药(synthetic organic pesticides)。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285-84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1-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8321.2-8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8321.3-8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8321.4-9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8321.5-199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8321.6-199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绿色食品系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樗的产品。
3.3A级绿色食品指生产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4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
农药安全管理制度排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药的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农药在农业生产、储存、销售、使用等环节中的管理。
第三条农药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范、统一、严格。
第四条农药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农药的合法合规使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应当以属地管理为主,依法开展农药安全监管工作。
第六条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应当遵守政府有关的管理规定,做到科学施用,减少农药残留。
第七条农业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保障农产品安全。
第八条对于违法违规使用农药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予以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农药生产管理第九条农药生产企业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生产的农药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条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设施、生产工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第十一条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检测机制,对每一批产品进行检测,保证产品质量。
第十二条农药生产企业必须对生产工艺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产品生产过程合理、安全。
第十三条农药生产企业对产品包装、标识、出厂检验等工作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信息真实可靠。
第三章农药储存管理第十五条农药经销企业必须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建立规范的农药储存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农药储存场所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设备设施完善,无火灾隐患。
第十七条农药经销企业应当对储存的农药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储存环境干燥、通风。
第十八条农药经销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农药储存档案,定期更新农药库存信息。
第十九条农药经销企业应当定期清查库存,确保农药的有效期,避免过期产品流入市场。
第二十条农药经销企业应当将过期产品进行合理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四章农药销售管理第二十一条农药销售单位必须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严格按照规定销售农药。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Pesticide-Guidelines for the field efficacy trials-Fungicides against anthracnose of oil camellia前言田间药效试验是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技术依据,而标签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唯一指南。
为了规范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和内容,使试验更趋科学与统一,并与国际准则接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制定了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但是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却缺乏相关的国家标准,故此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而制定本标准。
油茶炭疽病是我省油茶的主要病害,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为确定防治油茶炭疽病药剂的最佳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油茶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植保植检局(农药管理局)。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舒宽义、陈振华、王希、黄向阳、江金林、杨慕凤、赖伍生、肖瑜红、符文葵、曾敬富、范小明。
本标准由江西省植保植检局(农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他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试验条件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炭疽病。
试验作物为油茶,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及树龄。
2.2 环境条件田间试验应选择在历年发病较重的果园进行,在有利于油茶炭疽病的流行时期进行,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如土壤类型、施肥、树龄、株行距等)应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
3 试验设计和安排3.1 药剂3.1.1 试验药剂应注明药剂商品名或代号、通用名、中文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家。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和仓储中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农药选用、农药使用规范和绿色食品农药残留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1667(所有部分)农药登记管理术语3、术语和定义NY/T 1667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A级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 A级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有害生物防治原则绿色食品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抗病虫品种、种子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如没有足够有效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在确保人员、产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第5、6章的规定,配合使用低风险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