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教学资料-崔福德药物缓释及控释制剂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60
缓释与控释制剂教案第十三章缓释与控释制剂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 掌握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
2. 熟悉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
3.了解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分类。
[讲授重点]1.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
[讲授难点]1. 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特点。
教学过程内容讲解:一、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五分钟】1、缓释制剂:【重点★】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释药速度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2、控释制剂:【重点★】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释药速度符合零级速度过程。
二、缓释、控释制剂特点【三分钟】1、优点:释药徐缓、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减少服药次数、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总体费用降低、某些可以按要求定时或定位释放药物。
2、缺点:调节灵活性差、药物突释和跳跃释放、工艺复杂设备费用昂贵。
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1、药物的选择2、药物剂量的设计3、安全性四、缓释、控释制剂的分类【一分钟】速度控制型给药系统、方向控制型给药系统、时间控制型给药系统、应答式给药系统第二节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制备[目的要求]1.掌握骨架型制剂的定义;熟悉其类型;2.了解不溶性骨架片、溶蚀性骨架片的制备方法;熟悉各类的概念;3.了解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的制备方法;4.熟悉渗透泵片的类型、释药原理、处方组成、影响释药的因素;[讲授重点]1.骨架型制剂的定义及释药原理2. 透泵片的定义、组成、释药原理。
[讲授难点]1. 渗透泵片的释药原理。
教学过程内容讲解:一、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重点★】【五分钟】(一)不溶性骨架片(二)蜡质骨架片(三)亲水凝胶骨架片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五分钟】(一)包衣膜处方组成(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机制(三)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的种类常见的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主要有微孔膜包衣片、膜控释小片、膜控释小丸、肠溶膜控释片等。
第十二章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2.掌握不宜制成缓释和控释制剂的药物种类3.了解制剂主要类型[讲授重点]1・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2.不宜制成缓释和控释制剂的药物种类[讲授难点]1.不宜制成缓释和控释制剂的药物种类教学过程导入:高血压长期给药,能否一次给药维持较长时间引入本课内容内容讲解:一、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1、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重点★】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
释药速度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2、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重点★】指药物从制剂中按一定规律缓慢、恒速释放,使体内药浓保持相对恒定,释药不受pll影响。
释药速度符合零级速度过程。
二、缓释、控释制剂特点:1、服药次数减少。
特适于需耍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
(心血管病、哮喘等)2、血浓避免峰谷现象,药物毒副作用I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人药效。
4、某些有首过效应的药物制成木制剂后可能使生物利用度降低或升高。
如:心得安。
三、不适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重点★】【难点★★】[难点解决:]1、生物半衰期(half -life time)很短或很长的跖物(24h>tl/2<lh)的不适合制成本类制剂。
4-6小时的较适合。
2、一次剂量很大的药物Olg)不适合(因一般缓释或控释制剂的剂量为普通剂型的2-4倍)3、溶解度太小、吸收无规则、吸收差或吸收受药物和机体生理条件影响的药物、具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制成I I服缓释制剂效杲不佳。
4、冇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使血浓出现峰谷现象。
如青霉索等抗生索。
以防产生抗药性。
四、缓释、控释制剂主要类型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型、多层型、注射型、植入型、经皮给药、脉冲式、自调式本节小结:缓控释定义、特点。
第十二章缓释、控释制剂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
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缓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
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
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零级速度过程。
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因素(1)剂量大小:口服单剂量在0.5~1.0g对缓释制剂仍适用,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设计成缓释制剂应注意剂量与毒副作用。
(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非解离型、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质生物膜,应注意消化道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溶解度<0.01mg/ml,本身具有缓释作用。
设计缓释制剂时药物溶解度<0.1mg/ml不适宜。
(3)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的,在机体内滞留时间长。
油、水分配系数小时,不易透过脂质膜,故油、水分配系数应适中。
(4)稳定性: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制剂较好2.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24h<t1/2<1h不宜制成缓释制剂,t1/2>24h的药物本身就具有缓释作用。
(2)吸收:吸收的半衰期应控制3~4h的药物,否则不利于吸收。
(3)代谢:吸收前有代谢的药物,不适宜制成缓释制剂,如要制成缓释制剂,需加入代谢的抑制剂。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1.药物选择(1)t1/2=2~8h适宜;12h<t1/2<1h,不适宜制成该类制剂。
(2)剂量很大、药效很激烈、溶解吸收很差、剂量需精密调节的药物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
2.设计要求(1)生物利用度:缓控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120%(2)峰谷浓度比:稳定时,峰、谷浓度应小于或等于普通制剂。
第十九章缓释、控释制剂和迟释制剂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2.生物利用度3.生物等效性4.sustained release formulations5.靶向制剂6.主动靶向制剂7.EPR效应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打×)1.药物制剂的发展可将制剂分为5代。
( )2.缓控释制剂以静脉注射剂作标准参比制剂,两者血中药物浓度不呈现明显差别时,即认为生物等效。
( )3.抗菌素类药物宜于制成缓控释制剂。
( )4.剂量大于l克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5.半衰期小于1小时或大于12小时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 6.半衰期很长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7.缓、控释制剂在获得预期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
( )8.缓、控释制剂主要有骨架型和贮库型两种类型。
( )9.减小药物的粒径,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
( ) 10.缓释制剂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备手段使得所有药物都可以缓释。
( )11.邻苯二甲酸酞酸酯(CAP)、Eudragit E、L和S都为肠溶性材料。
( )12.缓、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譬80%一120%。
( )13.渗透泵片中药物的释放速率为零级,并与pH无关。
( )14.某些药物需包肠溶衣,这是为了防止其在胃内分解或对胃有刺激。
( )15.制成塑料骨架片形式长效制剂,药物必须是易溶于水。
( )16.在胃肠分解的药物应包肠溶衣。
( )17.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 )18.药物以分子或微晶、微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各种载体材料中,形成贮库型缓、控释制剂。
( )19.青霉素普鲁卡因盐的溶解度比青霉素钾盐的溶解度小,因此有可能延长药效。
( ) 20.药物在胃、小肠和结肠都有吸收时,可以考虑设计24小时服用一次的缓释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