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处方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725.00 KB
- 文档页数:36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周建平一、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1.处方前工作(简称)1)资料收集(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质等)2)部分前期研究工作(药-药、药-辅料相互作用等)☆意义:1)为选择最佳剂型、处方工艺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2)是开发安全、有效、稳定的药物制剂的基础2. 主要方法文献检索:光盘、网络、期刊、专利等(关键词(Keyword Search)检索)(特征编号(Rxlist-ID)检索)•分析方法研究:UV、HPLC、TLC、GC、MS、HPLC-MS等•理化性质的测定(主要对全新化合物)4. 分析方法研究☆(与稳定性同步,省时)•定性分析:显色、沉淀、色谱等(一般应有2种方法)•定量分析:容量、仪器分析(常用)•有关物质:TLC、HPLC、GC等•晶型(X-衍射、热分析、IR等)5. 药物理化性质的测定1)溶解度和pKa(不同溶剂中)•在pH1~7范围内,溶解度(水、0.9%氯化钠、0.1mol/L盐酸、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等)<1%可能出现吸收问题;特性溶出速率>1mg/cm2min,吸收一般不受限(分子或部分离子型药物才能吸收)•对弱酸或弱碱性药物,介质pH影响其溶解度以及分子与离子比例(药物吸收一般以分子型为主)Handerson-Hasselbach公式:pH=pKa+log[A-]/[HA](弱酸性药物)pH=pKa+log[B]/[BH+](弱碱性药物)令:溶液中药物总浓度为S,分子型药物浓度为S则:pH=pKa+log(S-S)/S0(弱酸性药物)pH=pKa+log S0/ (S-S0) (弱碱性药物)从方程中可大致认为,pH每改变1 个单位,药物溶解度将有10倍的改变。
药物溶液沉淀pH的计算:如:磺胺嘧啶(弱酸)的pKa=6.48,特性溶解度S0=3.07×10-4mol/L,小针浓度为20%(g/ml),通常稀释成1%(即4.0×10-2mol/L)后静脉滴注,输液pH 应保持在多少才能保持输液澄明?pH=pKa+log(S-S0)/S0=8.59(以上)因此,调节pH可极大地改变弱酸和弱碱型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到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和选择,药物的吸收,但对药物的稳定性、刺激性及临床应用(如口味)等应同时考虑增加溶解度的方法•调节pH (成盐)•复合溶剂(潜溶性)•助溶(形成络合、复合物)•增溶(小分子和聚合物胶束)•固体分散物和包合物(环糊精即CD)等2)分配系数☆(P,亲水亲油特征值)→1(最易透过生物膜吸收)P=油相中药物浓度/水相中药物浓度(常见辛醇/水)•最方便的测定方法:用一定量有机溶剂萃取饱和水溶液的药物后测定有机相中的药物量,计算(P=油中药量/水中药量)但由于不同文献中采用的有机相及测定方法可能不同,对分配系数的数值影响较大,应科学分析、对待3)熔点和多晶型•熔点:药物的特性参数,有关其纯度,且对某些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如透皮制剂、低熔点物质的制备工艺等)对一般(有机)药物而言:若mp↑,溶解性↓,但有利于药物的加工和稳定性若mp↓,溶解性和透过性↑,加工和稳定性↓•多晶型(polymorphism):晶格内分子排列形式不同(溶解后即消失)。
处方分析及工艺设计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分析处方)[处方] 肾上腺素 1g 主药依地酸二钠 0.3g 金属离子络合剂1mol/L盐酸适量 pH调节剂氯化钠 8g 等渗调节剂焦亚硫酸钠 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量注射用水中。
另取少量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全溶解。
将两液合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
用盐酸(1mol/L)或氢氧化钠(1mol/L)调整pH值至3.0-3.2。
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瓿中,安瓿空间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
以100℃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即得。
2.布洛芬片剂:(每片)[处方] 布洛芬 0.2g乳糖 0.1gPVP Q.S乙醇(70%) Q.S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 0.02g硬脂酸镁 0.004g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将PVP溶解于适量乙醇中作粘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合物搅拌均匀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将硬脂酸镁加入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
3.指出下列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类型的软膏基质,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处方:①单硬脂酸甘油酯 120g 油相②硬脂酸 200g 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③白凡士林 200g 油相④液体石蜡 250g 油相⑤甘油 100g 保湿剂,水相⑥十二烷基硫酸钠 1g 乳化剂⑦三乙醇胺 5g 与硬脂酸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⑧羟苯乙酯 0.5g 防腐剂⑨蒸馏水加至 2000g 水相制法:将①②③④混合后,加热至80℃,另将⑤⑥⑦⑧⑨混合后,加热至80℃,将以上两种混合液在80℃左右混合,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
4、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处方乙酰水杨酸 268g对乙酰氨基酚 136g咖啡因 33.4g淀粉 266g淀粉浆(17%) q.s滑石粉 15g轻质液状石蜡 0.25g制法:①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与约1/3淀粉混匀,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②将晶型乙酰水杨酸与上述颗粒混合,加入剩余的淀粉(预干燥),混匀;③将吸附有液状石蜡的滑石粉与上述混合物混匀,过12目筛,压片即得。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课件
1.药物制剂设计概述
药物制剂设计是药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开发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设计必须基于科学的原则,并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的性质、剂型的特点、患者的需求等。
2.药物制剂的剂型选择
选择合适的剂型是药物制剂设计的关键步骤。
应根据治疗需求、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等因素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需要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药物,应选择长效剂型。
3.药物制剂的处方前研究
处方前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数据为后续的处方设计提供基础。
此外,还需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
4.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
处方设计涉及选择合适的辅料、确定药物的用量、配比等。
在这一阶段,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等因素,并尝试不同的配方,以找到最佳的处方组合。
5.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
制备工艺是实现处方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阶段,需要确定合适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参数,确保大规模生产的药物制剂的质量与实验室制备的一致。
6.药物制剂的质量研究
质量研究是确保药物制剂质量的必要步骤。
这包括对药物制剂的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杂质等进行检测和控制,以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药物制剂的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
在临床试验之前,需要进行药理和毒理研究,以评估药物制剂在动物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数据可以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并为药物制剂的上市提供支持。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摘要:药物稳定性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果改变药物的性质、质量,会严重影响其疗效,甚至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化学药物的处方与工艺较为特殊,对其进行科学管控有助于提高化学药物制剂的生产质量,因此加强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与工艺的研究十分重要。
但是目前化学药物制剂工艺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化学制剂生产质量造成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制剂处方技术发展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近些年来化学制剂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制药工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明确用药剂量,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确保处方工艺和处方的合理性。
处方与工艺是确保化学药物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对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制剂生产质量。
基于此,本文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与工艺展开分析。
1.化学药物制剂处方的研究1.处方设计处方设计主要指以临床为指导,在药物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多套设计方案,再进行合理筛选与优化的过程。
例如化学药物片剂类处方由稀释剂、黏合剂等组成。
研究人员研究处方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药物的溶解性较低,需要采用能够改善其溶解性的辅助材料,如果药物稳定性不佳,首先考虑采用金属离子络合剂进行调和。
制剂处方设计的原则十分简单,需要在确保药物功效作用的做题下简化设计方案,避免发生材料浪费情况,同时避免引入辅助材料对药物功效造成影响,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影响[1]。
1.2处方优化处方优化主要指对化学药物制剂在优化与筛选方面的研究,具体评估指标包括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临床效果等。
研究人员在研究化学药物制剂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的辅助材料存在指标异常情况,需要加强对辅助材料指标的控制,进一步保证药物的质量。
制剂基本性能评价是药物制剂的一项主要环节,因此在实际研究阶段,研究人员不但需要认真考虑主药的性质,同时还需要了解体现药剂特征的相关因素。
例如细菌内毒素、pH值以及不溶性微粒等。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不同类型药物制剂类型需要分析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比如说片剂中具有割痕并且能够分割的药剂,需要认真分析分割后药剂含量的均匀性;对混悬剂来说,需要加强对其分散性、沉降体积以及粒度的分析。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分析摘要: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其工艺对医药领域来说至关重要,基于其特殊性,我们需要加大管理力度,这不仅是药物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同时还是广大患者疾病得以治疗的保障。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其对健康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
医药工作者需要在化学药物研制工艺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这对于化学药物制剂的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化学药物;制剂;工艺;管理制药行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药品研制技术、管理水平等也因此得到了良好提升。
如果要想使得化学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长期维持科学、有效的状态,关键点是保证其疗效稳定。
因此我们在对化学药物制剂实施管控时,应该将化学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作为研究要点。
通过对二者进行严格监管,进而保证药物产业化顺利开展。
1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现状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在我国制药行业中是主要发展内容,这也是决定化学药物制剂生产情况的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升,在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中,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被投入使用,这使得其工艺水平得到了更好地完善。
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无论是从工艺设计思想还是实际设计情况来看,研发成本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此外对于处方相关数据的备案也并不清晰。
以口服固体制剂为例进行说明,目前在工艺方面对辅料、主药等更为重视,但是面对其中出现的粘冲、弹片等情况,尚未得到确切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国在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方面还尚未发展成熟。
对于药物制剂管理工作而言,其负责的内容较多,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无论是药物制剂质量标准还是药物对病人的作用效果等都会对管理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我国在药物产业化审批方面流程较为复杂,因此一部分企业为了减少审批时间而对辅料使用等环节进行一定的缩减。
监管部门不仅没有发挥出原本的管理作用,除此之外还会打击企业变革的积极性。
2化学药物制剂处方(1)处方设计。
处方设计指的是对药物及其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学的指导,设计出几种合适的方案,之后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优化。
处方分析及工艺设计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分析处方〕[处方] 肾上腺素 1g 主药依地酸二钠 0.3g 金属离子络合剂1mol/L盐酸适量 pH调节剂氯化钠 8g 等渗调节剂焦亚硫酸钠 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量注射用水中。
另取少量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全溶解。
将两液合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
用盐酸〔1mol/L〕或氢氧化钠〔1mol/L〕调整pH值至3.0-3.2。
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瓿中,安瓿空间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
以100℃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即得。
2.布洛芬片剂:〔每片〕[处方] 布洛芬 0.2g乳糖 0.1gPVP Q.S乙醇(70%) Q.S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 0.02g硬脂酸镁 0.004g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将PVP溶解于适量乙醇中作粘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合物搅拌均匀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枯燥,整粒,将硬脂酸镁参加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
3.指出以下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类型的软膏基质,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处方:①单硬脂酸甘油酯 120g 油相②硬脂酸 200g 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响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③白凡士林 200g 油相④液体石蜡 250g 油相⑤甘油 100g 保湿剂,水相⑥十二烷基硫酸钠 1g 乳化剂⑦三乙醇胺 5g 与硬脂酸反响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⑧羟苯乙酯 0.5g 防腐剂⑨蒸馏水加至 2000g 水相制法:将①②③④混合后,加热至80℃,另将⑤⑥⑦⑧⑨混合后,加热至80℃,将以上两种混合液在80℃左右混合,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
4、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处方乙酰水杨酸 268g对乙酰氨基酚 136g咖啡因 33.4g淀粉 266g淀粉浆(17%) q.s滑石粉 15g轻质液状石蜡 0.25g制法:①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与约1/3淀粉混匀,制软材,制粒,枯燥,整粒;②将晶型乙酰水杨酸与上述颗粒混合,参加剩余的淀粉〔预枯燥〕,混匀;③将吸附有液状石蜡的滑石粉与上述混合物混匀,过12目筛,压片即得。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引言化学药物制剂是指将化学药物以一定的剂型和工艺进行加工和制备,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处方和工艺的研究是化学药物制剂研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疗效以及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处方研究处方研究是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药物的剂型、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探究。
通过合理的处方设计,可以确保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溶解性以及一致的释放速率。
在处方研究中,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剂型选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进行研究。
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乳剂等。
剂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物化性质、口服吸收特点以及患者的用药便利性等因素。
2. 成分选择和配比合理选择药物的辅料和配比,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在成分选择上,需要考虑药物与辅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溶性等。
在配比上,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所需的剂型特点进行合理的比例。
3. 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制剂设计和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包括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pH值、离子强度等参数的测定和评价。
4.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利用率和吸收程度。
通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剂型的合理性。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体外释放试验、动物实验等。
二、工艺研究工艺研究是指在处方确定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加工工艺的研究,制备出符合药物质量和疗效要求的制剂。
工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剂工艺流程设计制剂工艺流程设计是制剂研究中的关键步骤,它包括药物的加工顺序、加工条件、机械设备的选择等。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可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纯度以及工艺的可操作性。
2. 制剂工艺参数的确定制剂工艺参数的确定是制剂研究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包括药物的溶解温度、混合时间、干燥温度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优化。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研究一、化学药物制剂处方设计的重要性药物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应用于临床时,必须要进行处方设计,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就是使药物加工生产成为适合治疗或者预防相关疾病的形式。
药物制剂处方与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于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剂型或者相同的剂型条件下,其制备工艺或者辅料有些许差异,也会表现出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方面的区别。
因此,如果药物剂型选择不当,相关的处方工艺设计不科学,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降低其生物利用率,还会影响到药物的外观稳定性等理化特性。
提高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水平,才能够满足不同的给药途径对于药物的需要。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研究也是目前新药研究与开发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原料药品生产与出口的第一大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
但是,原料出口多而药品出口少的问题,揭示了当前我国药物制剂处方工艺还亟须进行改进。
二、化学药物制剂处方设计的基本过程药物制剂处方设计有着相对固定化的流程,其基本过程有如下几个步骤:①需要相关的人员对处方前工作,包括药物的药理学、理化性质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果在这个环节,有一些进行设计的必需参数还没有具备,那么必须要事先进行实验,只有当获得足够的全面的数据以后,才能够开展处方设计工作。
②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治疗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其临床研究,对给药的最佳途径进行确定,在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为合适的制药剂型。
③根据所确定的药物剂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药物剂型辅料添加剂等,还要经过科学的测定方法,对制剂的其他指标进行考察,并采取相关的实验优化方式,提高制备工艺水平。
三、我国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现状1、化学制剂工艺缺乏详细数据在化学制剂工艺处方设计中,我国部分药物申报的化学制剂工艺缺乏详细的数据信息,并且也没有做好对应的备案处理工作。
一般来说,若是化学制药中需要某些辅材以及材料,必须要对这些材料做好详细的备案处理工作,这样才可以使得化学药物制剂过程中有良好的数据参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