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酸奶的秘密》PPT名师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966.50 KB
- 文档页数:9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酸奶的秘密》教学设计(4)议一议酸奶为什么会变酸呢?2、活动2:控制酸奶形成的条件(1)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怎样的条件下,制出的酸奶口感更好?(2)对照实验1)工具与材料教师向学生介绍对照实验的工具与材料①小汤匙②酸奶和牛奶③温度计④酸奶机2)不同保温时间的影响3)不同温度的影响4)加入酸奶分量的影响是否变成酸奶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合适条件下,能让牛奶变酸,形成酸奶学生认识了解对照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进行观察实验1,做好观察记录,共同总结实验结论:时间太长酸奶可能成蜂窝状,太短会导致没有酸味,最佳时间约10小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进行观察实验2,做好观察记录,共同总结实验结论:温度越高,发酵越快;超过45℃,乳酸菌可能被杀死,酸奶变质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进让学生知道酸奶形成的原因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认识了解实验的工具与材料学生不仅学会控制酸奶形成的条件,而且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3)引导学生找出控制酸奶形成条件的最佳方案制造酸奶最佳方案时间温度酸奶与牛奶比例3、课堂练习:我知道(1)制造酸奶的菌种()A. 酵母菌B. 乳酸菌C. 醋酸菌 D. 霉菌(2)发酵时温度一般控制在()A. 10℃左右B. 20℃左右C. 30℃左右 D. 40℃左右4、拓展提高牛奶和酸奶混合好后放入保温器中,保温器需不需要密封呢?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做实验探究5、作业布置除了制酸奶,酸豆浆可以吗?你想尝一下吧?行观察实验3,做好观察记录,共同总结实验结论:酸奶越多,发酵速度越快,反之越慢,最佳比例10:1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最后得出最佳方案学生认真听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小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密封时:外观浓稠状凝结成豆腐状;口味酸度增加不密封时:外观液体状;口味几乎没变化掌握控制酸奶形成条件让学生掌握制作酸奶是的注意事项,注意卫生安全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拓展实验让学生明白乳酸菌的繁殖条件学会触类旁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探讨学习,我们学会了酸奶的自制方总结课堂所学,。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6课《酸奶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酸奶的秘密》是粤教版科学五上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的秘密。
教材通过介绍酸奶的历史、制作原理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使学生对酸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材还包括了实验操作部分,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从而更好地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食品的制作过程以及营养价值。
但是,对于酸奶的制作原理以及其中的秘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揭示其中的秘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酸奶的制作方法。
2.难点:酸奶的制作原理,酸奶的营养价值。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原理以及其中的秘密。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酸奶制作所需的材料:牛奶、酸奶菌、糖、容器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
3.准备PPT,用于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酸奶的历史,引导学生对酸奶产生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酸奶是如何制作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PPT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对酸奶的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酸奶制作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