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部位
应以叩诊呈实音处为准,穿刺点可选择以下三处:
(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 cm(或连线的中去段)偏左 或有1~1.5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 (2)左下腹部穿刺点 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段交界处,此 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 (3)侧卧位穿刺点 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此处穿刺多适于 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如仅少量积液,尤其是有包裹性分隔时,必须在B超定位后或B超指 示下穿刺。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 定位要准确,左下腹穿刺点不可偏内,避开腹壁下血管 ,但又不可过于偏外,以免伤及旋髂深血管。 • 穿刺点应视病情及需要而定,急腹症时穿刺点最好选择 在压痛点及肌紧张最明显的部位。 • 勿在腹部手术瘢痕部位或肠袢明显处穿刺。 • 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病人先侧卧于 拟穿刺侧3~5分钟。对腹水量多者,进行腹腔穿刺时, 应先将其腹壁皮肤向下向外牵拉,然后穿刺, • 放腹水量:不宜过多过快, 一次量﹤3000ml
病人一般取坐位,面向椅背,枕头臵于椅背上,病人
双手臂平直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
确定穿刺部位:
胸腔积液穿刺部位:通常取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一般在肩胛下角
线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包裹性积液 ,宜根据X线或超声检查定 位决定穿刺部位
气胸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止空气人胸腔
抽吸结束后,用纱布、胶布固定
收集引流液做细菌培养、细胞学等检查 协助病人穿衣,并采取舒适体位 整理用物 记录引流液颜色、量、病人情况等
注意事项:
保证穿刺体位的正确;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以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