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技术护理_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1
重症医学科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及规程(一)适应证1.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4.腹腔内注射药物。
5.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二)禁忌证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4.躁动、不能合作者。
(三)术前准备1.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2.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3.术者戴帽子、口罩。
4.器械准备:腹腔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酒精、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注射器)、留标本的试管或盛器、量杯、腹带。
(四)操作方法1.体位。
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
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2.穿刺点选择。
脐和骼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交界处为穿刺点。
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右1~1.5cm处。
3.消毒麻醉。
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并用2%利多卡因2ml作局麻,须深达腹膜。
4.穿刺。
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注射器直接由穿刺点自上向下斜行刺入,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进入腹腔,即可进行抽液。
(五)术后处理抽液、放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嘱患者卧床休息。
如放液量较大,需束以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而引起休克。
(六)注意事项1.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破漂浮在腹水中的肠管,进针深度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初次放腹水者,一般不要超过3000ml,并在2h以上的时间内缓慢放出,放液中逐渐紧缩腹带。
3.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腹腔穿刺术操作技术规范【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1)腹腔感染(如膈下脓肿及积液,阑尾周围脓肿、肠间脓肿等)。
(2)腹部创伤时进行抽液协助诊断(如腹腔内出血、空腔脏器穿孔等)。
(3)晚期肿瘤病人腹穿以明确腹腔转移诊断(如穿刺抽腹水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等)。
2.治疗性穿刺(1)腹腔灌洗或行人工气腹作为治疗手段。
(2)腹腔内注射药物(如化疗药物)。
(3)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可缓解症状。
【禁忌证】1.严重腹内胀气。
2.大月份妊娠。
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如结核性腹膜炎)引起腹腔内广乏粘连者。
4.躁动不能合作者。
5.有出血倾向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穿刺前准备(1)穿刺前导尿或排空尿液使膀胱空虚。
(2)体位一般采用平卧位或半卧位。
2.穿刺点选择一般常用的穿刺部位为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或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3.穿刺用品准备(1)皮肤消毒用品:碘伏,弯盘,消毒棉块和无菌纱布,医用镊子与止血钳,无菌注射器。
(2)10ml无菌注射器,穿刺针,如大量抽取腹腔积液时可备穿刺包。
(3)无菌试管或小瓶。
(4)局麻药物。
4.术者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等。
5.腹腔穿刺术(1)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2)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穿刺腹壁,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提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腔积液,并留标本送检。
(3)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注射器(10-20ml)进行。
(4)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头后端连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止血钳固定针头,并协助夹闭胶管。
亦可通过穿刺针置入导丝,并在导丝引导下置入细管连接引流袋。
(5)将抽的腹腔液体注入容器中,记录并送检。
(6)术毕拔除穿刺针,穿刺点消毒纱布覆盖并胶布固定。
(7)大量放液后,需束以腹带并收紧,以防腹压骤减、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
【注意事项】1.诊断性穿刺,针头不可过细,否则易得假阴性结果。
腹膜腔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一、适应证:①抽取腹水进行实验室化验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②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③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④腹腔内注射药物。
⑤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二、禁忌证:①严重肠胀气。
②妊娠、卵巢囊肿。
③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④躁动、不能合作或有肝性脑病先兆。
三、术前准备: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内有0.5%碘伏、无菌棉签、2%利多卡因、皮尺、胶布、引流袋、无菌培养瓶、无菌止血钳。
②一次性无菌腹腔穿刺包:内有后接胶皮管的腹腔穿刺针、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洞巾、无菌手套、纱布、棉球、试管。
四、操作流程:①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交待穿刺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获得患者配合,得到患者知情同意书和家属授权委托书的签字。
患者穿刺前排空膀胱。
②术者戴口罩、帽子、穿整洁工作衣,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前,以屏风遮挡。
③患者取平卧位、半卧位、坐位或者侧卧位,选取适宜穿刺点:A: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点;B: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左右旁开1.5cm;C:侧卧位,脐水平线与左侧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常用于诊断性穿刺;D:少量积液或包裹性分隔时,需B超引导下穿刺。
④常规皮肤消毒(碘伏消毒,以标记点为中心由内至外顺时针同心圆消毒3次,不得有间隙,每次均小于上次消毒范围)。
⑤打开无菌穿刺包,打开前看其是否过期,打开三个角,戴无菌手套,打开最后一个角。
铺洞巾,让助手打开2%利多卡因,吸取利多卡因并排尽空气。
⑥左手持纱布固定皮肤,在标记点打一皮丘,然后垂直进针,抽吸,打药,如此交替进行至有漏空感并抽吸到腹水结束。
拔针迅速,并粗记进针深度,纱布压盖穿刺点。
⑦选择合适粗细长度的穿刺针,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或出现漏空感提示已穿过腹膜壁层,由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头,术者打开橡皮管夹子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腹腔穿刺技术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目的】(1)抽取腹水化验检查,明确腹水性质(2)适量放腹水缓解压迫症状(3)腹腔内注射药物及腹水浓缩回输等【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注意患者安全,做好环境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项并取得合作【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腹腔穿刺包、量杯、腹带及中单、卷尺,按医嘱准备药物及2%利多卡因1支,治疗卡第一部分专科护理授术操作瓣范【操作步骤】(1)若装整齐,进行查对,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患商告知井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2)签署腹腔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瑶患者排尿(防考刺损伤膀胱),清洁局部皮肤(3)铺中单,取半卧位或平卧位,腹水少量者取左侧位,艘背部铺好腹带,测腹、脉搏血压及腹部体征并记录。
(4)协助术者配合定位,选择适宜穿刺点。
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配合局部麻醉(5)术者左手固定穿剩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壁腹膜,即可抽取腹水。
(6)术中协助留取标本,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术中患者如出现面色苍自、心慌、头量,出汗血压下降,腹痛等症状,应停止放液,安静平卧,并遵医嘱给子输液,扩容等对症处理。
如覆水为血性,留取标本后即技针(7)放液: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与针座连接引流管,以输液夹子调整滴速;放液速度不宣过快,放液量不宜超过300oJm (8)术毕:木者取出穿刺针,用无菌布按压穿刺点数分钟,用控布固定。
测围下连层(9)按规定将用过的材料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洗手(10)记录水颜色,形状和量,放水后围同,避医嘱送检标本。
【操作流程】着装→评估一备物→告知并解释一签暑知情同意书→穿刺抽液一观察→留取标本→送检标本一整理用物→洗手→测量一记录【注意事项】(1)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穿刺点位于上方,如不适应立即报告医师。
(2)腹带不宜过紧,以防造成呼吸困难。
(3)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渗,及时更换敷料及腹带,防止穿刺处感染。
(4)如放液流出不畅,可嘱患者椭微变换体位或将穿刺针稍做移动,以助液体流出通畅。
【腹腔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范】1.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腹腔内给药;大量腹水致呼吸困难或腹部胀痛时,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2.腹腔穿刺术的禁忌症:出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有肝性脑病先兆、严重肠胀气、包虫病、卵巢囊肿及妊娠者;结核性腹膜炎等制腹腔广泛粘连者。
3.操作方法:操作前准备(与病人交流,告知操作目的、过程并签署同意书)。
复查(血压、脉搏测量,腹部检查移动性浊音,穿刺点确认)。
术前须排尿以防损伤膀胱。
B超检查定位报告。
穿刺包、手套、消毒液、弯盘、药。
操作过程中及术后均应注意病人反应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体位:嘱患者坐在靠背椅上,衰弱者可取其他适当体位如半坐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2)选择适宜的穿刺点: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③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注意消毒钳持拿消毒顺序和范围),覆盖消毒洞巾。
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4)穿刺抽液:穿刺前选择合适穿刺针,并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
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并夹持胶管,以输液夹子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
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器官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6)术毕,嘱患者平卧,并复查血压、脉搏的测量,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
腹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是指对有腹腔积液患者,为了诊疗和诊疗疾病进行腹腔穿刺,抽取积液操作过程。
【适应症】1、抽取腹水进行多种试验室检验,方便寻求病因,帮助临床诊疗。
2、对大量腹水引发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放出适量腹水,减轻腹腔压力,缓解压迫症状。
通常每次放液不超出3000ml-6000ml。
3、腹腔内注入药品,如注射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品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帮助诊疗疾病。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疗和诊疗手段。
5、进行诊疗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没有积脓、积血。
6、拟行腹水回输者【禁忌症】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躁动而不能合作者或肝性脑病先兆者。
4、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引发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5、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巨大卵巢肿瘤、包囊虫病者。
6、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7、局部皮肤感染,应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操作。
【准备工作】1、向患者及家眷讲明穿刺目标、必需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分析”,有严重凝血功效障碍者需输血浆或对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1)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1个、止血钳2把、组织镊1把、消毒碗1个、消毒杯2个、腹腔穿刺针(针尾连接橡皮管8号或9号针头)1个、无菌洞巾、纱布2-3块、棉球、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需时加抗凝剂);5ml、20ml或50ml注射器各1个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由助手打开包装,术者戴无菌手套后放入穿刺包内)。
(2)常规消毒诊疗盘1套:碘酒、乙醇、胶布、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10ml)、无菌手套2个。
(3)其它物品:皮尺、多头腹带、盛腹水容器、培养瓶(需要做细菌培养时)。
如需腹腔内注药,准备所需药品。
5、B超检验定位。
【操作方法】1、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腹腔穿刺技术操作规程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腹腔穿刺技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1. 术前准备- 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解释。
- 检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手术适应症和风险。
- 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与设备,包括穿刺针、局麻药物、无菌巩膜覆盖物等。
- 患者进行充分洗净腹部,并采取适当的防感染措施。
2. 手术操作流程2.1 术者准备- 术者需穿戴无菌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套,并进行手部消毒。
- 使用消毒剂擦拭操作区域,确保局部清洁。
2.2 局麻- 选择适当的局麻方法,如皮下浸润麻醉或透皮经腹膜后麻醉。
-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合并症,计算和注射合适剂量的局麻药物。
2.3 穿刺操作- 使用无菌穿刺针进行腹腔穿刺,注意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 通过适当的定位技术,确定穿刺点位,通常选择在腹脐周围区域。
- 用一手稳定穿刺点位,另一手握持穿刺针,迅速、准确地进行穿刺。
- 监测穿刺进程,确保顺利进入腹腔,并避免可能的出血和脏器损伤。
- 在穿刺后,应采取适当措施收集腹水样本并避免污染。
2.4 结束操作- 将穿刺针或导管等材料取出,并进行轻轻的按压,以止血和防止气体或腹水流出。
- 善后处理,如处理穿刺废弃物、患者的血液和腹水样本等。
- 为患者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观察并记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注意事项- 术者应具备必要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减少操作风险和并发症。
- 患者应事先被告知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穿刺针断裂等。
- 在操作过程中,术者应随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 操作结束后,应对手术过程进行记录,包括穿刺技术、使用的药物和材料等。
以上即为腹腔穿刺技术操作规程,望遵守操作流程并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请注意:本文档仅作为参考资料,具体操作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实际情况。
腹膜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jìnxíng)腹腔穿刺,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
1、抽取(chōu qǔ)腹水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觅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zhèngzhuàng),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
普通每次放液不超过 3000ml-6000ml。
3、腹腔内注入药物,如注射 (zhùshè)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者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进行诊断性穿刺,已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6、拟行腹水回输者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躁动而不能合作者或者肝性脑病先兆者。
4、因既往手术或者炎症引起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5、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巨大卵巢肿瘤、包囊虫病者。
6、出血时间延长或者凝血机制障碍者。
7、局部皮肤感染,应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操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允许后实施。
2、查“凝血分析”,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者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1)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 1 个、止血钳 2 把、组织镊 1 把、消毒碗 1 个、消毒杯 2 个、腹腔穿刺针(针尾连接橡皮管的 8 号或者 9 号针头) 1 个、无菌洞巾、纱布 2-3 块、棉球、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 5ml、20ml 或者 50ml 注射器各 1 个及引流袋(放腹水时准备)(由助手打开包装,术者戴无菌手套后放入穿刺包内)。
(2)常规消毒治疗盘 1 套:碘酒、乙醇、胶布、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 10ml)、无菌手套 2 个。
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或行腹腔内给药;当有大量腹水致呼吸困难或腹部胀痛时,可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故分为诊断性腹腔穿刺和治疗性腹腔穿刺。
【适应证】1、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症状。
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6000ml o3、腹腔内注射药物,以协助治疗。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禁忌证】1、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2、有肝性脑病先兆、巨大卵巢囊肿者。
3、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紧急大量放腹水。
4、严重肠胀气。
5、妊娠。
【术前准备】1、与病人或家属签定知情同意书。
做好病人思想工作,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消除病人顾虑,争取充分合作。
术前病人需排尿,以免穿刺膀胱。
2、核对病人姓名。
测血压、脉搏、量腹围、检查腹部体征。
3、术者、助手洗手。
戴好帽子、口罩。
4、器材:胸(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消毒用品、胶布、盛器、量杯、2%利多卡因、500ml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所需药品、多头腹带、靠背椅等。
注意检查腹腔穿刺包是否失效。
【操作方法】1、取平卧位、半卧位或侧卧位;或坐在靠背椅上。
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2、穿刺点:多选在左下腹(相当于反麦氏点)、左侧腹或右侧腹,具体定位:(1)左下腹脐与骼前上棘连线中、外1/3焦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2)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 1.OCnI、偏左或偏右1〜L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3)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中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4)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病人向穿刺侧卧5分钟,在穿刺部位局部消毒(自内向外,消毒范围直径约15CnI)后,助手协助术者打开腹穿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腹腔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和指示卡是否变色(呈黑色)。
腹腔穿刺操作规范腹腔穿刺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用于获取腹腔内的液体或固体组织样本,并能够排除一些腹腔内疾病。
为了确保腹腔穿刺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以下是一份腹腔穿刺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1)病史询问:了解病人的主诉、病症、既往病史等信息。
(2)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听诊等,以确定腹腔穿刺的位置。
(3)心电图、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检查:以评估病人的全身状况和手术安全性。
(4)必备器械和药物准备:包括针头、无菌手套、消毒液、局麻药、消毒纱布等。
2.术中操作(1)术者要进行手卫生,并穿戴无菌手套和无菌口罩。
(2)掌握腹腔的解剖结构:了解腹部各器官的位置、大小和移动性,以避免穿刺伤及重要血管或脏器。
(3)定位选择:通过体表标志物、B超或CT等,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
(4)术者要以无菌操作,使用无菌物品进行穿刺,并保持无菌操作场。
(5)局部麻醉:使用适当剂量和方法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疼痛感。
(6)穿刺针的选择:根据穿刺目的和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和导丝。
(7)穿刺技术:术者要轻柔稳定地握住穿刺针,缓慢推进直至穿刺到腹腔内,然后固定穿刺针,进行后续处理。
(8)抽取样本:根据需要,使用抽取器具或导丝进行抽取,避免污染和出血。
(9)穿刺完成后,用无菌纱布进行局部压迫止血,并贴上敷料。
(10)标本处理:将抽取得到的液体或组织样本装入适当的容器,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
3.术后护理(1)检查:观察和记录病人的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穿刺部位的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
(2)并发症处理: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时,要及时处理和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3)病人教育:向病人介绍穿刺操作过程、可能的并发症和术后注意事项,以及需注意观察异常情况。
(4)病史记录:对术中操作情况、出现的问题、抽取的样本等进行详细记录,以备之后的参考。
以上是一份腹腔穿刺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
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abdominocentesis )是借助穿刺针直接从腹前壁刺入腹膜腔的一项诊疗技术。
确切的名称应该是腹膜腔穿刺术。
目的①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
②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
③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
④注入广定量的空气 ( 人工气扳 ) 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升,间接压迫两肺,减小肺活动帽废,促进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腹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
⑤施行腹水浓缩回输术。
⑥诊断性(如腹部创伤时)或治疗性(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腹腔灌洗。
适应证1.腹水原因不明,或疑有内出血者。
2.大量腹水引起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及腹胀者。
3.需腹腔内注药或腹水浓缩再输入者。
禁忌症1、广泛腹膜粘连者。
2、有肝性脑病先兆、包虫病及巨大卵巢囊肿者。
3、大量腹水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禁忌大量放腹水。
4、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者。
5、妊娠。
术前准备(一)术前指导1、穿刺前排空小便,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腹穿一般无特殊不良反应。
2、穿刺时根据病人情况采取适当体位,如坐位、半坐卧位、平卧位、侧卧位,根据体位选择适宜穿刺点。
3、向病人解释一次放液量过多可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及诱发肝昏迷,因此要慎重。
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而引起休克。
放液前后遵医嘱测体重、量腹围,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4、在操作过程中若感头晕、恶心、心悸、呼吸困难,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二)术前准备1、操作室消毒2、核对病人姓名,查阅病历、腹部平片及相关辅助检查资料3、清洁双手(双手喷涂消毒液或洗手)4、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消除病人顾虑,争取充分合作。
5、测血压、脉搏、量腹围、检查腹部体征6、术前嘱病人排尿,以防刺伤膀胱7、准备好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口罩、帽子、 2%利多卡因、 5ml 注射器、20ml 注射器、 50ml 注射器、消毒用品、胶布、盛器、量杯、弯盘、500ml 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所需药品、无菌试管数只(留取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多头腹带、靠背椅等。
腹膜腔穿刺术术前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先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3、放液前应测量体重、腹围、血压、脉博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物品准备:(1)腹腔穿刺包、消毒剂、2%利多卡因,无菌棉签、无菌手套2个、洞巾、注射器、纱布、胶带。
操作步骤:1、操作者着装整齐,带好口罩、帽子,洗手,携物品至床旁。
2、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
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解开衣服暴露腹部。
4、选择穿刺部位:一般取左下腹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5、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2-3遍,直径大约15cm,6、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左手拇指与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自皮肤至腹膜壁层逐层局部麻醉,麻醉过程中应边回抽边进针,回抽无血才能注射麻醉药。
9、穿刺: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穿刺前夹闭穿刺针后的橡皮管,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助手用无菌止血钳固定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腹水。
10、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按压2-3分钟,防止渗漏,局部碘伏棉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穿刺孔向上,复查腹围、脉搏、血压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
11、整理用物,并详细记录腹水量、性质、颜色,及时送检。
[注意事项]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取得其合作。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晕厥、休克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予以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
4、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
腹腔穿刺技术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目的】(1)抽取腹水化验检查,明确腹水性质(2)适量放腹水缓解压迫症状(3)腹腔内注射药物及腹水浓缩回输等【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注意患者安全,做好环境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项并取得合作【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腹腔穿刺包、量杯、腹带及中单、卷尺,按医嘱准备药物及2%利多卡因1支,治疗卡第一部分专科护理授术操作瓣范【操作步骤】(1)若装整齐,进行查对,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患商告知井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2)签署腹腔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瑶患者排尿(防考刺损伤膀胱),清洁局部皮肤(3)铺中单,取半卧位或平卧位,腹水少量者取左侧位,艘背部铺好腹带,测腹、脉搏血压及腹部体征并记录。
(4)协助术者配合定位,选择适宜穿刺点。
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配合局部麻醉(5)术者左手固定穿剩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壁腹膜,即可抽取腹水。
(6)术中协助留取标本,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术中患者如出现面色苍自、心慌、头量,出汗血压下降,腹痛等症状,应停止放液,安静平卧,并遵医嘱给子输液,扩容等对症处理。
如覆水为血性,留取标本后即技针(7)放液: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与针座连接引流管,以输液夹子调整滴速;放液速度不宣过快,放液量不宜超过300oJm (8)术毕:木者取出穿刺针,用无菌布按压穿刺点数分钟,用控布固定。
测围下连层(9)按规定将用过的材料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洗手(10)记录水颜色,形状和量,放水后围同,避医嘱送检标本。
【操作流程】着装→评估一备物→告知并解释一签暑知情同意书→穿刺抽液一观察→留取标本→送检标本一整理用物→洗手→测量一记录【注意事项】(1)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穿刺点位于上方,如不适应立即报告医师。
(2)腹带不宜过紧,以防造成呼吸困难。
(3)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渗,及时更换敷料及腹带,防止穿刺处感染。
(4)如放液流出不畅,可嘱患者椭微变换体位或将穿刺针稍做移动,以助液体流出通畅。
(5)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腹腔内感染(6)如有肝性脑病先兆、包虫病、结核性腹膜炎、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
肝穿刺术护理配合技术操作规范【目的】(1)肝疾病性质不明,需取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2)确定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观察肝病的发展与转归。
(3)为肝脓肿患者穿刺抽吸脓液和注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对肝穿刺意义的认知程度,注意患者安全,做好环境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取得合作【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无菌肝穿刺包、穿刺针、无菌手套、一次性注射器(10ml)2支、4%甲醛溶液标本瓶、,带、无菌敷料、治疗巾,遵医嘱准备治疗药物、局麻用药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治疗【操作步强】(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佩戴胸牌(2)核对床号、姓名、床头卡(3)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意义、方法、操作配合及注意事项。
(4)签署肝穿刺知情同意书。
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
(5)遵医嘱用药嘱患者排尿,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右侧靠近床沿,并将右手至于枕后,让患者保持固定的体位,训练其深呼吸和屏吸呼吸方法,以利于术中配合。
(6)协助术者定位,配合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由皮肤至肝被膜进行局部麻醉。
(7)术者进针时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呼气末屏气,将穿刺针迅速刺入肝内并立即抽出,总计穿刺深度不超过6cm。
(8)穿刺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的变化。
(9)协助术者取下孔巾,用腹带束紧沙袋加压包扎4~6小时(10)遵医嘱将所抽肝组织放入4%甲醛固定液中或涂于载玻片上及时送检。
(11)按规定将用过的材料分类放入垃圾袋内。
洗手(12)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穿刺结果。
【操作流程】着装→评估→核对→解释一签同意书→肝穿刺→束腹带观察→记录一留取标本送检→一体息→整理用物一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8小时,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开始4小时内每15分钟测1次,如发现头晕、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出血征象时,应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2)若穿刺部位疼痛明显,应仔细检查原因,如果是一般组织创伤性疼痛,可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若发现气胸、胸膜休克胆汁性腹膜炎时,应及时处理。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敷料有渗血,及时更换,防止穿刺部位感染。
(4)禁忌证:全身情况衰竭及严重贫血者,有出血倾向者,大量腹水、肝包虫病、肝血管瘤、肝外梗阻性黄疸者等。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护理配合技术操作规范【目的】(1)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2)取异物、息肉摘除、胃镜下止血等。
【评估】患者病情,询问有无青光眼、高血压、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做好环境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取得合作, 【用物准备】内镜,冷光源、吸引器、内镜台车、治疗者、基础治疗盘、一次性注射器(10m)1支、弯盘、牙垫、手套、纱布、纸巾、垫巾、管道清洁刷、活检钳、标本固定瓶、黏膜染色剂、喷酒导管小毛巾、含酶洗漱剂、消毒液、治疗卡、镇静药、解癌药、去泡剂、咽喉麻醉药、盐水(1)衣帽整洁,进行查对,向患者告知目的并解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3)检查前需禁食、禁水、禁药6小时,幽门梗阻者应先洗胃再检查。
(4)检查前取下活动义齿、跟镜,解开衣领、腰带。
(5)询问有无青光眼、高血压、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如有以上情况应与检查医师取得联系(6)备齐用物,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咽喉麻醉(7)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躺于检查床上,在患者颌下放一弯盘,嘱患者张口咬住牙垫(8)协助操作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进行处理。
(9)操作中留取活检或治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10)操作完毕,应用钞布将镜身外黏液擦掉,并嘱患者将口腔内容物吐出,用纸巾擦拭口【操作流程】着装→评估→备物→签署同意书取卧位→嘱患者咬住牙垫→胃镜检查→擦拭患者口唇→·洗手→记录→→送检标本【注意事项】(1)检查后少数患者出现咽痛、咽喉部异物感,崛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以免损伤咽喉部黏膜(2)胃镜检查和治疗后注意有无腹痛、呕血或黑粪,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3)严重心、肺疾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检查者、急性咽炎者明显主动脉瘤、腐蚀性食管炎性期、疑有胃肠穿孔者禁忌做胃镜检查。
胃肠减压技术护理操作规范一、【目的】1.缓解或解除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二、【评估】1.查看并确认医嘱及治疗卡,了解患者目前状况。
2.对清醒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清醒、嗜睡、昏迷)及自理能力:如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插管经历、是否接受过类似治疗、是否紧张、是否懂得利用吞咽动作配合插管等。
4.评估患者有无假牙及鼻腔状况:包括鼻腔黏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弯曲、鼻息肉,既往有无鼻腔疾病等。
三、【操作前准备】1.个人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①铺好的无菌盘,内备:一个内盛温开水治疗碗,纱布2块、镊子、压舌板;②治疗盘外备:治疗巾1块、棉签、弯盘、一次性手套1 副、20ml及50ml注射器各1个、石蜡油球罐(内盛石蜡油球)、胃管、胶布、水温计、橡皮圈或夹子1个、别针、松节油(拔管用);③听诊器、手电筒;④必要时备医嘱执行单、笔;⑤负压吸引装置1个。
3.环境准备清洁,无异味。
四、【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告知患者操作中配合方法。
2.有眼镜或义齿者,取下妥善保存。
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半卧位、坐位或平卧位)。
3.掀开床头盖被,将治疗巾围于患者颌下,弯盘放于方便取用处。
4.用手电筒观察鼻腔以确定插入侧鼻孔,用棉签清洁鼻腔,准备胶布。
5.用注射器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戴一次性手套,测量胃管放置长度并做好标记(成人长度45—55cm )。
用石蜡油球润滑胃管前端。
6.再次核对患者,嘱患者头稍向后仰,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选定侧鼻孔先向上,然后平行再向下缓慢插入。
7.插入至10—15cm会咽部时,①清醒患者嘱其作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置管过程中患者如有呛咳、呼吸急促、发绀、可能是误入气管,需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行插入;如患者有流泪、流鼻涕应及时擦净,并给予安慰)。
如果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
②昏迷患者置管时,撤去患者枕头,将头后仰,当鼻胃管插入约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缓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
用注射器回抽有胃液后,用一条胶布初次固定胃管。
8.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有三种方法):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抽出胃液;②置听诊器于患者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③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9.确定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耳垂部。
10.粘贴胃管的标识,记录置管的有效时间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11.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见有胃液抽出,先注入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
12.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13.胃管冲洗。
将胃管末端连接20ml注射器缓慢注入生理盐水20ml,再将生理盐水全部抽出至治疗盘内,确认胃管在胃内。
14.拔管时先将减压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向外拉,估计胃管接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然后清洁鼻腔。
拔管指征:病情好转,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
15.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采取舒适卧位并整理床单位;对患者或家属的配合表示感谢。
16. 洗手,记录并签名。
五、【注意事项】1.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2.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下载可编辑3.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湿润及通畅。
4.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5.每日冲洗胃管六次,每3天更换一次负压吸引装置。
6.减压期间应禁食,禁水。
如需胃内注药,则应夹管暂停减压0.5-1小时。
.专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