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 格式:docx
- 大小:165.94 KB
- 文档页数:3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混合碱的分析,确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
实验原理:混合碱通常包含碳酸钾、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可通过酸量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首先用稀硫酸将样品中的碳酸钾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未反应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反应中和,所需的盐酸的体积即为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步骤:1. 用称量纸取约1g混合碱样品,称重并记录下重量。
2. 在烧杯中加入约20mL的水,并将称量好的混合碱样品加入其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稀硫酸(30mL左右),滴定至出现极淡的粉红色。
4. 将烧杯中的溶液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约5分钟,使碳酸均被反应成二氧化碳。
5.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的盐酸,不断搅拌,直至溶液中呈现为酸性(pH值约为2)。
6. 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加入0.1mol/L氨水的滴定,一直滴定至溶液的颜色转为桔黄色。
7. 记录用盐酸的体积V1,再用氨水的体积V2计算氢氧化钠的含量。
8. 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结果:1. 取样重量:1g2. 稀硫酸用量:30mL3. 盐酸用量:5mL4. 氨水用量:44.5mL根据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如下:碳酸钠:(V2-V1)×10.61%碳酸钾:V1×21.87%氢氧化钠:(30-V1)×2.48%其中,V1为盐酸用量,V2为氨水用量。
实验结论:通过酸量法测定,我们得到了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分别为19.49%、8.57%和71.94%。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间:报告人:武伟一、实验目的1.了解强酸弱碱盐在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
2.掌握双指示剂法在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总碱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Cl=NaHC O3+NaCl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NaHC O3+ HCl= Na Cl+ C O2↑+H2O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
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三、实验器材碱灰试样,酚酞指示剂,甲基橙,mol/L的盐酸,滴定管,锥形瓶(3个)四、实验内容i.实验步骤1.准确称量g的试样三份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蒸馏水,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
2.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无色,到达第一终点,记下用去盐酸的体积。
在滴定过程中注意边滴变不断摇晃,以免局部酸浓度过大使碳酸钠直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向溶液中加入两滴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滴定,直到溶液由黄色到橙色,记下第二次用去盐酸的体积。
4.重复操作三次。
ii.数据处理五、思考题1.本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较用甲基橙少,为什么因为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只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是上一步反应完的生成的碳酸氢根和溶液中本身存在的碳酸氢根的和来反应,反应的比例又相同,所以第二次总会多一点。
2.在总碱量的计算式中,V有几种求法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实验应该怎样做V表示用去盐酸的总体积,可以直接读出来;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只需要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至橙色。
3.在测定一批烧碱或碱灰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2,V1=V2,V1>V2,V1=0,V2=0的情况,说明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4.待测液润洗因为滴定管的移液管要求里面的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准确,所以要润洗,避免内壁的水珠对溶液的稀释;而烧杯或锥形瓶要求里面的总物质的量要准确,所以不可以润洗,避免液体挂在内壁上。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
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
NaHCO3+ HCl= NaCl+ CO2↑+H2O
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
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思考题
1. 本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较用甲基橙少,为什么?
因为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只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是上一步反应完的生成的碳酸氢根和溶液中本身存在的碳酸氢根的和来反应,反应的比例又相同,所以第二次总会多一点。
2. 在总碱量的计算式中,V有几种求法?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实验应该怎样做?
V表示用去盐酸的总体积,可以直接读出来;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只需要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至橙色。
3. 在测定一批烧碱或碱灰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2,V1=V2,V1>V2,V1=0,V2=0的情况,说明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
4.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均需要用操作溶液荡洗,而滴定用的烧杯或锥形瓶为什么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因为滴定管的移液管要求里面的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准确,所以要润洗,避免内壁的水珠对溶液的稀释;而烧杯或锥形瓶要求里面的总物质的量要准确,所以不可以润洗,避免液体挂在内壁上。
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溶液中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的理化性质。
实验原理:1. 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在待测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通过反应等价点处的指示剂变色,确定两种溶液反应中所用试剂量的大小及其浓度。
浓度法分析时可以对待测溶液中含量极少或与成分相似的物质进行分析,精度较高,误差小。
滴定法实验过程中,滴液速度要保持稳定,掌握好每一滴的落点和滴液速度,这样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在滴定过程中,应先滴几滴来温馨玻璃器皿,以此使玻璃器皿壁面处于湿润状,可以防止粘滞,影响结果。
酸碱指示剂是化学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化学试剂,它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以不同颜色变化的方式反应,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等价点,从而进行分析。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苯酚酞作为指示剂,它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粉红色,而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或黄色。
苯酚酞作为指示剂在酸碱滴定分析中的使用极为广泛。
因为它有以下特点:① 灵敏度高,指示范围从PH8.3~10.0,最适宜PH值9.8左右。
② 变色明显,色谱清晰,错误小。
③ 常温下相对稳定,保质期较长。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称取约0.72~0.80g的混合碱(精确到0.01g),置于量瓶中,加入约50mL蒸馏水(千分之一误差)。
(2)配制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中(移液管)。
(3)准备好苯酚酞指示剂。
(1)将苯酚酞指示剂加入溶液中,搅拌均匀。
(2)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中出现深粉色,并持续10s左右。
(3)记录滴定所使用的盐酸标准溶液体积,即可求出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
实验数据:1. 称取混合碱的质量为0.74g。
2. 第一次滴定使用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3.0mL,第二次滴定使用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3.1mL。
实验结果:平均值(0.74g混合碱):23.0mL+23.1mL÷2 = 23.05mL平均值×摩尔浓度(0.1mol/L)÷质量(0.74g) ×100 %= 69.59%(碳酸钠的含量)通过滴定法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分别为69.59%和30.41%,符合理论分析值。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五、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2.理解混合碱中各组分的测定方法以及相关计算。
二、实验原理混合碱试样溶液(含Na 2CO 3、NaHCO 3) ↓酚酞指示剂 红色↓HCl 溶液滴定(V 1mL )无色(反应:Na 2CO 3+HCl=NaHCO 3+NaCl ),(cV 1)HCl =n(Na 2CO 3)=n 1(NaHCO 3)↓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指示剂(混合指示剂) 绿色↓HCl 溶液滴定(V 2mL )亮黄色(反应:NaHCO 3+HCl=NaCl+H 2O+CO 2),(cV 2)HCl =n 1(NaHCO 3)+n 2(NaHCO 3)100001.84))((%10000.106)(%123132⨯⨯-=⨯⨯=s s m V V HCl c NaHCO m V HCl c CO Na又 Na 2O+CO 2=Na 2CO 3 n 1(Na 2O)=n(Na 2CO 3)=(cV 1)HC l Na 2O+2CO 2+H 2O=2NaHCO 3n 2(Na 2O)=n(2NaHCO 3)=1/2n(NaHCO 3)=1/2c(V 2-V 1)HCl 所以 n(NaO)=n 1(Na 2O)+n 2(Na 2O)=1/2c(V 1+V 2)HCl1000))((21%212⨯+=s m V V HCl c O Na三、实验内容1.混合碱试样溶液(由实验室提供)配制流程:mL g 1000试样00.50定容定量转溶解−−→−−−−→−−−→−移 2.试样溶液的测定及数据处理[已知c(HCl)= mol·L -1]。
混合碱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移液管等仪器。
3、熟练掌握滴定操作和终点判断,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混合碱是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常用双指示剂法测定其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
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被滴定为碳酸氢钠,氢氧化钠被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V1。
然后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时碳酸氢钠被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V2。
根据 V1 和 V2 的大小,可以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并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当 V1 > V2 时,混合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碳酸钠的含量计算公式为:\\begin{align}c(Na_2CO_3)&=\frac{c(HCl)×V1×10^{-3}×M(Na_2CO_3)}{m_{样}}×100\%\\\end{align}\氢氧化钠的含量计算公式为:\\begin{align}c(NaOH)&=\frac{c(HCl)×(V1 V2)×10^{-3}×M(NaOH)}{m_{样}}×100\%\\\end{align}\当 V1 < V2 时,混合碱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碳酸钠的含量计算公式为:\\begin{align}c(Na_2CO_3)&=\frac{c(HCl)×V1×10^{-3}×M(Na_2CO_3)}{m_{样}}×100\%\\\end{align}\碳酸氢钠的含量计算公式为:\\begin{align}c(NaHCO_3)&=\frac{c(HCl)×(V2 V1)×10^{-3}×M(NaHCO_3)}{m_{样}}×100\%\\\end{align}\其中,c(HCl)为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1、V2 分别为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变色时消耗盐酸的体积(mL),M(Na2CO3)、M(NaOH)、M(NaHCO3)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的摩尔质量(g/mol),m 样为混合碱样品的质量(g)。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间:报告人:武伟一、实验目的1.了解强酸弱碱盐在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
2.掌握双指示剂法在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总碱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Cl=NaHC O3+NaCl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NaHC O3+ HCl= Na Cl+ C O2↑+H2O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
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三、实验器材碱灰试样,酚酞指示剂,甲基橙,0.1330 mol/L的盐酸,滴定管,锥形瓶(3个)四、实验内容i.实验步骤1.准确称量0.15-0.2 g的试样三份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蒸馏水,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
2.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无色,到达第一终点,记下用去盐酸的体积。
在滴定过程中注意边滴变不断摇晃,以免局部酸浓度过大使碳酸钠直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向溶液中加入两滴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滴定,直到溶液由黄色到橙色,记下第二次用去盐酸的体积。
4.重复操作三次。
ii.数据处理五、思考题1.本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较用甲基橙少,为什么?因为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只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是上一步反应完的生成的碳酸氢根和溶液中本身存在的碳酸氢根的和来反应,反应的比例又相同,所以第二次总会多一点。
2.在总碱量的计算式中,V有几种求法?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实验应该怎样做?V表示用去盐酸的总体积,可以直接读出来;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只需要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至橙色。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五、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的1.了解双指⽰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2.理解混合碱中各组分的测定⽅法以及相关计算。
⼆、实验原理混合碱试样溶液(含Na 2CO 3、NaHCO 3)↓酚酞指⽰剂红⾊↓HCl 溶液滴定(V 1mL )⽆⾊(反应:Na 2CO 3+HCl=NaHCO 3+NaCl ),(cV 1)HCl =n(Na 2CO 3)=n 1(NaHCO 3) ↓溴甲酚绿-⼆甲基黄指⽰剂(混合指⽰剂) 绿⾊↓HCl 溶液滴定(V 2mL )亮黄⾊(反应:NaHCO 3+HCl=NaCl+H 2O+CO 2),(cV 2)HCl =n 1(NaHCO 3)+n 2(NaHCO 3)100001.84))((%10000.106)(%123132??-==s s m V V HCl c NaHCO m V HCl c CO Na⼜ Na 2O+CO 2=Na 2CO 3n 1(Na 2O)=n(Na 2CO 3)=(cV 1)HC l Na 2O+2CO 2+H 2O=2NaHCO 3n 2(Na 2O)=n(2NaHCO 3)=1/2n(NaHCO 3)=1/2c(V 2-V 1)HCl 所以 n(NaO)=n 1(Na 2O)+n 2(Na 2O)=1/2c(V 1+V 2)HCl 1000))((21%212?+=s m V V HCl c O Na三、实验内容1.混合碱试样溶液(由实验室提供)配制流程:mL g 1000试样00.50定容定量转溶解??→→→?移2.试样溶液的测定及数据处理[已知c(HCl)= mol·L -1]。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演示教学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实验五、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
2.理解混合碱中各组分的测定方法以及相关计算。
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试样溶液(含Na 2CO 3、NaHCO 3)
↓酚酞指示剂
红色
↓HCl 溶液滴定(V 1mL )
无色(反应:Na 2CO 3+HCl=NaHCO 3+NaCl ),
(cV 1)HCl =n(Na 2CO 3)=n 1(NaHCO 3)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指示剂(混合指示剂)
绿色
↓HCl 溶液滴定(V 2mL )
亮黄色(反应:NaHCO 3+HCl=NaCl+H 2O+CO 2),(cV 2)HCl =n 1(NaHCO 3)+n 2(NaHCO 3)
100001.84))((%1000
.106)(%123132??-=??=s s m V V HCl c NaHCO m V HCl c CO Na
又 Na 2O+CO 2=Na 2CO 3
n 1(Na 2O)=n(Na 2CO 3)=(cV 1)HC l
Na 2O+2CO 2+H 2O=2NaHCO 3
n 2(Na 2O)=n(2NaHCO 3)=1/2n(NaHCO 3)=1/2c(V 2-V 1)HCl
所以 n(NaO)=n 1(Na 2O)+n 2(Na 2O)=1/2c(V 1+V 2)HCl。
实验5: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 化学学院
一、实验原理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是一种用来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实验,在该实验中采用的是碱量的化学方法。
碱量的化学方法的基础是氢氧化钾作为碱量试剂计量法衡量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抽出V/V %。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测定中,碱量试剂溶液在标准横流釜中引入50克混合蒙汗钠,放置浓度为
0.1mol/L的碱量试剂,标准横流釜中横流时间为20min,提取液比表示用蒙汗钠溶液以及标准横流釜中提取到的溶液的碱度之比。
二、试剂
1.混合蒙汗钠:根据每100.0克中碳酸钠的质量,将
2.5克的蒙汗钠放入瓶中。
2.碱量试剂:采用0.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再加入X克的无水硫酸钠,再将碱量溶液稀释至1000ml。
三、实验步骤
1. 将混合蒙汗钠放入500ml的容量瓶中,中碱量母溶液。
2. 用标准横流釜中浓度为 0.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建立测定标准曲线:将同容量瓶中的蒙汗钠溶液十次提取,提取完毕后,用标准横流釜中浓度为 0.1mol/L的碱量溶液引入提取液中,横流时间为20min,放置室温5分钟。
测定横流液的碱度,制作混合蒙汗钠标准曲线,表达式为:
V/V %=K1*A+K2*B
其中:K1为碳酸钠的标准碱量比值,K2为碳酸氢钠的标准碱量比值,A为提取液中碳酸钠的比值,B为提取液中碳酸氢钠的比值。
3.测定混合蒙汗钠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将混合蒙汗钠放入50克容量瓶中,再加入标准横流釜中碱量溶液,横流时间为20min,提取液中碱度为A,根据混合蒙汗钠标准曲线可得出含量:
含量(碳酸钠)=K1*A
四、实验结果。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采用滴定法测定混合碱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以便对混合碱的成份进行分析和识别。
二、实验原理
滴定分析法是指将溶液中某些物质滴定到某种反应中,以达到显示或测定某种物质含量的方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在硫酸铜溶液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滴定反应,经过测定反应可以直接得出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
三、实验材料
· 0.6mol/L的硫酸铜溶液
· 0.2mol/L的硫酸钠溶液
· pH计
·碘溶液
·混合碱
四、实验步骤
1. 将10mL的0.6mol/L的硫酸铜溶液放入容量瓶中,然后加入50mL的混合碱溶液,搅拌均匀备用。
2. 将容量瓶中的混合溶液添加到25mL的硫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备用。
3. 用pH计测量上述混合溶液的pH值,如果低于7.2,则再滴
加碳酸钠溶液,直至pH值达到7.2以上。
4. 将容量瓶中的混合溶液添加到50ml的碘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加热至沸腾,待溶液清澈后取出放凉,然后通过比色法读取数据,计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
混合碱中碳酸钠含量为:25.05%±0.5%
混合碱中碳酸氢钠含量为:74.95%±0.5%
六、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滴定法,成功测定出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
实验五、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2.理解混合碱中各组分的测定方法以及相关计算。
二、实验原理混合碱试样溶液(含Na 2CO 3、NaHCO 3)↓酚酞指示剂 红色↓HCl 溶液滴定(V 1mL )无色(反应:Na 2CO 3+HCl=NaHCO 3+NaCl ),(cV 1)HCl =n(Na 2CO 3)=n 1(NaHCO 3)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指示剂(混合指示剂) 绿色↓HCl 溶液滴定(V 2mL )亮黄色(反应:NaHCO 3+HCl=NaCl+H 2O+CO 2),(cV 2)HCl =n 1(NaHCO 3)+n 2(NaHCO 3)100001.84))((%10000.106)(%123132⨯⨯-=⨯⨯=s s m V V HCl c NaHCO m V HCl c CO Na又 Na 2O+CO 2=Na 2CO 3n 1(Na 2O)=n(Na 2CO 3)=(cV 1)HC l Na 2O+2CO 2+H 2O=2NaHCO 3n 2(Na 2O)=n(2NaHCO 3)=1/2n(NaHCO 3)=1/2c(V 2-V 1)HCl 所以 n(NaO)=n 1(Na 2O)+n 2(Na 2O)=1/2c(V 1+V 2)HCl1000))((21%212⨯+=s m V V HCl c O Na三、实验内容1.混合碱试样溶液(由实验室提供)配制流程:mL g 1000试样00.50定容定量转溶解−−→−−−−→−−−→−移2.试样溶液的测定及数据处理[已知c(HCl)= mol·L -1](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时间:报告人:武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强酸弱碱盐在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
2.掌握双指示剂法在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总碱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
NN2NN3+HCl=NaHC N3+NaCl
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
NaHC N3+ HCl=NN Cl+ C N2↑+N2N
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
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三、实验器材
碱灰试样,酚酞指示剂,甲基橙, mol/L的盐酸,滴定管,锥形瓶(3个)
四、实验内容
i.实验步骤
1.准确称量 g的试样三份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蒸馏水,加入两滴酚酞指示剂,溶液
显红色。
2.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无色,到达第一终点,记下用去盐酸的体积。
在滴定过程中注意
边滴变不断摇晃,以免局部酸浓度过大使碳酸钠直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向溶液中加入两滴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滴定,直到溶液由黄色到橙色,记下第二次用
去盐酸的体积。
4.重复操作三次。
ii.数据处理
五、思考题
1.本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较用甲基橙少,为什么
因为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只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是上一步反
应完的生成的碳酸氢根和溶液中本身存在的碳酸氢根的和来反应,反应的比例又相
同,所以第二次总会多一点。
2.在总碱量的计算式中,V有几种求法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实验应该怎样做
V表示用去盐酸的总体积,可以直接读出来;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只需要用甲基
橙做指示剂,滴定至橙色。
3.在测定一批烧碱或碱灰样品时,若分别出现N1<N2,N1=N2,N1>N2,N1=
0,N
4.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均需要用操作溶液荡洗,而滴定用的烧杯或锥形瓶为什么不能
用待测液润洗
因为滴定管的移液管要求里面的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准确,所以要润洗,避免内壁的水
珠对溶液的稀释;而烧杯或锥形瓶要求里面的总物质的量要准确,所以不可以润洗,
避免液体挂在内壁上。
六、心得体会
我能说我已经没的写了吗每次都写滴定的,我都词穷了,不过,重复的事情,可以做,但你要做到不同的层次。
果然,我这次,又上了一个层次,我想摆脱老师的帮助,根据课本给出的东西,自己判断所有的东西,不是追着老师满实验室跑,哎,老师,这算没有颜色吗你自己决定喽。
老师接下来怎么办啊那个xxxx取多少啊看你自己的报告去。
老师果然是老师,早就开始费尽苦心想让孩子们独立,惭愧今天才悟到,唉。
自己做有点慢,会犯错,不过咱也不求快,咱也不怕错误,我总觉得错误只是偏离了既定的目标的事情,但它同时会通向另一个你不曾领略的神奇的地方,生活不也是这个理儿吗自己全程看到了一切,了解到了一切,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举个例子,叫老师帮你看,老师说,哦,我觉得到了,你就以为到终点了。
可我自己看的时候,我就知道,由于第一次做不知道,有没有对比,事实上我自己的第一个用纸垫在背后看的话是有点偏红的,很微小,后面几组我就慢慢滴,不断和前面对比,可以做的更好,而这种进步是别人帮你看代替不了的,你自己也不知到那组做的最好了。
咦我不是没的写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