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11
美学自考本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由哪位德国哲学家提出?()A. 康德B. 黑格尔C. 鲍姆加登D. 尼采答案:C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车尔尼雪夫斯基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康德答案:A3. “悲剧”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古希腊哲学家提出?()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赫拉克利特答案:C4. “意境”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中国美学家提出?()A. 王夫之B. 朱熹C. 严羽D. 王国维答案:C5.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艺术即表现”的观点?()A. 克罗齐B. 黑格尔C. 尼采D. 康德答案:A6. “审美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最早由哪位哲学家提出?()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答案:A7. “艺术模仿自然”这一观点最早由哪位古希腊哲学家提出?()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赫拉克利特答案:C8.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艺术即游戏”的观点?()A. 席勒B. 康德C. 尼采D. 黑格尔答案:A9. “审美经验”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哲学家提出?()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杜威答案:D10. “丑”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哲学家提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尼采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哪些?()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范畴D. 美的规律答案:ABCD12. 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哲学分析B. 心理学分析C. 社会学分析D. 文化人类学分析答案:ABCD13.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审美经验的特点?()A. 直观性B. 情感性C. 非功利性D. 创造性答案:ABCD14.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艺术创作的特点?()A. 创造性B. 表现性C. 技巧性D. 规律性答案:ABCD15.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艺术欣赏的特点?()A. 主观性B. 情感性C. 非功利性D. 创造性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哲学学科。
全国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及答案全国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D )A.劳鲍特里B.布瓦洛C.爱迪生D.博克2.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B)A.相似联想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类比联想3.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A )A.形式符号层B.意境超验层C.物质实在层D.意象世界层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 C )A.抽象B.喻象C.兴象D.仿象5.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C )A.认识B.感化C.审美D.启蒙6.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A )A.哲学方法B.心理学方法C.艺术学方法D.人类学方法7.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C )A.先验主体论B.理念论C.绝对精神论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8.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D )A.审美对象B.审美形态C.审美经验D.审美活动9.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 A )A.苏珊·朗格B.英伽登C.杜夫海纳D.阿恩海姆10.中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 C )A.旧石器时代晚期B.旧石器时代中期C.新石器时代D.旧石器时代早期11.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 B )A.诗性与雕塑性的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C.诗性与音乐性的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12.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 C )A.悲剧B.喜剧C.荒诞D.崇高1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B )A.柏拉图B.朗吉弩斯C.康德D.博克14.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D )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亚里士多德15.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哈奇生B.乔治·桑塔亚那C.夏夫玆博里D.狄尔泰16.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 D )A.味觉和嗅觉B.听觉和触觉C.视觉和味觉D.视觉和听觉17.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 )A.审美知觉B.审美想象C.审美情感D.审美理解18.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B )A.现代主义文艺B.现实主义文艺C.浪漫主义文艺D.后现代主义文艺19.“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A )A.孔子B.孟子C.韩愈D.朱熹20.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 D )A.意象和知觉B.理智和情感C.体验和感受D.意向和想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审美形态的特征是(ABCD )A.生成性B.贯通性C.兼容性D.二重性E.差异性22.下列想象类型中属于想象活动的初级形式的是(BCD )A.创造性想象B.接近联想C.类似联想D.对比联想E.再造性想象23.艺术品的基本特征有(BCE )A.自律性B.她律性C.形式符号性D.封闭性E.开放性24.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有(AB )A.兴趣B.品位C.能力D.个性E.共性25.倡导生物本能说的美学家是(ABC )A.达尔文B.弗洛伊德C.博克D.席勒E.弗雷泽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小题3分,28、29小题每小题4分,共14分)26.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指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阳台、只有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美学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艺术B. 社会C. 自然D. 科学答案:A2. 美学中的“美”是指()。
A. 客观存在B. 主观感受C. 社会现象D. 个人情感答案:B3. 下列哪项不属于美学研究的范畴?()A. 美的起源B. 美的分类C. 法律制度D. 美的规律答案:C4. 美学中的“审美”是指()。
A. 欣赏美的过程B. 创造美的过程C. 评价美的过程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位哲学家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牛顿D. 达尔文答案:A6.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
A. 实证主义B. 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形式主义答案:B7. 美学中的审美价值是指()。
A. 物质价值B. 精神价值C. 经济价值D. 社会价值答案:B8. 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艺术水平B. 探索美的本质C. 促进经济发展D. 增进社会和谐答案:B9. 美学中的“审美体验”是指()。
A. 个人的情感体验B. 集体的互动体验C. 艺术的创作体验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下列哪项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A. 艺术史B. 艺术批评C. 艺术创作D. 艺术教育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BCD2. 美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实验方法D. 比较研究答案:ABCD3. 美学中的“美”的表现形式包括()。
A. 形式美B. 内容美C. 功能美D. 技术美答案:ABC4.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审美体验?()A. 个人情感B. 社会文化C. 教育背景D. 经济状况答案:ABCD5. 美学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包括()。
A. 古典美学B. 现代美学C. 后现代美学D. 当代美学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美学研究的意义。
美学自考本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文艺复兴时期D. 18世纪启蒙时期答案:D2.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A. 亚里士多德B. 康德C. 尼采D. 弗洛伊德答案:D3.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结构和形式C. 艺术家的个人情感D. 社会环境对艺术的影响答案:B4. “艺术模仿自然”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赫拉克利特D. 苏格拉底答案:B5. “审美距离”这一概念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A. 康德B. 黑格尔C. 布洛D. 尼采答案:C6. 美学中的“审美经验”通常包括哪些要素?A. 感知、情感、理解B. 感知、想象、意志C. 情感、意志、理解D. 想象、情感、行为答案:A7.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黑格尔的美学著作?A. 《美学讲演录》B. 《精神现象学》C. 《美学原理》D. 《历史哲学》答案:D8. “艺术终结”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当代艺术家提出的?A. 阿多诺B. 格林伯格C. 丹托D. 弗洛伊德答案:C9. 在中国美学史上,哪位学者首次提出了“意境”这一概念?A. 王国维B. 鲁迅C. 朱光潜D. 宗白华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A. 艺术哲学B. 审美心理学C. 文化研究D. 数学逻辑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
答案: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即无利害、无概念、无目的和无概念的普遍性。
无利害指的是审美判断不涉及个人的实际利益;无概念指的是审美判断不依赖于具体的概念或定义;无目的是指审美判断不是为了达到某个具体目的;无概念的普遍性则是指审美判断具有一种普遍性,即人们普遍认为美的事物是美的。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自然美B. 艺术美C. 社会美D. 科学美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学研究的内容?()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规律D. 心理分析答案:D3.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加登D. 康德答案:C4. 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社会调查D. 实验操作答案:D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研究的是()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结构C. 艺术作品的题材D.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答案:B6. 美学中的“审美经验”指的是()A. 艺术创作经验B. 艺术欣赏经验C. 艺术批评经验D. 艺术市场经验答案:B7. 美学研究的目的是()A. 提高艺术水平B. 培养审美能力C. 丰富艺术理论D. 以上都是答案:D8.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的特点是()A. 客观性B. 主观性C. 情感性D. 理性答案:B9. 美学中的“崇高”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朗吉努斯D. 康德答案:C10. 美学研究中,“审美态度”是指()A. 客观的分析态度B. 主观的感受态度C. 理性的批判态度D. 情感的参与态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BCD2. 美学研究中,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A. 形式B. 内容C. 风格D. 作者答案:ABC3. 美学研究中,审美经验的特点包括()A. 主观性B. 情感性C. 直观性D. 客观性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美学研究的方法?()A. 比较研究B. 逻辑分析C. 实证研究D. 历史研究答案:ABCD5. 美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审美的范畴?()A. 优美B. 崇高C. 悲剧D. 喜剧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自然景观C. 社会现象D. 人类行为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是美学的基本问题?A. 美的本质B. 美的功能C. 美的起源D. 美的分类答案:D3. 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是指:A. 美是无目的的B. 美是合目的性的C. 美是无目的的同时也是合目的性的D. 美是具有目的性的答案:C4.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黑格尔答案:C5. 形式美学主要强调的是: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形式C. 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D.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答案:B6. 以下哪位艺术家的作品,体现了“美在形式”的观点?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毕加索D. 梵高答案:C7. 以下哪一项不是审美体验的特点?A. 情感性B. 直觉性C. 客观性D. 个体性答案:C8. 现代美学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A. 感知B. 情感C. 想象D. 逻辑推理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审美教育的功能?A. 培养审美能力B. 提升道德修养C. 促进智力发展D. 强化科学思维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现代美学研究的范畴?A. 艺术美学B. 环境美学C. 社会美学D. 宗教美学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答案:审美经验的特点主要包括情感性、直觉性、个体性和非功利性。
情感性指的是审美经验中情感的直接参与;直觉性是指审美经验往往不依赖于逻辑推理,而是直观感受;个体性强调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人差异;非功利性则是指审美经验不以实用为目的,追求的是美本身。
2. 描述康德美学理论中的“审美判断”。
答案: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审美判断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断。
它不依赖于概念或目的,而是基于对美的形式的直观感受。
自考美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18世纪德国D. 19世纪法国答案:C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鲍姆嘉通答案:D3. 美学中的“审美”是指什么?A. 对美的追求B. 对艺术的欣赏C. 对美的感知和评价D. 对美的创造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的三个基本范畴?A. 优美B. 崇高C. 悲剧D. 喜剧答案:D5.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自然美B. 艺术美C. 社会美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指的是什么?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C. 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D.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答案:B7.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莫奈B. 梵高C. 达芬奇D. 雷诺阿答案:C8.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尼采答案:A9.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答案:C10. 美学中的“审美距离”是指什么?A. 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物理距离B. 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C. 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D. 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距离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
答案:审美经验通常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感知阶段,观众通过感官接触艺术作品;其次是情感体验阶段,观众对艺术作品产生情感反应;最后是理解阶段,观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思考和理解。
2. 描述一下康德在美学中的主要贡献。
答案:康德是德国哲学家,他在美学中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审美判断的“无利害关系”原则,即审美判断是主观的、无目的的,不受个人欲望和利益的影响。
他还区分了“优美”与“崇高”两种审美范畴,并探讨了艺术与自然美的关系。
全国自考美学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为什么说丑也是一种审美形态?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1)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依然是一种审美情感。
(2)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3)艺术作品中的丑,更是以丑为美,发人深省,启迪人生。
2.结合具体审美实践,说明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正确答案:必须结合具体的审美实践说明以下三点:(1)呈现阶段: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使对象在主体意识中呈现出来。
(2)构成阶段: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成活动。
(3)评价阶段:主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
3.试结合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荒诞感的理解。
正确答案:(1)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
荒诞感是指主体对荒诞的感受与经历,主要表现为孤独、恶心、烦、畏、绝望等。
(2)荒诞的形式与内容都是非理性的,使人感到愕然,因而会笑,是一种无望的否定性的笑。
(3)荒诞感中也有一种悲剧感,荒诞感反映着人们对社会、人生、世界的忧虑、恐惧甚至绝望,但在荒诞的形式下,又隐隐透出人对自身完整性、自由和解放的追求。
4.举例说明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特点。
正确答案:(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5.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1)人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人生境界,其中包含着审美境界。
(2)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3)人生境界的多质多层次性也决定了审美境界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美学自考本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哪个国家首先形成的?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中国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3.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作品B. 自然美C. 社会美D. 审美经验4.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提出的?A. 别林斯基B. 车尔尼雪夫斯基C. 杜勃罗留波夫D. 赫尔岑5.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是指什么?A.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C. 艺术作品所创造的意象和情感的结合D. 艺术家的创作技巧6. 西方美学史上,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模仿说”?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康德D. 黑格尔7.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印象派画家的作品?A. 《睡莲》B. 《星夜》C. 《日出印象》D. 《舞蹈课》8. “艺术起源于劳动”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弗洛伊德D. 荣格9. “有意味的形式”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A. 克莱夫·贝尔B. 阿多诺C. 本雅明D. 马尔库塞10. 中国古代美学中,“气韵生动”主要是指什么?A. 艺术作品的动态美B.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D. 艺术作品的装饰性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
12. 解释“艺术表现论”的基本观点。
13. 描述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14. 阐述现代设计美学中的“简约主义”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6. 分析当代社会中大众审美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四、案例分析题(20分)17. 选取一部你熟悉的电影或艺术作品,分析其如何体现美学原理,并讨论其对观众审美体验的影响。
答案:1. B2. A3. D4. B5. C6. A7. B8. B9. A10. B11.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包括:无利害、无概念、普遍性和必然性。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的定义是研究以下哪一项的学科?A. 美的本质B. 美的规律C. 美的创造D. 美的欣赏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自由的显现”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席勒D. 费希特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美的范畴?A. 崇高B. 悲剧C. 喜剧D. 神秘鲁于2015年7月15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景观答案:D4.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美学?A. 美在形式B. 美在理念C. 美在关系D. 美在客观事物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A. 柏拉图B. 康德C. 萨特D. 车尔尼雪夫斯基答案:C6. 以下哪个选项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A. 风景B. 生物C. 自然D. 人答案:D7.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美的范畴?A. 和谐B. 对称C. 均衡D. 矛盾答案:D8. 以下哪个选项是艺术美的最高形态?A. 绘画B. 音乐C. 文学D. 建筑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A. 情感体验B. 理性认识C. 形式感受D. 想象创造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A. 培养审美情感B. 培养审美观念C. 培养审美能力D. 培养审美人格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美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答案:美的本质美的规律12. 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美是形式”的哲学家是__________。
答案:阿尔贝蒂13. 休谟认为,美的本质在于__________。
答案:对象的性质14. 康德认为,美的判断力是__________判断力。
答案:鉴赏15.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__________。
答案:全面发展的人16. 美育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审美教育教育性原则情感性原则17. 以下属于美的范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什么?A. 艺术作品B. 审美活动C. 自然景观D. 社会现象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是现代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形式美学认为,美主要存在于以下哪个方面?A. 情感表达B. 思想内容C. 形式结构D. 社会功能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审美体验的特点?A. 主观性B. 客观性C. 情感性D. 直觉性答案:B5.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黑格尔答案:C6.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答案:C7. 美学中的“崇高”概念最早由哪位哲学家系统阐述?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鲍姆加登答案:C8.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现代美学理论?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模仿论D. 结构主义答案:C9. 现代美学中,审美经验的“距离说”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A. 康德B. 布洛C. 黑格尔D. 马克思答案:B10. 以下哪个不是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原则?A. 真实性B. 创新性C. 功利性D. 典型性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答案:审美经验具有主观性、情感性、直觉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它是一种个体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通常伴随着情感的投入和直观的体验,不依赖于逻辑推理,且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表现出创造性。
2. 阐述康德在美学中的主要观点。
答案:康德在美学中的主要观点包括审美经验的无利害性、审美判断的主观普遍性以及美的自律性。
他认为,审美判断不是基于个人欲望或实用目的,而是一种无私的愉悦感;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性,即使每个人的审美体验不同,但人们普遍认同某些事物是美的;美是自律的,即美的价值不依赖于外在目的或功能。
3. 解释“艺术模仿论”的基本含义。
审美基本特性中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1)审美活动是无功利性和有功利性的辩证统一,也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2) 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审美活动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
(3) 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把人向着完整的自有存在状态提升。
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1) 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2) 他律性,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
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论述★】(1) 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 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 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1) 构成审美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
(2)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基础,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3) 客观事物转化为审美对象的基本条件是与审美主体相联系。
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论述★】a.审美对象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b.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非实体性,是因为审美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
c.审美对象从它所依存的客观事物中被抽离出来的过程,既是外在事物从实像虚的转化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在这种主客融会的双向互动中,就必然使审美对象超越原来的客观事物,变成主客观统一的新的精神客体。
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1) 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创造:①装饰化的器物造型②器物装饰(2) 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①固定装饰②非固定性装饰(3) 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与特征①雕刻②绘画③音乐与舞蹈④诗歌审美形态与文化【论述★】(1) 审美形态与文化形态互为影响,审美形态的逻辑总结和提炼与特定的文化密切相关,审美形态形成后,表征为具体的文化。
美学考试自考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自然现象C. 社会生活D. 科学技术2. 美学中的“美”通常指的是:A. 客观存在B. 主观感受C. 社会评价D. 个人偏好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康德4. 形式美学认为美主要来源于:A. 内容B. 形式C. 功能D. 材料5. 以下哪部作品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A. 《蒙娜丽莎》B. 《星夜》C. 《睡莲》D. 《最后的晚餐》6. 以下哪位艺术家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先驱?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毕加索D. 梵高7.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现代美学理论?A. 审美经验B. 艺术表现C. 艺术模仿D. 艺术创新8.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强调时间性和过程性?A. 雕塑B. 绘画C. 音乐D. 建筑9. 以下哪个时期是西方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A. 文艺复兴B. 工业革命C. 启蒙运动D. 现代主义10.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被认为是“时间的艺术”?A. 电影B. 摄影C. 绘画D. 雕塑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2. 描述印象派艺术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阐述康德在美学中的主要贡献。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 分析现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的主要区别,并讨论其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案例:某现代艺术展览中,一位艺术家展出了一件作品,该作品由日常用品组成,观众对此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
请根据美学理论分析该作品可能引发的不同审美体验,并讨论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互动的重要性。
五、作文题(共20分)以“美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你对美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和感悟。
注:本试卷为模拟试题,旨在帮助考生复习和准备美学自考。
美学自考本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艺术B. 社会C. 自然D. 科学答案:A2.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
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18世纪D. 19世纪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4.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蔡元培5. 美学中的“模仿说”主张艺术是()。
A. 现实的再现B. 现实的超越C. 现实的批判D. 现实的否定答案:A6. 以下哪一项不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规律D. 美的实践答案:D7.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美学原则是()。
A. 审美判断的主观性B. 审美判断的客观性C. 审美判断的普遍性D. 审美判断的绝对性答案:C8.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车尔尼雪夫斯基B. 马克思C. 恩格斯D. 列宁答案:A9. 美学中的“形式主义”主张艺术的价值在于()。
B. 形式C. 情感D. 思想答案:B10. 现代美学中,强调艺术与观众互动的是()。
A. 符号学B. 现象学C. 接受美学D. 结构主义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表现、美的评价、美的创造以及美的欣赏等方面。
2. 阐述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审美无利害关系”原则。
答案: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审美判断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判断,即审美判断不依赖于对象的实用性或功利性,而是基于对象的形式和结构所产生的愉悦感。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自然美,强调天人合一;二是注重情感表达,提倡诗情画意;三是强调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认为艺术应服务于社会和道德;四是重视艺术形式和技巧,追求形式美和技艺美。
自考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艺术哲学D. 应用科学答案:C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亚里士多德B. 康德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黑格尔答案:C3.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内容的重要性B. 艺术作品的结构和样式C. 艺术家的个人情感D. 社会背景的影响答案:B4. “审美距离”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A. 布洛B. 马克思C. 尼采D. 弗洛伊德答案:A5. “美是主观感受”这一观点属于哪个美学流派?A. 模仿论B. 表现论C. 形式主义D. 存在论答案:B6.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达芬奇的代表作?A. 《蒙娜丽莎》B. 《最后的晚餐》C. 《星夜》D. 《岩间圣母》答案:C7. “艺术起源于劳动”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柏拉图B. 马克思C. 恩格斯D. 亚里士多德答案:C8. “审美经验”是指什么?A. 艺术创作的过程B. 艺术欣赏的过程C. 艺术批评的过程D. 艺术教育的过程答案:B9. “黄金分割”在美学中通常指的是什么?A. 一种色彩搭配B. 一种构图比例C. 一种绘画技巧D. 一种建筑风格答案:B10.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叔本华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感受的特点。
答案:审美感受具有主观性、情感性、直观性和超越性。
它不仅仅是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还包括了情感的体验和对美的深层次理解。
审美感受往往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实用性,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提升。
2. 描述一下“模仿论”在美学中的基本观点。
答案:模仿论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家通过模仿自然和社会现实来创作艺术作品。
这种观点强调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相似性,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对现实的忠实再现。
美学自考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D. 20世纪初答案:C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尼采答案:C3.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艺术家提出的?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罗丹D. 毕加索答案:C4. 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是多少?A. 1:1.618B. 1:1.5C. 1:2D. 2:1答案:A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A. 《睡莲》B. 《日出印象》C. 《星夜》D. 《草地上的午餐》答案:C6.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是指什么?A. 艺术作品的物质形态B. 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C.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D. 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答案:B7. “审美”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位西方哲学家的著作中?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8. 下列哪位艺术家不属于表现主义流派?A. 爱德华·蒙克B. 埃贡·席勒C. 保罗·塞尚D. 弗朗茨·马克答案:C9.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观点属于哪种美学理论?A. 形式主义美学B. 马克思主义美学C. 分析美学D. 现象学美学答案:B10. 下列哪部作品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A. 《四季》B. 《命运交响曲》C. 《小夜曲》D. 《胡桃夹子》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答案: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理念通过感性形式的显现。
他将艺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
黑格尔强调艺术作品的整体性,认为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应该和谐统一,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12. 解释“审美距离”这一概念。
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答: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①审美关系不是理智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它通过对对象外观“形式的关照,返回到主体内心,以自己的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进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圆融一体的境界。
比如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诗中,李白在一种孤独中与敬亭山相看,并且互相都不觉得厌倦。
在这种相看中,李白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比如王维曾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直观的把握。
③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的自由关系。
比如李白在喝酒时,常常招呼月亮来同饮。
他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中,人与月亮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了,人与世界形成一种很自由的,超越一切限制的审美关系。
④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主,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比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把陶渊明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定为审美客体。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答:以中国国画为例,分为四个结构层次:①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舞台,铅字,银幕,胶卷,录像带等。
它是就艺术品首先作为物质实体,是各种物质材料构成的存在而言的。
比如中国传统的泼墨山水,如果不是用宣纸而用别的纸张,就不能造成那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即使同是用宣纸,还有生宣熟宣之分。
所以说,物质实在层是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和媒介。
②形式符号层——各类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它们构成艺术品的第二层次。
美学问答题复习资料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答: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零的摇滚芭比编辑>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自考美学实践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人类行为B. 艺术现象C. 社会结构D. 自然现象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美学的基本问题?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分类D. 美的效用答案:C3. 美学中的“审美态度”是指什么?A. 对美的客观评价B. 对美的主观感受C. 对美的科学分析D. 对美的道德判断答案:B4.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嘉通D. 康德答案:C5. “艺术应当模仿自然”这一观点主要来源于哪位古希腊哲学家?A. 赫拉克利特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答案: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情感性和非概念性的特点。
它是一种直接的、不需要借助概念的感知活动,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
2. 描述一下康德在美学中的主要贡献。
答案:康德在美学中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关于审美判断的分析,特别是他关于审美判断的“无利害关系”和“普遍性”的理论,为现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解释“艺术表现”的含义。
答案: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如绘画、音乐、文学等)传达情感、思想或观念的过程。
它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和对现实的独特诠释。
4. 美学中的“形式”与“内容”有何区别?答案:在美学中,“形式”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技巧等外在表现方式,而“内容”则是指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等内在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答案:审美距离是指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与作品保持的一定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
这种距离使得观众能够超越个人的情感投入,以一种更为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来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从而增强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普遍性。
2. 讨论现代科技对美学实践的影响。
答案:现代科技对美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述第一章绪论1、结合实例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
2、结合实例谈谈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4、论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基本己行的存在方式。
5、如何认识“趣味无可争辩”这一观点?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7、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8、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第三章审美形态论9、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型。
10、试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11、论述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12、试述审美形态与文化的关系。
13、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关系。
14、论述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生实践的关系。
15、论述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16、论述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7、试述审美经验的理论发展过程。
18、分析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19、试述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20、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21、试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第五章艺术论(一)22、论述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艺术论(二)23、举例说明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24、艺术意象是如何生成的?25、论述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26、试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第七章审美教育论27、结合我国古代美育思想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28、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论述第一章绪论1、结合实例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
答:美学的研究对象四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样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
某种现象如果不体现为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就不是审美现象,因此美学应该是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即艺术美。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艺术创造或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
但是只有我们在进行创造和欣赏时,艺术作品才作为审美对象对我们呈现为美的。
比如,文学作品本身还不是现实的审美对象,只有在作品的审美具体化、现实化中,才能揭示作品结构中的实际的“文学的”东西。
这说明,艺术并不是现成的审美对象,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人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2)看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无所谓美不美,像桂林山水这类自然现象和人发生了审美关系才成为美的。
如果没有人的存在,自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也不存在审美的意义。
而且,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和生成的。
远古时期,人和自然的关系主要还是一种求生存的关系,还远不是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因而不存在、也不可能产生审美的关系。
后羿射日的神话就说明,自然的美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当他与人发生亲和关系、并逐渐生成审美关系时,才成为美的。
自然美以及其他的美,只有和人产生了审美关系,才是美的。
(3)看科技美,即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
在科技活动中,当科学家获技术工作者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研究、劳动,与所面对、探究的对象之间建构起审美关系时,审美现象就会形成,科技美就会出现。
(4)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审美现象。
进入现代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讲究美,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审美现象。
综上所述,审美现象实质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说审美现象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等于说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形成种种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因此,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2、结合实例谈谈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答:我们说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实际上是讲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的地位问题。
(1)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无知生产活动是最基础性的实践活动,而审美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是综合性的,就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也包括审美因素,后来审美活动逐渐从人类其他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但它仍然是人的整个世界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审美活动和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她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
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大量的文物都可以说明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中。
(3)人的生存与与发展实践需要审美。
审美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享受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大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如果社会的物质生存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但没有审美活动的话,人类的文明就存在极大的缺憾;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审美对于个人追求精神的自由、塑造完美的人格、构建健全美好的心灵有着独特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活活动所无法达到的。
所以古人说“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物质生活的片面发展对人们精神的压抑就越来越强烈,异化现象极大地扭曲了人的生活、人的精神,使人性和人格分裂,使人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
这种现状也就越加需要精神生活尤其是审美活动的补偿。
没有审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
(5)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
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
如齐白石老人的绘画作品,水、莲花、蝌蚪这些东西在寥寥数笔中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这已经超越了对具体事物的描摹,而成为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的体验,成为人生实践的升华。
综上所述,审美活动是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的,是我们人的基本生产方式之一。
它不是派生的、无足轻重的,人类没有它就不行,没有它,人类就无法正常运转了。
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动这种实践就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答:(1)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并且,审美活动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2)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客体,可以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面对同一个客体也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
(3)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永远是随着认识的不断变迁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
因此,审美活动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它所构建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
4、论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基本己行的存在方式。
答(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他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审美活动具有开放性、可能性、超越性,是一种面向未来,富于创造性的活动,能使人从平凡、琐屑的世界中超拔出来。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在审美活动中,人摆脱了异化状态而从片面走向完整、从单一走向丰富,从被肢解的实际人生中找回已经失落的本真、自由的世界。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在审美活动中,人暂时摆脱了现实的功利关系,进入了理想的超越的状态,人的本质力量不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因而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达到全面、充分的自由与和谐。
从上面三点可知,审美活动确是最具有人的本质性或本真性的存在方式。
5、如何认识“趣味无可争辩”这一观点?答:(1)首先需明确的是,虽然审美趣味有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它仍有好换高下之分所谓“趣味无可争辩”的观点是错误的。
(2)我们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
(3)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好的审美趣味必然不会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征,而是积极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由此做出的选择和评价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性的。
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一方面,要积累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审美理想。
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答:(1)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
美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它才生成真实地显现出来。
所谓美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
因此,审美活动是比美这一范畴更具优先性和根本性的美学基本问题。
(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3)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构建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直接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7、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答: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审美发生的前提,因为:(1)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学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和固定性。
(2)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3)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4)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以后总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8、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答:巫术礼仪活动是促进审美发展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第一,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
第二,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巫术活动实际上是人类符号创造行为的原始形态,它本身蕴含着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最初萌芽。
第三,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9、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型。
答:鉴于人们对审美形态的反思的立足点的差异,以及人们从各自的理论认识出发,选择的逻辑出发点不同导致产生了对于审美形态界定的多种观点,其代表性观点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类。
(1)美的形态,包括美的类型说、美的范畴说、美的价值形态说等,这类界定审美形态的观点的逻辑出发点认为美是完全在外于人、与人无关的客观实体的固定不变的属性,在审美活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美感和审美经验只是对美的形态的反映。
因此只要弄清了美的形态就等于解决了审美形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