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2016)》新变化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11
1. 如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2.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今年的中考命题将更灵活、更实用、更综合,命题趋势是“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强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文理科均增加阅读量”。
化学3大变化:对实验更加重视2016中考化学总题量约为38道题,选择题仍为20题(20分),非选择题(60分)依然分8个模块:生活现象解释(6道样题)、科普阅读(1道样题)、生产实际分析(3道样题)、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1道样题即推断题)、基本实验(3道样题)、实验原理分析(2道样题)、科学探究(1道样题)、实际应用定量分析(1道样题即计算题)。
考试时间为2016年6月25日下午14:30—16:10,共100分钟。
3个“改变”:①将“5.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改为“1.科学探究”,贾岳临强调,这表明2016年物理、化学均对实验更加重视;②将“从元素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改为“从元素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并将要求层次由2颗星变为3颗星;③将“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改为“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并将要求层次由3颗星变为2颗星。
4个“删除”:删除了①“知道无机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②“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③“知道什么是元素”;④“知道常见酸碱的腐蚀性”。
5个“合并”:考试内容有2处“合并”,①将“常见元素”和“元素的简单分类”合并为“常见元素”;②将“反应类型”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合并为“反应类型”。
合并后,考试内容由35个变为33个。
考试要求有3处“合并”,①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和“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合并为“知道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②将“了解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和“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合并为“了解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01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杨春来 2016年7月2016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较去年试卷的难度略有提高,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涉及均匀,试题难度适中,符合《河南省考试说明与检测》的难度要求以及课标的考查范围,体现出时代性和选拔性特征。
一、试卷整体分析试题设计新颖灵活,突出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学习能力与方法的考查,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多为开放性题目,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
二、试卷特点分析1.布局精巧,图文结合选择题:第1题恢复为中国古代史内容,中外部分分别为1和0个。
中国近代史2-6题,共5分;中国现代史7-10题4分;世界近代史11-16题6分;世界现代史17-20题4分。
非选择题:21题: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5分;22题:中国近代史7分;23题:中国现代史7分;24题世界近代史6分;世界现代史5分。
事物组图2幅;;场景图2幅;世界文化遗产图3幅;文字材料20个。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本试卷考查知识点基本上每题都能找到课标依据。
如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中国在反对外来侵略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选择题第2题既考察了这一知识点。
如选择题第3题考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与科学”第12题考查的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
第7题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等均属基础知识,但题目的切入点很新颖,现代气息浓厚。
3.组合知识,重视专题本次中招考试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
如第21题是“中外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史记与荷马史诗风格的区别),第22题是“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实业救国对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第23题是“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4题是“近代法德国家关系,二战后法德和解的因素”,第25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这些专题知识从整体上看体现的理念: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共鸣;近代化;改革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本国和人类社会发展。
2012年河南中考《说明与检测》解读1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要求一、该部分内容变化:1.语言及表述修正。
如:把“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理矛盾”中的“各”改为“多”;把“‘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中的“应该”改为“已经”;在“为筹毒资”前增加了“吸毒人”等等。
使表述更加准确,更加严谨。
2.删除冗长多余内容。
如:把“要求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中的“都有责任”删除;把“统一性:就是义务教育必须体现国家的意志。
义务教育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要求”删除,等等。
3.增加与修改相关知识点最新表述和国家领导人最新讲话内容,体现时效性。
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容及重要性进行了增加与修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段话中,在最前面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删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段话。
新增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等内容。
4. 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并调整顺序。
如:对文化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把此段话内容调整到“(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等等。
使相关知识点之间逻辑性更强,更严谨。
二、备考复习建议:强化基础知识记忆与理解,夯实基础。
不管热点材料如何新颖,设问角度如何变化,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考试大纲的内容范围内,因此无论进行第几轮复习,在复习过程中,都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背诵与记忆。
同时,一般情况下,新变化的内容,往往是当年中考命题的重点,或者是中考命题新关注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我们原来不熟悉的,更容易忽略。
所以更要加强对变化内容的复习。
2014-2016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英语试卷分析1 / 82 / 83 / 84 / 8中考英语试题重视对能力与逻辑思维的考查,降低了对语法的要求。
试卷准确把握中考考点,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尽量避免了为考点而机械设题,力求将知识点的考查放在一定的真实语境中,体现了语境设计,语篇设计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今天就从各个题型分析一下2016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英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单选题是对学生进行语法的掌握情况和语境的理解能力方面的考查。
“注重基础,突出语境”是今年中考英语单选的一个显著特点。
从考点分布上看,以词法考查为主,辅之以句法的考查,同时,强调语境的的理解。
具体分布如下:5 / 8纵观整个试题,无论是对词法的考查还是对句法的判断,所展现给考生的都是地道的语言和完美的句子结构。
但从试题难度来看,比往年,难度有所加大。
因此,应加大对单选的训练力度,同时,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模拟情景对话逻辑能力是重中之重。
二,完形填空完型填空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它要求学生以语篇语境为线索,通过阅读理解进行语意辨析的逻辑推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入语境,辨析词义。
学生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线索及语境猜测词义,进行逻辑推理,选择出正确答案。
今年的完形填空所选材料很好,读到最后,剧情反转,有向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接轨的趋势。
在场景化的故事情节中,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文章的逻辑关系,具体考察了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序数词的具体含义。
其中从第40题到45题,对于文章上下文语境里细节的考察尤其精妙,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好题目。
第44题,只需要看上一段即可6 / 8得到答案的原词walk, 第45题,仅仅需要数次数就可得出答案。
题目难度适中。
7 / 8五,补全对话补全对话试题是通过设置语言环境,把语言知识升华到语言技能,旨在通过书面形式来考查学生熟练、灵活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解析与检测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河南省政府主管的一项重大考试,考评学
生的学业水平,为学生的今后学习、求学选择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为此,解析与检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从量表解析上着手,这是考评每位考生学业水平判定的
基础性能力之一。
统计学家要把量表拆解为一个个的指示项,再解析出每
个指示项的具体涵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能力分布的一般情况,并
进行紧密的衔接。
其次,要以数据分析为主,把各类学业水平测试中考生答题情况作为
分析对象,从考传理情况、学习时长、复习频率等多方面加以分析,找出
考生在学习上有哪些薄弱点,更有助于改善学习状况。
但最终,要结合实际,专门针对学生进行定制式干预,使学生将考试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学习中,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测机制,实现对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成绩的客观把控。
这样,就可以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把握学
习情况,指导学生正确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水平的目的。
《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2016)》新变化
数学
2016年《说明与检测·数学》上册经过与2015年《说明与检测·数学》上册的比对,第一部分考试范围与要求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二部分题型示例上,经过统计题型示例变化36处:数与代数变化13处,图形与几何变化15处,统计与概率变化6处,综合与实践变化2处.具体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及方程与不等式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四、综合与实践
物 理
一、考试范围与要求
1.试卷结构有3处变化,具体如下:
(1)总题量由22道变为21道,填空题由7道变为6道,其他题型题量不变。
(2)总分值不变,实验探究题分值由19分变为18分,综合应用题分值由17分变为18分,其中第20题为8
分,第21题为10分.
(3)填空题有2道题为三空,选择题第7~ 12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3~14题为双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考试内容与要求有1处变化:《电与磁》部分将“了解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改为“知道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二、专题复习与检测
化学
《河南省初中毕业生考试说明与检测(2016)》与2015年相比,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都没有发生变化,考试内容与要求、部分题型示例与解析有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1.内容与要求(18处变化)
2. 题型示例与解析的变化
道)
(3)新增新形式试题(7
思想品德
(标红的为新旧说明与检测具体变化)
历史
第一部分考试范围与要求新变化
一、4处表述变化
(1)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2001年,袁隆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提倡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实生活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潮;
(4)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新增图片1幅
河南地方史:春秋莲鹤方壶图(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三、1处删除表述
2013年全球上网用户数约达22亿。
第二部分题型示例与解析新变化
一、题型示例地图变化
地图变化:题型示例所涉及试题的地图均标注出处,提醒教师和学生要关注不同版本的教材地图,如初中版的人教版、北师版的地图,高中教材不同版本的地图等。
二、选择题变化
1.1—5题
(1)示例:删除2015年2道,新增2道题目。
(2)解析1(表述变化):注重河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殷墟、龙门石窟、“天地之中”建筑群、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等知识的学习。
另外,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也应指导学生掌握。
一般而言,选择题第1题、第12题和非选择题中第21题会涉及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河南乡土史的内容;
2.6——14题:
(1)示例:无变化,但是第9题标注地图出处,这点要重点关注。
(2)解析2:无变化。
3.15——22题:无变化
4.23—26题
(1)示例:无变化;
(2)解析4(表述变化):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分类总结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言行和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5.27——40题
(1)示例:删除2015年1题,新增1道题目(引入全球史观)
(2)解析5(新增表述):上述试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题干中引用了大量史料,如第
29、30、35、38、40题,这一特点在近三年的中招选择题中明显凸显,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指导教学中注意两点,一是认真审题,通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和指向,二是把题干中的材料和选项联系起来分析和理解,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6.41——43题:无变化
7.选择题:44—50:无变化
三、非选择题变化
1.1——4题(第21题)
(1)示例:删除2015年2道题目,新增2道题目
(2)解析7(新增表述):其中第一道题大多是综合考察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河南乡土史的相关内容,侧重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科技与文化的成就。
也有某一知识点或某一角度与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相联系的设问。
2.5——6题
(1)示例:删除2015年2道题目,新增1道题目
(1)解析8:无变化
3.7——8题
(1)示例:无变化
(2)解析9(新增表述):史实的相关联系及递进关系需要教师在中招复习教学中给学生以指导。
4.9——11题
(1)示例:新增1道题目
(2)解析10(新增表述):以上几个试题都运用了表格材料。
运用表格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比较好的一种方法。
一是从表格所给的材料中提炼和概括,二是从史实叙述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并归纳,这两种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在常规教学、复习教学中加以训练。
5.12——18题
(1)示例:删除2015年1道,新增1道题目
(2)解析11:无变化
6.19——25题
(1)示例:删除2015年3道,新增2道题目
(2)解析12(表述变化):上述几个试题的共同特点是:①以基础知识为主设置题目,目的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
比如说英国的历史,洋务运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常规知识,改革开放中的科技创新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
②要从材料、表格、图片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归纳信息、回答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复习教学中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一是要训练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二要训练学生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三要训练学生答题时实时准确,尽量用规范语言回答问题。
尤其是第24题,这是自2008年以来我省所创制的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作用、张扬学生个性的题型,在2016年的中招复习教学中要引起重视。
这种小写作题目的回答要注意三点:一是史实准确,二是注意图片反应的史实之间的联系和递进关系,三是语言通顺,无错别字,保证题目的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