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防皱整理剂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38
面料涂层,抗皱整理和免烫纺织品整理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
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
按化学结构分类1.聚丙烯酸酯类(PA):又叫ac胶涂层,是目前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涂层,涂后可增加手感,防风,有垂感。
pa白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白色的丙烯酸树脂,能增加布面的遮盖率,不透色,并使布面颜色更鲜艳。
pa银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银白色胶,使织物具有遮光,防辐射的功能,一般多用于窗帘、帐篷、服装。
2.聚氨酯类(PU):涂后织物手感丰满,有弹性,表面有膜感。
pu白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白色聚氨酯树脂,作用基本同pa白胶,但是pu白胶涂后手感更丰满,织物更有弹性,牢度更好。
pu银胶涂层,基本功能同pa银胶涂层。
但pu涂银织物具有更好的弹性、更好的牢度,对于帐篷等要求高水压的面料,pu涂银相对pa 涂银更好。
3.聚氯乙烯类(PVC):以玻纤布、玻棉布、化纤布为基布,以特殊工艺涂覆而成,主要性能特点:具有防水、阻燃、防霉、防寒、防腐蚀(简称三防布、五防布);耐老化;防紫外线;易清洗;耐高温(180度〉、保温性好等特点。
4.有机硅类:有机硅高弹涂层,又叫纸感涂层。
对于薄型棉布很适合做衬衣面料,手感丰满,很脆又富有弹性,具有很强的回弹性,抗皱。
对于厚型的面料,弹性好,牢度好。
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
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
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类1. 溶剂型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
2. 水系型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
实践教育中心实验指导书(适合于轻化工程专业)南京工业大学二○一〇年十一月实验一抗皱整理剂2D树脂的合成【实验目的】用于棉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防皱整理品种很多,但TMM树脂和2D树脂应用的较为普遍。
TMM树脂学名为三羟甲基三聚氰胺,它属于自身缩合型防皱整理剂。
2D树脂(即DMDHEU树脂)学名为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它属于纤维反应型防皱整理剂。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常用树脂的合成方法以及树脂初缩体固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制得2D树脂,以供织物防皱整理工艺实验和树脂初缩体分析实验之用。
【实验原理】2D树脂(即DMDHEU树脂)学名为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是由尿素、乙二醛和甲醛三者在弱碱性介质中反应而得到的树脂除缩体。
其合成--般分为两步进行,即:反应的理论摩尔比为尿素:乙二醛:甲醛=1:1:2,而实际的制备摩尔比为尿索:乙二醛:甲醛=1:1:1.8~2。
2D树脂实际制备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步合成法,一种是一步合成法,前者虽反应时间较长,但易于操作,树脂质量较稳定,故常用此法。
树脂初缩体的浓度是以固含量来表示的。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烘干法。
所得固含量的计算公式为:【仪器与药品】一、仪器三口烧瓶(250mL)、烧杯(100mL)、量筒(10mL,100mL)、温度计(100℃)、称量瓶、分析天平、电动搅拌器、铁架台、通用夹、电炉、水浴锅、烘箱。
二、药品盐酸(C.P.)、纯碱(C.P.)、三乙醇胺、尿素、甲醛、乙二醛(以上为工业品)。
【操作步骤】2D树脂的制备(采用两步合成法)1.投料配比尿素(100%) 13g乙二醛(49%) 25mL甲醛(37%) 32mL水10mL第一步反应中用25%纯碱调节pH=5-5.5,第二步反应中用25%纯碱调节pH=8.2-8.5。
2.操作量取49%乙二醛溶液置于三口烧瓶中,在水浴上升温至35℃后停止加热,并在搅拌下加入尿素,再用25%纯碱调节pH=5-5.5,加水10ml。
继续升温至45℃时,移去水浴,此刻反应物温度将继续上升,可用冷水浴控制反应温度为50℃±1℃,注意切勿超过52℃。
防皱整理1引言防皱整理最早是用于对纤维素纤维的加工。
纤维素纤维特别是棉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但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以模仿毛织品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折皱整理。
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的衡量方法很多,例如取一定尺寸的矩形布条,使之对折,并用重锤压一定时间,然后去压,并设法使折缝两侧的一-翼与地面保持垂直,待回复一定时间后,测定折缝两翼间的夹角,称为折皱角或回复角,也有用回复角或两翼间最大距离对180°,或试样原长的百分率来表示织物的防皱性,称为回复度。
织物的回复角越接近180°或两翼间的距离越接近试样原长,防皱性越好。
由于合成纤维的迅速发展,在衣用织物中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除了具有洗后不易起皱的特性外,对经一定温度压烫后的服装所产生的折缝,也不会因为洗涤而消失。
为了使棉织物能具有合成纤维织物的这种优良性能,于是在防皱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棉织物免烫(或称“洗可穿”)和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天然蛋白质纤维如蚕丝和羊毛织物的弹性,虽然都比纤维素织物优良很多,但是与合成纤维的织物相比,不论是真丝织物还是羊毛织物在湿弹性和耐久定型性能,以及湿、热条件下的防皱性都不如合成纤维。
因此,近20年来,对真丝织物的免烫整理和羊毛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2折皱形成的原因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形成。
纤维的弯曲可看作与直棒的弯曲一样,中心区域不受影响,外层受到拉伸,而内层受到压缩。
纤维内个区域,随所受应力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变形。
拉应力和压应力的方向相反,但导致纤维中基本结构单元的变化是相似的。
当外力除去后,随纤维的品种,外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程度的回复。
经过研究发现纤维从弯曲状态中的回复性能,与它的拉伸回复性能有这某种对应关系。
oooooooo本科生毕业论文 2013写在前面的话:大学就这样结束了,直到毕业了也没什么感觉。
大一中规中矩没有旷过一次课,只是偶尔迟到一两分钟,得空了就去网吧,玩了一年的网页游戏也看了不少教育片。
大二有笔记本了,玩了一年的CF,周五周六经常跟基友一起去网吧通宵打游戏,经常旷课找小伙伴代点名自己蜗在宿舍床上要么打CF要么下教育片。
大三了都是专业课,旷课的比较频繁了,玩了一年的龙之谷,遇到一些资格较老的教师的课,必旷,因为这些教师是从不点名的,他们大都是副院长,教授或者老油条之类的,没人管的了他们。
大四渐渐的开始去上课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课有多生动,也很少有教师刻意去点名,只是渐渐的布怎么想打游戏了,胸中一片空白,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但还是玩了一年的艾尔之光。
还好,同样有许多我这样混日子的,因此每次交重修费,上重修课的时候,总可以找到一群同胞,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直到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我还欠了30多个学分,大四上学期重修了6门课,过了4门,下学期重修了6门,过了4门,还有两门自己给重修教师各种打电话也算是老师可怜,平时分给了95分,但还不够及格,又赶紧去找辅导员,辅导员给教务处管事的联系后,通融下终于给了60分让过了,这才拿到了毕业证跟学位证。
相比之下,还有小伙伴大四上学期重修10门,下学期重修若干门的,自然不可能像我这么幸运的吧,还有念大六大七工作了还重修的,当时想想就觉得口怕。
毕业到现在两个半月了,真的是直到等到工作了才发现上学的可贵,现在虽然可以自己挣钱,想搞什么装备就弄各种时装,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工作的辛苦只有自己能体会到。
添加剂在棉织物抗皱整理中的作用废话这么多希望那些像我一样的小伙伴在为数不多的大学时间里,在游戏打累了的时候,能找朋友一起走走,多接触接触那些有本事的老板,闲聊里你能学到找工作时好公司最需要的因素,如果有机会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去实习,最好不要错过,不是为了学到什么,而是可以了解下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这样更容易做出觉悟吧大概,如果专业很搓很苦逼完全可以做业务或者转行做物流什么的,既然大学学不到什么,也不能被专业给坑了,但这需要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学校有各种组织什么的,倒是能培养这些能力,有空了就跟小伙伴多聊聊吧~(/ □\) 毕业论文实验自己亲手做的,用的涤纶织物是淘宝买的,退过浆很薄很白的那种。
织物抗皱整理的发展与前景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一个公司的老板两手分别握了一块布,然后轻轻的将其松开,一块布很轻松就回复到平整光滑的样子,而另一块皱巴巴的在那里挣扎着却怎么也不能变平整。
于是他问他的员工:“怎样才能让这块布像它一样不皱呢?他的这一问从此叩开了抗皱整理的大门……抗皱的发展史早在1918年约翰(John)发现了尿素-甲醛(简称UF脲醛),用尿素-甲醛等的初缩体和催化剂的溶液处理织物,经高温焙烘,初缩体在纤维上缩聚成热固性树脂,使织物具有抗皱和防缩的功能。
这便是树脂整理。
树脂整理对象主要是粘胶织物,因粘胶织物容易起皱变形,缩水率大,湿强力低,影响其服用性能。
经防缩防皱整理后,可以明显地改进服用性能,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
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反应性树脂整理剂,如三聚氰胺-甲醛等,主要应用于棉织物。
由于防缩抗皱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织物的干抗皱性,它虽然能使衣服在穿着时不易起皱,但织物的湿态抗皱性并无明显改善,经洗涤后存在明显的皱痕,仍需加以熨烫由脲醛或氰醛整理的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整理织物在洗涤时,用次氯酸钠漂白会产生吸氯,生成氯胺,氯胺在热和潮湿条件下(如熨烫),很容易分解释出盐酸而脆损织物。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纤维迅速发展,以平整、快干、尺寸稳定、牢度好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市场。
天然纤维一度走入低谷,为了与化学纤维相抗衡,于是便进入了以改善和提高天然纤维织物的湿回弹性为主要特征的抗皱整理阶段,即其整理效果并不因洗涤而消失,织物在穿着和洗涤后仍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不需要熨烫,这种整理称为洗可穿整理。
洗可穿虽大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一些列问题,如抗皱整理棉织物的吸氯、泛黄和氯损。
研究者也作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如用乙二醛衍生物作整理剂改善吸氯、泛黄;通过提高湿折皱回复角(即湿抗皱性)来改进免烫整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耐久压烫整理,即DP(Durable Press)整理或PP(Permanent Press)整理。
龙源期刊网 慎用衣物防皱整理剂作者:李艳鸣来源:《大众健康》2013年第06期随着人们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追求回归自然,崇尚天然纤维,向往穿着舒适和料理简便,为了克服纯棉织物易起皱,洗后需熨烫的缺陷,防皱整理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式。
现在市场上的免烫衣服整理剂是以N-羟甲基化合物为主体的整理剂。
衣物经过这些整理剂处理后,都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和残留游离甲醛。
防皱整理剂导致小莉过敏张先生为了向未婚妻小莉表示自己的爱意,专门在网上为小莉购买了一套靓丽纯棉內衣,同时还贴心地买了一瓶衣物防皱整理剂,目的是让小莉穿得舒心。
小莉每次在换洗这套内衣并使用衣物防皱整理剂时,心里总有一股暖暖的情感在流动,找到一个如此细致体贴的男友,她感到很幸福。
可穿了几次这套“幸福”装后,小莉全身就开始发痒,还长出10多个红疙瘩。
在医院,医生告诉她,可能是由于穿的内衣导致过敏。
后来经过有关部门检测,祸因竟是那瓶衣物防皱整理剂,原来衣物防皱整理剂中的甲醛严重超标!医生提醒说:甲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使皮肤干燥与过敏,它对黏膜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眼部烧灼感、流泪、结膜炎、嗅觉丧失等病症,甚至可能诱发癌症,所以消费者在使用衣物防皱整理剂时,一定要注意到其甲醛的含量。
国家质检总局前不久公布的服装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有三成以上产品甲醛超标。
据业内人士介绍,造成服装甲醛超标的原因在于,为让产品达到“免熨烫”的效果,一些生产厂家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利用含甲醛的树脂衣服整理剂提高产品的防皱防缩能力。
那么衣服防皱整理剂到底能不能用呢?如何用才不致于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防皱整理剂的原理1919年,英国的F.L.巴雷特用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处理纤维素纤维织物取得防皱效果;1926年,英国开始用脲和甲醛的初缩体处理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防皱整理,为化学防皱整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产品的发展,防皱整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脲醛初缩体的防皱整理主要用于粘胶纤维织物,使织物尺寸稳定,缩水率下降。
棉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
棉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有如下几种:
1. 加工前整理:包括预缩处理、预缩松弛处理、整理和定型处理等。
预缩处理主要是将棉织物进行预缩,避免在后续的使用中出现过大的缩水现象;预缩松弛处理是在预缩处理后松弛织物,使其恢复原状;整理处理是通过加工手段使织物表面平整,达到一定的光滑度和洁净度;定型处理是在整理处理后使用热力或化学方法使织物恢复平整。
2. 湿热整理:通过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对织物进行加工,使纤维排列有序,减少褶皱和皱纹。
常见的湿热整理工艺包括蓬松整理、湿热定型、湿热平整等。
3. 抗皱整理剂处理:使用抗皱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处理,使纤维间的键合增强,提高织物的抗皱性能。
抗皱整理剂可以通过浸涂、喷涂或浸渍等方式施加在织物上,然后经过干燥和固化处理。
4. 机械整理:通过机械加工手段对棉织物进行整理,例如熨烫、平摊、挤裥等。
机械整理可以改变织物的表面形态,减少皱褶,并提高织物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以上是常见的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根据具体的需要和织物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整理工艺来提高棉织物的抗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