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73
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起源:东晋田园诗派——陶渊明南朝山水诗派——谢灵运、谢朓盛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宋: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但其境界上已远比不上唐朝。
杨万里、范成大明清:走向衰退,尚模拟,少独创。
三、田园诗的典型物象:1.景物(意象):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锸【chā铁锹】、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四、描写景物的手法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五、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方法)(一)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
(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即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风貌以及隐居生活为主的诗歌。
一、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1、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作者】王维【朝代】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赏析:“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朝代】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出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阔景象的赞叹之情。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王维⼭⽔⽥园诗代表作2020-11-17 王维多咏⼭⽔⽥园,有清新淡远,⾃然脱俗的风格。
下⾯是⼩编推荐给⼤家的王维⼭⽔⽥园诗代表作,希望⼤家有所收获。
王维⼭⽔⽥园诗代表作 1、《送元⼆使安西》 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故⼈。
2、《书事》 轻阴阁⼩⾬,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欲上⼈⾐来。
3、《⼭居秋暝》 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4、《⿅柴》 空⼭不见⼈,但闻⼈语响。
返景⼊深林,复照青苔上。
5、《⽵⾥馆》 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6、《过⾹积寺》 不知⾹积寺,数⾥⼊云峰。
古⽊⽆⼈径,深⼭何处钟。
泉声咽危⽯,⽇⾊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园诗的风格: ⼀、诗中有画 ⽤绘画的思想去凝视⾃然⼭⽔,发为咏叹,造境⼊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诗情画意相互渗透,标志着对⾃然美的艺术表现进⼊⼀个新的境界。
(⼀)构图美 构图可通俗理解为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试看王维的律诗《终南⼭》: 太⼄近天都,连⼭到海隅。
⽩云回望合,青霭⼊看⽆。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处宿,隔⽔问樵夫。
简练⼋句,就写出了终南⼭磅礴的⽓势。
王维不采⽤通常⼭⽔泉⽯、丛林古⽊的描写⼿法,⽽是从全局着眼,从⼤处落墨,写它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向和⽆涯⽆际的⼴度。
这就把整个终南⼭的⽓势通过总体性的布局展现在我们眼前,使⼈觉得是在观赏⼀幅画。
王维在画⾯的空间感作了精⼼设计。
我国古代绘画⾮常讲究画⾯布局的虚实、⼤⼩、远近、输密、浓淡等关系的处理。
王维成功运⽤了这些技巧。
试看王维的五⾔律诗《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有⽆中。
郡⾢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留醉与⼭翁。
这是⼀⾸融画法⼊诗的⼒作。
⾸联以⼤泼墨⼿法渲染出江汉雄浑壮阔的景⾊,作为画幅的背景,王维将视线所不能及之景,予以概写,漠漠平野,浩浩江流为整个画⾯渲染了⽓氛,颌联以⼭光⽔⾊作为画幅的远景,则亦实亦虚;前句描述滔滔江⽔的流长邈远,后句则以苍茫⼭⾊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思是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维所作《山居秋暝》,以下是该诗的全诗翻译、注释及赏析。
山居秋暝唐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翻译】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注释】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
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
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
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2022高考复习古诗词阅读:山水田园诗(一)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达的心境。
B.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
C.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
D.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地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是本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答案】1.“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厌弃。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解析】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诗人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来,那是误入歧途,故诗人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入了束缚人性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所以“尘网”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
“尘”可知官场之黑暗污浊,“网”“樊笼”可以看出尘世官场对人身心的束缚,“误落”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己曾经身处官场的悔恨。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
(二)边塞征战诗:
(三)咏史怀古诗:
(四)别离贬谪诗:
(五)思乡怀远诗:
(六)咏物诗:
(七)闺怨诗: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这看法吗?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
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试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王建《雨过山村》全诗及简析(精选9篇)篇1:王建《雨过山村》全诗及简析王建《雨过山村》全诗及简析出自王建《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时在仲春。
栀子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情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
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参考译文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
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婆媳相唤。
一起去选蚕种。
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简析《雨过山村》是由唐代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于王建游玩山村时所作,描绘了山村人民的生活。
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来表达山村的静谧。
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第四句通过对花的“闲”来反衬当地人的忙。
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
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篇2:王建雨过山村古诗王建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
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
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
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篇3:《雨过山村王建》阅读答案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答: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10分)(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
(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
孟浩然《宿建德江》诗意赏析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 孟浩然 (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 存诗 260 多首, 多为五言 律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 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 亲切。
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 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 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
孟 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孟诗思想内容不甚丰富,但从艺术的完整、精美上来讲,与王维 完全可以并驾齐驱。
[注释]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面称建德江。
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 曰洲,小洲曰渚。
” 日暮:傍晚。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译诗、诗意]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1/6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 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 段江水。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 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 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 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 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山水田园诗派之王维《鹿寨》、《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竹里馆》1.王维(701—762),21岁中进士,仕途顺利。
生性淡薄、懦弱、与世无争。
安史之乱,安禄山迫使王维做官,这是涉及人生气节的大问题,后虽被唐王朝特别宽恕,但无意于仕途,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⑴意气豪迈、慷慨激昂的游侠诗和边塞诗。
⑵描写旅游与隐居生活、表现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
⑶倾诉真挚动人的相思、闺怨、乡愁、离绪的抒情诗。
小翰林便签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
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鹿柴(zhài):养鹿的地方,“柴”同“寨”。
但:只。
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照:照耀(着)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小翰林便签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
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位于渭水北岸,陕西咸阳县东。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更尽:再喝完。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故人:老朋友,旧友。
1.从哪个字读出朋友要离别了?2.宋代大诗人苏轼曾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想想你眼前呈现了怎样的画面?3.我们常用离愁别怨来表达分别时的情景,可王维为什么却呈现给我们如此美好的画面呢?难道他没有不舍没有留恋?4.为什么作者会如此伤感?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