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水田园诗(完整)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74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教学过程篇一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根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气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照顾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欣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根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学习《宿建德江》〔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山水田园诗6篇山水田园诗6篇山水田园诗1教学目标:(1)了解归纳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2)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词的一般方法教学重难点: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词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介绍:(1)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3)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4)分析重点:景物特征(5)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白鹭作为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在《积雨辋川庄作》诗中表现为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雨作为一种意象,主要是用来营造宁静、恬淡环境气氛。
赵师秀《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用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实战演练1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题: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
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山水田园诗》教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了解其常用的表达技巧3、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基础。
学习重点: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步骤及常用方法学习难点:体会古代诗歌的意蕴美,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学习内容】《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宿建德江》(孟浩然)《游终南山》(孟郊)《【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学法指导】1、朗读吟诵。
通过吟诵感受诗歌,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
发挥创造性想象,再现诗歌的情境。
3、情感领悟。
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知识储备】1、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④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3、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对比、白描等。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4、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要领:(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自主学习】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从教材中找出几首山水田园诗,试着分析它们的主题。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积雨辋川庄作》(王维)【课堂导入】1、回顾以前学生所学王维的诗歌导入。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能够分析山水田园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3)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山水田园诗篇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山水田园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3. 鉴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田园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田园之美,激发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山水田园诗的主要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讲解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田园诗。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鉴赏和分析一首山水田园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田园诗的价值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一首山水田园诗。
2. 写一篇关于山水田园诗的短文,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背诵、写作和预习等。
3. 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
七、教学策略:1.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和意境。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通过分析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使学生领悟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
3. 培养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与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背景3. 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能够分析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引导学生领悟美学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田园诗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讲解经典作品: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分析讲解。
3.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深入研究。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5. 总结提升: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赏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有关山水田园诗的学术论文、赏析文章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经典作品和相关图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第3-4课时:分析讲解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诗”,具体内容为四首经典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江南逢李龟年》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通过对四首诗歌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在四首诗歌中的体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山水田园诗四首。
2.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四位诗人及诗歌背景。
3. 第二环节:诗歌鉴赏(1)分析《山居秋暝》的意境美、音韵美和哲理美。
(2)讲解《积雨辋川庄作》中的写景手法和诗人的闲适生活。
(3)解读《江南逢李龟年》中所表达的朋友情谊。
(4)探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4. 第三环节:实践演练(1)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四首《山居秋暝》: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积雨辋川庄作》:写景手法、闲适生活《江南逢李龟年》:朋友情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忧国忧民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从四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分析其诗歌特点和美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1)示例:《山居秋暝》。
该诗描绘了秋日山居的宁静景色,展现了诗人王维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山水田园诗教案《山水田园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学习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 培养学生欣赏山水田园诗的能力和审美情趣;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3. 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 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表达意境的方法;2.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2. 理解山水田园诗的深层意义和意境。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山水田园诗的相关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山水田园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讨论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表达意境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书写,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如《离骚》、《山水》等。
第三步: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15分钟)1.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如借景抒怀、抒发情感等;2. 分析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方法,如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细节等。
第四步:欣赏山水田园诗(15分钟)1. 选择几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朗读和欣赏;2.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步:写作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幅山水田园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其中一幅图片为背景,写一首山水田园诗;2.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诗中。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山水田园诗;2. 欣赏和评价同学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进步。
第七步:总结和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2. 总结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 对学生完成的诗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反思:《山水田园诗教案》的设计主要通过讲解、分析、欣赏和写作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山水田园诗教案教案:山水田园诗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山水田园诗,以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展示《山居秋暝》全诗。
2. 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用于创作山水田园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田园画,感受山水田园的美丽。
2. 引导学生思考:山水田园诗是怎样的诗?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王维,引导学生了解他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2. 展示《山居秋暝》全诗,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三、意象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学习。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山水田园诗板书内容:《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业设计:1. 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出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作业设计中,学生需要背诵全诗和写一篇短文,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欣赏和创作山水田园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大自然的魅力: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2)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景、情、意三大要素;(3)欣赏并评价不期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山水田园诗;(2)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感受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景观;(3)学会比较分析,探讨不同诗人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人生理想的寄托;(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回顾其发展历程;(2)分析不期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2. 第二课时: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1)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景、情、意三大要素;(2)欣赏经典山水田园诗,体会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3. 第三课时:唐代山水田园诗鉴赏(1)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等;(2)分析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品味诗中的意境美。
4. 第四课时:宋代山水田园诗鉴赏(1)认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如苏轼、范成大等;(2)探讨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风格及其变化。
5. 第五课时:近现代山水田园诗鉴赏(1)了解近现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状况,认识近现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2)欣赏近现代山水田园诗佳作,评价其艺术成就。
三、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选取不期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作;2.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用以直观展示山水田园景观;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山水田园诗的背景信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的掌握;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的应用;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
五、教学建议2. 鼓励学生在欣赏山水田园诗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诗中的意境;3.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山水田园诗知识,做好课堂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古人眼中的自然美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人眼中的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山水田园诗的定义与特点古人眼中的自然美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人眼中的自然美。
第二章:山水诗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水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欣赏山水诗中的自然美。
2.2 教学内容山水诗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经典山水诗作品的欣赏与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山水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山水诗作品。
第三章: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欣赏田园诗中的自然美。
3.2 教学内容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经典田园诗作品的欣赏与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田园诗作品。
第四章: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美。
4.2 教学内容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点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的欣赏与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点。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
第五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与技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与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美。
5.2 教学内容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与技巧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与技巧。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山水田园诗作品。
第六章:唐代山水诗的巅峰之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唐代山水诗的巅峰之作。
引导学生欣赏唐代山水诗中的自然美。
6.2 教学内容王维、杜甫等唐代山水诗人的作品唐代山水诗的巅峰之作《山居秋暝》等诗作的欣赏与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唐代山水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山水田园诗四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方法。
2、能够准确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学会赏析山水田园诗。
【教学难点】
学会赏析山水田园诗。
(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前预习】了解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生平及相关诗作、储光羲生平及诗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回顾
回顾熟悉的山水田园诗,说说山水田园诗给你的印象。
《山居秋暝》王维、《过故人庄》孟浩然
(一)什么是山水田园诗。
(二)山水田园的代表诗人。
(三)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
二、新授
1、《宿建德江》
2、简介孟浩然。
3、写作背景介绍。
4、齐读诗歌,并说说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
5、赏析:
你觉得“烟”到底是指什么?
“客”指的是谁?
作者为何有新的“愁”?
最两句中,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6、归纳主旨
三、自主学习
1、介绍储光羲生平。
2、借助《世纪金榜》自学,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并完成以下习题:开头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志向?
中间六句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快乐?你觉得“优游”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小结
四、课后作业。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古诗文诵读课《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田园乐》《饮酒(其五)》《绝句》。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课件插图理解诗文大意,初步感受山水田园诗之美,激发对中国经典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优美。
教学准备:Flash课件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一、听唱歌曲1.课件播放《读唐诗》,师生同唱。
2.同学们,就像我们刚才在歌中唱的那样:诗中有画,诗中有歌。
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都被诗人写到诗歌里面去了。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别有天地》这一单元,阅读一组山水田园诗。
3.请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板书)齐读课题。
4.轻轻打开《语文经典读本》,翻到51页,快点看看,这一单元一共有哪几首古诗?二、学习《田园乐》1.(课件出示诗歌)下面先让我们随着王维去他的山庄看看吧。
2.自己先试着读读《田园乐》这首诗。
3.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4.谁想读给大家听?注意学生如果出现错误,及时订正字音。
(预设:“朝”板书“朝烟”,诗句中的“朝烟”指的是早晨的烟雾,“朝”作“早晨”讲的时候要读“zhāo”,在读本上标上拼音。
把这个词语读3遍)5.下面我们来接读吧。
男同学读1、3句,女同学读2、4句。
交换过来,看谁读得好。
6.一起读一读吧。
7.同学们,快看!(课件出示诗意图)红红的桃花瓣上,昨夜的雨珠晶莹欲滴;碧绿的柳丝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
院子里落花满地,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而住在山庄里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之中,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啊!8.(课件出示诗歌)想象着这幅画面,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指名读)9.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读诗时,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
是啊,诗歌都是有节奏的,同学们有没有试过这样读古诗?(师打节拍示范)10.都来试一试吧。
山水田园诗教案课程名称:山水田园诗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2. 学习山水田园诗的常见体裁和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山水田园诗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创作出简单的山水田园诗作。
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征;2.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3.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体裁和代表作品;4. 山水田园诗的欣赏和鉴赏;5. 创作山水田园诗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山水田园诗的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田园诗的表现对象和主题。
3. 举例分析(20分钟)选择几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读,教会学生欣赏和鉴赏山水田园诗。
4. 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一首山水田园诗进行讨论和解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创作实践(20分钟)教学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合作创作一首山水田园诗,老师给出一个主题或素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创作。
6. 作品分享(10分钟)学生或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创作作品,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7.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深入研究山水田园诗的欲望。
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
2. 书面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作品,包括表现主题、运用的技巧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扩展活动:1. 阅读更多的山水田园诗作品,拓宽学生的诗歌素材和欣赏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山水田园诗比赛或分享会,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3.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山水田园诗的感想或研究报告,展示他们对于山水田园诗的深入理解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