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锋---两极格局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34
美苏争锋一、两极格局对峙的形成(一)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1944年12月,德军在西战场比利时对盟军发动了强大的反攻,美英军队陷入了困境,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向斯大林求援。
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为了同日本作战,英美开始争取苏联参战。
1945年随着反法西斯德国军事行动的发展,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和解决战后世界国际安全问题,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了会议,主要内容有:打败德日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现托管计划,如对朝鲜实行“四国托管”,但至于战后朝鲜何时独立,却没有达成具体协商。
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利益。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交还苏联,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千岛群岛让与苏俄等,会前其他国家不知情,故有"雅尔塔密约"之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2、西欧是二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军力量强大,还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海外拥有484个军事基地。
还垄断了原子弹,是1949年以前世界上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第一,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美苏争锋——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梳理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雅尔塔体制(资料补充1)(2)美苏从盟友到对手:(学习探究1)原因:(3)美国和苏联实力均衡:(资料补充2、学习探究2)2、表现:美苏冷战(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学习探究3)①背景:苏联和共产主义影响,英国及西欧衰落。
②主张:③影响:(2)开始:美国杜鲁门主义提出(学习探究4)①内容:②影响: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标志。
(3)表现二、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影响)(一)消极影响:1、造成一些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①背景:②原因:(2)朝鲜分裂(3)中国大陆与台湾分离2、造成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1)朝鲜战争(2)古巴导弹危机(3)越南战争(二)积极影响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世界大战发生2,双方互相学习与借鉴,促进世界整体发展3,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日益壮大。
四,启迪1,霸权主义害人害已。
应当反对霸权主义。
2,2,世界各国应当和平共处,互相尊重1,世界文明多样性,应当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
学习探究1、材料一: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
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材料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上述材料表明美苏关系状况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德黑兰会议后,丘吉尔感慨的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为什么丘吉尔有如此感慨?3、“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表现:①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2)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以冷战形式进行对抗。
2、两极格局形成的概况(1)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形成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
▲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和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3)“冷战”的表现(“冷战”重点在欧洲)▲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借口: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实质:反苏反共,称霸世界)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③1947年,苏联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①实施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范围:西欧接受,东欧拒绝。
影响:西欧经济迅速恢复,美国在政治上控制了西欧,并公开支持东欧反共势力。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
▲军事上:①美国倡建北约组织: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实行集体防御,建立北约组织。
②苏联倡建华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华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4)“冷战”中的局部“热战”(重点在亚洲)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两极格局的形成早在1946年3月,丘吉尔在密苏里州的一篇演讲中说:“从波罗的海的死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个铁幕已经降落在大路上。
”于是,“铁幕”这个词成为分隔东西方的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专业术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与英美结成了反法西斯的战时同盟,在战后通过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得意加强。
在战后,形成了新的国际格局。
从力量对比看,苏联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解放了全国领土,并帮助许多国家获得解放。
根据波茨坦公告,苏军占领了德国的东部地区,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使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只政治力量。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德、意、日在战争中被打败,后法国和英国受到严重削弱,美国却占尽战争便宜,大发横财,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苏联和美国在战争期间对欧洲的事物发挥了决定作用,这种作用在和平解决期间必然会有所发挥。
早在战争前期,美国和英国就酝酿要建立一个和平和安全体系,以保障欧洲和世界和平,苏联表示支持。
于是,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三国首脑一致同意召开联合国会议,起草联合国宪章,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国际纠纷。
而在寻求战后解决办法的谈判过程中,争论随之而起。
主要集中在欧洲如何组织起来的问题上,也就是,谁控制欧洲的问题上。
由于苏联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他所担心的是德国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样重新控制欧洲,他急需恢复经济和保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苏联企图竭力维持战时同盟,保护战后处理德国、波兰及划分欧洲和远东势力范围的协议。
与此同时,苏联领导人显然预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能会出现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样的革命运动浪潮。
他们准备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控制苏联军队所占领的领土和人民。
如果美国在战争结束后从欧洲事物中脱身,那么,不久就会使欧洲完全听命于苏联,长此以往,必然会危害到美国。
由于有了这种认识,美国就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事务。
西方国家普遍担心德国会沦入苏联之手,然后谋求更远的西部强行施加他的影响,尤其是1947年,共产党一直是执政的联合政府的成员,而他们进行颠覆的潜在力量是不会被西方政治家们所忽视的。
专题九第一节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锋一,形成的背景(一)战后初期雅尔塔体系的形成1,背景:美成为头号强国,苏成为政军大国,西欧日本衰落2,含义:依据二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等内容确立的战后国际关系。
3,实质:划分美苏两分的势力范围。
4,意义:美苏两极格局国际关系取代传统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
(二)苏美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原因:共同敌人消失,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不同(主要)(三)美国成为头号强国和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二,形成的表现(美苏冷战表现)(一)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背景:苏联和共产主义影响,英国及西欧衰落。
2,主张:英美等联合对抗苏联的影响3,意义:拉开苏美冷战的序幕。
(二)表现:——政治方面1,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3)(1)内容(2)意义: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2,苏联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方面1,美国马歇尔计划(背景,实质,意义)2,苏联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方面1,美国组织北约组织(1949)2,苏联组织华约组织(1955)三,影响——冷战下的国际关系(一)消极影响:1,造成一些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背景:美苏争霸,原因:美国冷战)(2)朝鲜分裂(3)中国大陆与台湾分离2,造成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亚洲热战)(1)朝鲜战争(2)古巴导弱危机(3)越南战争(二)积极影响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世界大战发生2,双方互相学习与借鉴,促进世界整体发展3,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日益壮大。
四,启迪1,霸权主义害人害已。
应当反对霸权主义。
2,世界各国应当和平共处,互相尊重3,世界文明多样性,应当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兴起一,欧洲联合(一)原因:1,美苏争锋下确保欧洲的安全。
2,经济发展和各国联系加强。
3,欧洲各国有共同传统文化。
4,法德和解(关健)(二)过程1,欧洲共同体形成(1951年,1958年,1967年)2,欧洲联盟形成(1991年,1993年)(三)影响1,经济一体化推动政治一体化(举例说明)促进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2,对世界格局: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有力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7年9月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苏联针锋相对,于1955年5月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建立了美苏两极格局。
所谓“两极”,是指北约和华约两个集团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对峙和抗衡。
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美国与西欧等国建立了共同敌人。
美国实行“遏制战略”,竭力制造“铁幕”,出现“冷战”局面。
在军事上,美国与西欧等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
美国拥有核武器,并掌握了西欧等国的“核门槛”,使这些国家处于美国的核保护之下。
同时,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内部建立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防线,在北起挪威、南至洪都拉斯的防线上部署了核武器,使西欧成为美国的“核战略前沿”。
在经济上,美国与西欧等国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利用。
竞争表现在争夺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利用表现在美国与西欧等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美国需要西欧的商品和货币,西欧则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市场。
两极格局的形成,实质上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格局。
在这个格局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社会主义国家则处于相对孤立的地位。
这种格局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20世纪中叶,世界经历了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冷战的爆发。
这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形成了两极格局。
本文将探讨冷战的爆发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它们对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的影响。
冷战的爆发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美国政府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宣称美国将领导西方世界对抗苏联及其共产主义势力。
此后,两个超级大国陷入了长达近50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种对抗不仅体现在两国之间的明争暗斗,还表现为各自阵营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冷战的爆发原因,学界存在多种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其他国家。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3)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①北约: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②华约: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
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
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曲折中发展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导致的大国实力均衡化、大国关系的改善和调整、各大国反对单极世界的呼声日渐高涨等两极瓦解直接原因: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解体。
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的基础并不稳固,两极格局的力量对比并不均衡,.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级化。
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对苏联来说,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败,对美国来说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对世界来说,多级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世界持久和平和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崩溃,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欧洲联盟、日本、俄国、中国等国和国家联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从长远看,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认识: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难以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
美苏争锋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2.形成原因(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美苏为主导)①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安排。
②影响:雅尔塔体制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为战后两极格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开了先河,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根本原因),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3)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惟一能与其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资料链接)二次大战期后美国(山姆大叔)军事实力的膨胀: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总数达l230万人,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垄断着原子弹,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战后苏联成了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有1200万人的武装力量。
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
二战后期苏联解放了东欧各国,东欧普遍建了社会主义政权。
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4)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资料链接)“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 ——丘吉尔1943年德黑兰会议3.形成过程(1) 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疑难探讨)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思考: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哪些地区?(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的东欧、南欧等国家,包括德国东部地区。
)(2)冷战正式开始:杜鲁门主义出台材料二: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杜鲁门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指希腊等国的共产党武装;“外来压力的企图”是指苏联企图扩张势力范围)(3)美苏冷战对抗的措施: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3):(特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其全球扩张的目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目的: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6)(评价:有利于促进欧洲经济复苏;有利于美国用经济控制西欧):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目的: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军事“北约”(1949)(实质: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华约”(1955)(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冷战”含义: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高一历史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复习材料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线索:两极格局形成瓦解到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课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基本线索(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三)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三、知识要点(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1、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资本主义)2、 苏联:成为战后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社会主义)3、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资本主义)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归根到底是由美苏两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所决定的。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
最主要的是国家利益。
(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1、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①美苏对抗,进行核军备竞赛,威胁着世界和平;也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②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苏联及其盟国方面 ①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政治上) ②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年1月)(经济上) ③华约成立(1955年)(军事上)1、美国及其盟国方面 ①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6年3月) —— 序幕 ②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3月)(政治上)——开始③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经济上)③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
④为争夺势力范围,美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⑤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与复杂,整个世界是冷战与热战交织在一起。
⑥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⑦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机会,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2、冷战对中国有什么影响?①美蒋勾结,使中国陷入内战深渊;②新中国外交一边倒;③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政策;④中国被卷入朝鲜战争;⑤台湾问题和台海危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