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甜味剂
- 格式:ppt
- 大小:755.50 KB
- 文档页数:50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知识的介绍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食品添加剂成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甜味剂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它们可以给食品带来甜味,增加消费者的食欲和口感体验。
根据其来源和特点,甜味剂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种。
天然甜味剂是指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得到的甜味物质,如蔗糖、葡萄糖等。
这种甜味剂相对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更为安全,因为其产生的甜味物质均为天然产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而人工合成甜味剂是化学合成得到的,如阿斯巴甜等,这种甜味剂可以做到甜度更高,但是由于其合成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因此存在安全隐患。
甜味剂在食品生产中的使用范围和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在饮料和糖果中,甜味剂往往用来替代蔗糖,以达到减少热量、增加甜度的效果。
而在某些健康食品中,则会采用天然甜味剂来取代人工合成甜味剂,以更好地体现健康营养的理念。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1. 天然甜味剂蔗糖、葡萄糖等天然甜味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甜味剂之一。
在食品加工中,这些甜味剂可以带来非常好的甜度和口感,尤其在制作蛋糕、糕点和果酱等食品时,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
由于这些甜味剂来源于天然物质,因此其安全性更为可靠,可以放心使用。
2. 人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糖精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是食品工业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甜味剂之一。
这些甜味剂通常可以做到很高的甜度,而且能量值很低,可以适用于各种低热量、健康、减肥等食品的生产。
但是,这些人工合成甜味剂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过量,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3. 高球糖型甜味剂麦芽糊精、异麦芽糖等高球糖型甜味剂是一种新型的甜味剂,其甜度和天然甜味剂相当,比人工合成甜味剂更为安全。
这种甜味剂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高食品的质感和稳定性,提升食品的滋味,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少糖的使用量,符合健康营养的理念。
甜味剂的特点和应用1. 天然甜味剂的特点和应用天然甜味剂是指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得到的甜味物质,如蔗糖、葡萄糖等。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甜味剂是一类食品添加剂,能够赋予食品甜味,只提供较少能量或不提供能量,为有控糖需求的人群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因其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好,过去100多年间在全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化等行业。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1]提出“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为帮助公众更全面了解甜味剂,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食品,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联合发布《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
目 录甜味剂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科学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合理使用甜味剂的作用含甜味剂食品的消费建议附录:甜味剂介绍1.提供甜味,有利于控制能量摄入2.有助于降低龋齿发生风险3.为高血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丰富食物选择0102030405甜味剂已在中国、美国、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用于糕点、饼干、调味品、糖果等食品和饮料。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二十余种,包括低倍甜味剂(赤藓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和高倍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2],其中高倍甜味剂和赤藓糖醇几乎不提供能量,属于非营养性甜味剂(见附录 甜味剂介绍)。
01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甜味剂的安全性基于严格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权威食品安全风Array险评估机构和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肯定。
迄今为止,基于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等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3]、欧盟委员会[4]、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6]、加拿大卫生部[7]等机构对所批准使用的甜味剂的科学评估结论均是: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都是安全的。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分析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加强保存功能、提高食品外观等目的而向食品中添加的一类物质。
甜味剂是其中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调味和增加食品的甜度。
本文将从甜味剂的种类、应用范围、安全性等方面对甜味剂进行分析。
其次,甜味剂的应用范围很广,基本上涵盖了食品工业的各个领域。
例如,甜味剂可以用于糕点制作中,为面包、饼干等糕点增加甜味;也可以用于饮料制作中,为碳酸饮料、果汁等饮品增加甜味;还可以用于糖果制作中,为巧克力、糖果等增加甜味。
此外,甜味剂还可以用于调味品、罐头食品、冷冻食品等多个食品类别中。
然而,甜味剂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人们担心长期摄入甜味剂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糖精是一种常见的人工合成甜味剂,长期摄入过多会对肝脏和肾脏产生负担,还可能引起癌症等疾病。
安赛蜜是另一种常见的人工合成甜味剂,过量摄入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甜味剂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了确保甜味剂的安全性,各国都对甜味剂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监管。
例如,中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经过审批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此外,还需要对甜味剂的使用量进行限制,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使用量。
综上所述,甜味剂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之分。
甜味剂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各种食品的制作中。
然而,甜味剂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长期摄入过多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正确使用和限制甜味剂的使用量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
甜味剂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按来源可分为:(1)天然甜味剂,又分为糖醇类和非糖类。
其中①糖醇类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鲜糖醇;②非糖类包括:甜菊糖甙、甘草、奇异果素、罗汉果素、索马甜。
(2)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磺胺类有: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乙酰磺胺酸钾。
二肽类有:天门冬酰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a-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称阿力甜)。
蔗糖的衍生物有: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
其他此外,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也是天然甜味剂。
由于这些糖类除赋予食品以甜味外,还是重要的营养素,供给人体以热能,通常被视做食品原料,一般不作为食品添加剂加以控制。
1.糖精: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价格低廉,甜度大,其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500倍,由于糖精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故我国添加剂标准中规定使用其钠盐(糖精钠),量大时呈现苦味。
一般认为糖精纳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
不改变体内酶系统的活性。
全世界广泛使用糖精数十年,尚未发现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2.环己基胺基磺酸钠(甜蜜素):1958年在美国被列为“一般认为是安全物质”而广泛使用,但在70年代曾报道本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1982年的FAO/WHO 报告证明无致癌性。
美国FDA长期实验于1984年宣布无致癌性。
但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和国家科学院仍认为有促癌和可能致癌作用。
故在美国至今仍属于禁用于食品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