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性态分析与本量利分析共66页
- 格式:ppt
- 大小:428.00 KB
- 文档页数:33
第18 讲本量利分析的概念、成本性态分析知识点:本量利分析一、概念(一)本量利分析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二)成本性态分析1.固定成本含义: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固定折旧费用、房屋租金、行政管理人员工资、财产保险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办公费、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等。
固定成本总额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会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反向变动。
『2018 考生回忆·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一般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有()。
A.新产品研发费B.广告费C.职工培训费D.设备折旧费『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例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等。
选项 D 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
『2021 考生回忆·单选题』预测下一年度的新产品研发费属于()。
A.技术性变动成本B.酌量性变动成本C.约束性固定成本D.酌量性固定成本『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是新产品研发出来之前发生的费用,是否成功不知道。
比如疫苗,前期投入临床研究费用 1 个亿,这是酌量性固定成本,例如研发活动中的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等。
因此,选项 D 是答案。
2.变动成本含义: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销售量支付的推销员佣金、装运费、包装费,以及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设备折旧等。
变动成本总额因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变动成本)不变。
『2018 考生回忆·判断题』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业务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引言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分析工具。
成本性态是指由于产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产生的成本变动情况,本量利分析则是一种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基础进行盈亏分析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在不同产量和生产规模下,各类成本的变动情况和特点。
根据成本的反应方式,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
无论产品产量增加还是减少,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
常见的固定成本包括租金、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与产量变动呈正比例关系的成本。
随着产品产量增加或减少,变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
常见的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根据成本的特点和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对成本性态进行进一步分类和分析。
例如,根据成本的变动程度可以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半固定成本和纯固定成本;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将成本分为比例成本和递增成本等。
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成本性态的认识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成本变动趋势,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基础进行盈亏分析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通过对成本-产量关系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在不同产量下的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指标,从而判断企业的盈亏情况和利润水平。
成本-产量关系成本-产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成本变化情况。
成本-产量关系可以通过成本曲线来表示,一般包括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表示总成本随产量变化的趋势。
在起始阶段,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迅速增加,后期增长逐渐趋缓。
•平均成本曲线表示平均成本随产量变化的趋势。
在起始阶段,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逐渐下降,后期增长逐渐趋缓。
•边际成本曲线表示单位产量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属于重点章。
本章主要阐述成本按性态分类以及混合成本估计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单一品种保本分析,多品种情况下的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和利润敏感性分析。
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为相关章节内容奠定计算基础。
本章提出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如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与第九章经营杠杆系数联系紧密;与第17章短期经营决策进行结合等等。
因此,学习时主要注意把握本章重点内容在相关章节内容中是如何融合的。
本章从题型来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近3年平均分值为8.5分左右。
考点一成本性态分析类别细分类含义要点阐释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即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
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通过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增加生产规模、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加以解决。
如固定资产折旧费、财产保险等1.固定成本的“固定”强调“相关范围内”,即一定业务量范围和一定期间范围2.固定成本的“固定”强调特定范围内,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变化,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反方向变化酌量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即经营方针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可以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
如广告费、科研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是利用生产能力所必须发生的变动成本。
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1.变动成本的“变动”强调“相关范围内”,即一定业务量范围和一定期间范围2.变动成本的“变动”强调特定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正比例变化,但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变化酌量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如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等类别细分类含义要点阐释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成本性态和量本利分析法引言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理解和把握成本性态以及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对企业做出准确的决策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档将深入探讨成本性态和量本利分析法的概念、应用和优势。
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成本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一般来说,成本性态包括三个方面: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固定半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无论产品的产量和销量是多少,固定成本保持不变。
固定成本通常包括租金、设备折旧和管理费用等。
•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减少而减少。
可变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
•半固定半可变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销量范围内部分为固定成本,部分为可变成本。
在产量、销量超出一定范围后,半固定半可变成本将全部转化为可变成本。
半固定半可变成本通常包括间接人工成本和生产设备维护费用等。
了解成本性态的特点,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合理配置资源和进行成本控制。
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不同产量、销量情况下的成本和利润。
量本利分析法将成本和利润与产量、销量的变化关系联系在一起,帮助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不随产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固定成本通常包括租金、设备折旧和管理费用等。
在量本利分析法中,固定成本在产量、销量的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减少而减少。
可变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
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总成本的变化取决于产量、销量的变化。
平均成本是指单位产品所需的成本。
可以通过总成本除以产量、销量计算得到。
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销售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减去成本后所剩下的金额。
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一、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成本在不同生产或经营规模下的变化特征。
成本性态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成本的基本规律,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
在成本性态中,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发生变化时,不会随之改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与企业的经营规模无关,例如租金、工资、管理费用等。
在成本性态中,固定成本的比例会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大而减少,因为固定成本相对于总成本的比例会减小,但固定成本的总额不会发生变化。
2.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在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发生变化时,会相应改变的成本。
可变成本与企业的经营规模成正比,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等。
在成本性态中,可变成本的比例会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大而增加。
3.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的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但当经营规模超过这个范围时,会成为可变成本。
例如,机器设备的租金在一定期限内是固定的,但当超过这个期限后就会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成本性态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不同成本项目的变化规律,从而在经营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或经营规模下,分析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不同产量或销售数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本量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指标。
1.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特定生产或经营规模下所获得的销售额。
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有关。
通过分析销售收入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可以确定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2.成本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通过分析成本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可以确定不同产量或销售数量对成本的影响。
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扣除成本后所获得的收入。
利润与销售收入和成本有关。
知识点讲解之本量利分析的概念与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产品销售量的不同,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变化的方法。
成本性态分析是在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分类和分析,了解和评价企业成本的各种特征和表现形态。
本量利分析的概念:本量利分析是指在经济环境不变、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产品销售量的变动进行分析,预测不同销售量下的总收入、总成本和总利润,并计算出售量变化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以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情况。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企业的投资决策、产品定价策略、生产规模确定等方面。
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可以了解不同销售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以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成本性态分析的概念: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分类和分析,了解和评价企业成本的各种特征和表现形态。
通过成本性态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成本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企业的成本结构。
成本性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成本的可控性、成本的替代性、成本的度量方法。
其中,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是成本性态分析的核心概念。
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范围内,成本的变化幅度与产品销售量的变化幅度之间的关系。
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产品销售量无关的成本,如租金、折旧费等。
变动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量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成本的可控性反映了企业能够管理和调控成本的程度。
可控成本是指企业可以通过管理和决策来调节的成本,如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
不可控成本是指企业无法通过管理和决策来调节的成本,如税费、利息等。
成本的替代性指的是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变化调整成本的结构和配置。
成本的替代性可以通过替代成本的概念来衡量,替代成本是指企业在一个成本结构下,用其他替代投入所能实现的成本节约的量。
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近三年题型题量分析表第十三章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第一节成本性态分析一、成本按性态分类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
例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取暖费、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科研开发费、广告费等。
一定期间的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产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
例如,照明用电一般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属于固定成本。
如果产量增加达到一定程度,需要增开生产班次,或者产量低到停产的程度,照明用电的成本也会发生变动。
能够使固定成本保持稳定的特定的产量范围,称为相关范围。
一定期间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对于产量来说它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都完全一样。
例如,照明用电在相关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每个月实际用电度数和支付的电费仍然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
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看则正好相反。
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产量减少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增加。
【例13—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每月发生固定成本4 000元。
产量在相关范围内变动,相关的固定成本数额如表13—1。
在直角坐标系内,固定成本总额和产量的关系如图13—1,它是与横轴平行动的一条直线,该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4 000元;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和产量的关系如图13—2,它是一条与产量成反比的直线,产量越高,单位固定成本越低。
表13—1 产量与固定成本如果用方程式表示,x 代表产量,a 代表固定成本,则有:固定成本=a=4 000(元)单位固定成本=x a =x000 4如前所述,固定成本的发生额不取决于产量,那么,它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成 本 ︵ 元 成本︵元一般来说,固定成本的发生有两种情况:(1)提供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而支出的成本,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管理人员工资、取暖费、照明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