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69.50 KB
- 文档页数:72
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考情分析】本章为⾮重点章,主要介绍成本性态及本量利分析等知识,各种题型均可能出现,平均分值在5分左右。
【主要考点】1.成本性态分析2.变动成本法3.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4.保本分析与保利分析5.利润敏感分析第⼀节本量利的⼀般关系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如产品产量、销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提⽰】成本性态只在特定的期间、特定的业务量范围(相关范围)内保持稳定。
(⼀)固定成本1.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定期间的成本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
【提⽰】⼀定期间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对于业务量来说是稳定的,并不意味着每⽉该项成本的实际发⽣额都完全⼀样。
2.固定成本的类型——发⽣额能否为管理层的决策所改变(2)酌量性固定成本【例题·单项选择题】(2015年)下列各项成本费⽤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
A.⼴告费B.运输车辆保险费C.⾏政部门耗⽤⽔费D.⽣产部门管理⼈员⼯资『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酌量性固定成本指的是可以通过管理决策⾏动⽽改变数额的固定成本,包括科研开发费、⼴告费、职⼯培训费等,所以选项A正确。
(⼆)变动成本1.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正⽐例变动,⽽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例系数)是稳定的。
2.变动成本为产品⽣产的增量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保持相对稳定,业务量增加所引起的总成本增量,只是变动成本的增量。
3.变动成本类型技术性(约束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含义与产量有明确的⽣产技术或产品结构设计关系,利⽤⽣产能⼒必须发⽣单位变动成本可以通过管理决策⾏动⽽改变;主要效⽤是提⾼竞争能⼒或改善企业形象⽰例直接材料、直接⼈⼯按销售额⼀定的百分⽐开⽀的销售佣⾦、新产品研制费、技术转让费等【例题·单项选择题】(2013年)下列各项中,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的是()。
第十三章成本分析重难点及习题讲解【重点难点】本章要紧讲述成本习性分析、混合成本分解、本量利分析、盈亏临界分析、以及变动成本运算等内容。
与2006年教材相比,增加了成本习性分析、混合成本分解以及变动成本运算等内容,从而使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整。
考试的题型要紧是客观题,也可能显现运算题,历年平均考分为3分左右。
一、成本性态分析手写板图示1301-01总成本性态模型:y=a+bx,y是成本,x是业务量,a是固定成本,b是单位变动成本。
假如运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则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a/(p-b)可能会以成本和业务量的函数关系:y=20000+5x,则需要明白固定成本总额是20000固定成本,5是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点:变动成本的单位额不变,总额随销售量正比例变化;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额随销售量反比例变化。
二、混合成本的分解高低点的确定:指的是业务量的高低点。
三、本量利分析的差不多公式:1.EBIT=(P-V)Q-F=边际奉献-F=收入×边际奉献率-F四、安全边际指标:手写板图示1301-02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或者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安全边际×边际奉献率=利润。
五、敏锐性分析假如企业由盈利转为保本:(0-EBIT)/EBIT=-1,变动率为100%。
假如企业由盈利转换亏损,则变动率大于100%。
六、变动成本运算:手写板图示1301-03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全然区别确实是对固定制造费用处理不同。
手写板图示1301-04制造成本法销售量一定,要提高利润,就得增加产量,固定制造费用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1.成本习性分析2.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3.损益方程式4.边际奉献和边际奉献率5.盈亏临界点的确定6.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7.敏锐分析和敏锐系数8.变动成本运算【典型考题】1.(2006年多选题)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固定成本为2400元,满负荷运转下的正常销售量为400件。
1.成本习性( cost behavior ),亦可译作“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取决于管理会计系统记录所得资源的成本并追踪以后的使用,使得管理者可以知晓成本的原因,一般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volume,即产量或销售量)总数的依存关系。
2.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按成本动因变动的比例在总量上发生变动的成本。
3.固定成本(fixed cost):尽管成本动因变动,其总量保持不变的成本。
4.本量利分析(cost- - volume- - profit analysis):本量利(CVP)分析是考察总收入、总成本和营业利润在产品的销售量、售价、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变动下的性态。
5.贡献毛益(contribution margin):“边际贡献”、“贡献边际”、“创利额”总收入—总变动成本,反映营业利润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6.单位贡献毛益(contribution margin per unit):单位售价与单位成本之间的差额。
7.贡献毛益率(contribution margin percentage,ratio):单位贡献毛益/售价。
8.作业成本系统Activity Based Costing:1986年由哈佛商学院库珀和卡普兰教授提出概念。
以作业为基础,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9.作业(Activity):作业是业务流程的具体化,是由人力、机器、技术或设备执行的任务,可以作为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
作业是企业价值链的每一环,与企业战略高度契合。
10.资源(Resource):在执行业务工作中所作用的资源。
11.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把资源分配到作业上的可计量(数量)特征。
12.作业(Activity):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进行的某项生产经营活动。
13.作业中心(Activity Centers):一系列相互联系、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作业集合。
第18 讲本量利分析的概念、成本性态分析知识点:本量利分析一、概念(一)本量利分析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二)成本性态分析1.固定成本含义: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固定折旧费用、房屋租金、行政管理人员工资、财产保险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办公费、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等。
固定成本总额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会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反向变动。
『2018 考生回忆·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一般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有()。
A.新产品研发费B.广告费C.职工培训费D.设备折旧费『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例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等。
选项 D 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
『2021 考生回忆·单选题』预测下一年度的新产品研发费属于()。
A.技术性变动成本B.酌量性变动成本C.约束性固定成本D.酌量性固定成本『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是新产品研发出来之前发生的费用,是否成功不知道。
比如疫苗,前期投入临床研究费用 1 个亿,这是酌量性固定成本,例如研发活动中的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等。
因此,选项 D 是答案。
2.变动成本含义: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销售量支付的推销员佣金、装运费、包装费,以及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设备折旧等。
变动成本总额因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变动成本)不变。
『2018 考生回忆·判断题』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业务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引言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分析工具。
成本性态是指由于产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产生的成本变动情况,本量利分析则是一种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基础进行盈亏分析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在不同产量和生产规模下,各类成本的变动情况和特点。
根据成本的反应方式,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
无论产品产量增加还是减少,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
常见的固定成本包括租金、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与产量变动呈正比例关系的成本。
随着产品产量增加或减少,变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
常见的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根据成本的特点和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对成本性态进行进一步分类和分析。
例如,根据成本的变动程度可以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半固定成本和纯固定成本;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将成本分为比例成本和递增成本等。
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成本性态的认识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成本变动趋势,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基础进行盈亏分析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通过对成本-产量关系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在不同产量下的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指标,从而判断企业的盈亏情况和利润水平。
成本-产量关系成本-产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成本变化情况。
成本-产量关系可以通过成本曲线来表示,一般包括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表示总成本随产量变化的趋势。
在起始阶段,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迅速增加,后期增长逐渐趋缓。
•平均成本曲线表示平均成本随产量变化的趋势。
在起始阶段,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逐渐下降,后期增长逐渐趋缓。
•边际成本曲线表示单位产量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属于重点章。
本章主要阐述成本按性态分类以及混合成本估计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单一品种保本分析,多品种情况下的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和利润敏感性分析。
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为相关章节内容奠定计算基础。
本章提出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如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与第九章经营杠杆系数联系紧密;与第17章短期经营决策进行结合等等。
因此,学习时主要注意把握本章重点内容在相关章节内容中是如何融合的。
本章从题型来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近3年平均分值为8.5分左右。
考点一成本性态分析类别细分类含义要点阐释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即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
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通过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增加生产规模、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加以解决。
如固定资产折旧费、财产保险等1.固定成本的“固定”强调“相关范围内”,即一定业务量范围和一定期间范围2.固定成本的“固定”强调特定范围内,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变化,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反方向变化酌量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即经营方针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可以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
如广告费、科研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是利用生产能力所必须发生的变动成本。
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1.变动成本的“变动”强调“相关范围内”,即一定业务量范围和一定期间范围2.变动成本的“变动”强调特定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正比例变化,但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变化酌量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如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等类别细分类含义要点阐释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本量利分析》讲解主讲老师 闫华红第一节 成本性态分析一、成本按性态分类(一)基本分类1.成本性态2.成本分类分类特点变动成本特定产量范围内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量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固定成本特定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降低混合成本成本总额随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成正比例关系(二)成本的进一步分类1.固定成本的分类分类含义及特点约束性固定成本(承担固定成本)含义:提供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而支出的成本(1)以前决策的结果,现在已经很难改变,即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2)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3)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入手典型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管理人员工资、取暖费、照明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含义:为完成特定活动而支出的固定成本,其发生额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由经理人员决定的(1)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2)酌量性固定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一种提供生产“经营能力”的成本典型项目:科研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例题1•多选题】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要想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入手B.管理人员工资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C.职工培训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D.酌量性固定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一种提供生产“经营能力”的成本【答案】BCD【解析】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入手。
所以选项A不正确。
2.变动成本的分类分类特点技术变动成本与业务量有明确的技术或实物关系的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发生额由经理人员决定的变动成本,称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典型项目:按销售额一定百分比开支的佣金、新产品研制费、技术转让费、以及可按人的意愿投入的辅料【2013年考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的是( )。
第五节本量利分析一、成本性态分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其总额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例如,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财产保险费、按使用年限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等均属于固定成本。
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但是单位业务量所分摊的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即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单位业务量分摊的固定成本将减少。
(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例如,生产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成的销售佣金等,均属于变动成本。
与固定成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业务量所分摊的变动成本不变。
(三)混合成本是指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只是两种极端的类型,实际上大多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介于两者之间,即一方面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另一方面,其变动幅度与业务量并不保持严格的正比例关系。
总体上看,企业总成本就属于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项目繁多,常见的混合成本有两种类型:1.以一定初始成本为基数的混合成本这类成本的特征是,在业务量为零的时候,成本不为零,仍然保持一定的基数。
在此基数之上,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
因此,这类成本也称为半变动成本。
企业的公用事业费均属于此类,如电话费、水电费等。
2.阶梯性混合成本这类成本的特征是,成本的总量随业务量增加呈阶梯性变动。
当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长时,成本总额不变,但是当业务量的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成本总额会突然增加,然后在一个新的业务量范围内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业务量增长的出现。
因此,这类成本也称为半固定成本。
企业生产车间检验员、化验员的工资,均属于此类成本。
二、混合成本的分解实际工作中,虽然有些成本可以很容易地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但是大多数成本属于混合成本,必须将其进一步分解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以满足经营决策的需要。
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预科版框架】(★★★)一、成本性态分析1.成本性态: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2.成本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1.固定成本基本特征(1)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2)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
2.固定成本分类(1)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固定成本,如保险费、设备折旧费、房屋租金、管理人员基本工资等,又叫经营能力成本。
(2)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究与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
(二)变动成本1.变动成本的基本特征(1)在特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呈正比例变动。
(2)单位变动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
2.变动成本分类(1)技术性变动成本:与产量有明确的技术或者实物关系的变动成本。
(2)酌量性变动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提示】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保险费、房租、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酌量性固定成本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研究开发费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一台引擎、一个底盘和若干轮胎酌量性变动成本按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的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额随业务量增加而增加,那么总成本的增加额是由于变动成本总额增加引起的。
因此,变动成本是产品生产的增量成本(运用于短期经营决策)。
(三)混合成本1.混合成本的分类(1)半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y=a+bx)(2)半固定成本:该成本随产量的变化呈阶梯型增长成本。
如受开工班次影响的动力费、整车运输费用、检验人员工资等。
(3)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
如业务量超过正常水平之后支付的加班费等。
(4)曲线变动成本:包括递增曲线成本和递减曲线变化率递减曲线成本:如自备水源的成本,即用水量越大则总成本越高,但增长越来越慢,变化率是递减的;提示:此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
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一、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成本在不同生产或经营规模下的变化特征。
成本性态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成本的基本规律,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
在成本性态中,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发生变化时,不会随之改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与企业的经营规模无关,例如租金、工资、管理费用等。
在成本性态中,固定成本的比例会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大而减少,因为固定成本相对于总成本的比例会减小,但固定成本的总额不会发生变化。
2.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在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发生变化时,会相应改变的成本。
可变成本与企业的经营规模成正比,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等。
在成本性态中,可变成本的比例会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大而增加。
3.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的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但当经营规模超过这个范围时,会成为可变成本。
例如,机器设备的租金在一定期限内是固定的,但当超过这个期限后就会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成本性态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不同成本项目的变化规律,从而在经营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或经营规模下,分析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不同产量或销售数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本量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指标。
1.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特定生产或经营规模下所获得的销售额。
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有关。
通过分析销售收入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可以确定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2.成本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通过分析成本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可以确定不同产量或销售数量对成本的影响。
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扣除成本后所获得的收入。
利润与销售收入和成本有关。
本量利分析应用的前提条件与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B/C析)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于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和成本对比,以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与传统投资分析不同,B/C分析更重视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收益。
该模型也考虑了时间价值的因素,评估投资回报率和风险水平,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则是:未来的现金流可以被认为相等于现在的现金流,只不过价值不同而已。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是被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可以预测,并计算出现值,以不同时期的现金流作为计算单位,量利比可以表示为:B/C=Σ(ΔCFt/r)其中,ΔCFt示第t期的现金流,r是投资的参考利率。
当B/C 比=1时,表明投资的现金流等于了投资的参考利率,表示该项目的收益和成本相当,是不可行的。
当 B/C比>1时,表明投资的现金流大于参考利率,表明该项目有收益,是可行的。
B/C分析能够衡量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和收益,从而判断投资项目是否可行。
但是,假设投资项目的成本及收益都具有可预测性,B/C分析仅能评估当前投资组合的价值,而不能衡量其未来的价值变化。
因此,在进行本量利分析之前,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包括投资项目的收益预测、风险测量、投资组合管理、成本权衡、竞争情况分析等。
这些关键因素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理解:宏观环境、项目结构、经营管理实施。
首先,宏观环境。
投资项目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要想准确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和成本,必须了解宏观环境,全面分析相关因素,如市场状况、政策等。
其次,项目结构。
项目结构决定着资源的配置和实施过程,是评估投资项目成本和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本量利分析中,成本分析需要考虑项目的规模、质量、期限和效率等因素,收益分析则需要考虑项目的盈利能力、收入结构以及市场竞争情况等。
最后,经营管理实施。
对于一个投资项目,经营管理实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种实施不仅关乎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收益,还考虑了投资风险的管理。
因此,在实施B/C分析之前,需要考虑项目的经营管理情况,如控制成本、保证时间进度、控制质量、降低不确定性等。
近三年题型题量分析表
第十三章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
第一节成本性态分析
一、成本按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
例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取暖费、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科研开发费、广告费等。
一定期间的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产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
例如,照明用电一般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属于固定成本。
如果产量增加达到一定程度,需要增开生产班次,或者产量低到停产的程度,照明用电的成本也会发生变动。
能够使固定成本保持稳定的
特定的产量范围,称为相关范围。
一定期间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对于产量来说它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都完全一样。
例如,照明用电在相关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每个月实际用电度数和支付的电费仍然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
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看则正好相反。
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产量减少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增加。
【例13—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每月发生固定成本4 000元。
产量在相关范围内变动,相关的固定成本数额如表13—1。
在直角坐标系内,固定成本总额和产量的关系如图13—1,它是与横轴平行动的一条直线,该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4 000元;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和产量的关系如图13—2,它是一条与产量成反比的直线,产量越高,单位固定成本越低。
表13—1 产量与固定成本
如果用方程式表示,x代表产量,a代表固定成本,则有:
固定成本=a=4 000(元) 单位固定成本=x
a =x
000 4
如前所述,固定成本的发生额不取决于产量,那么,它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一般来说,固定成本的发生有两种情况:(1)提供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而支出的成本,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管理人员工资、取暖费、照明费等。
其支出额取决于设施和机构的规模和质量,他们是以前决策的结果,现在已很难改变。
这种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称为约束性固定成本或承担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是持续一定时间的生产经营能力,而不是产品。
因此,它实质上是生产经营能力成本,而不是产品成本。
如果企业不改变生产能力,就必须要承担这些成本。
由于这些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生产经营能力随时间而逐渐流逝,因此,这种成本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在发生的当期转为费用,冲减当期损益,
图13—1 产量与固定成本总额 图13—2 产量与单位固定成本
0 1 2 3 4 产量(千件) 0 1 2 3 4 产量(千件)
成 本 ︵ 元 ︶ 4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