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成本性态分析与本量利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39
第十五章本量利分析一、成本性态分析➢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能区分):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是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管理人员工资、取暖费、照明费)✧酌量性固定成本(能区分):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改变其数额(科研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变动成本★★✧技术变动成本(能区分):利用生产能力所必须发生的成本。
生产能力利用得越充分,则这种成本发生得越多(直接材料)✧酌量性变动成本(能区分):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改变的变动成本(按销售额一定百分比开支的销售佣金、新产品研制费、技术转让费)➢混合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是不呈正比例关系的成本(能根据业务判断成本类型)✧分类✓半变动成本: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业务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y=a+bx✓阶梯式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业务量则开始随业务量同比例增长的成本✓非线性成本变化率递增成本变化率递减成本✧分解方法(各种方法的含义、特点)✓直线回归法(即线性回归分析法)✓工业工程法✓帐户分析法(24年新增)✓高低点法(24年新增)●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变动成本法的优势★★ (会做简要说明)●三、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损益方程式★★★ 每年都会考✧基本损益方程式:息税前利润=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息税前利润=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销售量-(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边际贡献方程式与边际贡献率方程式★★★✧边际贡献与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多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需要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的边际贡献/∑各产品的销售收入●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边际贡献方程式: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方程式: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可以用于多品种企业,但是需要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本量利关系图★(每种图的特点)✧基本的本量利关系图✧正方形的本量利图✧边际贡献式的本量利图●四、保本分析➢保本点的确定★★★✧单一品种产品保本量与保本额✓单一品种产品保本量: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一品种产品保本额保本额=保本量×单价保本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多品种产品的保本量与保本额✓计算保本销售总额:保本销售总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计算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和销售量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总额×该产品销售额/所有产品销售额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量=该产品保本销售额/该产品销售单价➢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计算✓安全边际额(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额(量)✓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或实际订货额(量)]✧安全边际与息税前利润的关系✓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五、保利分析➢概念★➢保利量和保利额的计算★★★✧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利额=保利量×单价✧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六、利润敏感分析➢利润敏感分析的含义★➢最大最小法★★➢敏感程度法★★★✧敏感系数的计算✓基本方法:利润对某参数的敏感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百分比/选定参数变动百分比✓简化方法:利润对某参数的敏感系数=该参数基期的利润影响额/基期息税前利润(只适用于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销售量四个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变化的情况)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系数(即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1/安全边际率利润对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基期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基期销售收入/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润对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润的敏感分析表和分析图(会看,今年教材已删除)。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1号——本量利分析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种方法。
其中,“本”是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利”一般指营业利润。
第二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如下: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第三条本量利分析主要用于企业生产决策、成本决策和定价决策,也可以广泛地用于投融资决策等。
第四条企业在营运计划的制定、调整以及营运监控分析等程序中通常会应用到本量利分析。
第五条企业应用本量利分析,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0号——营运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二章应用程序第六条本量利分析方法通常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 10 -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等。
第七条盈亏平衡分析(也称保本分析),是指分析、测定盈亏平衡点,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等,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是,通过计算企业在利润为零时处于盈亏平衡的业务量,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等。
盈亏平衡分析包括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和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条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一)公式法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单价×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企业的业务量等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保本状态;企业的业务量高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的业务量低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二)图示法企业可以使用本量利关系图进行分析。
增长收入平衡型中级会计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成本性态分析与本量利分析》①基本定义:- 成本性态分析就是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简单说,就是看看成本随着干活多少(业务量)的变化是咋变的。
这里有固定成本,就像租个店面,不管你卖出去多少东西,每个月房租都一样。
还有变动成本,比如生产一个产品就需要多花一份原材料钱。
- 本量利分析就是把成本(Cost)、业务量(Volume)、利润(Profit)放一起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就是看看干多少活能赚多少钱。
②重要程度:- 在中级会计里这可是很重要的。
它是做预算、企业决策的依据。
如果不懂这些,企业都不知道生产多少产品能保本,能赚钱,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没方向。
③前置知识:- 需要先懂基础的会计账户知识,比如啥是成本类账户,啥是收入类账户。
还得知道基本的数学运算,像加减乘除这些。
如果这些都不会,后面的分析根本没法做。
④应用价值:- 企业可以用这个来确定产品价格。
比如说开个蛋糕店,通过这个分析可以知道每个蛋糕成本多少,卖多少个能保本,再根据市场情况加点利润定个合适价格。
还能用来决定生产的规模,效率提高就能降低成本,赚更多钱。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中级会计学科中,成本性态分析和本量利分析处于财务管理部分的核心位置,和预算管理、利润分配这些知识都有关联。
②关联知识:- 和财务预测、决策相关。
比如说要上一个新项目,通过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出大概要投多少钱,能赚多少钱,再和其他投资决策知识结合看这个项目能不能干。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适中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划分尺度有关。
有时候有些成本像是半变动成本,就有点模棱两可。
关键是要找到准确的成本分解方法。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里挺重要的。
考查方式有计算成本结构比例、计算保本点销量或者计算目标利润下的业务量这些。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就像买了设备,设备钱就是固定成本。
历年考情概况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章节,其内容与短期经营决策、资本预算中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计算以及杠杆衡量等内容均有联系。
主要考核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和利润敏感分析等内容。
考试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也有涉及。
考试分值预计8分左右。
知识点考核年份成本性态分析2012、2013、2015、2016、2019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保本分析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保利分析2017利润敏感分析2017本章知识体系【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就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成本性态,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项目阐释概念指在一定期间和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合并称为相关范围),总额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
但是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减少。
举例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广告费等。
分类约束性固定成本(1)提供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而发生的成本。
该成本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是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例题·单选题】(2015年)下列各项成本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
A.广告费B.运输车辆保险费C.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D.行政部门耗用的水电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酌量性固定成本指的是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而改变数额的固定成本,包括科研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所以选项A是答案,选项BCD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
(二)变动成本★★【例题·单选题】(2013年)下列各项中,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的是()。
A.直接人工成本B.直接材料成本C.职工培训费D.按销售额一定比例支付的销售代理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酌量性变动成本的发生额是由经理人员决定的。
例如,按销售额一定的百分比开支的销售佣金、新产品研制费、技术转让费等,所以选项D是答案;选项AB是技术变动成本;选项C 是酌量性固定成本。
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引言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分析工具。
成本性态是指由于产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产生的成本变动情况,本量利分析则是一种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基础进行盈亏分析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在不同产量和生产规模下,各类成本的变动情况和特点。
根据成本的反应方式,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
无论产品产量增加还是减少,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
常见的固定成本包括租金、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与产量变动呈正比例关系的成本。
随着产品产量增加或减少,变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
常见的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根据成本的特点和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对成本性态进行进一步分类和分析。
例如,根据成本的变动程度可以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半固定成本和纯固定成本;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将成本分为比例成本和递增成本等。
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成本性态的认识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成本变动趋势,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基础进行盈亏分析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通过对成本-产量关系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在不同产量下的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指标,从而判断企业的盈亏情况和利润水平。
成本-产量关系成本-产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成本变化情况。
成本-产量关系可以通过成本曲线来表示,一般包括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表示总成本随产量变化的趋势。
在起始阶段,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迅速增加,后期增长逐渐趋缓。
•平均成本曲线表示平均成本随产量变化的趋势。
在起始阶段,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逐渐下降,后期增长逐渐趋缓。
•边际成本曲线表示单位产量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属于重点章。
本章主要阐述成本按性态分类以及混合成本估计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单一品种保本分析,多品种情况下的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和利润敏感性分析。
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为相关章节内容奠定计算基础。
本章提出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如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与第九章经营杠杆系数联系紧密;与第17章短期经营决策进行结合等等。
因此,学习时主要注意把握本章重点内容在相关章节内容中是如何融合的。
本章从题型来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近3年平均分值为8.5分左右。
考点一成本性态分析类别细分类含义要点阐释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即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
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通过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增加生产规模、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加以解决。
如固定资产折旧费、财产保险等1.固定成本的“固定”强调“相关范围内”,即一定业务量范围和一定期间范围2.固定成本的“固定”强调特定范围内,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变化,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反方向变化酌量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即经营方针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可以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
如广告费、科研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是利用生产能力所必须发生的变动成本。
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1.变动成本的“变动”强调“相关范围内”,即一定业务量范围和一定期间范围2.变动成本的“变动”强调特定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正比例变化,但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变化酌量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如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等类别细分类含义要点阐释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成本性态和量本利分析法引言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理解和把握成本性态以及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对企业做出准确的决策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档将深入探讨成本性态和量本利分析法的概念、应用和优势。
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成本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一般来说,成本性态包括三个方面: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固定半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无论产品的产量和销量是多少,固定成本保持不变。
固定成本通常包括租金、设备折旧和管理费用等。
•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减少而减少。
可变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
•半固定半可变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销量范围内部分为固定成本,部分为可变成本。
在产量、销量超出一定范围后,半固定半可变成本将全部转化为可变成本。
半固定半可变成本通常包括间接人工成本和生产设备维护费用等。
了解成本性态的特点,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合理配置资源和进行成本控制。
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不同产量、销量情况下的成本和利润。
量本利分析法将成本和利润与产量、销量的变化关系联系在一起,帮助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不随产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固定成本通常包括租金、设备折旧和管理费用等。
在量本利分析法中,固定成本在产量、销量的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减少而减少。
可变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
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总成本的变化取决于产量、销量的变化。
平均成本是指单位产品所需的成本。
可以通过总成本除以产量、销量计算得到。
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销售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减去成本后所剩下的金额。
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一、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成本在不同生产或经营规模下的变化特征。
成本性态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成本的基本规律,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
在成本性态中,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发生变化时,不会随之改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与企业的经营规模无关,例如租金、工资、管理费用等。
在成本性态中,固定成本的比例会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大而减少,因为固定成本相对于总成本的比例会减小,但固定成本的总额不会发生变化。
2.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在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发生变化时,会相应改变的成本。
可变成本与企业的经营规模成正比,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等。
在成本性态中,可变成本的比例会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大而增加。
3.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的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但当经营规模超过这个范围时,会成为可变成本。
例如,机器设备的租金在一定期限内是固定的,但当超过这个期限后就会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成本性态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不同成本项目的变化规律,从而在经营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或经营规模下,分析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不同产量或销售数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本量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指标。
1.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特定生产或经营规模下所获得的销售额。
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有关。
通过分析销售收入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可以确定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2.成本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通过分析成本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可以确定不同产量或销售数量对成本的影响。
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扣除成本后所获得的收入。
利润与销售收入和成本有关。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1号本量利分析01 总体要求02 应用程序03 工具方法评价1.总体要求第一条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种方法。
其中,“本”是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利”一般指营业利润。
第二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如下: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第三条本量利分析主要用于企业生产决策、成本决策和定价决策,也可以广泛地用于投融资决策等。
第四条企业在营运计划的制定、调整以及营运监控分析等程序中通常会应用到本量利分析。
第五条企业应用本量利分析,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0号——营运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2.应用程序第六条本量利分析方法通常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等。
第七条盈亏平衡分析(也称保本分析),是指分析、测定盈亏平衡点,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等,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是,通过计算企业在利润为零时处于盈亏平衡的业务量,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等。
盈亏平衡分析包括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和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条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一)公式法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单价×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二)图示法企业可以使用本量利关系图进行分析。
本量利关系图按照数据的特征和目的分类,可以分为传统式、贡献毛益式和利量式三种图形。
第九条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是在掌握每种单一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从而确定多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点。
《成本管理会计》 FAQ(六)第六章本量利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一、本量利分析有哪几种假定?本量利分析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当假定不能成立时,就会造成本量利分析不当,最后导致错误地决策。
本量利分析有以下几项假定:(1)成本按性态划分假定。
假定企业的全部成本都已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2)相关范围假定。
假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在相关范围内变动,于是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同时,在相关范围内产品的单价也保持不变。
(3)一元线性假定。
假定在相关范围内,总成本函数表现为线性方程,销售收入也表现为线性方程。
即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成本与销售收入分别表现为一条直线。
(4)产销平衡假定。
假定在只安排一种产品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找到市场,即产量和销售量相等,可以实现产销平衡。
(5)品品种结构稳定假定。
假定在一个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产销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各种产品的产销量在全部产品产销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发生变化。
因此,加权平均单位变动成本和加权平均单价也就保持不变。
(6)变动成本法假定。
假定产品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即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有了上述假定,就可以十分方便地使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或图形来揭示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联系,并指导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本量利分析的具体应用。
二、单一产品保本点的确定方法有哪几种?(1)基本等式法基本等式法是指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基础上,计算出保本量和保本额的一种方法。
根据公式 P=(p—b)x—a,在保本点上P=0,则公式就成为:(p—b)x—a=0x=则保本量(BEu)=保本额(BEd)=销售单价×保本量=p·BEu(2)贡献边际法贡献边际法是指利用贡献边际与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直接计算保本量和保本额的一种方法。
当产品提供的贡献边际总额正好等于固定成本总额时,才会出现不盈不亏,达到保本点。
知识点讲解之本量利分析的概念与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产品销售量的不同,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变化的方法。
成本性态分析是在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分类和分析,了解和评价企业成本的各种特征和表现形态。
本量利分析的概念:本量利分析是指在经济环境不变、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产品销售量的变动进行分析,预测不同销售量下的总收入、总成本和总利润,并计算出售量变化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以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情况。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企业的投资决策、产品定价策略、生产规模确定等方面。
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可以了解不同销售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以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成本性态分析的概念: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分类和分析,了解和评价企业成本的各种特征和表现形态。
通过成本性态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成本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企业的成本结构。
成本性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成本的可控性、成本的替代性、成本的度量方法。
其中,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是成本性态分析的核心概念。
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范围内,成本的变化幅度与产品销售量的变化幅度之间的关系。
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产品销售量无关的成本,如租金、折旧费等。
变动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量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成本的可控性反映了企业能够管理和调控成本的程度。
可控成本是指企业可以通过管理和决策来调节的成本,如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
不可控成本是指企业无法通过管理和决策来调节的成本,如税费、利息等。
成本的替代性指的是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变化调整成本的结构和配置。
成本的替代性可以通过替代成本的概念来衡量,替代成本是指企业在一个成本结构下,用其他替代投入所能实现的成本节约的量。
本量利分析应用的前提条件与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是一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应用经济学中的收费决策、关键指标分析和投资评估。
它的基本假设是由商业机构、企业、政府等组织采用的一种行为,以实现某种经济效益或目标。
本量利分析可以通过研究和评估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和识别最佳经济管理策略。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这些条件,分析可能无效,甚至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有:有效的可衡量成本和收益,适当的计算方法,精确的成本估算和投资计划,准确的投资资产估值和效率分析,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以及可衡量的市场因素等。
其中,可衡量的成本和收益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如果成本和收益不能够衡量,本量利分析是无法进行的。
本量利分析可以用来确定一个给定的投资机构或企业可能产生的最大成本性态,以及如何最大化其长期利润。
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决定未来的投资决策:投资成本管理、项目估价和选择,市场分析、投资搭配分析、投资可用性分析等。
本量利分析最重要的部分是通过计算本量利分析指标来比较和评估不同的投资机构或企业的投资收益。
本量利分析大多是以一种简单的方式确定,即使用基于期望数值的指标来衡量投资收益的效率。
本量利指标通常用来计算投资收益,主要有投资收益率(IRR)、净现值(NPV)和可支配现金流量(DCF)三种。
投资收益率用于衡量投资的效率,即每单位投资的期望收益,净现值不仅考虑了投资收益,还考虑了投资成本,而DCF则是考虑了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的总投资回报率。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与成本性态分析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是本量利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本量利分析是一个复杂的工具,它考虑了众多要素来识别最佳的投资组合,因此,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和成本性态分析非常重要,以保证投资者可以得到最佳的投资收益。
总之,本量利分析应用的前提条件与成本性态分析对决策分析非常重要。
投资者必须仔细计算并评估本量利分析的假设,确保所有的前提条件是有效的,并根据本量利分析确定的最优的投资包来实现最佳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