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培训中药鉴定
- 格式:ppt
- 大小:8.23 MB
- 文档页数: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四章讲义3第四章中药的鉴定第四节中药鉴定的方法四、理化鉴定法理化鉴定法就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品质优劣程度的方法,统称为理化鉴定法。
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如下。
(一)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
这对挥发油类、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药(如蜂蜜等)和加工品类(如阿胶等)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药材中如掺有其他物质时,物理常数就会随之改变,如《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蜂蜜的相对密度在1.349以上,蜂蜜中掺水就会影响黏稠度,使相对密度降低。
(二)一般理化鉴别1.化学定性分析2.中药的膨胀度膨胀度是药品膨胀性质的指标,系指按干燥品计算,每1g药品在水或者其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时间与温度条件下膨胀所占有的体积(ml)。
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中药的真伪和质量控制。
南葶苈子和北葶苈子外形不易区分,北葶苈子膨胀度不低于12,南葶苈子膨胀度不低于3,两者的膨胀度差别较大,通过测定比较可以区别二者。
又如哈蟆油膨胀度不得低于55,伪品的膨胀度远低于此,可资区别。
膨胀度同时也是对中药质量优良度的一种评判方法,如哈蟆油和车前子正品一般膨胀度越大,其质量越好。
3.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色泽,或取升华物加某种试液观察其反应来进行鉴别。
如大黄粉末升华物为黄色针状、片状或羽毛状结晶,在结晶上加碱试液显红色,确证其为蒽醌类化合物;斑蝥升华物(在30~140℃)为白色柱状或小片状结晶(斑蝥素),加碱液溶解,再加酸液又析出结晶等。
4.荧光分析是利甩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中药鉴定的复习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药鉴定的意义和目的中药鉴定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
其目的在于确保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准确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使用假冒伪劣或错误品种的中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1、来源鉴定通过对中药的原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形态、分类学特征进行鉴定,确定其来源的科、属、种。
这是中药鉴定的基础,需要掌握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相关知识。
2、性状鉴定通过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性状特征来进行鉴定。
这是中药鉴定中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能够敏锐地观察和识别各种性状特征。
例如,黄连的形状为鸡爪状,表面粗糙,有结节状隆起;黄柏的断面呈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肉桂的气味芳香,味甜而辣。
3、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定。
对于粉末状或破碎的中药,显微鉴定尤为重要。
比如,甘草的粉末中可以看到晶纤维和具缘纹孔导管;大黄的粉末中可见草酸钙簇晶和网纹导管。
4、理化鉴定通过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对中药的成分进行鉴定。
常见的方法有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定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例如,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黄连中的小檗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 的含量。
三、常见中药的鉴定要点1、根及根茎类中药(1)人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 2 3 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
(2)丹参: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
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来来源品种、基源B蚌壳蕨科狗脊(根茎1)百部科百部(块根3)、百合科川贝母(鳞茎6)、浙贝母(鳞茎1)、黄精(根茎3)、玉竹(根茎1)、重楼(根茎2)、土茯苓(根茎1)、天冬(块根1)、麦冬(块根1)、山麦冬(块根2)、知母(根茎1)三母三冬是百合,黄玉重楼土茯苓。
柏科侧柏叶(树梢及叶1)报春花科金钱草(全草1)C唇形科丹参(根和根茎1)、黄芩(根1)、紫苏叶(叶或带嫩枝1)、广藿香(地上部分1)、荆芥(地上部分1)、益母草(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1)、薄荷(地上部分1)、半枝莲(全草1)、香薷(地上部分2)黄芩紫苏益母草,荆薄丹参广藿香。
川续断科续断(根1)车前科车前草(全草2)D豆科苦参(根1)、山豆根(根和根茎1)、葛根(根1)、粉葛(根1)、甘草(根和根茎3)、黄芪(根2)、苏木(心材1)、鸡血藤(藤茎1)、降香(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1)、合欢皮(树皮1)、番泻叶(叶2)、槐花(花及花蕾1)、沙苑子(成熟种子1)、决明子(成熟种子1)、补骨脂(成熟果实1)、广金钱草(地上部分1)山豆苏葛香叶茶,广草黄芪鸡血补,合欢甘苦槐双子。
杜仲科杜仲(树皮1)大戟科巴豆(成熟果实1)、千金子F防已科防已(根1)、北豆根(根茎2)H葫芦科天花粉(根2)、瓜蒌(成熟果实2)黑三棱科三棱(块茎1)禾本科薏苡仁(成熟种仁1)、淡竹叶(茎叶1)J苋科牛膝(根1)、川牛膝(根1)桔梗科桔梗(根1)、党参(根3)、南沙参(根2)菊木香(根1)、白术(根茎1)、苍术(根茎2)、紫菀(根和根茎1)、艾叶(叶1)、款冬花(花蕾1)、蒲公英(全草2)、大蓟青红二术贺公牛,紫菀陈香和冬菊姜科莪术(根茎3)、郁金(块根3)、姜黄(根茎1)、砂仁(成熟果实3)、草果(成熟果实1)、豆蔻(成熟果实2)、益智(成熟果实1)三姜两仁是草蔻夹竹桃科罗布麻叶(叶1)堇菜科紫花地丁(全草1)爵床科穿心莲(地上部分1)L鳞毛蕨科绵马贯从(根茎和叶柄残基1)龙胆科龙胆(根和根茎4)、秦九(根和根茎4)萝摩科徐长卿(根和根茎1)、白前(根和根茎2)、白薇(根和根茎2)、香加皮(根皮1)萝摩二白香长卿兰科天麻(块茎1)、白及(块茎1)、石斛(茎3)、铁皮石斛(茎1)藜科地肤子(成熟果实1)列当科肉苁蓉(带鳞叶的肉质茎2)兜铃科蓼科大黄(根和根茎3)、虎杖(根和根茎1)、何首乌(块根1)、蓼大青叶(叶1)毛茛科威灵仙(根和根茎3)、川乌(母根1)、草乌(块根1)、附子(子根加工品1)、白芍(根1)、赤芍(根2)、黄连(根茎3)、升麻(根茎3)、牡丹皮(根皮1)三乌二芍威灵仙,黄连升麻牡丹皮。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四章讲义1第四章中药的鉴定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为法定的药品标准。
除国家药品标准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发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亦为法定药品标准。
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发的地方药品标准,亦为该地区中药鉴定的依据。
一、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是全国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依据。
《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药典》先后共颁布了九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共载药4567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标准也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是补充在同时期该版药典中未收载的品种或内容,与《中国药典》同属国家药品标准,也是全国各有关单位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药品标准。
与药材相关的主要有:1.中药材部颁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载药101种,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载药136种,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载药57种,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载药202种,1999年颁布等。
2.进口药材部颁标准我国常用的进口药材约50种,现行版为2004年再次根据药典品种的变化进行修订并执行的《儿茶等43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
二、地方药品标准(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的中药材标准,收载的药材多为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的品种而为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地区性习惯用药,该地区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遵照执行,而对其他省区无法定约束力,但可作为参照执行的标准。
第四章中药的鉴定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部颁标准和进口药材部颁标准二、地方标准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炮制规范第二节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一、中药检验的分类1. 抽查检验2. 委托检验3. 复核检验4. 仲裁检验5. 进口检验6. 自检二、中药检验的一般程序中药检定就是依据《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等,对中药检品的真实性、纯度、质量进行检定和评价。
1. 检品受理2. 检验①中药品种(真、伪)的鉴定;中药质量(优、劣)的鉴定②中药质量(优、劣)的检定。
•中药纯度(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重金属、砷盐、农残等)•优良度(浸出物、挥发油、有效成分)3. 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1)检验记录(2)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
药品检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书,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应长期保存。
4. 异议与仲裁第三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与药材鉴定相关内容简介、凡例《中国药典》“凡例”是解释和正确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指导原则,并把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1. 名称及编排2. 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3. 精确度精确度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
如称取“0.1g ”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 ;称取“ 2.00g ”系指称取量可为 1.995〜2.005g。
“精密称定”时,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四章讲义2第四章中药的鉴定第四节中药鉴定的方法中药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及理化鉴定法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鉴定法和指纹图谱鉴定法等。
一、来源鉴定法来源鉴定法又称基原鉴定法,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中药的品种准确无误。
来源鉴定的内容包括:植(动)物药的原植(动)物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
以原植物鉴定为例,其步骤如下。
1.观察植物形态对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检品,应注意观察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位的特征,对繁殖器官(花、果或孢子囊、子实体等)尤应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2.核对文献3.核对标本当初步鉴定出检品是什么科、属、种时,可以到相关标本馆与已正确鉴定学名的该种标本核对。
如有条件,能与模式标本(发表新种时所被描述的植物标本)核对,或请有关专家、植物分类研究单位协助鉴定,可获得正确鉴定结果。
二、性状鉴定法性状鉴定法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性状鉴定与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与标准药材标本和文献核对,有的药材还要注意栽培品与野生品的差异。
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等。
(一)药材1.形状是指药材的形态。
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
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
有的经验鉴别术语形象生动,好懂易记,如党参根头部分称为“狮子头”,款冬花形如“火炬头”,海马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等。
2.大小是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度。
3.色泽是指在自然光下观察药材的颜色及光泽度。
2023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备考:中药鉴定程序1500字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执业药师具备扎实的中药鉴定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下面是2023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备考的程序,共1500字。
一、中药鉴定的目的与意义中药鉴定是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形态、性状、药理活性成分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真伪、品质、质量和产地的一种技术手段。
中药鉴定的目的是保障中药质量安全,确保中药的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
二、中药鉴定的程序中药鉴定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外观检查:对中药药材进行外观检查,包括形态、性状、颜色等方面的观察。
外观检查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中药的形态特征,确定其是否符合正常药材的特征。
2. 嗅觉辨别:通过嗅闻中药的气味,判断其是否具有特殊气味。
嗅觉辨别主要是依靠药材的特殊气味,鉴别其真伪和质量。
3. 理化性质检验:对中药药材进行理化性质的检验,包括溶解性、熔点、水分含量等方面的测定。
理化性质检验主要是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定,判断中药的性质和质量。
4. 鉴别性状检验:对中药的药材进行鉴别性状的检验,包括切面的观察、粉末的显微观察等方面的检查。
鉴别性状检验主要是通过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观察,确定中药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5. 化学成分分析:对中药药材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方面的测定。
化学成分分析主要是通过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确定中药的化学成分。
6. 药理活性成分检验:对中药药材进行药理活性成分的检验,包括毒性成分、药理活性成分等方面的检测。
药理活性成分检验主要是通过动物试验等方法进行检验,确定中药的药理作用。
7. 区分伴生药材:对于伴生药材,即由于生态结构相似而与真伪中药药材容易混淆的植物,应进行区分检验。
区分伴生药材主要是通过其特殊形态、性状等特征进行鉴别。
三、中药鉴定操作要点在进行中药鉴定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 严格按照鉴定标准进行操作,避免主观判断和个人偏好的干扰。
2024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药材是温性药材? A. 黄连 B. 枸杞 C. 金银花 D.麻黄正确答案是:D. 麻黄。
2、在药材鉴定中,哪种方法可以判断药材的产地? A. 显微镜观察 B. 化学分析 C. 基源鉴定 D. 指纹图谱鉴定正确答案是:D. 指纹图谱鉴定。
3、下列哪种药材可以用于治疗心律不齐? A. 人参 B. 黄芪 C. 丹参 D. 当归正确答案是:C. 丹参。
4、对于根类药材的鉴定,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A. 外观鉴定 B. 显微鉴定 C. 化学成分鉴定 D. 基因鉴定正确答案是:B. 显微鉴定。
5、下列哪一种药材的采收季节为秋季? A. 当归 B. 金银花 C. 黄连 D. 麻黄正确答案是:B. 金银花。
二、简答题6、请简述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
答: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品种鉴定、质量鉴定和生产鉴定,以及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
其中,品种鉴定主要确定中药的基源,即明确中药的学名、别名、药用部位和来源;质量鉴定主要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安全性、稳定性等进行评估;生产鉴定则是对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
此外,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也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旨在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保障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1、请简述中药采收的原则。
答:中药采收的原则包括适时采收、根据不同药用部位采收、选择适宜天气采收和合理采收等。
适时采收是根据药材的生长周期和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采收,如根类药材宜在秋季采收,果实类药材宜在果实成熟时采收等;根据不同药用部位采收则是根据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采收,如全草类药材要整株采收,根类药材要挖根采收等;选择适宜天气采收则是考虑到天气对于药材质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如阴雨天会影响药材的干燥程度和气味等;合理采收则是要保证采收量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