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中东政局动荡及对中国的影响因素内容摘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局势具有关键性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推行“大中东计划”,极力渗透美国式民主,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煽风点火,甚至直接武力干涉,导致动荡迅速蔓延和局势进一步恶化。
西方势力干涉的目的是为其自私的战略利益、能源利益和国内政治利益。
从这次动荡中,我们要认清西方势力是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明白“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基本前提”的道理。
关键词:西亚北非动荡原因影响启示一、中东局势动荡的基本动因中东地区持续一年的动荡、变革并非偶然,是地区社会基本矛盾长期积压所致。
广大人民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民生艰难,民怨沸腾。
广大民众贫穷落后,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拉大。
据阿拉伯媒体报道,地区25岁以下青年占总人口的60%,其中27%的年轻人失业,他们要求分享参与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权利,改变现状。
埃及“40%的民众日均生活费用仍为2美元及以下,穆巴拉克助长了腐败,迫使每个埃及人仅仅为了生存而行贿”;利比亚广大民众掀起倒卡运动,主要是因为卡扎菲的长期统治富了其家族、少数统治集团和部落,苦了多数民众和部落,而部落间的矛盾与分歧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二是体制僵化,强人政治。
穆巴拉克已执政近30年,本·阿里23年,卡扎菲42年,萨利赫33年。
上述四国政权长期专制独裁引发民愤。
三是“政治失声”,尊严受辱。
民众认为,自己的国家总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抬不起头来,难以伸张正义。
2月1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撰文称:“阿拉伯政治销声匿迹了……阿拉伯政府奉行的政策又违背了民众的意愿,阿拉伯人觉得丧失了尊严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埃及本国人民对穆巴拉克的众多怨言之一就是他太忠实于他的美国支持者,损害了埃及的利益。
”就国际背景而言,造成中东地区动荡、变革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被转嫁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地区国家的经济困难,激化了原来固有的矛盾,成为加速事件爆发的催化剂;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地区事务,大搞新“人道干涉主义”,使地区局势更为复杂;三是国际信息化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既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看到了自身差距,又方便了人们相互配合、联络和聚集,形成声势;四是阿拉伯各国年轻一代相互串联,互通情况,相互支持。
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五大方向政治战略 2009-09-04 21:16 阅读310 评论18字号:大中小在翘楚看来,当今世界,是美国霸权主导的世界,美国是世界局势变化的主要矛盾。
最近世界局势比较乱,各方势力在整合之中。
整体来说,世界局势变化可分为五大方向:一是中东中亚方向;二是欧俄方向;三是亚洲方向;四是美洲方向;五是非洲方向。
一、看中东中亚方向看中东方向变化,主要看三条线:一是伊朗-叙利亚-真主党-哈马斯这条线。
这是一条比较坚定的反美反以色列的主线,我们主要是看这条线的内部链接是否完整,是否稳定发展,并与外大国关系的连接情况。
二是看美国-以色列-伊拉克这条线。
这是目前主导中东局势发展的线。
看这条线的一些舆论、言论和行为。
三是看埃及-约旦-阿联酋-沙特等海湾国家情况。
这条线目前处于自保状态,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大国的进一步介入,这条线未来越来越趋向反美反以的态势。
看中亚方向变化,也主要看三条线:一是看美国-阿富汗现政权这条线,这条线目前主导阿富汗的局势。
但因美国势力在该地消耗越来越大,阿富汗重建情况越来越糟糕,阿富汗民众反战群体的基数会越来越大,抵抗力度越来越强,可以预测,美阿统治阿富汗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弱。
二是看欧盟这条线,对于阿富汗民众来说,欧盟在阿富汗,是属于殖民者性质的,目前处于自保状态,显示军事存在。
三是上合及巴基斯坦、伊朗这条线。
这条线总体上是想维护区域安全,反对欧美破坏该地区稳定和军事存在。
目前来说,美国是中东中亚局势的幕前主导者,但中东中亚局势发展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中俄欧介入中东的力度越来越大,直接挑战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随着大国的介入,阿拉伯国家这条线和伊朗这条线联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反美反以的意志和信心会随着美帝的衰落而逐渐增强。
这势必导致美国调整其中东战略,奥巴马上台后对伊斯兰国家这条线示好,对伊朗这条线示好,就是缓兵之计,以调整自己不利的战略态势。
二是中亚局势越来越紧张。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辛格博士提出:“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国与前苏联曾一度的进行以石油为主的军备竞赛,以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发展来看,在人类还未发现新能源之前,石油将会一直是各国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
而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中东地区天然优厚的石油资源目前已成为了各国想要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所必须争夺的地区,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当然也不例外,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强国的崛起,使得美国应用强制手段控制或占领中东地区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美国不得不开始应用一些委婉地手段掌控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拥有优厚的石油资源,还有着巧妙地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期间,中东地区是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其地理位置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前苏联都是十分重要的,若美国掌控了中东地区,不仅可以限制中东地区对前苏联石油的出口,还可以在中东地区驻扎军事力量从而震慑且遏制苏联以及周围的中国等新兴国家,所以美国提出大中东战略的战略意义就当时而言是起着巩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作用。
在美国经历过9·11事件之后,世界恐怖主义抬头,同时也将美国的注意力再一次的吸引到了中东地区,美国的中东战略应时而出,美国在中东战略中强调四个方面:“第一,在中东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同时也遏制与美国敌对的国家,防止地区战略失衡;第二,防止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防止出现地区霸权,维持海湾市场的稳定同时消除对美国的威胁;第三,保证中东地区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和其他中东盟友的安全;第四,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保持石油的自由流通,同时对它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以制约竞争对手。
“美国的大中东战略是为了用石油来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
可是,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两伊战争的爆发说明了中东地区并不是一片和平,想要控制中东地区,美国还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
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
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
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
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
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盾多是由前者殖民者一手制造的,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等许多领土争端也与殖民统治有关。
特朗普时期美国中东战略回顾丁 工中东作为控三洲、连四海的战略要地,历来就是各种势力轮番登场、角力争斗的竞技场,世界大国也多以称雄中东来奠定强国伟业和宣示帝国霸业。
因此,自二战后美国势力开始染指中东以来,美国各届政府都高度重视中东事务。
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的首要战略关切虽然是亚太方向,但依然对中东地区投注大量精力和资源。
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中东战略的特点综合来说,特朗普时期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举措既有延续又有调整,继续保有美国霸权,维护美国主导、对美有利地区秩序的基本目标没有变,并依循奥巴马时期削减部署美军整建制作战力量,注重发挥地区盟友和亲美势力的作用,加紧扶植库尔德武装等新崛起力量,以维持中东地区各方势力大致平衡的既有方针。
但同时,与奥巴马政府时期相比,特朗普中东政策中袒护以色列和遏制伊朗的成分则更加浓烈。
袒护以色列 巴以争端延宕70多年,是导致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动荡不断的根源性问题之一。
对巴以争端,美国历任政府尽管具体措施各有侧重,但基本都是延续和奉行在压制巴方、袒护以色列前提下,促进双方建国的固有政策。
但特朗普政府却完全跳出美国在此问题上的既定框架,对以色列方面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包括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接受犹太人吞并定居点以及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等。
应该说,特朗普对巴以问题的政策,不仅与美国政府的传统立场相左,也偏离了国际社会以两国方案为基础,和平解决巴以争端的主流路线。
同时,在美国西方势力的介入,造成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动荡不断的默许和配合下,以色列介入叙利亚局势的频次不断增加,多次对叙利亚境内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军火库和指挥所进行精确打击。
特朗普政府的袒护使以色列在地区格局中处于更加强势的地位,结果助长了以色列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矛盾时选取军事手段和武力解决的倾向。
遏制伊朗 2001和2003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伊朗的两大敌人——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伊朗战略环境获得极大改善,显露强势崛起罗与德黑兰-巴格达-大马士革两大阵营对峙博弈的格局。
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部署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之一,其军事力量的全球部署是国际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探讨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部署的影响和意义。
一、东亚地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相对较为突出。
根据其《亚太再平衡》政策,美国将军事力量重点部署在该地区,旨在维护地区稳定和美国自身的利益。
美国在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地设有军事基地,并常态化开展军事演习,以强化其在该地区的存在感和战略承诺。
在当前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下,美国的军事力量部署显得更加重要。
美国在韩国驻扎了大量的军事人员和装备,以保障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与此同时,美国也与中国保持一定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以减少双方的不确定性和误解。
二、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一直是全球安全的重要焦点地区之一。
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地区稳定。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一直保持军事存在,并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驻扎了大量军事人员和设施。
美国的军事部署在中东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石油供应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美国的军事干预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地区冲突和不稳定因素,对该地区的持久和平构成了挑战。
三、欧洲地区欧洲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也是其军事力量部署的重要对象。
冷战时期,美国通过北约组织,在欧洲建立了较为庞大的军事存在,用以牵制苏联的威胁。
尽管冷战结束后,美军规模大幅减少,但美国仍保留了在欧洲的军事基地,并定期进行联合军演和巡逻,以保持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欧洲的军事力量部署对维护地区安全和防范俄罗斯的威胁至关重要。
同时,美国与欧洲盟友之间的军事合作也有利于加强欧洲的防务能力,共同抵御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俄罗斯的军事扩张。
结语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部署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军事战略、经济利益等多个方面。
它对国际安全格局和地区稳定都有重要影响,无论是东亚、中东还是欧洲地区,美国的军事力量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与稳定的作用。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摘要】美国近年来不断调整其全球战略,这种调整背景与意义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亚太地区,美国的战略调整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而在中东地区,美国的政策举措或许会改变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对于欧洲来说,美国的战略调整可能会重新塑造地区内部的联盟关系。
而在拉美和非洲地区,美国的战略调整也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趋势明显,将对全球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关注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对各个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对于世界各国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国全球战略、调整、背景、意义、亚太地区、中东地区、欧洲地区、拉美地区、非洲地区、趋势、全球格局、国际关系、影响1. 引言1.1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背景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冷战结束后的时期。
在冷战时期,美国主导了世界格局,通过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外交手段影响着全球事务。
随着苏联解体、中国崛起以及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国全球战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美国政府意识到,传统的霸权主义战略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世界,需要进行战略调整。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背景主要包括国际格局变化、全球化挑战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国际格局变化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传统的大国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崛起使得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受到挑战,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全球战略。
全球化挑战也使得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全球战略。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各地安全、环保、经济等方面的挑战,美国需要通过调整其全球战略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背景之一。
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和国内政治氛围的变化,也影响着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对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
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
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
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
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
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盾多是由前者殖民者一手制造的,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等许多领土争端也与殖民统治有关。
冷战期间,美国苏在该地区争夺激烈,导致数次大规模战争。
冷战后,美国在该地区施加强大影响,目前又极力推行大中东计划,致使地区局势动荡。
3.该地区国情千差万别,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欠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二战前,多数中东国家的正体是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
战后,许多原来的君主制国家转而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少国家的共和政体仍带有比较浓厚的传统色彩、宗教色彩并实行事实上的总统终身制。
政治体制比较完善的代议制民主国家如以色列、土耳其等。
其他政体还有君主立宪制(如约旦、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君主专制制及酋长制(如阿联酋)等。
总体看,该地区政治制度发育相对不成熟,容易引发动荡。
另外,不少国家腐败严重,经济发展失衡,两极分化严重。
越来越多的人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看作摆脱困境、实现“社会公正”的希望和出路,极端主义势力趁机迎合群众不满,煽动宗教狂热,发起暴力恐怖活动,导致政局不稳。
二.美国大中东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认识到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在西欧复兴,以及美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遂将中东政策置于对外战略的显著位置。
冷战期间,美国将中东的地缘政治价值与遏制苏联战略紧密结合,致力于阻止苏联在中东的影响。
后冷战时期,美国利用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中重新结构的中东地区环境更进一步介入中东事务。
“9·11”事件以后,在本地区采取军事行动成为美国最关心的问题,它通过战争推翻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政权。
进而致力于按照西方标准来改造中东地区。
十年的中东的战争,美国政府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却取得了经济上的失败——美国发生了震撼世界的金融危机。
迫使美国政府放慢了落实大中东战略的脚步——暂缓了对伊朗侵略,开始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军。
在十年的大中东
的战略里,美国政府真正的胜利是海湾国家和北非的一些国家投入了美国的怀抱,成了美国政府的盟国。
为美国政府继续进行的大中东战略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美国政府所谓的大中东战略就是把盛产石油的欧亚大陆的结合部——中东,海湾,北非,西亚的石油经济国连成一体;使这些国家政权都变成亲美的政府;使美国政府彻底的控制了大中东的地域政治;从而美国政府就真正的控制了世界。
同时,严重的威胁着中国,看住了俄罗斯。
现在,美国政府在推行大中东战略时,又采取了新的策略战术——在海湾国家的给力下,在中东的反美国家里寻找,培植反政府的政治力量。
美国政府极尽一切手段支持反政府武装为美国政府打代理人战争。
利比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用同样的手段下一个就是叙利亚。
最后,美国政府会披挂上阵,亲自发动对伊朗的侵略战争。
美国政府在侵略阿富汗的借口是反恐;侵略伊拉克的借口是大规模的杀伤性的武器;侵略伊朗的借口是要有核武器。
美国政府在侵略阿富汗的借口是反恐;侵略伊拉克的借口是大规模的杀伤性的武器;侵略伊朗的借口是要有核武器。
其实这都是美国政府掩耳盗铃的借口。
美国政府上诉行为就是一个——实现大中东战略——控制世界——剑指中国——看住俄罗斯。
十年以后,中国的能源进口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较近的距离,较为合理的价格就在中东地区。
而中国国内的能源油气配给也主要在西部。
假如,一旦美国政府实现了大中东战略。
中国不但没石油可进,就连自己西部的主要的能源基地,同时暴露在美国政府的大中东的战略的打击之下。
总之,美国想通过控制中东,抑制中国和俄罗斯的发展,从而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
通识课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当代国际战略格局
学分2成绩
论文题目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姓名冯全忠学号1112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