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改造城市更新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9.41 MB
- 文档页数:1
旧城有机城市更新的思考与探析 -以抚琴街道西南街街区城市更新为例[摘要]旧城依偎在迅速发展的都市中,是城市化进程的遗孤。
抚琴街道从昔日的繁华市井演变为如今拥挤喧闹的城中村,这些空间正在失去它原本的生活氛围,正在变得死寂沉闷,居民也在逐渐流失。
整个社区缺乏合理的人口结构,以及失去她原有的活力。
希望通过抚琴街道西南街街区城市更新为例,为打开旧城有机城市更新的局面,提供一个有效的示范。
[关键词] 有机更新旧城改造人文关怀一项目现状分析:1.1区位分析项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抚琴片区一环路旁,距离天府广场仅3.2km,毗邻面街片区,距离沙湾片区商贸商务中心较近,东北侧紧邻省文化馆,文化氛围浓厚,南侧有交通换乘枢纽,地铁5号线抚琴站。
抚琴街道西南街街区是成都市井文化的缩影,老西门烟火气息的集成。
结论:紧邻城市一环路,交通十分便利1.2 交通分析公共交通区域内有一处地铁站(5号线抚琴站),三处公交车站点(抚琴西路站、抚琴西路东站、地铁抚琴站),交通便捷,可达性高.路网结构路网基本骨架较完善,外部由城市主要道路构成;内部由单行道(人车混行)和双行道构成,部分道路被围墙打断,无法环通慢行系统街区内为老城居住区内部巷道,拥挤狭窄且使用场景复杂。
整体路网规划中乏休憩空间,及满足多场景需求的缓冲空间,慢行氛围体验感欠佳停车系统社区内有集中露天停车场与地下停车场,基本可满足停车需要,但停车场出入口设置不合理与综合市场之间有流线交叉干扰,人车混行,且局部路网因后期维护使用不当,出现阻隔不通畅。
极大程度降低了停车使用效率。
结论:局部路网被打断未完善路网结构,停车环境待升级。
1.3 业态分析片区内业态复合且庞杂,但主要以居民日常生活种类为主要构成,如休闲类空间、农贸市场,社区餐饮,零售商铺,辅以教育,特色民宿,少数民族特色医养,抚琴夜市等。
散布于片区间,各业态能满足小区内居民一般生活需求,但能级和活力不足以外拓。
结论:业态丰富、功能有余但活力不足,能级不高、内销有余但外拓不足1.4 形态分析场地中大部分建筑为上世纪90年代修建,部分建筑外立面已做改造更新。
城市街道空间的更新与提升思考——以常州老城厢为例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街道在承担基本的交通需求的同时,逐渐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之一。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对城市街道空间的提升、充分焕活城市街道的公共活力成为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常州老城厢街道提升过程中实际发现的问题入手,初步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同时也为其他城市街道空间的更新与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城市街道空间;城市更新;街道景观提升1引言城市街道发挥着交通运输、生活交往等重要的城市功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系统的尺度日益扩大,人们对于机动车通行的依赖性不断提高,效率成为城市道路系统追求的标准,这严重冲击了原有的街道生活,城市街道所具有的公共活力逐渐丧失。
在高密度的老旧城区环境内,城市居民相对更加集中,人口流动量大,对城市街道空间有着更大的潜在需求。
在新一轮城市更新背景下,关注城市街道空间的多样性需求,重构友好的步行空间系统,重塑丰富的街道交往空间,成为促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
2常州老城厢街道空间分析2.1项目背景常州老城厢是常州城市的起源地,2020年,常州市出台《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20-2022)》,为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提出了“风貌街巷”焕新行动等六大专项行动。
其中,聚焦城市环境中的街巷里弄是一项重点系统工程,通过城市街道空间的微更新提升街道空间品质。
站在复兴常州老城厢和兴建轨道交通的机遇背景下,本次街道空间的提升改造针对的是以人行空间为主的线性空间,涉及多条城市街道,通过对现场情况的实地考察与综合分析,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实现常州老城厢街道的空间优化与特征重塑,将街道空间还给大众,焕活街道这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
通过对常州市老城厢内街道空间现存的普遍问题的分析,并根据人们对街道空间的需求,探究打造具有活力的城市街道空间的更新思路。
2.2问题分析2.2.1空间杂糅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建设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宽的机动车道来缓解日益拥堵的城区交通,而人行空间被不断压缩,道路网络基本成型而原有的街道肌理被破坏。
上海老旧小区微空间更新实践——以大宁街道宁和小区为例摘要:未来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工作是已建区域的更新改造。
对老旧小区而言,大面积的推倒重建不可实现,小微空间的有机更新更为现实。
上海近年陆续出台从规划到设计的政策和办法,初步尝试制定普适性导则,自上而下指导城市更新实施,并提出行动计划,确定相关试点,开始实际操作。
这其中包括在居住小区和街巷空间层面进行社区提升改造,着眼零碎的小微空间,精细化设计和建造,以“点”为契机,解决“面”的问题,通过“美丽家园”、“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缤纷社区”等活动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微更新”运动。
本文以大宁街道宁和小区为例,从需求分析、空间设计、设施更新、运行机制等方面阐述上海老旧小区微更新的实践。
关键词:小微空间;有机更新;老旧小区;上海PRACTICE OF MICRO SPACES UPDATING IN OLD COMMUNITIES IN SHANGHAI ——Take Ninghe residential area as an exampleLu Xi(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Group)Co.,Ltd,Shanghai 200092)Abstracts:One of the important works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is the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built areas. For the old community,demol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can not be realized,and the organic renewal of small space is more realistic. In recent years,Shanghai has successively issued policies and methods from planning to design,initially tried to formulate universal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of urban renewal,proposed action plans,determined relevant pilot projects,and began practical operations. These include community upgrading at the level of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and street spaces,focusing on micro-spaces. Through the refinement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the micro-update campaign tr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old communities. This article takes Ninghe residential area of daning street as an example,expounding the practice of micro-update of Shanghai's old community from the aspects of demand analysis,space design,facilities renewal,social mechanism,etc..Keywords:micro-space in communities;update;old community;Shanghai1未来社区空间的改造将以小微空间更新为主目前,我国新城建设步伐逐渐放缓,一、二线城市建设用地日益减少,未来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将主要是已建区域的更新改造。
一条老去的商业街的全面更新-──以苏州淮海街更新改造为例摘要:作为中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一条老旧商业街,此次淮海街改造,以“让马路变成街道,让街道温暖生活”为核心理念,在智慧街道、市政管线、设备设施、景观小品、建筑立面、店招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将淮海街打造成宜游、宜商、宜文,可持续焕发活力的城市街道。
本文就以苏州淮海街进行举例,结合建造的背景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城市更新;商业街改造;淮海街前言:由于商业街现在逐渐成为人们逛街消费的主要地区,所以商业街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城市的整体形象。
商业街中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同时还要向慕名而来的人展示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内在所独有的内涵。
所以,对商业街进行更新改造时需要进一步地突出所处地区的文化特征。
1.苏州淮海街的具体概述以及更新改造所遵循的原则1.1商业街的主要类别通常情况下,城市商业街都是由不同类型的店铺或是大型的商超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的,商业街是一种多功能形态结合的一种商业形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交通方式的不同;服务的区域范围不同;功能定位的不同[1]。
首先就是交通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步行街、混合商业街还有较为特殊的半步行商业街,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只允许步行以及公交车通行的步行街道。
其次就是服务的范围区域的不同,服务范围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也就是服务的对象以及服务的区域,一种是中心商业街,整座城市的商业功能几乎全部具备,同时此地区的商业街影响力较广,另一种就是地区商业街,整体的服务范围较小,主要坐落于住宅或是交通主要线路地区,规模相较于中心性质的商业街要小一些[2]。
最后就是按照功能定位不同进行划分的商业街,主要是根据主导的不同定位划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综合性质的商业街,主要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的一条龙服务;第二种就是带有主题性质的商业街,这条街都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之下进行规划设计,例如,苏州的观前街以及三里屯的酒吧街等等;第三种就是具有地区或是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就比如苏州的淮海街道以及西安的回民街等等。
广州城市更新项目案例分享背景广州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国际交流城市,人口众多,城市发展迅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旧的城区出现了问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住房质量下降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并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广州市政府决定实施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
案例一: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背景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
然而,由于长时间使用和人流量增加,该街道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过程1.规划设计:广州市政府委托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工作。
他们考虑到保留历史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对北京路进行了全面改造规划。
2.基础设施升级:首先对道路进行了拓宽,并重新铺设了道路表面。
同时,在地下修建了先进的排水系统和供电系统,以提高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环境改善:对沿街建筑进行翻新和装饰,使其外观更加美观。
增加了公共绿化带和景观设施,改善了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
4.商业管理:引入专业商业管理公司,对商铺进行统一管理,并制定了相关规定,以提高商业环境和服务质量。
结果1.交通改善:道路拓宽和交通管理措施的实施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交通效率。
2.环境优化:沿街建筑外观整洁美观,公共绿化带增加了城市的景观价值,并改善了空气质量。
3.经济发展:商业步行街的形象提升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商家前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居民满意度提升:改善的商业环境、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案例二: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背景广州市内存在着许多老旧小区,建筑老化、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成为居民生活的主要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广州市政府决定进行老旧小区改造。
过程1.调查评估:广州市政府组织专业团队对老旧小区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改造需求。
2.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了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
考虑到居民利益和社区需求,规划包括建筑翻新、设施升级和环境改善等方面。
中国典型的城市更新案例
中国有许多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以下是其中一个:
重庆万州吉祥街城市更新项目。
万州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存在着许多地势狭窄、生活界面破败杂乱的老街巷。
这些老街巷空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氛围,变得死寂沉闷,居民也在逐渐流失。
该项目由万州老城区政府主导,旨在通过“点式”街巷的改造,促进城市的有机微更新,产生网络化触发效应,促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主动改造。
设计在老旧的街区上搭建起与年轻人互动的桥梁,同时保留场地的时间属性,让新与旧、时尚与复古在这里碰撞、交织。
在设计过程中,保留了大量老的基底,对场地原有结构、树木进行重新解读与包装,围绕现有的黄葛树打造了月光剧场、城市书屋等空间。
此外,还增加了吧台和坐凳等形式,提供了室外书吧等小空间及外摆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该项目通过引入更多年轻载体,如网红咖啡店、地摊儿经济等,为街区注入鲜活的力量,带动老街氛围,从而吸引年轻群体进入空间,激发社区活力,活络老街。
传统街区改造成功的案例传统街区改造是指对老旧的街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以提升其功能、环境和形象,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下面列举了10个成功的传统街区改造案例。
1. 巴塞罗那拉姆布拉斯大道改造巴塞罗那的拉姆布拉斯大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经过改造后,街道两侧增设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化带,拓宽了街道,提升了交通流畅性和行人的舒适度。
此外,改造还加强了街区的文化氛围,设置了公共艺术装置和表演场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2. 伦敦科芬园改造伦敦的科芬园曾经是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地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和文化街区。
改造包括修复老旧建筑、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增加公园和广场等。
科芬园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成为伦敦城市更新的典范。
3. 上海外滩改造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经过改造后焕发了新的活力。
改造包括修复历史建筑、改善交通和景观、增设步行街和公共空间等。
外滩成为了一个集商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4. 纽约高线公园改造纽约的高线公园是一条建在废弃铁路上的公园,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改造包括修复老旧铁路、增设步行和自行车道、种植植物和景观设计等。
高线公园成为了纽约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并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5. 巴黎雷蒙特区改造巴黎的雷蒙特区是一个历史悠久但破败的街区,经过改造后焕发了新的活力。
改造包括修复老旧建筑、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创办文化和艺术中心等。
雷蒙特区成为了巴黎城市更新的典范,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6. 东京银座区改造东京的银座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经过改造后进一步提升了其商业和文化地位。
改造包括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增设步行街和公共空间、举办文化和艺术活动等。
银座区成为了东京的购物和娱乐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7. 柏林普伦茨劳尔贝格街区改造柏林的普伦茨劳尔贝格街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充满创意和艺术氛围的街区。
城市边缘区视角下村庄改造更新研究——以红岛街道前韩社区为例摘要: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域村庄旧村改造更新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种类型的村庄多处于城乡过渡地带之间,具有城镇化进程中典型的“非村非城”的二元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村庄与城市联系紧密,村庄土地使用权属复杂,人口流失严重[[1]]。
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基础、传统的乡村建筑风格和乡村历史文化基础,城市边缘区村庄的更新和发展对促进城乡资源的交换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在青岛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背景下,红岛街道辖区村庄旧村改造进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以探索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前韩社区旧村改造为对象,探索新时期城市边缘区村庄如何因地制宜、健康有序的发展,针对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有机更新模式,塑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品质的城镇空间。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旧村改造、有机更新2016年年底,青岛市政府为了红岛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改善青岛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启动对红岛、河套两个街道31个社区,涉及近7万居民的旧村改造安置工程。
自此,当时的红岛经济区城市更新和建设工作迈入新的阶段。
2017年,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化“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构建覆盖全域、面向未来的城市群主体形态。
“三湾三城”的城市结构是首次提出,即构建“中心湾区、西部湾区、东部湾区”的海湾型城市新格局。
依托胶州湾群构建中心城区,优化城市功能,集聚高端元素,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2]]。
本文以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前韩社区为例,探讨新时期背景下城市边缘区此类村庄特征及问题、发展趋势、规划思路及更新策略。
1 前韩社区村庄特征及问题前韩社区位于城阳区红岛街道北部,北邻高新区,南邻青兰高速,西邻红岛中心小学,东邻韩家民俗村。
作为红岛与高新区水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北界河从村庄北侧穿过。
村庄现状呈现以下几点特征:1.1人口空心化严重,城市化活动占主导村庄周边有着丰富的近海旅游资源,区位交通位置良好,但随着近二十年的发展,村民大量自建住房,在建造过程中没有注重对传统渔村建筑要素等传统元素的挖掘运用,导致现有村庄建筑风貌丢失了传统渔村特色,不能像崂山沙子口等地区充分利用近海资源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业。
万科城市更新成都五个优秀案例万科城市更新是成都市首个EPC+O模式下的城市更新项目,也是成都“天府锦城”战略规划下首个呈现的城市更新项目,整体范围1.68平方公里,由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和成华区万科街道办事处主导,万科成都“策划规划、设计建造、招商运营”一体化整体打造,以2.5公里滨水黄金地带为研究范围,重点对下湾区555亩进行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进一步活化空间与产业调整。
其中启动区位于万科-下湾区,包括一街-滨河商业街、一坊-望平坊、三巷-香香一巷、二巷、三巷,共计收储运营面积3.4万㎡,于2018年12月动工,2019年9月30日整体开业。
开业以来项目累计接待600余次,共计3500人次的全国各界领导参观,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国内权威媒体多次报道,获得第八届商业地产西南峰会-2020年度城市更新典范项目大奖。
万科城市更新已成为成都最具代表性的老城区活化名片,具体成果如下:(一)独创“EPC+O”2.0模式,共建共治共享万科城市更新项目强化“市区联动、政企联手”的高效协作模式,实现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模式创新升级。
万科“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实施方式以及“文态、业态、形态”三态融合的打造方案受到成都市委主要领导认可,项目经验发成都全市领导班子学习。
在筹备阶段,万科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和区属国有公司大力实施优质资源“收、租、引”,并成立片区运营专业公司对收储资产整体实施资产管理、项目招引、业态管控、运营管理等工作,完成收储重要节点收储面积约3.4万平方米。
在设计规划阶段,万科深度挖掘和传承成华“工业记忆”和万科“城市乡愁”,采取“修旧如旧”手法进行文化传承,对锦江绿道和滨水空间、特色街区进行同步规划,谋划“绿道+休闲配套”、“绿道+新消费场景”等诸多可能性,将原有机动车道改成慢行空间,高品质外摆融入滨河街区,创成都第一。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在地居民诉求,通过合理规划绕行路线解决停车问题,将靠近河滨的道路打造为慢行观景道路,将美好风景和惬意生活留给市民,实现“回家的路”与社交场景融合。
412023.06 / Urban-Rural Spatial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城乡空间更新与优化资源难以维持城市空间的发展,历史风貌特征随之衰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街区内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最初西安市坐拥13个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其中已破坏10处,如今仅存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3处。
又因为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大、功能复杂、人口聚集、文化交融等特点,导致街区更新难度大,难以将原始的市民生活风貌保留至今。
以往历史街区更新通常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破坏了历史文化风貌。
随着有机更新、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引入,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实践上,以小修小补为核心的“微更新、微改造”逐渐成为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主流模式。
2街区基本特征2.1历史沿革关于北院门的内容从唐代就已有记载,该街区本来是唐长安皇城的内殿中省、左武卫和尚书省所在的位置,属于当时政府的重要行政区域[1]。
清朝初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和巡抚部院行署恰好位于鼓楼的南北两侧,位置相对。
所以,巡抚部院俗称“北院”,与北院大门相对的那条南北向大街,被称为北院门[2]。
根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鼓楼重新修建之后,北院门大街正式形成[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期间,北院门被人们称为北院门街,它的范围向东到鼓楼,向南到西大街。
后来由于不同时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调整,北院门渐渐成为西安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中心区。
2.2现状特征北院门地处西安老城核心区域内,现在的建设控制地带界线为:东边延伸至北大街,西抵西安城墙,南边紧邻西大街,北边扩展到莲湖路。
规划保护的建设范围为224 hm 2,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约为73.4 hm 2,其余建设控制面积约为150.6 hm 2 [4](见图1)。
地段的用地性质比较复杂,属于商业和住宅混合的传统旧区。
商业区主要分布在街道的两侧,街区的内部却依然以居住功能为主。
基于全要素理念下的城市街道更新设计———以上海市吴淞路为例赵梓尧(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摘要: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格局下,需要为城市创造多元空间及复合功能。
在此背景之下,全国研究城市街道建设新模式的实践正积极探索与行动。
本文结合当前街道更新建设现状,以全要素设计为理念,选取上海市虹口区吴淞路街道为案例,从市政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建筑外立面及店招店牌工程几大方面对更新改造的方法进行探索。
方案中采用的设计思路及技术措施具有普遍性,意在为其它街道更新类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街道;全要素更新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24-0189-020引言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居民活动最密集的公共场所,是城市风貌主要的构成要素,也是向外界展示城市形象及品质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城市转型化发展,世界各大城市先后投入到街道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中国的城市道路设计也从单一的通行功能向通行与品质提升并重转移。
2018年,首届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向全球展现中国形象及品质的舞台,上海虹口区政府以全市杆线下地、多杆合一政策实施为契机,将北外滩街道更新列为保障进博会的重点工程,而吴淞路作为北外滩街道重要的城市主干道,承载着北外滩的门户形象,是本次工程的重中之重。
1全要素设计理念本次吴淞路街道更新工程,设计团队首次应用当前新颖的街道更新理念—全要素设计理念。
与过去的街道设计理念相比,有以下三点的转变:(1)关注点转变:从单一的关注机动车通行转向关注市民日常文化活动需求,优先考虑公共交通,打造满足通行、休憩、交流等沿街活动的街道空间。
(2)边界转变:由道路红线范围转向街道全空间范围,从而实现道路空间、街道设施、建筑外立面与景观环境的整体塑造。
(3)内容转变:从道路工程设计转向街道全要素设计,重点突出街道的人文风貌及景观特色,实现市政设施、景观绿化、建筑外立面及店招店牌等各要素的精细化设计,全力打造绿色、共享、开放的品质街道。
城市建筑┃城市规划┃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U RBAN P LANNING5浅析街容整治在旧城街道慢行化建设中的作用——以重庆市中山四路为例Analyses the Action of Street Renovation in the Old City Streets Slow Construction——Taking the Chongqing City Zhongshan Road Four as an Example■ 张 玭 康彤曦 ■ Zhang Pin Kang Tongxi[摘 要] 本文以人的视角,从微观方面对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街容整治方式及效果做了系统的实证调查研究,剖析了街道空间环境品质对步行者舒适度的重要性。
认为街容整治在旧城街道慢行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由增量规划逐渐向存量规划转型的今天,温和、渐进式的城市更新将会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街容整治 旧城街道 慢行化建设[Abstract] Based on the huma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z- 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street space walkers comfort, made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capa- city regulation of Chongqing city Yuzhong District Zhongshan Road four street and effect through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micro aspects. It thinks street renovation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e old city streets slow construction, today the incremental planning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the stock plan, moderate and progressive city updates will be more and more shows its important value.[Keywords] street renovation, old street, slow construction一、 城市可步行度的衰减当前,我国城市步行出行率逐年下降。
湖南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一、长沙太平街:古街新貌的魅力蜕变。
长沙的太平街那可真是城市更新的一个超棒例子。
以前呢,这条街有点破旧,就像一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老物件。
但是经过更新改造后,哇塞,完全变了个样!这里保留了超多古老的建筑,像贾谊故居这种充满历史底蕴的地方。
走在太平街上,脚下的青石板路就像在给你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现在呢,街道两边开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小店,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那些小玩意儿精致得不得了,你看一眼就忍不住想带一个回家;还有特色小吃店,臭豆腐的香味弥漫在整个街道,咬一口,外焦里嫩,那口感简直绝了。
太平街把古老的韵味和现代的商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爱来这里逛逛,感受长沙独特的魅力。
二、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从工业锈带到生态新城。
株洲的清水塘老工业区以前可是热火朝天的工业基地,烟囱林立,机器轰鸣。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老工厂逐渐衰落,留下的是一片破败景象,就像一个曾经强壮如今却疲惫不堪的巨人。
不过呢,株洲可没放弃这个地方。
城市更新计划一启动,清水塘就开始了它的华丽转身。
那些老旧的厂房被重新规划,有的被改造成创意产业园,艺术家们纷纷入驻,把废弃的空间变成了充满创意的工作室,墙上到处都是超酷的涂鸦。
而且啊,这里还大力进行生态修复,以前被污染的土地和河流慢慢恢复生机。
现在,清水塘已经有了大片的绿地和清澈的湖泊,还新建了现代化的住宅和商业设施。
从一个乌烟瘴气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变形记”。
三、湘潭窑湾:重拾历史记忆的滨水街区。
湘潭的窑湾啊,那是湘潭人心中的一块宝。
以前窑湾也是有点没落了,那些古建筑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但是城市更新就像一阵春风吹了过来。
窑湾的更新特别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
古街的建筑都按照原来的风格进行修复,雕花的门窗、翘起的屋檐,都透着浓浓的古韵。
这里还有很多关于湘潭历史文化的展示馆,你可以在里面了解到湘潭的名人轶事、古老的商业文化。
城市更新的方法及策略 - 以长春市新民大街为例摘要: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城市更新是解决老城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早期欧美国家城市更新是解决的旧工业区复兴的一大政策。
如今我国很多城市也面临着如何进行城市更新重要课题。
本文以长春市新民大街更新为例,对其现状和居民诉求问题给以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为国内的一些旧城更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长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1研究背景新民大街建成于1933年,被取名为“顺天大街”,1946年国民党时期改为“民权大街”,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命名,是“伪满”时期的“中央大道”,是社会政治中心的官厅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新民大街,是吉林省首条“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和“吉林省历史文化街区”。
新民大街作为“长春市城市文化承载池、市民文化休闲服务中心”,承载着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文化内核功能,然而老旧的设施和建设已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活动需求,城市更新亟需进行。
2现状问题2.1文化传承与魅力凸显不足目前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现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只是重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这些“物质财富”,而丰富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街区中不仅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并显现出多种问题。
新民大街中段功能复杂多样,但历史建筑几乎被占用,街区建筑的文化价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南湖公园的文化气质定位模糊,类型多样但没有统一的主题和突出点,景点特色不突出;文化广场区域整体的文化氛围不足,场所感较弱。
各项问题导致街区整体缺乏鲜明且富有特色的文化魅力,长春市的东方文化气质未得到应有的显现。
2.2公共服务性与活力不足新民大街置点保护区内,共有大学属院落4处,事业单位属院落4处、医院属院落2处、企业公司属院落3处、娱乐含司属院落1处,多针对特定人群服务。
沿街空间缺少公共空间,缺少人性化服务设施,整体功能空间服务性较弱。
街区的业态低端且不完整,既没有充分为周边居民服务又对游客没有足够吸引力,导致街区功能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