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表格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3 KB
- 文档页数:3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木兰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能够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3. 能够分析并欣赏《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
2. 学会使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花木兰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木兰诗》全文2.2 教学重点1. 《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花木兰的形象分析。
2.3 教学难点1. 《木兰诗》的古文理解和翻译。
2. 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花木兰的形象特点。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诗意。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古文翻译问题。
3.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诗歌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木兰诗》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3.5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花木兰的忠诚和勇敢精神。
第四章: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 写一篇关于《木兰诗》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第五章: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1.1 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程度和背诵情况。
1.2 学生对花木兰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1.3 学生对《木兰诗》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2. 教学改进措施2.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木兰诗》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木兰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1.2.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结构。
1.2.3 背景介绍:介绍《木兰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解释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2.1.1 朗读法:通过让学生朗读,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1.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1.3 案例分析法:以木兰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她的品质和价值观。
2.2 教学策略2.2.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
2.2.2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2.3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用5分钟时间,通过引入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
3.1.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用10分钟时间。
3.1.3 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用15分钟时间。
3.1.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用15分钟时间。
3.1.5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用5分钟时间。
3.2 时间安排3.2.1 总课时:45分钟。
3.2.2 各步骤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朗读10分钟,解析15分钟,讨论15分钟,总结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等。
《木兰诗》的教案_《木兰诗》教案优秀8篇木兰诗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三疑三探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
然后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初读感知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三、设疑自探1.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2.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四、解疑合探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1、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
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
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
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五、质疑再探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问题预设: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明确:①木兰的征战生涯。
②对偶。
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
《木兰诗》教案设计《木兰诗》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多媒体展示)二、正字音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a hán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ai(缰绳)燕山:yān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多媒体展示)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木兰诗》表格式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和理解《木兰诗》的内容、结构和意义;2. 掌握诗歌的表演技巧和朗诵技巧;3.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木兰诗》的主题;2. 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形式特点;3. 练习诗歌的朗诵技巧;4. 进行诗歌的表演创作。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中隐含的思想和意义;2. 进行诗歌的表演创作。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和投影仪;2. 《木兰诗》的课件或纸本;3. 学生准备的表演服装和道具;4. 讲解诗歌语言特点和形式特点的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播放一段《木兰诗》的配乐,营造出古代战争场景的氛围。
2. 教师呈现《木兰诗》的标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分析理解:1. 教师按照诗歌的内容,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教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木兰诗》,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抒情和主题。
语言特点:1. 呈现《木兰诗》的语言特点的PPT或教案,讲解“三叠”的韵律和“双调”的格律。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中的音乐韵律和节奏感。
朗诵表演:1. 教师给学生讲解朗诵诗歌的基本技巧,例如声音的掌握、节奏的把握、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表演创作:1. 学生根据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诗歌的表演创作。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如独白、舞蹈、朗诵等,并准备相应的服装和道具。
3. 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并进行互动和评价。
总结回顾: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表扬优秀者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认识。
2. 要求学生根据《木兰诗》的表演创作经验,选择并准备一篇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个人表演。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
《木兰诗》教案1
教学目的: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色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参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间隔的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改写要求,能通过想象,改写《木兰诗》。
2、通过改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七嘴八舌话“木兰”1、学完《木兰诗》,同学们心目当中有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让我们先来七嘴八舌话木兰。
(1)木兰纺织:木兰长什么样?谁在问木兰何所思?(2)木兰从军:木兰出征时穿的是什么?她辞别父母了吗?(3)木兰征战:木兰在战场上是怎样打胜仗的?(4)木兰还乡:木兰的旧时裳是什么颜色?对着什么镜子帖的怎样的花呢?2、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善良、纯朴、机智、勇敢的木兰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木兰诗》语言虽生动,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写得很简略,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木兰的故事更加精彩,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百花齐放写“木兰”1、明确改写: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谈理解。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
.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
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
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今天我们抛砖引玉,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情节进行片段改写。
要求做到:(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切不可直接翻译。
(3)描写具体: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可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生动。
(5)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时,还可以根据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中宁县东华九年制学校教案第1课时总第17课时
中宁县东华九年制学校教案第2课时总第18课时
中宁县东华九年制学校教案第3课时总第19课时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倒装句
6.成语积累
三、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列举我国古代历史上生发挥合理的想像,先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之后,每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出门见火伴
“火”通“伙”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表格式教案I.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木兰诗》表格式教学案,学生能够:1. 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学习并掌握表格式的写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II. 教学重点1. 学习《木兰诗》的内容和背景;2. 掌握和运用表格式的写作方法。
III.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解读《木兰诗》中的意象和感情;2. 运用表格形式写作。
IV. 教学准备1. 《木兰诗》的课文材料;2. 支持学生创作表格式的写作练习;3. 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V.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并简要概括诗中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习《木兰诗》的内容和背景阅读《木兰诗》的课文,理解诗中的情感、意象和人物性格。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木兰的形象特征是什么?- 《木兰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3. 讨论《木兰诗》中的表格式写作方法展示一些表格的样本给学生,解释表格的结构和写作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在《木兰诗》中应该如何运用表格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创作表格式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木兰诗》为题材,创作一个与木兰相关的事件或故事。
学生利用表格式进行写作,要求包括以下要点:- 表头:事件或故事名称;- 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等。
5. 分享和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VI. 拓展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木兰诗》的情节,选择一个人物或事件,用表格式写一篇小短文,展示该角色的发展和变化。
VII. 总结与评价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有哪些?- 学习表格式有何收获?VIII.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木兰诗》的原文,再次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木兰诗》中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IX.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