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内镜介绍.5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21 MB
- 文档页数:2
一、色素内镜(一)概述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又称染色内镜(Staining-endoscopy),指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直接喷洒、注射等等,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突出,有利于病变的检出与诊断。
1966年日本学者Yamakawa最先发明了内镜染色技术,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染色、显色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色素内镜的操作1. 内镜适用染色剂条件:(1)无毒无害;(2)对黏膜有良好的亲合性(3)既能使病变形成形成色彩对比,又能如实反映黏膜细微的变化(4)价廉易得2. 色素投入途径:(1)直接法:即在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的方法。
(2)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方法。
3.常用染色方法(1)Lugol碘液染色①染色原理:正常食管鳞状扁平上皮细胞富含糖原,糖原遇碘后呈棕色,而癌变组织、异型增生上皮细胞因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而成染色不良的淡染状态或不染状态。
②适用范围:Lugol碘液染色主要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③操作方法:常用浓度为1.5%~3%碘液在常规胃镜检查后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于病变部位,约10秒钟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必要时可重复喷染,总量为10~20ml。
④内镜下表现: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病变部位为不染区或淡染区(参见图1)。
图1 A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表现 B Lugol碘液染色后可见不染区本图引自Vdronique Meyer et al,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1997; 45(6):480-4⑤注意事项:在染色前应注意患者有无碘过敏;碘液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患者胸痛、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故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充分交待;染色时应尽量选用比较稀的碘液,尽量减少碘液的用量,结束后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胃内残留的碘液吸掉,必要时可用硫代硫酸钠中和;食管良性溃疡、炎症、异型增生等病变碘染后也可呈现淡染或不染,因此碘染对食管良恶性病变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色素内镜:现状与展望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李文波色素内镜是指应用特殊的染料对胃肠道粘膜进行染色道粘膜进行染色,,使粘膜的结构更加清晰,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加强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加强,,轮廓更加清楚更加清楚,,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概念原理对比原理:如靛胭脂和伊文斯蓝,沉积于胃小窝或异常凹陷处,与橘红色胃粘膜对比明显吸收原理:如美蓝和甲苯胺蓝,粘膜吸收染料而着色功能原理:如刚果红,与胃酸反应而显色;卢戈氏液,与鳞状粘膜反应而显色常用染色试剂1.51.5~~3.0%3.0%复方碘溶液复方碘溶液0.20.2~~1.01.0%%靛胭脂0.5%0.5%~~1.01.0%%美蓝0.20.2~~0.40.4%%结晶紫 1.5%1.5%~~2%2%醋酸醋酸电子染色窄带成像技术NBI, narrow band imaging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 , Fuji Intelligent Chromo Endoscopy i-scan技术i-scan SE、i-scan P、i-scan VNBI和FICEi-scani-scan SE i-scan P i-scan V普通染色和电子染色各有优缺点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病变的识别和引导活检判断病变的良判断病变的良、、恶性观察癌瘤浸润范围及深度结合放大内镜及治疗内镜应用食管粘膜染色3%复方碘溶液方法:剂量20~30ml,胃食管交界处2cm以上粘膜喷洒,1分钟后观察着色情况; 结果判定: 正常粘膜棕褐色 食管癌不着色 柱状上皮不着色 食管炎症浅染色 食管溃疡浅染色染色方法2%甲苯胺蓝溶液或0.5%美蓝溶液方法:2%甲苯胺蓝溶液10~20ml,复合染色时30秒后水冲洗0.5%美蓝溶液10~15ml,复合染色时1分钟后水冲洗结果判定:正常粘膜不着色食管癌蓝色,24小时仍着色肠上皮化生蓝色,1小时后退色复合染色方法:2%甲苯胺蓝溶液或0.5%美蓝溶液染色后水冲洗,再用3%复方碘溶液染色结果判定:蓝色区为癌,棕褐色区为正常粘膜,两种颜色之间为浸润区1.5%乙酸方法:喷洒1.5%乙酸5~10ml后冲洗结果判定:食管粘膜上皮白色,柱状上皮微红色,且柱状上皮周边有白色边缘早期食管鳞癌病变的高度或深度参照闭合活检钳的钳杯厚度检钳的钳杯厚度((1.2 mm )浸润深度亚类m 癌分三个亚组癌分三个亚组::m1(上皮内癌或原位癌上皮内癌或原位癌)、)、m2(微浸润或突破基底膜基底膜))和m3(粘膜内癌或侵犯粘膜肌粘膜内癌或侵犯粘膜肌););sm1癌分3个亚组个亚组::sm1、sm2和sm3。
一、色素内镜(一)概述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又称染色内镜(Staining-endoscopy),指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直接喷洒、注射等等,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突出,有利于病变的检出与诊断。
1966年日本学者Yamakawa最先发明了内镜染色技术,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染色、显色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色素内镜的操作1.内镜适用染色剂条件:(1)无毒无害;(2)对黏膜有良好的亲合性(3)既能使病变形成形成色彩对比,又能如实反映黏膜细微的变化(4)价廉易得2.色素投入途径:(1)直接法:即在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的方法。
(2)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方法。
3.常用染色方法(1)Lugol碘液染色①染色原理:正常食管鳞状扁平上皮细胞富含糖原,糖原遇碘后呈棕色,而癌变组织、异型增生上皮细胞因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而成染色不良的淡染状态或不染状态。
②适用范围:Lugol碘液染色主要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③操作方法:常用浓度为 1.5%~3%碘液在常规胃镜检查后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于病变部位,约10秒钟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必要时可重复喷染,总量为10~20ml。
④内镜下表现: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病变部位为不染区或淡染区(参见图1)。
图1 A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表现BLugol碘液染色后可见不染区本图引自VdroniqueMeyeretal,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1997;45(6):480-4⑤注意事项:在染色前应注意患者有无碘过敏;碘液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患者胸痛、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故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充分交待;染色时应尽量选用比较稀的碘液,尽量减少碘液的用量,结束后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胃内残留的碘液吸掉,必要时可用硫代硫酸钠中和;食管良性溃疡、炎症、异型增生等病变碘染后也可呈现淡染或不染,因此碘染对食管良恶性病变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色素内镜检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色素内镜检查色素内镜检查是内镜下利用色素的一种检查方法。
普通内镜不易识别的消化黏膜及某些表面的性状,借助色素的作用,使之变得容易识别,容易诊断。
对普通内镜观察不到的黏膜的功能状态,也能通过色素的作用,使之能在内下用肉眼直接观察和诊断。
色素必须符合无毒、无害、安全的要求。
色素的投入途径主要有两种:在内镜下直接喷洒的称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称间接法。
[适应证]所有能接受消化道普通内镜检查的病倒,原则上均可进行色素内镜检查。
[禁忌证]对碘过敏患者禁用碘染色,尿素—酚红、尿素—麝香草酚染色由于有产生高氨的危险,肝硬化患者慎用。
极少数病倒仍可能具有过敏的危险,因此检查前应了解患者过敏史。
尤其是对染色剂有过敏反应者。
[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检查的前处置,要特别强调清除附着于黏膜表面的黏液。
消化道是被覆黏液最多的,如果不认真清除,喷洒色素后,着色的黏液必将妨碍内镜的观察。
通常利用蛋白分解酶使粘液分解,降低其黏度,用表面活性剂使附着于消化道管壁的黏液易于清洗。
[操作方法及程序]1.碘染色法(Lugolsolution)本法是利用碘与糖原的呈色反应。
正常的鳞状上皮黏膜内的颗粒层含有糖原,因此本法只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1)方法:碘染色方法最经济、简单、为最基本的食管黏膜检查法,碘过敏及甲亢患者禁用。
一般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对食管糜烂及溃疡病例,喷洒后可能有一定的胸骨后烧灼感。
在常规胃镜观察后,对食管黏膜的目标部位,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3%的卢戈液,用量为10---20ml,待10s左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观察后尽量吸净胃及食管内残留的碘液。
(2)碘染色的内镜像: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
由于病变的上皮缺乏糖原,因此喷洒碘液后,病变部为不染带,清楚地显示出病变的范围。
凡是食管上皮缺损的病变,如糜烂、溃疡、癌、非典型增生、不完全的再生上皮、过度角化及角化不全等,对碘均呈不染或染色不良。
一、色素内镜(一)概述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又称染色内镜(Staining-endoscopy),指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直接喷洒、注射等等,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突出,有利于病变的检出与诊断。
1966年日本学者Yamakawa最先发明了内镜染色技术,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染色、显色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色素内镜的操作1.内镜适用染色剂条件:(1)无毒无害;(2)对黏膜有良好的亲合性(3)既能使病变形成形成色彩对比,又能如实反映黏膜细微的变化(4)价廉易得2.色素投入途径:(1)直接法:即在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的方法。
(2)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方法。
3.常用染色方法(1)Lugol碘液染色①染色原理:正常食管鳞状扁平上皮细胞富含糖原,糖原遇碘后呈棕色,而癌变组织、异型增生上皮细胞因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而成染色不良的淡染状态或不染状态。
②适用范围:Lugol碘液染色主要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③操作方法:常用浓度为1.5%~3%碘液在常规胃镜检查后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于病变部位,约10秒钟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必要时可重复喷染,总量为10~20ml。
④内镜下表现: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病变部位为不染区或淡染区(参见图1)。
图1 A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表现BLugol碘液染色后可见不染区本图引自VdroniqueMeyeretal,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1997;45(6):480-4⑤注意事项:在染色前应注意患者有无碘过敏;碘液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患者胸痛、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故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充分交待;染色时应尽量选用比较稀的碘液,尽量减少碘液的用量,结束后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胃内残留的碘液吸掉,必要时可用硫代硫酸钠中和;食管良性溃疡、炎症、异型增生等病变碘染后也可呈现淡染或不染,因此碘染对食管良恶性病变的鉴别缺乏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