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北方鲤鱼养殖技术与常见疾病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13.49 KB
- 文档页数:1
鲤鱼养殖技术鲤鱼养殖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农业技术,它在我国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养殖环境、养殖设备、品种选择、饲料管理、水质控制、疾病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鲤鱼养殖技术。
一、养殖环境鲤鱼养殖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养殖环境。
养殖水域需保持清洁、透明度高,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水质的温度要适中,湖泊、池塘等水域的水温约在20-30摄氏度为宜。
同时,养殖池塘的底质要松软、无污染,以保证鲤鱼的生长和繁殖。
二、养殖设备在鲤鱼养殖过程中,适当的养殖设备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网箱、饲料机、水泵、过滤器等设备是常见的养殖设备。
养殖网箱可以有效地防止鱼类的逃逸和损伤,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
饲料机可以自动投喂,便于控制鱼类的饲养量和饲养频次。
水泵和过滤器是用来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的重要设备。
三、品种选择鲤鱼的品种有很多种类,包括草鱼、鲫鱼、鳙鱼等。
不同品种的鲤鱼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饲养要求。
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养殖水域的水质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选择质量好、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
四、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鲤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鱼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饲料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需求进行科学配比。
饲喂的频次和量也要根据鱼类的需求和水域的温度来合理调整。
定期检查鱼类的摄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调整饲喂策略。
五、水质控制水质是影响鲤鱼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养殖水域的PH值、氨氮含量、溶解氧等指标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清理废物和残留饲料是保持水质稳定的关键。
六、疾病防治在鲤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防疾病的发生需要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鱼塘的病死鱼,保持水质的清洁。
同时,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和隔离,或者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鲤鱼养殖的病因分析及常见病防控鲤鱼作为我国最为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拥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在鲤鱼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多种原因,鲤鱼也会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进行鲤鱼病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病因分析1. 水质因素水质是鲤鱼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水体中存在过高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使鲤鱼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下降,易发生疾病。
同时,水温、溶解氧、PH值等因素也直接影响鲤鱼的健康状况。
2. 饲料因素饲料是鲤鱼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合理的饲料配置可以促进鲤鱼健康生长,但不合理的饲喂则容易导致鲤鱼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因营养失衡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例如,过多的蛋白质会导致氨氮排放过多,过多的油脂不利于消化吸收等。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养殖水域中针对鲤鱼的其他生物、自然环境因素等。
如果水域中存在过多的污染物、水生动物、草虫等生物,则容易影响鲤鱼的生长和健康。
而在自然环境方面,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会影响鲤鱼生长发育,加剧疾病的发生率。
二、常见病防控1. 寄生虫病防控寄生虫病是鲤鱼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如鲤鱼黄病、滑体病等。
防治寄生虫病主要应针对鲤鱼生长周期和寄生虫的繁殖生长周期进行综合治理。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环境综合治理、调节水质、使用药物等。
2. 高温病防控高温是容易引发鲤鱼高温病的重要原因,通常表现为鱼体出现焦斑、溃疡等症状。
防治高温病主要应注重饲养管理,及时清除死鱼、增加水体的流通以降低水温、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等。
3. 溶解氧缺乏病防控鲤鱼需要足够的氧气来保证正常生长,溶解氧缺乏是容易导致鲤鱼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治溶解氧缺乏病主要应通过增加水流量、提高水域唧溶解氧值、调整饲养密度等措施来加强氧气供应。
4. 细菌性病防控细菌性疾病是鲤鱼长时间饲养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疾病、口腔炎症、胃炎症等。
防治细菌性病主要应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增强鱼体免疫力、采用生物制剂、抗生素治疗等。
鲤鱼养殖的疾病防治鲤鱼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务,但如同其他养殖业一样,鲤鱼养殖也存在着各种疾病的威胁。
为了保障鲤鱼养殖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疾病防治的重要性疾病对于鲤鱼的养殖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它可能导致养殖成本的提高,鱼群数量的减少甚至鱼群的死亡。
因此,采取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对于鲤鱼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疾病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鲤鱼疾病的预防措施:1. 水质管理:保持饲养池的水质清洁是预防鲤鱼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2. 合理饲养密度:适当的饲养密度有助于减少鲤鱼间的竞争和压力,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3. 合理饲料搭配:提供均衡的饲料可以增强鲤鱼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使用高质量的饲料,并根据鱼群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料。
4. 定期兽医检查:定期请兽医对鲤鱼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疾病征兆并进行处理。
5. 防止病原体传播:如果出现鲤鱼疾病,要及时隔离患病的鱼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疾病的控制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鲤鱼疾病的控制措施:1. 使用抗生素:在兽医指导下,可以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性感染。
2. 清洁消毒: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预防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3. 利用药物治疗:根据鱼群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一些适当的药物治疗疾病。
4. 隔离患病鱼群:在发现疾病时,要及时将患病鱼群隔离开来,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通过采取上述预防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鲤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确保鲤鱼养殖的顺利进行。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鲤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大全摘要:鲤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其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想要从事鱼类养殖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鲤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址、水质要求、水温管理、饲料选择、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提高鲤鱼养殖的技术水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正文:一、选址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是鲤鱼养殖的第一步。
首先,要选择水源丰富、流动性好且水质优良的水域。
其次,选址要远离污染源、工业区、农药污染区等有害因素,避免水体污染对养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要考虑气候因素,选择温度适宜、日照时间充足的地区,有利于鲤鱼生长发育。
二、水质要求鲤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证养殖水面的PH值在6.5-8.5之间,水温在摄氏18-30度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05mg/L,溶解氧含量高于5mg/L。
为了维持水质的稳定,我们应定期进行换水或增加新鲜水源,避免养殖水质发生恶化,影响鱼类健康。
三、水温管理水温是鲤鱼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鲤鱼的养殖过程中,我们需注意合理控制水温。
冬季气温下降时,可利用加热设备保持水温,避免鲤鱼冻死;夏季高温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水流、设置遮阳网等,确保水温稳定在适宜范围。
四、饲料选择合理的饲料配方对鲤鱼养殖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鱼体大小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饲料种类,如鱼饲、虾饲等,以满足其所需的营养成分。
此外,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频次也要注意,避免过量或不足对鲤鱼造成负担。
五、疾病防治在鲤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定期检查鱼群健康情况,如有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
其次,要加强饲料和水质的管理,避免细菌感染或水霉病的发生。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增强鱼类的免疫力。
六、其他注意事项养殖场的卫生与维护也是鲤鱼养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养殖场务必保持整洁,饲养设备要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
同时,合理利用投光灯和报警装置等设备,提高养殖效益,保证养殖安全。
鲤鱼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_鲤鱼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措施鲤鱼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是金鱼、鲤、鲫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华北、华中、华东等养鱼地区常有发生,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等有时也可发生这种病。
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
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鲤的亲鱼死亡率高达85%。
鲤鱼竖鳞病的症状表现: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
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
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
经研究,引起竖鳞病的细菌有: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等。
在水温低的季节,尤其是越冬之后的鱼,体质较差,抵抗力也弱,容易患病。
再有就是受伤后,容易部分立鳞,换水频率不宜过大。
竖鳞病常见于鲤鱼,每年春季发病较多。
现将鲤鱼竖鳞病的防治介绍如下:加注新水,在发病初期注入新水,可使病情停止蔓延;大蒜浸洗,在100千克水中加入捣烂的0.5千克,给病鱼浸洗数次;苏打浸洗,春季放养前,用3%小苏打溶液与2%食盐水混合,药浴鱼种410分钟;洒石灰水,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溶液1~2次,使池水的pH值维持在8左右为宜;施中草药,用中草药苦参或艾蒿叶的浸出液,浸洗病鱼20分钟,每天1次,连续4-5次。
也可按667平方米(每亩)水面用苦参或艾蒿叶2500克,水煎浓汁3次混合,每日1次全池泼洒,连用3-5天;内服土霉素,每千克饲料中加入土霉素24克,连喂36天;施混合药液,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漂白粉10克,浸洗病鱼8分钟左右。
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1克、硫酸亚铁0.5克、漂白粉2克,全池泼洒,隔日1次,连用2-3次。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1.消毒剂治疗10月3~5日,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浓度为2克/立方米(水体按网箱内水体计算),由于网箱养殖泼洒药物容易扩散,所以加大剂量,下面介绍使用敌百虫也是一样。
鲤鱼养殖的常见病害防治分析鲤鱼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一大产业,目前已成为水产生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养殖鲤鱼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鲤鱼病害的防治,提高鲤鱼的健康水平,已成为鲤鱼养殖的一个重要问题。
1.红斑病红斑病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
患病鱼体呈现鲜红色出血斑点,鱼鳃上面有血肿,侧线上出现出血痕迹,体表暗红或黑褐色。
治疗疑似患病鱼必须隔离。
提高养殖水温有利于病鱼的治疗。
对于轻度病鱼,可以将墨鱼墨放入水中进行药浴,而对于重度病鱼,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2.白点病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鱼体表现出白色点状,皮肤粗糙松弛,呼吸急促,并且患病的鱼体出现了白色的粘性物质。
药物治疗是白点病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有多环芳烃类药物,药物需要在阴暗和停水情况下进行使用。
3.霉菌病霉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病鱼体表被白色霉菌覆盖,鱼鳃上也有白浊物质。
治疗方法是使用孔雀石绿和其他抗真菌药物,同时也要注意增加水质。
4.鳃丝虫病鳃丝虫病是一种严重的鱼体寄生虫病。
患病的鱼体上出现大量的鲜红色鳃丝虫,造成鱼体上的严重创伤。
治疗方法是在淡盐水中药浴或者用毛细管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患病的鱼体中。
5.口腔溃疡病口腔溃疡病是由病毒和细菌等因素引发的一种疾病。
患病鱼口腔部分肿胀变形,出现白点或者溃疡,食物摄入困难。
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或者醋酸盐药物进行药浴,并且增加养殖水的换水频率,保持水质的清洁。
总之,加强鲤鱼病害的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增加养殖密度适度,提高鱼体抵抗力,对于保障鲤鱼健康养殖是非常关键的。
养殖户要定期对鲤鱼进行检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鲤鱼常见的疾病有哪些?这些防治方法一定要记牢对于养殖业来说,疾病的困扰是很难避免的,只能在第一时间发生并进行防治,防止其扩散引发更严重的损失,对于养殖鲤鱼来说也是如此,鲤鱼是我国传统养殖的鱼类,那么养殖鲤鱼时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介绍。
一、鲤春病毒血症(SVC)1、病因由属于弹状病毒的SVC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水温18℃以下的春季,水温低发病死亡持续时间很长,因此死亡率高。
2、宿主SVC病毒的宿主主要有鲤、金鱼、鲫、鲢、鳙、草鱼、丁、斜齿鳊、圆腹雅罗鱼等鱼类体内都有发现该病毒的报道。
3、症状鱼体会避开强水流,反应迟钝,体色变黑,部分病鱼眼球突出或因大量腹水而导致腹部膨胀,严重贫血和肌肉点状出血。
4、防控对策通过尿、粪、鳃、黏液等排泄体内的病毒,必要是对受精卵进行消毒。
二、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1、病因由鲤疱疹病毒III型,即锦鲤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2、症状病鱼眼球及头部皮肤凹陷,体表出现斑纹,背鳍似乎重叠,多数病例发生烂鳃,有时候可以从病鱼鳃丝上检出柱状黄杆菌。
3、防控对策不引进带病毒鱼;隔离治疗;一旦发病,最好是将全池鲤捕杀并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但是,病愈后的鲤有可能成为带毒鱼,因此应该引起注意。
三、疱疹病毒性乳头瘤(Herpesviral papillo-ma)1、病因由鲤疱疹病毒I型(Cyprinid herpes-virus I,CyHV-1)感染所致。
2、症状病鱼体表特别是鳍条基部可见白色隆起,上皮增生,若无出血基本上呈白色,并有弹性。
感染2周龄的仔鱼,死亡率可达60%~95%;数月后,幸存鱼中肿瘤发生率很高。
3、防控对策由于在患病治愈的鱼体脑组织中可检出该病毒的基因,因此携带病毒的亲鱼可能传染下一代。
另外,从体表脱落的肿瘤组织中也能分离出病毒,故很难断绝病原体和锦鲤的接触。
因此,根除这种疾病是比较困难的。
四、鲤病毒性浮肿病(Viral edema of carp)1、病因由鲤水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感染引起2、症状病鱼漂游于水面,在池角、岸边以及进水口等处聚集,身体浮肿,眼球凹陷,鳃丝棍棒化,有明显粘连现象,死亡数量急骤增多,数日可造成全部死亡。
鲤鱼养殖的常见病害防治分析鲤鱼是我国常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养殖历史悠久,产量较大。
由于养殖过程中鲤鱼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病害防治对于鲤鱼养殖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鲤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鲤鱼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鲤鱼常见病害1. 眼睑炎眼睑炎是鲤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肿胀,眼睛发炎红肿,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眼睑炎的发生与水质不佳、饲料不洁、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有关。
2. 鳃腔寄生虫病鳃腔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侵袭鲤鱼鳃腔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鱼嗓音微弱、食欲减退、鳃内有白色丝状寄生虫。
鳃腔寄生虫病容易在水温较高、水质较差的环境下发生。
3. 白点病白点病是由滤藻虫侵袭鲤鱼皮肤和鳃腔而引起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坏死、鳃严重堵塞而导致窒息死亡。
4.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鲤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形式有细菌性败血症和细菌性肝脏病等。
症状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斑点、腹部水肿、食欲不振等。
二、鲤鱼病害防治措施1. 加强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预防鲤鱼病害的关键,因此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水质管理。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体清洁;适时更换水源,确保水质清洁;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 合理投喂饲料饲料是鲤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但过量投喂或不洁饲料会导致鲤鱼疾病。
需要合理控制投喂量,定时定量喂食,选择优质饲料,保持饲料清洁。
3. 防治水体寄生虫鳃腔寄生虫病和白点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因此需要加强水体寄生虫的防治。
可以定期投放寄生虫防治剂,对水体进行杀虫处理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4. 加强疫病防控细菌性疾病是鲤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因此需要加强疫病防控。
定期对鲤鱼进行免疫注射,提高其自身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5. 配合药物治疗一旦发现鲤鱼出现疾病症状,需要及时配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鲤鱼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_鲤鱼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措施鲤鱼的饲养需要注意鲤鱼的一些常见的疾病,但在养殖鲤鱼的时候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鲤鱼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鲤鱼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鲤鱼竖鳞病鲤鱼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是金鱼、鲤、鲫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华北、华中、华东等养鱼地区常有发生,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等有时也可发生这种病。
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
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鲤的亲鱼死亡率高达85%。
鲤鱼竖鳞病的症状表现: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
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
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
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状;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病情严重的鱼体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
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
鲤鱼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鲤鱼竖鳞病经研究,引起竖鳞病的细菌有: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等。
在水温低的季节,尤其是越冬之后的鱼,体质较差,抵抗力也弱,容易患病。
再有就是受伤后,容易部分立鳞,换水频率不宜过大。
竖鳞病常见于鲤鱼,每年春季发病较多。
现将鲤鱼竖鳞病的防治介绍如下:加注新水,在发病初期注入新水,可使病情停止蔓延;大蒜浸洗,在100千克水中加入捣烂的0.5千克,给病鱼浸洗数次;苏打浸洗,春季放养前,用3%小苏打溶液与2%食盐水混合,药浴鱼种4 10分钟;洒石灰水,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溶液1~2次,使池水的pH值维持在8左右为宜;施中草药,用中草药苦参或艾蒿叶的浸出液,浸洗病鱼20分钟,每天1次,连续4-5次。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42鲤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淡水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我国渔业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鲤鱼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鲤鱼属于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对饲料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另外,由于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科学系统的鱼类养殖技术和经验,导致鲤鱼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鲤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鲤鱼病害的防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鲤鱼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寄生虫病等,养殖人员需要根据常见疾病种类开展针对性防治,并且还需要优化其养殖技术,进而提高鲤鱼养殖工作质量,确保其养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鲤鱼养殖概述1、鲤鱼养殖特点鲤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饵料系数低,人工养殖主要以常规饲料为主要饵料,以配合饲料为辅助饲料。
其摄食旺盛,生长迅速,饲料利用率高。
人工养殖鲤鱼的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
养殖鲤鱼具有易管理、易捕捞、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人工养殖鲤鱼的主要饵料是活饵如小鱼、小虾、小螺类等。
另外,人工养殖鲤鱼的饵料来源广,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养殖经济效益显著。
鲤鱼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其肌肉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比例适当,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和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因此鲤鱼在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
2、鲤鱼养殖发展趋势鲤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品种之一,也是常见的一种经济鱼类,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鲤鱼人工繁育技术简单,成本低,见效快,是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饲料投喂率低,养殖效益不高。
鲤鱼对饲料营养要求高,目前市场上供应的饲料对鲤鱼的营养质量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
鲤鱼养殖病害频繁发生,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北方养殖鲤鱼常见病的中草药抒法简析郭慧玲(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741300)中图分类号:S858.9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 (2020) 05-0140-01 2G2Q年第 5 期(总第 222 期)(^1^f t^Sf ^ 4?摘要:北方养殖鲤鱼由于春秋两季早晚温差大,导致池塘水温变化大,容易爆发肤霉病、黏细菌性烂鳃病及肠炎等常见病,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无公害、健康食品的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我们在池塘点滴经验养殖鲤鱼的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提倡的“绿色、生态、高效、健康”的发展理念,在水产用药中大力推广中草药防治鱼病疗法,以确保人们舌尖上的绿色、安全。
关键词:鲤鱼;常见病;中草药;疗法池塘养殖因早春秋末两季水温温差大、高密度养殖、春秋两季放苗、拉网、人工管理方式落后等易造成鲤鱼发病。
经过几年工作经验,在指导养殖户生产时,发现采用中草药治疗鲤鱼常见病效果良好,具有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低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作为“绿色渔药”将会日益遍及地应用于鱼类病虫害防治中。
现介绍如下•_1鲤鱼肤霉病1.1临床症状鱼体上长了一层“白毛”,当丝状菌菌侵人到体内时,鱼就会逐渐衰弱死亡。
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形成鳃霉病,多半发生在鱼数众多的池塘中,如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常引起爆发性死亡。
1.2防治疗法1.2.1每公顷水塘用75kg菖蒲,7.5 - 15k g食盐和225-300kg人尿混合后,全池遍洒,每10d —次,连用3次。
1.2.2每100kg鱼每天用生姜150g、食盐5g、白酒150ml,拌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丨次,连用3d。
1.2.3每10k g鱼用大蒜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次,连续3d。
1.2.4每10kg鱼用干地锦草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d。
2 鲤鱼黏细菌性烂鳃病2.1临床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
锦鲤的养殖技术锦鲤常见病的防治-养殖技术因为锦鲤被誉为“水中的活宝石”以及“会游泳的艺术品”等美称,且锦鲤品种繁多。
所以养殖锦鲤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在锦鲤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的鱼病,会增加饲养者的一些烦恼。
所以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些锦鲤常见疾病。
这样可以减少困扰,并且快速治愈。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锦鲤的养殖技术锦鲤常见病的防治。
1、生物学特性(1)外形及分类。
锦鲤体侧扁,呈纺锤形,基本与鲤鱼相似,口角生长有两对吻须,体表被鳞片覆盖,具有丰富多彩的体色。
对于不同品种的锦鲤,体表的色彩、花纹也有所不同。
锦鲤属于鲤鱼的一个变种,也是鲤科鲤属,一般根据体表斑纹、色彩等情况可分成13个品系,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昭和三色、大正三色、红白等。
(2)生活习性。
锦鲤常适宜在池塘、湖泊、水库、江河等水域中的中下层生活,性情温顺,往往呈群游摄食,主要是摄食藻类、水生植物、软体动物、面食、米饭等。
锦鲤养殖过程中,对水质、水温等条件没有严格要求,在水温为2~30℃的条件下都能够养殖,但20~26℃是其最适水温。
但要注意的是,锦鲤对温度突变敏感,当温差突然达到2~3℃时,就易发病。
(3)年龄与生长。
锦鲤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一龄鱼种体重超过50克,体长为10~20厘米。
另外,锦鲤寿命也比较长,通常能够存活几十年。
(4)繁殖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锦鲤在2冬龄达到性成熟,亲鱼初次达到性成熟的体重通常为500~600克。
锦鲤产黏性卵,从而能够在水草或者其他动物上黏附,并在此完成胚胎发育,最终孵出鱼苗。
锦鲤通常在每年的4—6月份且水温超过18℃时繁殖,其具有很强的繁殖力,且年龄、个体状况以及营养条件都会影响怀卵量,正常情况下一尾体长在30~40厘米的雌鱼每次能够产30万~40万粒卵。
2、挑选幼鱼孵出的仔鱼到二龄的过程中需要经过4~5次的挑选,从而选出优良品质的个体,用于育成高品质锦鲤,其余的可进行淘汰或者出售。
第一次挑选通常在仔鱼孵化后大约3个月进行,其中95%左右被淘汰,只有5%用于选育,也就是将色彩不鲜艳、畸形的全部清除,然后根据每个品种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挑选,如具有不明显特征的也要淘汰。
鲤鱼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鲤鱼是水产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淡水鱼之一,养殖历史非常悠久,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养殖面积,产量很高。
近年来,鲤鱼经过人工培育后,也出现了不少观赏品种,深受人们喜爱。
在我们养殖鲤鱼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疾病,今天就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鲤鱼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鲤鱼1、内源性和外源性导致的水体中致病菌、微生物含量超标,从而引起鲤鱼组织、器官出现化脓、充血等症状,严重威胁着鲤鱼健康生长2、鲤鱼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不规律、饲料品种单一等,导致鱼儿出现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出现各种疾病。
3、未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被排入水体,导致养殖水体污染,金属含量超标,从而引起鱼体中毒,发生疾病。
二、常见病害防治措施1、烂鳃病(1)日常用生石灰清洁养殖水域,预防病害。
(2)疾病高发季节,每天用漂白粉对水体进行消毒。
2、水肿病(1)保护鱼体不受伤,将受伤的鱼跟健康鱼分开养殖,对受伤鱼鱼体进行浸泡清洗,然后用高锰酸钾对伤口进行擦拭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2)对产卵池进行清污、消毒处理,做好养殖水域水体的清洁,确保水质良好。
(3)对患病的鱼,注射土霉素,用量为每尾体重150~400g注射2mg。
鲤鱼3、肠炎症(1)彻底清洁鱼塘,定期加注新水。
(2)夏季高温天气提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
(3)定期用生石灰(用量为14~20g/m 3 )和漂白粉(用量lg/m 3 )全池泼洒,对水体进行消毒。
(4)高发季节应增加消毒频率。
4、鳞立病(1)控制好水质和防止鱼体受伤。
(2)高发季节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水质良好。
(3)对患病鱼及时更新水,防止病症扩散,并将病鱼放入浓度为3%的食盐水里,使鲤鱼病情逐渐好转。
5、指环虫病(1)全池泼洒漂白粉lg/m 3 用量,对水体进行消毒。
(2)百毒清或杀灭海因等防指环虫病的药物进行全池泼洒。
(3)病鱼用聚维酮碘液浸泡。
以上就是鲤鱼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我们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定期进行换水和消毒,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饲料和一次投喂过多饲料,否则容易污染水体产生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