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CC-QA-001模具及配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MCC-QA-001模具及配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MCC-QA-001模具及配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MCC-QA-001模具及配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XXX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模具及配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模具及配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MCC-QA-001

版本: A/0

生效日期: 2019年05月16日

编写:批准:

1.目的:使模具及配件来料检验有据可依。

2.范围:适用于工模部的所有外购物料的检验

3.权责:仓管负责点数暂收物料,产品工程部或工模主管负责审批及不合格处理。

4.内容:

4.1工模来料(含委外加工)一律为免检物料。货仓采用暂收形式,由仓管员负责点

收,产品工程部或工模部主管负责验收,如不合格模具或配件则在送货单中注明,交于总经理审批,采购部联络供应商处理.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控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程检验的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及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跟踪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效果。 4.检验流程: 4.1定义: 新产品首样检验:新开发试制产品的首样检验。 首样检验:常规产品在开机后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检验。 4.3检验工具: 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选择便于准确测量的检验工具。 注:所有检测工具精度必须等于或高于被检测产品的要求精度。 4.4首样检验: 4.4.1操作者参照图纸、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自检,并在流程卡自检栏上签名确认,检验合格后,送IPQC检验。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检。当发现不良品时,对其标识隔离后,立即报告检验员与现场主管。 4.4.2新产品首次制作、新模具首次生产及工艺更改后的首样产品,检验员将检验的结果填写于《首件检验报表》中,提交技术部跟单人员及QE确认。 4..4.3常规产品开机后的首样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产品,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首样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在备注栏中注明“首样”及首样状态(新开机、模具维修、工装调整、设备调整)。只有首样加工合格后的产品才能进行批量性生产。首样加工不合格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重新送样。直至首样加工合格后才能批量性生产。

4.5巡回检验: 4.5.1首件检验合格后的批量生产,IPQC对生产的各个工位进行巡检,巡检的频率为1次/小时。抽检2-3个加工尺寸或其他项目, 并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过程中,对产品的性能及尺寸、外观进行检验。NC冲工序在巡检时加工尺寸可用“首件样板”比对检验。巡检的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状态下批量生产。 4.5.2当某一工序加工完毕后转序时,IPQC检验人员对该批产品的重要尺寸、性能、外观按照GB2828-87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Ⅱ进行检验,并从样品中任意提取3-5PCS产品检测数椐做为记录.严重缺陷:AQL值为0.65, 轻微缺陷:AQL值为2.5。各工序的的转序检验均盖上质检员的“合格”或“不合格”盖章。抽检中发现该工序批不合格时,在《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中注明,通知操作人员筛选、返修。 4.5.3巡检过程中,检验员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材料、工装模具、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工的方法、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现场环境、物料摆放、产品的标识等)。发现有对质量构成隐患的因素时,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记录,并报告现场生产主管、部门主管。 4.5.4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用红色不良品标签在不合格品外表面或外包装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识,必要时用红色箭头标签指明缺陷位置。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内。对正在加工的产品仍存在有不合格的隐患时,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并与操作者、现场主管对不良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生产部门及时的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当产品材料错误或不良率高于公司规定允许的不良率时,检验人员依照检验结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描述的缺陷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与责任部门。 4.5.5品质部检验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效果确认栏中对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加以记录。 4.5.6 不合格品返修后必须重新报检确认,若确认不合格必须重新再返修,直至返修合格为止。 5.检验记录 5.1《首件检验报告》《制程巡检、终检报告》 5.1.1检验员在巡检中要及时把巡检结果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真实的反映检验员的工作情况及当时产品的质量情况。

IQC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

1.目的:规定IQC对来的检验方法和步骤,确保来料满足规定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兴达公司对采购之物料及外协加工之产品(含客户提供)的质量检验工作。 3.职责: 3.1IQC负责来料检验、验证和核查工作,填写检验报告,对不合格之物料进行标识、隔离,并请示上级对不合格品如何处理。 3.2QA主管负责审核来料之检验报告,对不合格来料提出和落实的处置方法,负责与供方进行品质联络。3.3品质部经理负责裁定不合格来料的处置方法。 4.工具和物料:见相关之来料允收标准。 5.检验程序: 5.1 5.3检验前的准备: 5.3.1.IQC在收到有来料到厂的通知后,须及时了解来料的情况作好检验前的准备。 5.3.1a.准备好每种物料的“来料允收标准”(如未制定有允收标准,则按内部制程标准),如为外发加工品,需找到该产品的MI资料。 5.3.1b.准备好<合格供应商清单>。 5.3.1C.按“来料允收标准”或MI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检验工具和物料。 5.3.1d.准备好。 5.3.2.核对来料的编号、名称、规格是否相符,如不符,则与采购(或仓库)确认清楚。 5. 3. 3.核对来料有无欧盟之ROHS要求,如有需贴有ROHS标签,否则判为不合格.

直接判为不合格来料。 5.4.检验和判定: 5.4.1.根据来料数量对照5.2条和附件1〈抽样表〉确定抽查的样本(即抽查数量),然后从来料中随机抽取相应数量之来料,(外发加工尾数板和问题板必须全检)。 5.4.2.依据该来料相应的“来料允收标准”或MI中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允收标准进行检查。 5.4.3.将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数量)记录于〈IQC检验报告〉中,记录时把不良缺陷分开为“MA”和“MI”两个级别。 5.4.4.将样本中所有存在的不合品按样方案的AC、Re进行判定,只要有一类的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Re 数,则判定该批来料为“不合格”,只有类的不合格数都小于或等于AC数,于判定该批来料为“合格”。5.5.检验结果的处理: 5.5.1.如判定来料为“合格品”,在《流程卡》上签名,放入下工序。 5.5.2.如判定来料为“不合格”,及时反应给QA主管,由QA主管根据不良情况提出处理方法,由品质部经理作出裁定,然后由QA主管根据裁定之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6.注意事项: 6.1.每班的IQC在下班前统计好当班的报表,交给主管审核后存档。 6.2.交接班时,将工具放回原处,填写交班记录本,作好交接班工作。 7.相关文件和记录: 7.1《合格供应商清单》 7.2相关之“来料允收标准”、MI 7.3《IQC检验报告》 7.4《流程卡》

电子物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子物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电子物料来料检验及抽料度划,满足市场产品要求。 二、范围: 适用所有机型的电容排、电阻排、坦电容、晶振、石英晶体、震荡器、滤波器、变压器、耦合器、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功放、功放控制器、红外管、SMT电阻、SMT电容、SMT电感、峰鸣器、ESD 管来料、压敏电阻、纽扣电池、IC、QFP、BGA、屏蔽罩等贴片电子类来料。 三、检验设备、方法、环境: 3.1、检验环境准备: 3.1.1、照明:室内照明,450LUX以上,10倍放大镜,必要时备用50倍以下显微镜; 3.1.2、 ESD防护,必须佩戴良好的静电防护措施(佩戴静电手套与静电 手环,手环接上静电接地线)ESD必须符合要求(桌面对地阻抗小 于2欧姆,桌面的绝缘阻抗:1*10^6—1*10^9等); 3.1.3、检验前需要确认工作平台的清洁 3.2、外观检验方法: 3.2.1、对于包装、料号、封装等项目的外观检查,只需要目视检查就可以。 3.2.2、对于尺寸、平面度、曲翘等要用10倍以上放大镜、显微镜,塞尺等工具检验。

3.3、检验工具/仪器: 3.3.1、游标卡尺、平面台、塞尺; 3.3.2、10倍放大镜、显微镜。 四、特殊定义: 4.1.标准: 4.1.1允许标准(Accept Criterion):包括理想状况、允许状况、拒 收状况三种状况。 4.1.2 理想状况(Targe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接进理想或完美的 组装结果,良好的组装可靠度。 4.1.3 允许状况(Accept criterion):此组装未达到理想组装结果,但能维持组装可靠度,视为合格。 4.1.4 拒收状况(Reject criterion):此组装不能符合标准,影响公司组装产品功能,视为不合格。 4.2.缺点定义: 4.2.1 致命缺点(critical defect):足以造成人或机器产生伤害, 或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的缺点,我们称为致命缺点,以CR表示; 4.2.2主要缺点(major defect):缺点已造成制品实质功能失去实 用性或可靠度降低,产品损坏,功能不良,称之为主要缺点, 以MA表示; 4.2.3 次要缺点(minor defect):缺点并无造产品的实用性,且仍

(完整word版)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指导检验员正确操作程序,控制好产品质量。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白胎检验员的选瓷工序。 三、职责:检验员负责正确执行本作业指导。 四、工作程序及作业内容: 1、由车间办公室开具生产计划加工单,班长按计划单要求开领料单到仓库领料。 2、班长负责产品的器型、材质等信息和内容的核对,并填写交接单(即领料单)。 3、班长应按规划好指定的地方,带领检验员按要求堆放未检验、已检验、次品、废品,并按要求挂标识牌,要列明订单号、品名、数量、材质,对次品要在每盒上贴上《次品明细表》,并按要求集中到指定的地点。 4、要爱护产品,轻拿轻放,禁止人为的破坏现象。 5、检验程序 1)在检验前,每一个检验员必须先对样品(样品由班长提供,分别画列出可接受及不可接受参对样)并要告知检验员相关注意事项、质量等级。 2)A俯视杯口及杯内 B双手拿杯从杯把部位开始转动检验、目测、变形、针孔、落渣、黑点、刺手等外观质量、按公司内控质量标准,如有指定要求的则按

指定要求来操作。 3)底部严禁单手拿杯。 4)原则上检验是原包装来,原包装回,如有要求按托盒或木板,则应按要求更换。 5)检验过的产品要按要求堆放,并做好记录。 6)班长要统计好每天每单挑选报表,并在第二天上午10:00前交办公室审核。 7)检验员发现质量超出正常范围,应告知班长,班长应告知办公室人员,办公室人员做出最终认定。 8)班长要对检验员检验过的产品进行抽检,抽检率是不能低于10%,发现检验员检验的产品超出内控指定的范围2%以上的,班长要通知其进行复核。 9)要求服从工作安排,团结协作。 10)坚持按时上下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加班,应按要求来加班。11)保持工作场地及岗位的清洁、整齐,做到随时干净,养成下班前及时整理的习惯。

注塑换模作业指导书

一、使用目的:指导注塑换模的规范操作及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预防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意外事 故。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用于注塑领班在换模中的操作指导。 三、换模程序及注意事项: A、领班接主管签发的《换模指令单》后的准备工作。 1、将待产模从模具存放区调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型腔、分型面有无生锈或粘有残 料,导柱、导柱套是否磨损、变形、配合是否紧密,弹簧是否疲劳、断裂,顶针是否折断或缺少,滑块是否灵活,冷却水道是否畅通,水咀是否安装配套。 B、开始换模 1、关上料桶闸刀,当胶筒余料用完后退出座台,如需要更换材料或颜色应将料桶余料放出,并 对料桶、胶筒进行清理,待清理干净后再加入新料。 2、卸模:用抹布将模具分型面拭擦干净,前后模喷上防锈剂,闭合模具,装上吊环,用行车吊 钩可靠套牢,松开模具夹板,将机台设定为调试状态,慢速打开机台动模板,同时,注意模具状态,将模具吊高到适当位置(便于拆除水管),关闭冷却水阀,用螺丝刀松开水管锁箍,拔脱水管,再将模具吊起移至无人安全区放下。 3、装模:用量具测量待装模厚度,输入电脑,启动自动调模功能进行粗调模,同时将待产模装 上吊环,用葫芦钩套牢,拉动葫芦链条上升模具,上升至适当高度平移至机台装模区上方,对准中心慢速下降,操作中应谨慎小心,避免撞伤机台哥林柱,当下降到适当位置,将模具衬套套上定位铁圈,对准机台前板中心孔,移动行车,使模具紧贴机台前板,闭合机台动模板,关闭机台马达,开始安装夹板,前后模两边各不得少于四块夹板,螺母锁定确认可靠夹紧模具后,取掉行车吊钩,将前后模冷却水接好(注意水管一进一出为一组,接好后打开水阀观察是否有漏水现象,启动马达,打开模具用抹布清擦分型面(清擦时注意不要将模腔光面弄花)。 4、调试 1)、对模具厚度进行精调整,根据模具制品投影面积适当调整锁模力,一般电脑参数设定选择50—85范围之间为宜,锁模力设定不宜过大,正常情况下以保证产品不溢边为基准。 2)、如指令要求使用的原料与现用材料不同,清洗料筒后应根据新材料工艺重新设定胶筒温度。 3)、调整开模终止位置,以便于取拿产品为宜,各段闭、合模压力、速度视情况而设定,应考虑开、闭模动作运行中机台的平稳度。闭模时模具导柱对套导、回位针对前模分型面,滑块导柱对滑块导孔等之间的撞击、摩擦,尤其是滑块部分,闭模过快,易导致滑块导柱变形或严重磨损,开模过快,由于受导柱拉力惯性作用,当完全脱离导柱后,滑块继续滑动而脱离定位钢珠,极易导致下一模滑块压坏。

04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手册-质量控制编号:CCPG/G-0205-C304 版号/改次:C/1密级:D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工作文件第1 页共1 页 1.0适用范围 1.1管理处品质主管每周/月对专业组的例行品质检验。 2.0检验准备 2.1品质主管应编制月度品质检验时间安排表并提前知会相关专业主管,要求其一起参与品 质检验和做好品质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2.2品质检验前各专业主管的例行工作检查应已完成。 2.3品质主管每天应浏览公司EAS系统、CRM系统、PMS系统、社区网站和相关媒体报道。2.4品质主管应整理本期对各专业组日常发现的问题记录以及上期发出的《纠正预防单》。2.5品质主管应在PMS 系统中编制工作计划并生成品质检验工单。 2.6准备PDA、记录笔、《品质检验表》和《工作日记本》等检验工具。 3.0现场检验 3.1品质主管应抽检专业组的各项工作记录表单,对所有工作记录表单每月应至少检验一遍。 3.2品质主管应检验专业主管的《服务检查表》、《工作日记本》。 3.3对本期日常发现的问题,品质主管应跟踪检验。 3.4品质主管应对上期发出的《纠正预防单》进行现场验证,符合的关闭,不符合的继续跟 踪。 3.5品质主管应针对《品质检验表》内容逐项检验,当场指出存在问题,并取得陪检人的确 认。 3.6品质主管应针对《品质检验表》内容进行判定(合格项A、不完善项B、不合格项X、 不相关项N),并将检验结果录入PMS系统中。 3.7品质主管和专业主管双方在《品质检验表》内签字确认。 4.0检验沟通 4.1品质主管应针对重大不合格项或经常重复发生的一般项(包括《品质检验表》外的问题) 与专业主管沟通其成因和相应的影响。 4.2要求专业主管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和纠正预防完成时间。 4.3品质主管应在《工作日记本》中做好记录或发出《纠正预防单》。

试模打样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认自制模具和外来模具、产品结构、塑料原料、色母(色粉)是否符合开发设计的要求,保证量产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自制模具和外来模具的试模打样过程。 3.术语和定义: 3.1CP:控制计划 3.2SIP:检查规格书 3.3SOP:作业指导书 4.职责: 4.1工艺部:负责外来模具的验收、模具相关信息输入系统、试模、写试模报告、开试检讨会、试模问 题的处理跟进。 4.2模具部:负责自制模具试模资料准备、模具相关信息输入系统、开“打样单”、模具问题的纠正。 4.3品质部:负责试模样品的检验,制定CP、SIP。 4.4业务部:开“打样单”;试模原材料的准备、制定试模计划;负责外部模具问题的外部联络处理、 样品送样签样。 4.5注塑部:负责试模原料的领料、拌料、加料、烘料、领模、架模、制定注塑作业指导书、制定注塑 捆包仕样书。 4.6丝印组装部:负责样品后工序加工(组装、丝印、烫金)以及制定后加工工序管理工程图、作业指 导书。 5.作业内容: 5.1外来模具试模准备 5.1.1业务接到客户外发模具通知后,业务员按排车辆把模具拉回,然后通知工艺部对模具进行验收, 模具验收合格后通知模具维修组入库,模具入库依《模具维修保养程序》有关模具入库相关规定进行。模具验收不合格,则通知业务部联系客人处理。 5.1.2外部模具相关信息,由工艺部输入生产管理系统中。 5.1.3各部门收到“打样单”前,业务员需从客人处要回产品图纸、BOM、移模样品(如有),弄 清楚打样数量、送样日期、打样要求及注意事项等;业务部PMC准备好试模原材料,作好试模计划; 丝印组装部做好样品后工序加工的工装夹具准备(如样品有后工序加工)。 5.1.4业务员进入电脑系统“打样通知单”内填写“打样单”给相关部门。 5.1.5注塑部根据业务部“打样单”的要求及试模计划,进行领料、拌料、加料、烘料作业,具体作 业依《注塑加料作业指导书》规定执行。

注塑模具更换作业指导书

注塑模具更换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工作指导书旨在保证正确控制模具更换及操作. 2、职责 领班,上模工,有责任使本工作指导书付诸实施,生产,模具主管起监督作用。 3、定义 模具更换: 模具拆除及模具的安装. 4、工作步骤 1 模具拆除 1.1 根据每日生产安排,上模工将工具箱移至所需换模机器旁,并对当前机器上所生 产模具进行核对是否是所需换模号码,及生产定单是否完成. 1.2 上模工将最后一模样品放入样品袋. 1.3 将吊车移动至注射机上方,机器炮台移至安全处。 1.4 确认机器为手动状态,下载生产运行信息。 1.5 打开正反操作门,关闭进水阀,拆卸机器水管,取下卷帘。 1.6 关闭正反操作门,运行机器,解除顶针,调整顶针行程开关(如需). 1.7 合模, 设置机器换模运行模式. 1.8 打开正反操作门,扣上锁模扣(如有), 转移机械手至安全处,安置锁模块,拧紧 锁模块螺丝,安装吊装环,系上吊绳. 1.9 确定吊车主车在模具上方特定区域,降下吊钩. 1.10吊绳置于吊钩中,缓慢上升,微紧即可.

1.11开模具上四个固定压板及压块,并将压板及压块移至模具开合行程以外的安全位 置. 1.12闭正反操作门,运行机器,并使机器座板与模具分离. 1.13慢起吊吊钩,将模具上升至安全处,移动主车使模具脱离机器工作范围,并用排水 工具将模内冷却水排除, 拆卸模具水管(如有),将模具放置于拖车上,分离吊钩与吊绳,并上升吊钩至安全处. 1.14吊车移至指定位置. 1.15洁机器模板与机座. 1.16写模具跟踪表,取下样品袋,附于模具上. 1.17工具及工具箱复位. 1.18模具移至模具室指定位置. 2.模具安装 2.1 模房人员跟据每日生产安排计划,前一天将生产模具移至所需更换模具的机 器旁边,并附上模具跟踪表及样品袋. 2.2 当需更换模具时,上模工跟据每日生产安排计划,核对机器旁边的模具是否是生 产模号. 2.3 确定模号后,检查新模具的顶针系统,根据机器更换顶针连结器(如需). 2.4 检查所需换模机器上是否安装着模具,如有则按模具拆除方法卸下模具。 2.5 检查机器座板,根据模具结构,调整固定压板位置,锁紧压板螺丝. 2.6 把吊车从安全处移至模具上方,下降吊钩,吊绳穿入吊环及吊钩中. 2.7 起吊吊钩,连接模具水管(如有),并将模具放置于机器两座板之间,注意模具定 位圈方向. 2.8 将模具定位圈对准机器座板定位孔. 2.9 关闭正反操作门,运行机器,合上可移动座板.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书

深圳市****** 家具有限公司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版本/版次:A/1 总页数:18页文件编号:MB-PZ-003 生效日期: 编制:审核:核准: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效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 MB-PZ-003 版本/版次 A/1 页 次 4/18 生效日期 制定 审核 批准 文件编号 MB-PZ-003 版本/版次 A/1 页 次 3/18 生效日期 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是为规范制程检验的流程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确保公司产品在加工 过程的质量控制 4. 2. 1制程巡检的时机与频次 A )当首件判定合格后,品管员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主要是通过技术要求 、客供样板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产品进行判定,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生产;

******家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家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B)正常情况下,每1小时必须对生产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一次,~ 定的产品需加大巡回检查频率,每30分钟须对生产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一次。每个工序最少检 验5PCS产品,把相关巡查的情况记录在《制程检验报告》上,便于追踪。 4. 2. 2、制程巡检的异常处理 A )当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发现工序生产不合格品时,必须首先通知生产作业员停止生产,把不品隔离 开来并标识清楚,记录相关的数量及质量状况,与车间班组长协商处理,达成一致后须 上报品质主管。如不能达成一致,须通知生产主管和品质主管处理,车间品管按最终处理结对不 良品进行处理。 B)车间不良品的处理方法通常有:报废、返修/返工、让步接收、降级处理等。 C)针对连续出现多次的工序不合格情况,生产部在短时间又无法改善时,制程品管须发出《纠 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追踪生产部改善进度。 4. 2. 3制程巡检的要点 A)员工是否按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 B)员工是否按要求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自检,核对图纸与样板; C)车间的不良品是否有按要求进行标识; D)转序产品是否有进行确认; E)设备是否进行检点; F)其它相关事项。 4. 3自检与互检的控制 4. 3. 1员工在做首件时,必须对试样的产品进行自检,量产的产品必须每30分钟进行一次自 检,发现不良情况必须立即向制程品管报告; 4. 3. 2生产过程的产品在转序时必须进行互检,当上一工序要转到下一工序加工和生产时,上一 工序作业员必须填写清楚《制程标识卡》,通知制程品管确认是否可以转序,只有经品管人 员确认和盖章的产品才可以转序。 5.记录保存:《制程检验报告》、《首件检验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由品管保存,《制程标 识卡》由品质部保存。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JIT快速换模作业指导书

JIT快速换模作业指导书 1.目的: 1.1 确保正确的上模方法达到高效、高品质 1.2 预防模具和机器被损坏 1.3 保证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1.4 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2.1 适用对象:塑胶产品模具快速切换的全过程 2.2 使用部门:注塑生产部 3.定义:快速换模是将模具的产品换模时间、生产启动时间或调整时间等尽可能减少的一种过程改进方法。可显著地缩短机器安装、设定换模所需的时间。 4.权责: 4.1模具技术员:担任上下模作业及模具、设备等的日常点检和保养。 4.2生产领班、主管:在上司的指挥、监督下,依据生产指令单或计划表,准备、调整担任的生产;并指挥、监督生产设备机器的整备与领班/班员来进行生产活动。 4.3技术领班、主管:负责上下模作业,并对本作业指导书的有效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和技能培训。

4.4模具维修员:负责模具状态确认跟踪,维修,非生产时间模保保养防护,出入记录和模具存放区域6S管理。 4.6甲、乙:甲为换模主担当,是机台前面的操控人员,原则上由经验丰富的技术领班或主管亲自担任;乙为换模副担当,是机台后面的辅助人员,由熟练的模具技术员担任。 5.作业内容: 一.准备工作: 5.1模具状态确认; 5.1.1生产领班接到《生产指令单》后,应在2H以内以《内部联络单》或口头指令方式通知模具维修员确认模具目前状态(待生产、待维修、维修中)和位置; 5.1.2模具维修员应在0.5H以内回复结果,明确具体交付生产时间,特急《生产指令单》第一时间完成。 5.2模具及工具准备; 5.2.1模具经确认可交付生产后,模具维修员应及时将其放在待生产模具区域或当面知会模具技术员/技术领班具体位置,并说明注意事项; 5.2.2模具技术员接到《上下模通知单》或口头指令后应认真审核,明确相关要求,并做好工具准备,避免临时找工具,延误时间。 5.3 原材料准备/烘烤 5.3.1生产部领班确认《生产指令单》的同时要先看看计划生产数量还差多 少?下个产品的材料是一样的吗?料筒温度相差大不大?在即将够数时要

电子类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子类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电子物料来料检验及抽样计划,满足客户的要求,特制定该检验规范。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机型电容排、电阻排、聚脂薄膜电容、钽电容、晶振、石英晶体、振荡器、滤波器、变压器、耦合器、晶体管、场效应管、三极管、三极管组合、变容二极管、功放、功放控制器、红外管、SMT电容、NTC电阻、SMT电阻、各种机型IC、BGA、SMT发光二极管、普通二极管、SMT电感、蜂鸣器、ESD管来料、压敏电阻、钮扣电池(电容)等贴片电子类来料。 三、标准与定义: 1、标准 【允收标准】 (Accept Criterion):允收标准为包括理想状况、允收状况、拒收状况等三种状况。 【理想状况】 (Targe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接近理想与完美的组装结果。能有良好组装可靠度,判定为理想状况。 【允收状况】 (Accep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未符合接近理想状况,但能维持组装可靠度故视为合格状况,判定为允收状况。 【拒收状况】(Rejec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未能符合标准,其有可能影响产品的功能性,但基于外观因素以维持本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判定为拒收状况。 2、缺点定义 【致命缺点】(Critical Defect):指缺点足以造成人体或机器产生伤害,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缺点,称为致命缺点,以CR表示。 【主要缺点】(Major Defect):指缺点对制品的实质功能上已失去实用性或造成可靠度降低,产品损坏、功能不良称为主要缺点,以MA表示。 【次要缺点】(Minor Defect):指单位缺点的使用性能,实质上并无降低其实用性,且仍能达到所期望目的,一般为外观或机构组装上的差异,以MI表示。 3、抽样计划 按GB2828普通级Ⅱ级水准: 【致命缺点】(CR:Critical)不允许出现此类缺陷;

外发加工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外发加工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为来料检验人员明确来料品质质量要求,特制定此通用标准作为来料检验的标准,同时提供给供应商了解本公司的品质水平要求,加强品质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外发加工产品(电镀件、导电漆、喷油件、镭雕件、移印件、丝印件)入厂时的检验。 3.权责单位 3.1检验规范由品保单位制定,品保单位经理核准后发行。 3.2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核准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0检验依据 4.1依据工程提供产品图纸进行检验。 4.2依据工程提供的产品样板进行检验。 4.3依据制定的检验标准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检验。 5.0检验标准 5.1检验工具 卡尺、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点卡、刀片、3M600胶纸、RAC耐耐磨仪、硬度测试仪、酒精、棉布等。 5.2允收标准 a. 外观按照MIL-STD-105E一般检验水准II抽样,AQL定为CRI=0、MAJ=0.65、

MIN=1.0; b. 性能测试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1抽样,AQL定为C=0; c. 尺寸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3抽样,AQL定为C=0. 5.3缺陷定义 a. 缺陷(CRI):产品功能完全失常或会导致使用者或操作者生命安全之缺陷。 b. 缺陷(MAJ):产品部分功能、结构失常或严重的外观不良会导致客户拒收或抱怨的缺陷。 c. 缺陷(MIN):产品明显的外观不良可能会导致客户抱怨或包装方面的缺陷。 5.4检验条件 a. 光源:标准光源灯光; b. 检物表面与眼睛距离:30~40cm; c. 视线与被检物表面角度: 45±15o; d. 检验时间:≤10S; e. 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6.0检验内容 ①电镀件

精心整理模具公司全套作业指导书

XXX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三级文件清单 序号作业类型文件编号&名称版本/次制订单位 1 岗位职责MD-TD-001 CNC编程员A/0模具部 2MD-TD-002 CNC技工A/0模具部3MD-TD-003 CNC组长A/0模具部4MD-TD-004 EDM技工A/0模具部5MD-TD-005 EDM组长A/0模具部6MD-TD-006 财务A/0模具部7MD-TD-007 采购A/0模具部8MD-TD-008 车床技工A/0模具部9MD-TD-009 车床组长A/0模具部10MD-TD-010 跟模工程师A/0模具部11MD-TD-011 加工车间主管A/0模具部12MD-TD-012 加工车间助理A/0模具部13MD-TD-013 模具经理A/0模具部14MD-TD-014 磨床技工A/0模具部15MD-TD-015 磨床组长A/0模具部16MD-TD-016 品质部IPQC A/0模具部17MD-TD-017 品质部IQC A/0模具部18MD-TD-018 品质部OQC A/0模具部19MD-TD-019 品质组长A/0模具部20MD-TD-020 钳工车间主管A/0模具部21MD-TD-021 钳工技工A/0模具部22MD-TD-022 钳工技师A/0模具部23MD-TD-023 钳工学员A/0模具部24MD-TD-024 设计师A/0模具部25MD-TD-025 设计主管A/0模具部26MD-TD-026 铣床技工A/0模具部27MD-TD-027 铣床组长A/0模具部28MD-TD-028 线割技工A/0模具部29MD-TD-029 线割组长A/0模具部30MD-TD-030 业务经理A/0模具部31MD-TD-031 业务员A/0模具部32MD-TD-032 CNC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33MD-TD-033 EDM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冲压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五金冲压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注塑换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车间换装模作业指导 一、使用目的:指导注塑换模的规范操作及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预防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意外事 故。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用于注塑领班及员工在换模中的操作指导。 三、换模程序及注意事项: A、领班接计划下发的《生产计划单》后的准备工作: 1、将待产模从模具存放区调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型腔、分型面有无生锈或粘有残 料,导柱、导柱套是否磨损、变形、配合是否紧密,弹簧是否疲劳、断裂,顶针是否折断或缺少,滑块是否灵活,冷却水道是否畅通,水咀是否安装配套。 B、开始换模: 1、关上料桶闸刀,当胶筒余料用完后退出座台,如需要更换材料或颜色应将料桶余料放出,并 对料桶、胶筒进行清理,待清理干净后再加入新料。 2、卸模:用抹布将模具分型面拭擦干净,前后模喷上防锈剂,闭合模具,装上吊环,用行车吊 钩可靠套牢,松开模具夹板,将机台设定为调试状态,慢速打开机台动模板,同时,注意模具状态,将模具吊高到适当位置(便于拆除水管),关闭冷却水阀,用螺丝刀松开水管锁箍,拔脱水管,再将模具吊起移至无人安全区放下。 3、装模:将待产模装上吊环,用葫芦钩套牢,拉动葫芦链条上升模具,上升至适当高度平移至 机台装模区上方,对准中心慢速下降,操作中应谨慎小心,避免撞伤机台哥林柱,当下降到适当位置,将模具衬套套上定位铁圈,对准机台前板中心孔,移动行车,使模具紧贴机台前板,闭合机台动模板,关闭机台马达,开始安装夹板,前后模两边各不得少于四块夹板,螺母锁定确认可靠夹紧模具后,取掉行车吊钩,将前后模冷却水接好(注意水管一进一出为一组,接好后打开水阀观察是否有漏水现象,启动马达,打开模具用抹布清擦分型面(清擦时注意不要将模腔光面弄花)。 4、调试 1)、如指令要求使用的原料与现用材料不同,清洗料筒后应根据新材料工艺重新设定胶筒温度。 2)、调整开模终止位置,以便于取拿产品为宜,各段闭、合模压力、速度视情况而设定,应考虑开、闭模动作运行中机台的平稳度。闭模时模具导柱对套导、回位针对前模分型面,滑块导柱对滑块导孔等之间的撞击、摩擦,尤其是滑块部分,闭模过快,易导致滑块导柱变形或严重磨损,开模过快,由于受导柱拉力惯性作用,当完全脱离导柱后,滑块继续滑动而脱离定位钢珠,极易导致下一模滑块压坏。 3)、开模终止位置设定后,可调节机台机械保险档块与保险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规定为2-5CM 左右,同时检查档块是否可靠起落。

模具保养作业指导书00627

1.0目的:规范模具保养作业,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确保量产顺畅,减少品质异常。 2.0范围:适用于制造总厂所有模具。 3.0定义: 3.1计划保养:又称大保养、分解保养,是指对所有模具按保养计划进行拆散、清洗、除锈、涂抹润滑油等的保养工作; 3.2产前保养:指停产时间达一月以上,需再次生产的模具进行的保养工作; 3.3产中保养:指对在生产的模具在机台上进行分型面清扫、清理异物及添加润滑剂等日常保养作业; 3.4产后保养:又称小保养,指对生产后的模具进行分型面清扫、除锈等的保养工作; 3.5异常保养:又称中保养,指对生产中模具出现异常时进行拆散、清洗、除锈、涂抹润滑油等的保养工作; 3.6 3.7PC+30%GF:聚碳酸酯+30%玻璃纤料。 3.8PA+(45%-50%)GF:尼龙+(45%-50%)玻璃纤料。 4.0权责: 4.1模保员:负责对模具进行保养; 4.2模保组长:检查模保员的保养工作。 5.0作业内容: 5.1计划保养:模保抄数员每天对生产的模具进行抄数统计,统计的数据给模具装配课文员,文员对符合保养条件的模具通过邮件发给成型, 由成型安排下模,开据《模具保养申请通知单》连同模具一起拉到模保组,模保组接到《模具保养申请单》及模具后对模具的外部另配件进行点检,零配件不全或有损坏的要登记在《模具保养申请单》上双方签名确认,确认无误后模保组开始对模具进行保养作业;模保组接收到成型各课室开出的《模具保养申请验收单》、模具后,开始保养工作; 5.2产前保养:成型根据生管的生产排单对模具进行上机生产,成型课领模员开具《领料单》到模具仓库把要生产的模具领出,开《模具保 养申请单》把模具拉至模保组,模保组接到《模具保养申请单》及模具后对模具的外部另配件进行点检,零配件不全或有损坏的要登记在《模具保养申请单》上双方签名确认,确认无误后模保组开始对模具进行保养作业; 5.3产中保养:由成型课安排人员每天对在生产的模具在机台上进行分型面清扫、清理异物、添加润滑剂等日常保养作业; 5.4产后保养:模具生产完成后,由成型在机台上把分型面清扫干净、清理异物、吹干净运水、模胚外表的锈迹处理干净、把顶针顶出喷上 防锈油后合上模具,开具《退模单》把模具退至模具仓库,模具仓管员负责对模具的外部零配件及产后保养的品质进行点检,OK后上架存放并做好模具入库记录;(如点检发现模具零配件不够、损坏或产后保养不到位的拒绝入库作业) 5.5异常保养:模具在生产中出现顶针不顺、模具漏水、产品上有油污或模具开、合模有异响等现象,由成型开具《模具保养申请单》把模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模板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的:对IQC品检人员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1、实用围:来料进料检验 2、质检步骤 (1)来料暂收 (2)来料检查 (3)物料入库 3、质检要点及规 (1)来料暂收:仓管收到供应商的送货单后根据送货单核对来料:数量,种类及标签容等无误后送交IQC 检验,予以暂收,并签回货单给来料厂商。 (2)来料检查:IQC品检人员收到进料验收单后,依验收单和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生管,如符合,则进行下一步检验。一般先抽查来料的一定比例(以仓库来料质检标准),查看品质情况,再决定入库全检,还是退料。 (3)检查容: (1)外观: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离样品30CM目视; (2)尺寸规格:用卡尺/钢尺测量,厚度用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 (3)粘性分别按:GB/T4852-2002、GB/T4851-1998、GB/T2792-1998中方法执行,结果记录于《可靠度测试报告》中; (4)包装完好、标识正确、完整、清晰,环保材料查看是否贴有相应的环保标签,第一批进料时要附SGS 报告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5)检验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填写《物料检验表》并通知仓库入库,仓库要按材料类型(环保与实用型)及种类分开放置标示清楚,成品料由IQC人员包装放于待出货区。以仓库物料质检标准。 (6)物料入库:检查完毕,要提交《原材料进库验货》交上级处理,并对合格暂收物料进行入库登记。异常物料特《原材料进库验货》批示后,按批示处理。 4、注意事项 (1)要保持物料的整洁。 (2)贵重物品及特殊要求物料要逐一检查。 (3)新的物料需给技术开发部确认。 5、异常处理办法 物料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即时向采购及品管主管反映,录求解决方法,尽快处理。 6、不合格品的处理: (1)IQC判定为不合格时,在产品包装外贴上退货/拒收标签,把产品转移到不合格/退货区域,并报品质主管确认签字后,送采购/生管签名后发到供应商,供应商未在2个工作日回复的报仓库直接作退货处理;如为急料,经品质主管与采购,生管,业务协商后,呈经理审批,按评审意见办理; (2)跟据供应商提供的改善方案,IQC品管员对下批来料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记录结果。 7、材料环保要求管理: (1)原材料必须符合无毒或低毒环保要求,且符合国际环境保护之法律法规要求,每批来料必须符合联昌环境有害物质管理标准之规定,第一批来料必须附有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如SGS)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并贴有环保标签,按批随货物送达; (2)原材料为环保产品,必须要求仓库单独放在环保区域且要分类保管,贴上环保标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