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平板试验讲解要点
- 格式:pptx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28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exercise test,TET)就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与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就是最易被接受与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 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就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与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与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与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 exercise 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 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2020年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结果解读(全文)平板运动心电血压综合试验(简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lectrocardiogram test, TET),即目前最常用的运动心电图试验,通过分级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率、心电、血压、运动时间、伴随症状/体征等综合临床情况来判断临床意义。
其信息量丰富,反映临床情况真实可靠,目前不仅能辅助诊断冠心病,而且还是临床风险/疗效评价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
[1]-[5]一、平板运动试验的评价参数(一)常用的参数2002年ACC/AHA平板运动试验国际指南更新中列出了平板运动试验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参数,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见表1)。
同时明确指出,对于该项检查结果的解读,应包括对运动能力、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变化以及心电图改变的评估。
表1:平板运动试验中的参数1.心电图改变运动中ST段偏移发生的时间早、偏移的导联数目多、持续时间长、运动后偏移程度恢复缓慢等,均提示病情较严重,风险较高。
2.血流动力学指标(1)运动中血压下降(排除伪差、干扰因素)超过10mmHg并伴全身反应,如低血压休克者。
(2)对于HCM运动期间的血压反应异常(血压升高<20mmHg或继续运动下降>20mmHg)可作为HCM患者SCD危险分层评价的一部分(证据水平B)。
目前,用于HCM风险评估主要有5点:①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亲属早发HCM相关的SCD;②与神经心源性晕厥不相符合的不明原因的晕厥;③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多阵和/或时间延长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④运动后血压反应异常,出现运动后低血压或血压反应减弱,收缩压升高或降低>20mmHg(1mmHg =0.1333kPa),或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出现低血压;⑤左室心肌显著肥厚(最厚处≥30mm)。
多个危险因素能够增强预测SCD风险的效力[6]。
3.临床症状的评估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中度以上心绞痛伴缺血型ST-T改变。
运动平板试验操作流程一、检查目的:运动平板试验是运动负荷试验的一种,是通过分级运动来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脏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相应增加以诱发心肌缺血,并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出来,从而辅助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
二、适应症:①隐匿性冠心病早期检出;②怀疑为心绞痛,但静息心电图正常;③不明原因的胸痛鉴别;④评价窦房结功能;⑤检出不确定的高血压病;⑥评价与运动有关的心律失常的性质;⑦评价冠心病内科治疗、介入及外科治疗的效果;⑧鉴定飞行员、运动员等特殊人员的体力状态。
三、禁忌症:①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频繁发作;②静息心电图已有明显缺血;③急性心梗或心梗合并室壁瘤;④心脏扩大、有明心力衰竭、严重瓣膜病、心肌病;⑤严重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180/110mmHg);⑥妊娠、盆血、甲亢;⑦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⑧主动脉夹层、肺栓塞;⑨严重运动障碍。
四、运动终止目标①达目标心率(极量220-年龄,次极量195-年龄);②出现阳性结果或缺血性ST压低≥0.2mv;③严重心律失常;④运动负荷试验进行性增加,心率反而减慢或收缩压较运动前下降10 mmHg或运动中≥250/115 mmHg;⑤心绞痛、头晕、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步态不稳;⑥病人要求终止。
五、阳性标准①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典型心绞痛;② R波为主的导联,ST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2min,运动前原有ST段下移者,在原有基础上再下移≥0.1mV,持续时间应>2 min;③无病理性Q波导联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持续时间>1 min;④ U波倒置;⑤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ST段呈近似水平下移或J点下移或T波改变,均不能作为运动试验阳性指标。
阿托品试验操作流程一、适应症:心率显著缓慢,怀疑SSS综合症二、禁忌症: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心律失常、长Q-T间期、高血压病。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须知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须知
1. 活动平板试验为无创伤相对安全检查,应消除紧张心情。
2. 活动平板试验是大运动量心脏负荷试验,需耗氧。
3. 运动中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或下降、恶心、头晕,体力不支等症状。
4. 运动中可能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及恶性心律失常等意外症状。
5. 检查前需和就诊临床医师做好一切运动试验必需的准备,包括必要的体检和常规心电图、X胸片、心脏B超血脂血糖等检查。
6. 停服抗洋地黄及抗心绞痛累药物至少3-4个半衰期。
7. 检查前2小时禁食并禁烟酒。
8. 试验禁忌症:急性和近期(4-6周)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炎、心包炎、肺梗塞;重度瓣膜狭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未被控制的高血压(220/120mmHg);严重未被控制的恶心心律失常,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等;下肢运动不便,体弱或不合作者。
9. 受检者充分理解检查中注意事项及不良后果,同意检查,在知情书上签名为准。
10. 在运动过程中受检者面色苍白、呼吸不顺、血压陡高或下降明显、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及体力不支,应立即停止运动。
活动平板试验学习笔记一、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二、原理:生理情况下,运动时为满足肌肉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率相应加快,心排出丝相应增加,而必然伴随心肌耗氧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病人在静息状态下可以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
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快慢、心室大小、室壁张力、室内压力增加速度及心室射血时间有关。
在临床上,一般以心率或心率与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反映心肌耗氧量悄况。
三、需要认识的几个知识1、心电图运动试验(EET)(1)根据试验目的和运动条件:极量运动——通过心率计算,预计最大心率(目标心率)=220—年龄次极量运动——没有公认的标准,常用预计最大心率*85%;也有用200—年龄或190—年龄(2)根据运动负荷:递增功率运动试验——规定时间间隔内运动强度的改变恒定功率运动试验——功率恒定,时间不定多级运动试验——每3min一级(3)根据运动方式:A、二级阶梯试验——按年龄、性别、体重不同,以适当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次数的二级梯登梯运动。
分析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该方法虽简单、易行、经济、安全,但由于负荷量小,敏感性较差,因而假阴性率较高。
日前,这一方法已纂本淘汰。
B、平板试验——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让病人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速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病人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C、踏车试验——让病人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作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直至病人的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
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运动平板试验护理运动平板试验是运动负荷试验的一种,是通过分级运动来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脏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相应增加以诱发心肌缺血,并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出来,从而辅助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
检查过程中由于患者对运动的耐受性差异有显著性,有可能发生晕厥和血流动力学异常,所以运动平板试验的护理有其特殊性。
一、试验前准备1、病人的心理准备检查前询问病史,再次筛选禁忌症,了解常规心电图结果,以帮助判断是否具有检查适应症并确定是否为高危患者。
向病人详细解释进行此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运动试验方法及过程,消除其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以取得配合;在运动中随时调整病人的步行姿势,以减少肌电干扰,确保一份清晰的心电图资料。
2、皮肤准备为了保证得到一份清晰满意的运动心电图,皮肤准备非常重要,先用砂纸行米字打磨,再用95%酒精棉球脱脂,以除污垢及角质层。
若皮肤清洁不彻底时电极粘贴不牢,运动时易脱落而影响运动时的心电图记录。
3、安置电极运动心电图主要观察ST段变化,故其阳性结果与电极放置部位密切相关。
一定把电极贴在骨性标志明显处,以排除呼吸运动时对基线的干扰。
4、试验前护理选择有适应证的患者,由于试验中患者可能会有不适感觉,如心悸、胸闷、头晕,故多有恐惧、紧张心理,此时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安慰患者,耐心细致地为患者介绍试验目的、试验的整个过程,告诉他整个过程都有医护人员在场,消除患者的紧张及疑虑,以配合检查。
物品及药品准备:检查血压计、除颤仪、心电图机的性能是否完好,备好输液用具、吸氧装置及抢救药品等。
二、检查中的配合1、密切心电监护注意心率、ST段的变化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注意患者的面色、呼吸、步态状况,及时询问有何不适症状;若出现呼吸困难、头昏、步态不稳、极度乏力时应立即终止,给予平卧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如出现心前区疼痛时即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对于那些因平时活动量较小,而在检查中单纯出现乏力又无心电图改变者,鼓励其坚持做完检查,不要轻易终止,使其达到预期的负荷值。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exercise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Einthoven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 exercise 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 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精心整理1.诊断目的(1)帮助诊断不明原因的胸痛;(2)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3)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的症状(如晕厥、心悸、胸闷)的原因;(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5 (62. (1 (2 (3 (43. (1 (24.康复治疗目的(1)心肌梗死后运动处方的制定;(2)指导有心肌缺血的患者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3)指导其它心血管患者的康复治疗。
平板运动检查注意事项1.检查前可少量进餐,禁饮含咖啡因的饮料,禁吸烟、饮酒;2.检查时穿宽松舒适的衣服;3.嘱患者在检查中消除紧张心理,听从医生的指导,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4.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胸痛等症状;或aVR导联除外);(3)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段抬高≥0.1mV(V1(4)S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mV;(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6)血压不升或下降>10mmHg;(7)血压过高,超过210mmHg;(8)呼吸困难、头晕、眼花、苍白、发绀;(9)步态不稳、运动失调;(10)患者强烈要求停止运动。
二.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运动试验阳性指标:参考。
(1试验场所必须配备硝酸甘油、利多卡因、除颤器等急救设备及药品。
(3)试验过程中,进行心电图、心率和血压的严密监测。
(4)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应从低运动量开始,如100~200kg·m/min,每3min递增100~200kg·m/min,心率达120~125/min即终止运动。
禁忌症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7.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类型的流出道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