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点的运动学(滚动)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62
2016—2017年第1学期《理论力学》复习要点适用于20150300401/2/3/4/5/6、20150300501/2、20150301701/2/3/4、20150500901/2班第三部分 复习参考题目_判断题第1章 静力学基础1.力系的合力一定比分力大。
( )2.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3.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的两个力,都是二平衡力。
(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样是一对平衡力,因为它也满足二力平衡条件中所说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 )5.柔索类约束的约束力,其作用线沿柔索,其指向沿离开柔索方向而不能任意假定。
( )6.作用两个力,处于平衡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7.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表明:作用在物体上汇交于一点的三个力必是平衡力系。
( )8.作用于物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滑移,不改变原力对物体的外效应。
( )9.作用于物体同一平面上的三个力汇交,并不一定平衡;作用于物体同一平面上的三个力不汇交,并不一定不平衡。
( )10.约束力一定与主动力的方向相反。
( )11.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12.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可以将一个力分解成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反之,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肯定能合成为一个力。
( )1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因此它们组成平衡力系。
( )第2章 平面力系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与必要的几何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 ) 2.若两个力1F 、2F 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相等,即12F F = 。
( )3.一个力不可能分解为一个力偶;一个力偶也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 )4.图示为分别作用在刚体上A 、B 、C 、D 点的4个共面力,它们所构成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且为平行四边形。
由于多边形自行封闭,所以该4个力是平衡的。
运动学部分:一、点的运动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点的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等);选择坐标系,建立运动方程,求速度、加速度。
求点的运动轨迹。
2.难点:运动方程的建立。
解题指导:1.第一类问题(求导):建立运动方程然后求导。
若已知点的运动轨迹,且方程易于写出时,一般用自然法,否则用直角坐标法。
根据点的运动性质选取相应的坐标系,对于自然法要确定坐标原点和正向。
不管用哪种方法,注意将点置于一般位置,而不能置于特殊位置。
根据运动条件和几何关系把点的坐标表示为与时间有关的几何参数的函数,即可得点的运动方程。
2.第二类问题(积分):由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运动方程,即积分并确定积分常数。
二、刚体的简单运动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刚体平移、定轴转动基本概念;刚体运动方程,刚体上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难点:曲线平移。
解题指导:首先正确判断刚体运动的性质。
其后的分析与点的运动分析一样分两类问题进行。
建立刚体运动方程时,应将刚体置于一般位置。
三、点的合成运动(重要)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动点和动系的选择;三种运动的分析。
速度合成与加速度合成定理的运用。
2.难点:动点和动系的选择。
解题指导:1.动点的选择、动系的确定和三种运动的分析常常是同时进行的,不可能按顺序完全分开。
2.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中动点和动系的选择大致可分以下五类:(1)两个(或多个)不坟大小的物体独立运动,(如飞机、海上的船舶等)对该类问题,可根据情况任选一个物体为动点,而将动系建立在另一个物体上。
由于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因此动系(刚体)与物体(点)只在一个点上连接,可视为铰接,建立的是平移动坐标系。
(2)一个小物体(点)相对一个大物体(刚体)运动,此时选小物体为动点,动系建立在大物体上。
(3)两个物体通过接触而产生运动关系。
其中一个物体的接触只发生在一个点上,而另一个物体的接触只发生在一条线上。
选动点为前一物体的接触点,动系则建立在后一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