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轴系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轴系设计与分析是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轴系的设计与分析,可以确保机械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来学习轴系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轴系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轴的选择、轴的尺寸设计、轴的强度校核等。
3.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3.1 确定传动系统参数根据所给的传动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传动系统的参数,包括输入功率、输出转速、传动比等。
3.2 选择轴材料根据所需承受的载荷和工作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轴材料。
考虑诸如强度、刚度、耐磨性等因素,选择最优的轴材料。
3.3 选择轴的类型和形状根据传动系统的需求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轴类型和形状。
常见的轴类型有实心轴、空心轴、中空轴等,而轴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锥形、多边形等。
3.4 设计轴的尺寸根据轴的类型、轴材料和传动系统参数,进行轴的尺寸设计。
首先确定轴的直径或截面尺寸,然后考虑轴的长度和轴上的零件布置。
3.5 进行强度校核根据轴的尺寸和所受载荷,进行强度校核。
使用适当的强度校核方法,如受弯强度校核、疲劳强度校核等,确保轴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6 进行轴的稳定性分析根据轴的尺寸和受力情况,进行轴的稳定性分析。
通过计算轴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等参数,评估轴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3.7 优化设计根据实际分析结果,对轴的尺寸和材料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改变轴的尺寸或材料,达到更好的性能和效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际操作和计算分析,得出了轴的最佳尺寸和材料。
经过强度校核和稳定性分析,确认轴的设计满足要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轴系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我们了解了轴的选择、轴的尺寸设计、轴的强度校核等关键内容,并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了我们的实际能力。
6. 参考文献•张三等,《机械设计与制造》•李四,《轴系设计与分析基础》以上是本次轴系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的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轴系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实验四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实验1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1、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由8类40种168件零件组成,能方便的组合出数十种轴系结构方案。
具有开设轴系结构设计和轴系结构分析两大项实验功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机械结构能力及机构创新能力的具有明显的效果。
2、绘图工具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可以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或学生自行确定实验方案。
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4)选择轴承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等)。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
7、写出实验报告。
班级: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已知条件实验结果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实验2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轴系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轴系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引言:轴系设计与分析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轴系是机械传动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轴系的设计与分析,深入了解轴系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为机械工程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分析轴系,掌握轴系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理解轴系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二、实验原理1. 轴系的基本概念轴系是由轴、轴承、传动装置等组成的机械传动系统。
轴承是轴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支撑轴的转动并承受轴上的载荷。
2. 轴系的设计要点轴系的设计要点包括轴的材料选择、轴的尺寸计算、轴的受力分析等。
轴的材料选择应考虑其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因素;轴的尺寸计算应根据轴上的载荷和转速等参数进行;轴的受力分析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
三、实验步骤1. 确定轴系的工作条件和参数,包括载荷、转速等。
2. 根据轴系的工作条件和参数,选择合适的轴材料。
3. 根据轴系的工作条件和参数,计算轴的尺寸。
4. 进行轴的受力分析,包括静态受力分析和动态受力分析。
5. 根据轴的受力分析结果,对轴进行优化设计。
6. 检验轴的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包括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方面。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设计了一台用于传动的轴系,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根据轴系的工作条件和参数,我们选择了合适的轴材料,并计算出了轴的尺寸。
通过有限元分析,我们得到了轴的受力分析结果,并对轴进行了优化设计。
最后,我们对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轴的设计满足了要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轴系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了轴系设计的基本要点和步骤。
实验结果表明,轴系的设计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合理的轴系设计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应该重视轴系的设计与分析,确保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实验者: [姓名]同组者: [姓名]班级: [班级]日期: [日期]一、实验目的1. 熟悉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轴、轴承、齿轮等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功能及装配关系。
3. 理解轴系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轴系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轴系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传动部件,其主要由轴、轴承、齿轮等零件组成。
轴系组装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装配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轴的结构设计:轴是轴系中的主要零件,其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轴的直径、长度、键槽、轴肩等。
轴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轴的直径应满足强度、刚度和耐磨性要求。
- 轴的长度应满足轴上零件的装配和拆卸要求。
- 轴肩的设计应保证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2. 轴承组合设计:轴承是轴系中的支撑零件,其组合设计主要包括轴承的类型、尺寸、安装方式、润滑和密封等。
轴承组合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轴承类型的选择应满足轴系的工作条件。
- 轴承尺寸的选择应满足轴系的工作载荷和转速。
- 轴承的安装方式应保证轴承的可靠性和拆卸方便。
- 轴承的润滑和密封应保证轴承的长期稳定工作。
3. 轴系组装:轴系组装是将轴、轴承、齿轮等轴上零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的过程。
轴系组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轴系组装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 轴系组装应保证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 轴系组装应保证轴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实验步骤1. 轴的结构设计:根据轴系的工作条件,设计轴的直径、长度、键槽、轴肩等结构参数。
2. 轴承组合设计:根据轴系的工作条件,选择轴承的类型、尺寸、安装方式、润滑和密封等。
3. 轴系组装:- 将轴插入轴承座,调整轴承的位置,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 将齿轮等轴上零件安装在轴上,调整其位置和固定方式。
- 检查轴系组装的间隙和紧固情况,确保轴系组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轴的直径、长度、键槽、轴肩等结构参数,轴承的类型、尺寸、安装方式、润滑和密封等,以及轴系组装的间隙和紧固情况。
轴系部件结构分析知识要点一、轴结构应满足的要求(1)要装在轴上的零件,要能牢固而可靠地相对固定(轴向或周向固定)(2)便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3)轴上零件要便于装拆二、分析结构的几个方面其结构是否合理,主要考虑:(1)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2)轴上零件的装拆;(3)轴的加工工艺性和减少应力集中等。
(4)轴承和轴的外伸端;三、分析结构的大致步骤:(1)从整体上看懂图中轴系结构的组成,了解传动件、轴承、端盖、箱体等件的分布情况;(2)按图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据轴结构的三个要求详细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
四、轴系结构常见错误(1)与轴支撑的转动件相关的问题:①轴上零件无双向轴向定位、固定。
②轴上零件无周向固定。
(2)与轴承相关的问题:①轴承要有双向轴向固定,并要能调整轴承游隙。
②定位轴承内圈的定位件(如轴肩轴环、轴套等)高度超过轴承内圈高度,不利于轴承装拆。
(3)与定位件相关的问题:①用轴套定位时,装零件的轴段长度超过零件轮毂长。
②用轴端挡圈定位时,装零件的轴段长度超过零件轮毂长;少防松装置;③用圆螺母定位时,螺纹大径超过零件的孔径;少退刀槽,少防松装置;④键过长。
有多处键联接时,键槽没有安排在同一直线上。
(4)与轴外伸端相关的问题:①端盖与轴间无间隙,引起动、静件相碰。
②外伸端无密封。
(5)与工艺有关的问题:①箱体、端盖、轴精加工面过大。
②轴直径不按中间大,两端小的结构安排,零件无法装拆;③轴承用脂润滑时无挡油环;④用6、7号轴承时,安装方向没相对应。
练习1.下图为一输出轴的结构草图,要求轴上斜齿轮与轴向采用H7/r6配合,齿轮内孔径为¢65,宽度为80mm, 选用轴承内孔口圆角r1.5,内孔径为∮69mm,试回答下列问题;(1)轴段L1的直径为_______mm ,长度为________ mm (75,78,80)。
(2)为保证该轴能传递大载荷,承受冲击,齿轮和轴间应采用_________和______作周向固定。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轴系部件的结构形式、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工业要求装配关系及其
作用;
2)熟悉掌握轴、轴上零件的固定(周向固定、轴向固定)及定位方法;
3)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密封方式调整方法。
二、实验结果
1)绘制直齿圆柱齿轮轴系结构装配简图(轴系7)
a)该轴系所选择的轴承类型是调心球轴承轴承的润滑方式为油润滑,采用
皮碗密封;适用于重(冲击载荷)(重、中等、轻)载荷高速度的场合。
b)说明齿轮如何实现轴向固定、周向固定;
齿轮9:由于齿轮与轴的径向尺寸相差不大,故采用一体化固接方式。
轴承8:外圈与轴端密封压盖2、内圈与轴肩实现轴向固定;内圈与轴的配合、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
轴承8:外圈与端盖13、内圈与轴肩实现轴向固定;内圈与轴的配合、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
结构15:紧定螺钉11联接同时实现轴向固定与周向固定。
c)该轴系能否承受轴向载荷?如果能在图中标出该轴系能承受的轴向载荷的方向;如果有轴向载荷,该轴向载荷能否很大?
调心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也可承受不大的、任意方向的轴向载荷。
轴向载荷会使滚子变成单列,影响轴承寿命,因此轴向载荷不能过大,或应尽量避免轴向载荷。
d)该轴系结构如何对轴上零件进行轴向调整?
旋转螺旋结构15使轴移动从而产生轴向运动,从而对轴上零件进行轴向调整。
第4章轴系的结构设计一、引言轴系是机械传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将动力源的转动运动传递给工作机构,并起到支撑、定位和传递扭矩的作用。
轴系的结构设计是保证传动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传动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章将着重介绍轴系结构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二、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合理选择轴的材料和形状:轴的材料要具有足够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一般选择优质合金钢。
轴的形状要尽量简单,以减小结构应力集中的程度。
2.合理选择轴的直径:轴的直径要根据传动扭矩和转速选择。
直径过小会导致轴变形和破坏,直径过大则会增加轴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3.合理设计轴的轴向尺寸:轴的轴向尺寸要满足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轴的轴向尺寸要宽于直径的1.5-2倍,以提高刚度。
4.合理设计轴的键槽和连接方式:轴与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有键连接、花键连接、伸缩套连接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合理设计键槽的尺寸和位置。
5.合理设计轴的支撑方式:轴系的支撑方式有轴承支撑、轴承端支撑、轴心支承等。
要根据轴系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撑方式,并合理设计轴承的型号、安装间隙和润滑方式。
三、轴系结构设计的方法1.确定传动需求:要确定传动的功率、转速和转矩等参数,以便选择合适的轴材料和直径。
2.计算轴的载荷和应力:根据传动功率和转速,计算轴的载荷和应力,以确定轴的直径和轴向尺寸。
3.选择合适的轴材料:根据轴的载荷和应力,选择合适的轴材料,考虑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因素。
4.设计轴的形状和结构:根据轴的载荷和支撑方式,设计轴的形状和结构,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5.设计轴的连接方式:根据轴与零件之间的连接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设计合适的键槽和位置。
6.设计轴的支撑方式:根据轴系的支撑方式和轴承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撑方式,并设计合适的轴承型号、安装间隙和润滑方式。
四、轴系结构设计的实例分析以汽车发动机的曲轴轴系为例,进行轴系结构设计的实例分析。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引言轴系结构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机械装置中的轴、轴承和传动装置等元件。
轴系结构的设计对于机械装置的稳定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测试不同轴系结构的性能,探索轴系结构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轴系结构的设计对于机械装置性能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不同轴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轴系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 测试和分析不同轴系结构的性能差异;4. 探索轴系结构的优化方法。
实验装置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一台模拟机械装置,包括轴、轴承和传动装置等元件。
实验过程如下:1. 选择不同类型的轴承,包括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并安装在不同的轴上;2. 设计和制造不同类型的轴系结构,包括单支撑轴系、双支撑轴系和悬臂轴系等;3. 测试不同轴系结构的转动摩擦力、刚度和振动等性能指标;4. 分析和比较不同轴系结构的性能差异;5.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轴系结构的优化设计。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 不同类型的轴承对轴系结构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滚动轴承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和较高的刚度,适用于高速和高负荷的工况;而滑动轴承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和较低的刚度,适用于低速和低负荷的工况。
2. 不同类型的轴系结构对机械装置的性能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单支撑轴系具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小的振动,适用于要求较高精度和稳定性的工况;双支撑轴系具有较小的刚度和较大的振动,适用于要求较高速度和动态响应的工况;悬臂轴系则适用于较小负荷和较简单的工况。
3. 轴系结构的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性能指标之间的矛盾和平衡。
例如,在追求较大刚度的同时,需要注意振动的控制和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轴系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探索了不同轴系结构的性能差异和优化设计。
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轴承和轴系结构对机械装置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工况和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轴系结构的分析8.1 设计概要轴系结构设计要求定出轴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
轴系结构主要取决于:轴在机器中的安装位置及形式;轴上安装的零件的类型、尺寸、数量,以及和轴联结的方法;载荷的性质、大小、方向及分布情况;轴的加工工艺等。
由于影响轴的结构因素较多,且结构又是随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轴没有标准的结构形式。
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进行轴系结构设计时,一般应已知:装置简图,轴上主要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轴所传递的功率和轴的转速,传动零件的主要参数和尺寸等。
轴系结构设计通常按以下方式进行:1)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不同的装配方案可得出不同的轴的结构形式,应拟定几种不同的装配方案,以进行分析、比较选择。
2)确定轴的基本直径和各段长度初定轴的直径时,其支反力作用点未知,不能决定弯矩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因而不能按弯矩来确定轴的直径,只能按扭矩初步估算轴径的大小,作为轴上仅受扭矩段的最小直径d min,也可凭经验或参考同类机器取定。
d min确定后,按拟定的装配方案,从d min处逐一确定各段长度及直径。
各段长度取决于零件与轴配合部分的轴向尺寸,并考虑安装零件的位移和留有适当的调整间隙等。
3)轴上各零件的轴向定位轴上各零件以轴肩、轴套、轴承端盖和轴端挡圈等进行轴向定位。
轴肩定位是最方便可靠的方法。
但采用轴肩使轴径加大,且因剖面突变引起应力集中,轴肩过多也不利于加工。
故定位轴肩多用在轴向力较大,且不致过多增加轴的阶梯数的情况下采用。
轴套定位既能避免因用轴肩使轴径增大,又可减少应力集中源。
但轴套过长,又将增加材料及重量。
轴套与轴的配合较松,不宜用于高速旋转。
轴承端盖用螺钉或榫槽与箱体联结而使滚动轴承的外圈得到轴向固定。
整个轴的轴向定位也可用轴承端盖实现。
常用的轴向定位还有:圆螺母、紧定螺钉、弹性挡圈以及整体式或剖分式螺钉锁紧挡圈等4)轴上各零件的周向定位可靠的周向定位保证了的扭矩传递。
常用的周向定位方法有键、花键、紧配合和紧定螺钉等。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2.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3.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箱。
箱内提供可组成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轴系和蜗杆轴系三类结构模型的成套零件,能方便的组合出数十种轴系结构方案。
具有开设轴系结构设计和轴系结构分析两大项实验功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机械结构能力及机构创新能力的具有明显的效果。
2.测量及绘图工具。
铅笔、三角板、丁字尺等。
三、实验内容
1.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要求给每组指定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或蜗杆分析);
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分析并测绘轴系部件,画出轴系部件;
3.每人编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复习轴的结构设计及轴承组合设计等内容;
2.观察与分析轴系的结构特点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绘制轴系装配示意图或结构草图。
4.测量轴系主要装配尺寸(如支撑跨距)和零件主要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
5.配轴系部件恢复原状,整理工具,实验结束。
6.根据装配草图和测量数据,绘制轴系部件装配图;7.编写实验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