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摘的要:汉乐府民歌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诗作较多,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状况,她们或大胆冲破束缚,追求爱情;或情感真挚,缠绵相思;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或柔韧坚强、忠贞不渝,体现了汉代女性健康向上的爱情价值观,并揭示了造成她们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汉乐府女性爱情婚姻

汉乐府民歌是继诗、骚之后我国古代文苑中的又一奇葩,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爱憎情感。现存的40余首汉乐府民歌,其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

诗作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许多篇目脍炙人口,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定型期,也是封建礼教日益形成的时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假借“天意”将所谓的神权、君权、夫权绝对化和神圣化,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那些专为女性而设,用以维护男权的清规戒律,如“三从”、“四德”、“七去”等相继出台,女教也逐渐形成系统化理论,并在现实生活中日趋发挥作用,逐渐成为女性爱情与婚姻的束缚。在这种环境中,女性的婚恋观各不相同,有的敢于冲破束缚、追求婚恋自由;有的敢爱敢恨、

果断决绝;有的勇于抗争,坚贞不屈;也有的逆来顺受、悲悯哀怨;她们的形象,有的天真烂漫,有的柔韧坚强,有的泼辣洒脱,有的略显懦弱。本文试图从四方面来浅议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她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念。

一、纯真少女,忠贞热烈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汉乐府民歌中,不乏歌颂美好爱情的篇章,塑造了一些渴望美好爱情并勇于追求的女性形象。汉代,尽管一些封建纲常不断出台,但与明清相比,其对女性的束缚仍然相对宽松。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尤其是少女,对爱情的表达一般都较坦率直露、大胆泼辣。例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位痴情女的自誓之词,其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连用五件千载难逢、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坦率真诚,热情奔放,犹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表现了汉代女性追求爱情专一、坚贞执著的价值观。

汉乐府中也有表现爱情委婉含蓄的,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从表面看,这是一首采莲

诗,描绘了采莲青年愉悦欢快的采莲场面。但这实际又是一首爱情诗,古人常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谐“侣”,一群青年男女沐浴爱河,嬉戏欢闹,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诗歌意境优美,轻松活脱,在反复咏唱江南秀丽风光的同时,委婉含蓄地表现了采莲女与意中人嬉戏相恋的欢愉之情,以此代表了当时人们对自由、美好爱情的渴求与向往。

二、烈烈贞女,威武不屈

汉代贫富悬殊,在汉乐府民歌中也有真实的写照,穷者“盎中无斗米储,还顾架上无悬衣”(《东门行》),富者“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相逢行》),也正如班固所言“富者田连阡陌,穷者身无立锥之地”(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贵权势者不仅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还凭借自己特有的权势与金钱,常到民间骚扰,搜罗美女,以满足淫乐腐朽的生活。《陌上桑》便是一首富有喜剧意味的叙事诗,叙述了一位名叫罗敷的采桑女,拒绝五马使君相调戏的故事。才貌双全,智勇兼备,面对权势逼人的使君,罗敷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以巧妙机智的言辞回绝了使君的无礼求婚,并使使君知难而退。此诗塑造了机智、勇敢、不慕权贵、不畏权势、爱情专一的采桑女形象,寄托了汉代女性追求两情相悦而非

趋炎附势的爱情婚恋观。

晋人崔豹《古今注》说:“《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之妻。王仁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怡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明之,赵王乃止。”对此后人多有异议,但不妨备为一说。据范晔《后汉书?崔马因传》记载,汉代太守、刺史有春天巡行属县的惯例,说是“观览民俗”,“劝人农桑”,实际往往“重为烦扰”。《陌上桑》当缘此事而发,揭露当时官员巡行扰民的真相,暴露了上层社会一些荒淫官吏的本质,寄托了汉代女性不慕权贵,追求纯洁爱情的价值取向。

三、哀婉思妇,缠绵真挚

汉代征役与游宦较盛,因而夫妻分居、游子思妇也是常见的社会现象。如《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此诗又名《饮马行》,萧统《文选》题为“乐府古辞”,

徐陵《玉台新咏》题为蔡邕作,现一般认为是一首民歌。李善《文选注》说:“言征戌之客至长城下窟泉饮其马,妇思之,故为《长城窟行》。”此诗以思妇的口吻抒情叙事,前半写“思”,后半写“书”,通篇写“相忆”,虚实结合,将女主人公深切真挚、哀婉缠绵的相思之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里思妇所思的“在他乡”者,身份不明,或为征夫,或为役人,或为宦游之士,可见汉代的战争、徭役、游宦等社会现象也带给女性婚姻深切的痛苦与不幸。

两地分居,女性痴痴盼望,有时盼来的却是“在他乡”者有了“他心”,如《有所思》中“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女主人公日夜思念远在大海南的意中人,小心翼翼保存着他们爱情的信物,热切盼望其归来,但盼来的结果却是“闻君有他心”,思妇转眼沦为弃妇,其悲剧性质更深一层,反映了汉代各种社会原因给女性婚姻带来的不幸。

四、悲怨弃妇,柔韧坚强

汉代,随着董仲舒在“天人感应说”基础上提出的“三纲五常”的定性与发展,女性的地位日趋低下,夫权至上,男性成为女性的主宰,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而《礼记》中“三从”、“四德”在这一时期更加强化,女性被套上

层层枷锁。即一方面男性主宰着女性,另一方面男性对女性要求日趋完美。女性稍有不慎,随时可能遭遇被休弃的命运。《大戴礼记?本命》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除了这七种理由,由于男性的喜新厌旧、他人的诽谤、父母不悦等皆可成为女性被弃的原因。这一社会现象在汉乐府中更有生动的展现。

汉乐府民歌中描写弃妇的篇章最多,为我们展现了形形色色,因各种理由而被弃的妇女形象。她们中,有的因年老色衰而被弃,如《怨歌行》中以“团扇”自喻的弃妇,年轻貌美时“出入君怀袖”,年老色衰时是“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有的是因他人诽谤而被弃,如《圹上行》中的弃妇,就因“众口铄黄金,使君生离别。”有的因男方有二意被弃,如《有所思》中“闻君有他心”,“相思与君绝”的女子,又如《白头吟》中“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女子。有的因家长不悦而被弃,如《孔雀东南飞》中品貌出众的刘兰芝,“精美世无双”,遵从“四德”,“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嫁入夫家后,“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歇。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其孝顺公婆,逆来顺受,但婆婆却认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坚持让儿子将其休掉。有的是不知其因无辜被弃,如《上山采蘼芜》中的弃妇,诗中未交待

被弃原因,评论者多有推测:一说是故夫喜新厌旧,一说是弃妇无子,一说是不悦父母。但从诗面即故夫言“颜色类相似,手抓不相如!”“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中可知,该妇勤劳、能干、美丽、柔顺,但仍被遗弃,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怎样她都是无辜者,这就无情暴露了当时女性在婚姻中的悲惨遭遇与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社会现实。

然而,在面临爱情婚姻中的种种不幸与悲剧时,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又性格各异,呈现出不同的应对态度。有的逆来顺受,旧情难忘,如《上山采蘼芜》中“长跪问故夫”的弃妇,又如《圹上行》中“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悲苦,夜夜不能寐”的弃妇,从她们身上体现出了古代女性柔顺坚韧、用情专一的特点。有的激烈反抗,主动相绝,如《有所思》中的女子“闻君有他心”后,将他们爱情的信物“双珠玳瑁簪”是“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并言“从今以往,无复相思!相思与君绝”,果敢刚烈,毅然决绝;《白头吟》中女子更是态度主动,“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并对男子表示一种轻蔑:“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有的是以身殉情,无声反抗,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当婆婆不悦,被遣归家,可她仍爱情专一,与仲卿结下磐石、蒲苇之盟,当兄嫂逼嫁时,她举身赴清池,以身殉情,以示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总的说来,这些不幸的女

性在面对苦难时,既表现出了中国传统女性柔韧坚强的精神本质,又体现出了她们渴求忠贞爱情、敢于与封建礼教和不平等地位相抗争的精神。

纵观汉乐府民歌中以上四类女性,较真实的反映了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生活,一方面体现了她们爱情价值观,一方面又展现了她们在爱情婚姻生活中的不幸以及社会根源。

从个人爱情观来看,汉代的女性都热烈追求爱情,且敢爱敢恨。无论是恋爱中女子大胆追求爱情,还是婚姻中要求双方忠贞不渝,无论是恋爱中被负,还是婚姻中被弃,女性在恋爱婚姻中大多持主动积极的态度,敢爱敢恨,一旦发现对方有二意,即有“慧剑斩情丝”的魄力。为了爱,她们蔑视富贵权势;为了爱,她们饱尝相思与孤独;为了爱,她们忠贞不渝,积极追求;为了爱,她们坚贞不屈,甚至以身相殉,“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她们把爱情

的真诚与专一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体现出一种积极追求、健康向上的爱情价值观。

另一方面,从社会现实来看,她们又是不幸的。汉代是我国封建礼教的形成期,所谓“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七去”等封建礼教渐渐成为套在她们身上的枷锁,是造成她们不幸命运的最终根源。另外,战争、徭役、游宦以及权贵的压迫等社会现实,也是带给她们痛苦与不幸的原因之一。故在“汉乐府民歌中,我们很少读到像《诗经》的‘国风’

所常见的轻松愉快的男女相悦之词”,“更多的还是弃妇和怨女的悲述与抗议”(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这也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开启了一扇窗口。

参考文献: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

2、萧统《文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3、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崔豹《古今注》,上海:涵芬楼1937

5、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

6、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人生与哲学

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人生与哲学 主讲人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于永恒》,散文集《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迷者的悟》、《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世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内容简介: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婚姻到底是不是爱情的坟墓,我们能不能避免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 婚姻确是个难题。性别是大自然的一个最巧妙的发明,但是,婚姻是人类的一个最笨拙的发明,自从发明了婚姻这部机器以后,它老是出毛病,我们为调试它,修理它,伤透了脑筋,但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于发明一部更高明的机器,能够足以应付得了大自然那个最巧妙的发明。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我们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分离。我们结婚的时候太不了解了,一了解就分离了。什么时候结婚合适呢?有人就说年纪轻的时

候还不到时候,年纪大了就过了时候。没有一个时候是合适的。英国的剧作家小说家箫伯纳,有人问他对婚姻有什么看法?他说,太太没有死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不能说话。看来要说的就是不能说老实话,对这个问题不能说老实话。德国的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话,他说过有一些男人悲叹自己的妻子被人拐走了,大多数男人悲叹自己的妻子没有人肯拐走。总之,嘲笑婚姻的话很多,婚姻也确实是老是出毛病,那么到底婚姻难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会老出问题呢? 两性关系由三个因素组成,一个是性,一个是爱情,一个是婚姻。性追求的是快乐,爱情追求的是理想,婚姻又讲的是现实,所以这三个东西实际上老是发生冲突。婚姻的困难就在于要把这三个不同的东西把它统一起来,确实是挺难的事情。婚姻本来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主要的功能,从历史上来看一个是经济,早期是作为一个生产的单位,后来现在起码还作为消费的单位,另外还是一个生产和教育后一代的单位,主要是这么两个功能,但是现在我们在这些功能之外,还要加上性的功能,性的快乐主要在婚姻内部解决,还要加上爱情的功能,要很理想。有的人就说了,说这个是不是对婚姻要求太高了,对家庭的要求太高了,它的负荷太重了。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

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汉乐府两首

汉乐府两首 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本课时学习《上邪》。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全诗3 2020-02-02 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

汉乐府民歌

浅析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时代政 局动荡,文学艺术也在政权交替中不断融合发展,摈弃了单一的文学模式,趋向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学艺术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文学艺术也在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特色。南北朝的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不同,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南朝民歌细腻委婉,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在内容、语言、艺术特色上都表现了不同的特点。关键词: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内容语言艺术特色差异 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一般是从宋武帝刘裕代晋(公元420年)起算,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为止,共一百七十年。在这一百七十年里,南北朝创造了极有特色的中国文化。 南北朝的长期分裂,造成了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显著区别。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状况的不同,文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传统以至地理环境不同,年深月久就会形成人们气质上的差异。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南朝文学被概括为华丽绮靡和形式主义,这样的概括有失偏颇。南朝文学的总体趋势是社会功能逐步淡化,而美学价值却为所有的作家所追求。终南朝之世,极少出现强烈的激励人心或者深刻地感染人心的作品,作家所追求和创造的,大抵是那种精致、华丽和轻柔之美。南朝文学的根本弱点,不在于作品题材的狭窄和细小,也不在于感情的强烈或平和,最致命的还是作家缺乏远大的理想,高尚的胸襟,致使作品缺乏深厚的内蕴。而北朝的文学思想是沿着与南朝完全不同的线路发展的。它以重政教之用为发展的起点,转向抒情,而没有出现像南朝那样的尚装饰、重娱乐的倾向,它追求一种苍凉劲健的美,异于南朝的明丽轻清;它尚质实典重,异于南朝的尚轻艳绮靡。 从文学艺术的整体上来看,南北朝文学的这种差异,在民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为氏族门阀制度的存在,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 内容偏狭。又因为这个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一、南北朝民歌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词》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南朝民歌有鲜明的特色,但多数都是情歌,主题范围比较狭窄。其中的情歌内容包括:1、男女缠绵之情。南朝民歌往往对爱情作出大胆天真的抒写,相对而言江南的吴歌艳丽柔弱,荆楚一带的西曲浪漫热烈。2、男女恋爱之艰。虽然两情相悦,心心相属,但是这种相恋受到了许多阻力。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在南朝民歌的字里行间也多有表现。3、弃妇的不平之鸣。男女双方有幸结合,却还是不停地上演悲剧。在南北朝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导致了妇女的不安全感、危机感。当女子被丈夫抛弃后,又多了一种清冷的孤寂感和对负心的谴责漫骂。4、妓女的悲苦之音。倚门卖笑,客不由人,又往往被人视为败柳残荷,妓女的人格遭到了严重侮辱。她们挣扎而又无奈,不满又被迫屈服。诗歌中就表现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doc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 2020年4月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关键词:普希金,风格,特色,内容,爱情诗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着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所创作的抒情诗共有八百多首,在这些抒情诗中,爱情诗占很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内容: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着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所创作的抒情诗共有八百多首,在这些抒情诗中,爱情诗占很大的比重。诗人逝世时还不到三十八岁。他才华横溢,英姿飒爽,一直是很多女性崇拜的对象。诗中所表现的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的坚定信仰,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以下,本文对诗人爱情诗的风格、内容与主题进行

一下概括总结,希望能对普希金的爱情诗有个更深层的了解。 一、普希金爱情诗的创作风格 普希金被公认为俄国第一个艺术的诗人,他给俄国带来了作为艺术的诗,而不是抒写情感的美丽的语言。普希金的爱情诗创作风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真诚。别林斯基指出,普希金的诗和其他诗派严格区别的东西,就是他的诚恳。所以别林斯基特别提出真情这一概念来评论普希金的诗歌。 2.自然、朴素、优雅。普希金的高明之处就是能把他们统一在一起。普希金的秘诀在于,他的情感不仅是人的情感,而且是作为艺术家的人的情感,这样,诗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品味了,或者说取决于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素质了。别林斯基认为:在这一方面,可以把普希金的诗比作因情感和思想而变得炯炯有神的眼睛的美,如果您夺取使这双眼睛变得炯炯有神的感情和思想,它们只能是美丽的眼睛,却不再是神奇和秀美的眼睛了。

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首先必须强调一点的是,我没有过爱情,没经历过婚姻,现在要谈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实在是有点勉强。因为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毕竟是粗浅的,没有过经历,就不会有深刻,没有过过程,就不会有深入。我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大多是从小说,影视作品中而来,是通过对别人的感情经历,从别人的爱情故事或婚姻家庭中以此来充实自己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所以,我们组不敢大谈阔论的去做一些形形色色的东西,只想通过文字这种最直接最浅显的方式,通过穿插一些或悲或喜的爱情故事,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思想。 首先先讲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崔莺莺,是封建社会的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她对张生的爱恋,一开始却是胆怯和动摇不定的,一方面她具有少女的情感和欲求:另一方面,她作为一个相国小姐又是在那样的母亲的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又接受过较多的封建道德教育,这就构成了她思想和行动上的矛盾。她回答张生的那首诗“兰闺久寂寞,无事

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表达了她不甘寂寞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流露了她对异性的渴望。在“听琴”的时候,她被张生琴中热切的呼唤深深地感动着,以致于泪水涟涟,但是她又没有勇气与张生见面。此时在她的心中,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对张生的爱恋激烈地冲突着,最后爱情终于战胜了礼教。因此当她接到张生的情诗时,终于大着胆子写了一首题为《明月三五夜》的回诗,约定张生于十五日晚上相会。这首诗很出名,甚至后来成为初恋双方互相吐露心声的代表作,诗的内容是这样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大概说的意思是:锁于深闺的我站在西厢之下,默默地等待着月儿升空。这时,风儿轻轻地将门吹开,只见映于墙壁上的花影在来回摇动着。这难道是我那昼夜思念的情郎在向我招手吗?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崔莺莺已经陷入情网之中不能自拔了,正在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这短短二十个字,标志着崔莺莺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叛逆的道路。故事的后来两个人约定终生,但是因为张生要进京赶考,只好与崔莺莺忍痛分手,约定考取功名后再回来成亲,此时的崔莺莺内心深处却又备受煎熬,她一方面担心张生考取了功名之后会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抛弃,更担心的是张生考试落第,他们的婚事终成泡影。所以,在张生不在的日子里她每时每刻都承受着精神上的重压。故事的结果是在爱情的考验下,他们俩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幸福美好的婚姻。 通过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或多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摘的要:汉乐府民歌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诗作较多,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状况,她们或大胆冲破束缚,追求爱情;或情感真挚,缠绵相思;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或柔韧坚强、忠贞不渝,体现了汉代女性健康向上的爱情价值观,并揭示了造成她们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汉乐府女性爱情婚姻 汉乐府民歌是继诗、骚之后我国古代文苑中的又一奇葩,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爱憎情感。现存的40余首汉乐府民歌,其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 诗作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许多篇目脍炙人口,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定型期,也是封建礼教日益形成的时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假借“天意”将所谓的神权、君权、夫权绝对化和神圣化,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那些专为女性而设,用以维护男权的清规戒律,如“三从”、“四德”、“七去”等相继出台,女教也逐渐形成系统化理论,并在现实生活中日趋发挥作用,逐渐成为女性爱情与婚姻的束缚。在这种环境中,女性的婚恋观各不相同,有的敢于冲破束缚、追求婚恋自由;有的敢爱敢恨、

果断决绝;有的勇于抗争,坚贞不屈;也有的逆来顺受、悲悯哀怨;她们的形象,有的天真烂漫,有的柔韧坚强,有的泼辣洒脱,有的略显懦弱。本文试图从四方面来浅议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她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念。 一、纯真少女,忠贞热烈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汉乐府民歌中,不乏歌颂美好爱情的篇章,塑造了一些渴望美好爱情并勇于追求的女性形象。汉代,尽管一些封建纲常不断出台,但与明清相比,其对女性的束缚仍然相对宽松。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尤其是少女,对爱情的表达一般都较坦率直露、大胆泼辣。例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位痴情女的自誓之词,其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连用五件千载难逢、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坦率真诚,热情奔放,犹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表现了汉代女性追求爱情专一、坚贞执著的价值观。 汉乐府中也有表现爱情委婉含蓄的,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从表面看,这是一首采莲

爱情与婚姻的经典散文

爱情与婚姻的经典散文 爱情与婚姻的经典散文篇一:爱情与婚姻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大龄剩女,我不是恨嫁,是非常恨嫁。 其实,我爸妈比我更着急,我妈隔三差五就会给我物色一个,在我一年内相了10次亲的男人中,我总结了一下,我一共遇到了四种类型的男人。 有才华横溢清高型,才大气粗富贵型,内相踏实可靠型和经济适用平凡型。 可最后,我选择了第五种男人,这男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不爱他,他叫小王。 我们很快就到了结婚论嫁的地步了,我只留给他和我妈一句话:“你们看着伴吧,我都配合你们。 可在内心深处,我却在挣扎,到底要不要结婚。 那时,正是我对爱情最迷茫的时候。 19岁那年我遇到了我时至今日来说我最爱的那个男人,我想和他过一辈子,他也承诺会给我一辈子,可后来,他移情别恋了。 他耗光了我一生中所有的天真。 从那以后,我看清了一个事实,男人在爱你的时候,他也可以同时爱很多人,这就是人性。 天长地久不可得,珍惜瞬间即永恒。 但在我内心最深处,我渴望杨绛和钱钟书那样的爱情。

钱钟书曾经对杨绛说过:“在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到过结婚,和你结婚后,我没有后悔过,也没有想过和其它人结婚。 可我生命中的这个人还没来到,我可能也等不下去了。 临近拿结婚证的那几天,我的内心在反复挣扎。 终于在拿证的头一天晚上,我对他和我妈说我要好好考虑一下,不想这么急,他们也同意了我的想法。 这时恰巧遇到公司派我出差,我也借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 我是到上海出差。 来接我的是一位谈吐风趣,穿着考究,风度翩翩的30岁的中年男人。 他是我出差这家公司的上司。 他对我体贴照顾,关爱有加。 在他身上,我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通过和他一个月的相处,我发现,我们都喜欢文学,喜欢诗歌,喜欢音乐。 我们聊萨特,聊存在主义,我发觉我们的步伐一致,和拍完美。 在我回来的那天晚上,在灯火摇曳的餐厅里,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你还没结婚吗?是因为我在找一个人,我想,这个人可能出现了。 我也告诉他,“我也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可能也出现了。 回来后,我就把这事告诉了小王和我妈,他们也没太为难我们,

一篇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文章

一本书和一次对婚姻的检讨 我喜欢读书,它是我精神家园的根基。当我手捧这本《创造伊甸园》时,又惊又喜,它像一道闸门打开我尘封的心事…… 一年前,我和丈夫分手了。我们没经过分居的阶段,便一脚冲出了围城,这多少有些不理智。其实,我是为了让他彻底失去一次,给他一次学习婚姻的机会。我怀着对8年婚姻生活的信心,带着儿子,坚信他会重新认识我的价值,但是我错了,我这一放,他便再也没有回来。现在想想,对于一桩无力回天的婚姻放手,竟是一件幸事。 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是现实跟欲念之间的若即若离。一位哲人说的好:有人爱、有事做、有希望,就是幸福! 我们总是憧憬婚姻有多么美好,可是,正如《创》书中所说,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女人心目中的爱情,那美满的海市蜃楼是女人用自己的精神构筑的。我一直在编织着自己想象的爱情童话,直到它破灭。我是一个现代职业女性,但是,对于婚姻与爱情,我骨子里却是古典的顺从。这与我在职场中的角色完全不符。面对他的大男子主义,我从最初的全盘接受到后来的窒息、反抗,饱受了一个女人丧失自我的痛苦。传统女性柔弱与温顺,使我以包容和忍耐做着种种让步,以至忽视了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可在他眼中竟成了懦弱和无能的表现,他说我离了他活不了。他不知,这只缘于我对他太爱,是这种爱使我 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他对我的无视深深刺痛了我,使我的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冷静地思考我的婚姻。 当时,为了能够从婚姻的泥沼中早日走出,我寻找各种途径,听关于婚恋的讲座,参加职业女性俱乐部,结交朋友,开阔思路,希望得到更多帮助和启迪,清醒地认识自我。我发现惟有跳出自我的圈子,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婚姻,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我从一味地抱怨转化为反思。读了《创造伊甸园》,我发现,它使我的心智打开了,以往的困惑竟如此清晰!学会经营爱情和婚姻竟如此重要! 《创》中有这样一段话:“工于心计的伎俩,或许在传统婚姻内可以畅通无阻,但对于那些在自我意识的高度上成长起来的当代女性来说,她们便无法满足于这类浸透着无奈之悲凉的雕虫小技;她们认为,自己在未来婚姻关系中制胜的法宝绝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占有,而是基于人格魅力与个人智慧之上的两厢情愿”。这段话鲜明道出了婚姻中夫妻关系的实质,这也是我对待婚姻的原则和态度。我认为,女性的魅力来自她自身的不断塑造与提升,靠这种魅力吸引他,才能保持爱情的光鲜。 曾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婚姻是一种合作关系。合作就意味着保持自我独立前提下的一种互相信赖。一方做出的牺牲和让步,另一方一定要珍惜,不然,任何单方的努力都是枉然,徒生怨恨。 在那段阴霾的日子,我看不到任何希望!我感到我没有继续忍耐的能力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造成的伤害,不一定是他爱上了别人,而是他在她热烈期待的时候让她失望。我想,导致我们婚姻破裂的关键也在于此。正如《创》中所述,对于爱情,女人常常是乐于奉献的,但对方不能给予动力的话,我们的心灵之河就该断流了,等到它枯竭之日再去补给,真的已经来不及了。 我仍然感恩于我的前夫,毕竟我们曾真心真意地爱过。我感谢在婚姻中他给予我的一切,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这些经历都使我的内心磨砺得丰富而坚强,使我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就算是分手了,也一定要记得他的好。只有宽容和理解才能帮我走出离异的阴影,这是惟一减少伤害的方式。 我无法操纵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我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给自己的内涵不断增容。生命需要自励,我就是这样激励自己走过难关,用坚强与美丽为自己建造了一个不败的精神家园。正视生活,女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在爱中丧失自我,不仅经济上要独立,更要精神上独立。只要保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就算出现了暂时的荒凉,收获的季节还会再来。 我相信,美好的生活、和谐的婚姻是人人都向往的。如果,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中共同进步,那么创造伊甸园不再是梦想。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浅析南北朝民歌

浅析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一、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西曲歌也是以情歌为主,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反映爱情生活的角度稍有不同,其突出特点是把爱情和劳动结合起来。 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 从文学艺术的整体上来看,南北朝文学的这种差异,在民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氏族门阀制度的存在,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又因为这个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 三、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南北朝的长期分裂,造成了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显著区别。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状况的不同,文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传统以至地理环境不同,年深月久就会形成人们气质上的差异。由于时代政局动荡,文学艺术也在政权交替中不断融合发展,摈弃了单一的文学模式,趋向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学艺术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文学艺术也在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特色。南北朝的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不同,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南朝民歌有鲜明的特色,但多数都是情歌,主题范围比较狭窄。

7本爱情婚姻经典书 爱情与婚姻经典语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7本爱情婚姻经典书爱情与婚姻经典语 录 爱情和婚姻,大家熟悉吗,懂它们吗?估计有很多困惑吧,不放读读爱情婚姻书。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7本爱情婚姻经典书,希望你喜欢。 7本爱情婚姻经典书 《爱情小说史》 世界第一部关于爱情小说的世界通史,一幅波澜壮阔的

爱情文学壁画。 中国著名法国文学专家郑克鲁教授翻译。他曾翻译《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等名著,20XX年以翻译波伏瓦的《第二性》(上下卷)摘得了傅雷翻译出版奖。 《中国婚姻史》 从古到今,从订婚到离婚,中国婚姻的方方面面尽在此书,婚姻史领域的担纲之作。 7本爱情婚姻经典书精心 《家庭论》 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从经济学视角解读:人们为什么要结婚、离婚?怎样才能降低离婚率?西方发达国家出生率为什么降低? 《简爱》 《简·爱》(jane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好看的7本爱情婚姻经典书

《萨摩亚人的成年》 求婚时,小伙子坐在姑娘的面前 这本书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 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男女青年在青春期经历 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些问题去到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 未婚男女间的关系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相爱在棕榈树下”的暗地交往,一种是阿瓦加(Avaga),即公开的私奔。还有一种是仪式隆重的求婚,求婚时小伙子“坐在姑娘的面前”。

(完整word版)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目录 提要1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4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5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6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7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8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8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9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9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10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11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13

参考文献14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浅析汉乐府民歌

浅析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摘要: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本诗写一个采桑女子斥责“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 勤劳美丽,泼辣坚贞而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对于诗歌主人公罗敷的身份,也成为了界内讨论的话题,诗歌中的桑林文学也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番。 关键词:桑林文学罗敷 一、《陌上桑》中的桑林文学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这在《诗以》中已经很普遍。 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 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试看两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场所:大路边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妇人;主要情节:路过的大官调戏采桑女,遭到拒绝。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调戏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绝了“使君”的调允,并以自己丈夫压倒对方,故事以喜剧结束。 实际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为二:一个是过路的恶太守,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但尽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秋胡行》的故事,却也作了重要改变,从而使诗的重心发生转移。秋胡戏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扬儒家道德,而《陌上桑》中的秦罗敷,除了拒绝太过的调戏这一表现德性的情节外,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幕。这尽管同《诗经》所写男女相诱相亲之情不同,但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点:即人类的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的异性的向往,所以说,罗敷的形象是《诗经》的“桑林”精神与《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结合。 二、秦罗敷身份的猜测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以充满喜剧色彩的情节和结尾,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坚贞机智的秦罗敷形象。但其中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诗歌开场的交代她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华丽无比;按最后一段罗敷的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太守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问题似乎简单,又似乎颇为复杂。 界内有人认为罗敷就是个普通的带有一点美貌的采桑女,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位贵族女子。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迄今为止仍然相持不下。从诗歌艺术性的内在意蕴来考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篇一:分析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也有采用独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使变现直接,更具亲近真实感。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非常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4)、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篇二: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

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 普兰店市职业教育中心 李晓东 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 汉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一的时代,经春秋以来,历史上空前统一,疆域最大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它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初开创性、典范性的特征。屈原的楚辞文学具有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秦代可以说没有文学,而汉代则不同,它的辞赋、散文、诗歌都有较大的发展。在汉诗歌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民歌。本文旨在略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它揭露了战争和傜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生活的痛苦,揭露了上层社会剥削阶级的腐朽、丑恶,也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的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内容与较高的艺术成就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简单谈谈它的艺术成就。 一、突出的叙事特征 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有压倒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却能够宣告叙事诗的正式成立。现存的汉乐府民歌,约有

爱情,理性与婚姻的哲学思考(一)

爱情,理性与婚姻的哲学思考(一) 首先我要阐述的是一个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亘古永存的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情感——爱情。伴随人类社会的出现,“爱情”开始区别与传统意义上的动物本能——以性欲与生存繁衍为目的。而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演进,人类越来越巧妙地将肉体欲望,感性愉悦同精神思想方面的超越快感结合在一起,这种复杂的高级情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爱情。 不得不承认,爱情文化的最原始也是根本推动力是性爱。性是人体最敏感的场所,很大程度上是受生物学意义中“本能”的影响的,但人类性爱很明显超出了本能的范围,人的最本质特点就是进行不断的超越。这一基本特征,将人的性活动同动物的性活动区分开来。然而之所以目前的“性”仍是一种比较可耻与下流的事情,哲学家福柯认为从十八世纪起,中小学教育就直接干预青少年性成长和活动的教育部分,也间接地以不同的方式约束和限定青少年的性成长和性自由。因此,对于性的限定和标准化的教育及各种法制化的制度,在当下的社会中,特别成为掌控统治实权的社会集团控制社会中的其他成员,特别是控制他们的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人来说,性爱和爱情,虽然意味着身体和性的倾慕和交流,但同时又包含着环绕身体和性而产生的一系列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复杂关系。爱情把人引入由梦和醉所合成的诗意生存境界,让人既享受着神魂颠倒,身心迷乱的良辰美景,以高潮迭起的审美快感一次又一次的欢度刻骨铭心的幸福时光,同时又难免承受终生难忘的精神折磨,和使人战栗不已的严峻考验;既有卿卿我我、情意绵绵的亲切涟漪,又时时陷入铿锵炽热的情欲交火现场。 德国电影导演斯洛德曾经试图表达一种真正的爱情。斯洛德认为“真正的爱情不是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想象追求的那种充满?浪漫…的过程,而是必须通过折磨,反复撕裂,辗转于炼狱和天堂之间以及悲欢离合的痛苦经历的悲剧”。只有人间悲剧才是真正的爱情的原型和理想。斯洛德说,他所主张的那种真正的爱情,是一种“迷失的力量”,因为它只存于单个人之中。真正的爱情从来都不是相互的,而只是单方面的。所以它会瞬间消失,它将变成永远的痛苦,绝对的虚无,就像生和死那样,爱情越真、越浓、就越不可表达,越失落、越迷失方向,也无法在固定的对象和固定的方式中成全它。福柯说: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打算成全自己,因为它最懂得被成全的痛苦。 那么我们可以说对真正爱情的追求就是对无边痛苦与煎熬的刺激感与向往感,它是个人的情感,因此对象可以不同,但没有一种固定的对象或形式可以满足内心的真正幻想与需求。我们也可以解释一些“虐恋”引人注目的原因。也可以解释性爱范畴里“SM”存在的合理性。“SM”是一种激情,是包含着痛苦与快感的复杂心理和行为。我们可以说“痛苦与快感”在本质上是两个相互关联的东西,而且两者往往循环的以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显示在相爱的人们之中。 (注释:上文所提到的"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是相互的,而只是单方面的"其内涵并不是否定恋人之间的爱情,它所阐述的是爱情的感觉,是只有自己能够感受到的独特感觉。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幻想,对爱的幻想,不论现实中的爱情对象有多么美好,终究是与幻想有很大差距。)本文还没写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