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设计美学精讲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2
形式美学法则1. 主从与重心任何艺术上的感觉都必须具有统一性,这是一条已经公认的艺术原则。
为了加强艺术作品整体的完整统一性,各组成部分应该有主与从的区别、重点与一般的区别。
任何一件作品其构成整体的多个局部之间必须有机联系,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
主从干系是整体局部之间的法则。
如果各部分不分主次,同等对待,或者竞相突出自己,都会破坏整体的完整统一性,会流于松散,单调和杂乱。
重心是指在设计中有意识地突出和强调其中某个部分或要素,使其成为整体中最能产生视觉吸引力的“兴趣中心”。
2. 对称与均衡所谓均衡,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形式诸要素之间保持视觉上力的平衡关系。
静态的均衡就是对称,或以中心对称辐射对称。
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
尽管对称的形式自然就是均衡的,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这一形式,而常用轻巧灵活的对称形式来保持平衡,这就是动态的均衡。
均衡是指不等质和不等量的形态求得非对称形式,它是对称的变质,在静中倾向于动。
与对称相比较,均衡是不以中轴来配置的另一种形式格局。
视觉设计美学上的均衡是由形状、色彩、位置与面积决定的。
利用虚实气势达到呼应及和谐一致,造成视觉上的均衡。
相对来说,对称在心理上偏于严谨和理性,均衡则在心理上偏于灵活和感情,具有动势感。
均衡应用于设计中,科构成的无限变化,也开拓了变现领域。
3. 对比与和谐对比与和谐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对比势在差异中趋向于不同,和谐势在差异中倾向于相同。
对比势对差异性的强调,是利用多种因素的互比互衬来达到量感、虚实感和方向感的表达力,如形的大小、方圆,线条的曲直、粗细、稀疏,空间的大小,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等。
对比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形式的对比和感觉的对比。
形式上的对比以大小、明暗、曲直、粗细、强弱、多少等对照来加强视觉效果。
对比的画面效果鲜明、刺激、响亮、力度感强。
感觉上的对比是指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多从动静、软硬、轻重、刚柔、快慢等方面给人以各种质感和快感的深刻印象。
设计美学04026知识点设计美学(Design Aesthetics)是指将美学原理应用于设计领域,探讨设计对象的美感特征,以及设计的美学价值。
在设计实践中,了解和运用设计美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水平,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介绍设计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设计美学的内涵和应用。
一、形式美学形式美学是设计美学的基础,它关注设计对象的形态、结构和构图等方面的美感特征。
形式美学中的关键概念包括比例、对称、平衡、重心等。
比例是指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合理的比例可以营造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对称是指元素在视觉上的左右或上下的对称关系,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
平衡是指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通过调整元素的位置和数量,使得整体具有稳定、和谐的美感。
重心是指元素产生的视觉中心,能够引导观者的注意力,使设计作品更具吸引力。
二、色彩美学色彩美学是设计美学中的重要内容,色彩对于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彩美学中的关键概念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等。
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分类,如红、黄、蓝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调整明度可以营造出冷暖、明暗的对比效果。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适当的饱和度可以增加视觉冲击力和生动感。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对比、互补和渐变等原则,以达到整体色彩的和谐与统一。
三、空间美学空间美学是指设计作品在空间布局和构造上的美感特征。
对于二维设计,空间美感可以通过平面构图、透视和深度处理等手法实现。
平面构图是指设计元素在平面上的布局关系,如对角线构图、黄金分割等可以营造出动感和平衡感。
透视是指通过透视图的使用,使得设计作品具有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
深度处理是指利用明暗对比、色彩渐变等手法,强调不同区域的远近和层次感。
对于三维设计,空间美感可以通过立体造型、空间组织和比例控制等手法实现,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和观感。
四、材质美学材质美学是指设计作品中材质的选择和运用所体现的美感特征。
现代展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6项空间形式美法则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形式美感是指展厅中引导大众审美的要素和形式,它具有节奏感和造型的变化。
根据前人对于设计上美感的总结,形成了以下6项可供参考的形式美的法则:重复与渐变重复并置的特点具有单纯,清晰,连贯,平和,无限之感,但也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如图2-8 中所示,车展的条状天花造型,反复使用在展区上方,形成连贯,无限之感。
在展示设计中运用重复的形式,可以使展品均等地陈列。
渐变是一种由重复到变化的稳中求变的设计手法,使展厅在具有重复的优势下面,又避开其枯燥之感,富有浪漫气息,极具空间密度的心理感受魅力。
如图2-9 所示,该展台用渐变造型打破了重复造型,使其避开重复不变的枯燥感,获得变化和动感。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同形同量的形态,如果用直线把画面空间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它们之间不仅质量相同,而且距离相等.中外很多古代建筑、教堂、庙宇、宫殿等都以”对称”为美的基本要求.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
如图2-10 所示舞台的立面就采取了中心对称的设计,来体现展台的稳定庄严之感。
均衡是同量不同形的形态,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形式诸要素之间保持视觉上力的平衡关系。
均衡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对称的事物基本上是均衡的.也有些画面并不一定对称,但它仍然很美,那就是因为它还符合”均衡”的法则,如图 2-11。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在空间或平面当中,将各个部分关系按照一定的规律,如大小,高低,长短,宽窄等安排,形成合理的尺度关系。
如图 2-12 所示,在展台正面的红色字体标志是主要标志,则放大使其显得显眼,在展台侧面有一个相同的红色标志,则相对应的缩小其大小,使整个展厅显得有主有次,比例恰当,而且协调有度。
04026设计美学知识点设计美学是指设计领域中涉及到审美和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它是研究设计中美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设计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对设计进行深入探索和解读,为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本文将介绍设计美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形式美学、色彩美学、比例美学和符号美学。
形式美学是设计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形式的美学特征和规律。
形式是指设计中所使用的各种元素和组件,如线条、形状、质地等。
形式美学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组合、排列和变化,追求一种视觉上的和谐和平衡。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合理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和方向来达到整体布局的稳定和动感;在产品设计中,通过对形状和曲线的设计来表达产品的功能和美感。
形式美学在设计中至关重要,它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个性和吸引力。
色彩美学是研究色彩在设计中的表现和应用的学科。
色彩是设计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元素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感受。
色彩美学研究色彩的特性、相互作用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理性,不同的色彩组合和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氛围。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合理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和饱和度,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在室内设计中,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和风格。
比例美学是研究物体尺寸和比例影响审美效果和感受的学科。
比例是设计中十分关键的因素,它可以影响作品的稳定感、舒适度和美感。
比例美学研究不同尺寸和比例的搭配和关系,以及它们对于观者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反应。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运用比例可以使建筑物更加协调和谐;在平面设计中,通过控制各个元素的大小和间距,可以达到整体布局的平衡和美感。
符号美学是研究符号和象征在设计中的应用与解读的学科。
符号是设计中用来传达特定信息和意义的标识和图形,它能够通过形象的方式激发人们的联想和共鸣。
符号美学研究不同符号的含义和象征,并研究它们在设计中的运用原则和效果。
形式美及形式美法则的名词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式美无处不在。
无论是艺术品、建筑设计还是日常用品,都可以体现出形式美的存在。
形式美是指对于事物外在形态的审美价值和感觉上的满足。
它与功能性无关,纯粹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形式美进行名词解释,包括其定义、特征和重要性。
接下来,将详细解释形式美法则的概念,包括其定义、不同类型和应用原则以及具体应用举例。
然后,将探讨形式美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特别聚焦于艺术、建筑和设计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强调形式美及其法则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形式美及其法则的概念,并展示其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探讨和解释相关概念和示例,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形式美原则,提升自身审美水平,并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此外,本文还意在激发读者对形式美的兴趣,使其能够更加欣赏和享受美学带来的乐趣。
2. 形式美的名词解释:2.1 定义:形式美是指事物外在形式及其构造所呈现出的美感或审美价值。
它强调事物的整体结构、比例、对称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表现,以及独特而吸引人的外观形态。
形式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和建筑等领域。
2.2 特征:形式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整体性:形式美强调整体结构和关系的完整性,通过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展现出来。
- 简洁性:形式美追求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剔除冗余和复杂度,使得事物更加直观且易于理解。
- 对称性:对称是形式美中常见且重要的特征之一,对称线能够使对象具有平衡感和稳定感。
- 比例感:形式美侧重于事物各部分之间大小和长度比例的合理安排,使得整体呈现出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
- 独创性:形式美强调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通过突破传统模式和创新设计来吸引人的注意力。
2.3 重要性:形式美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形式美能够提高人们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增强感知质量和视觉享受。
设计形态的主要知识点设计形态是指设计作品在外观形象上的表现方式和特征。
它是设计师通过构思、创作和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设计要素和设计原则,以达到特定的审美要求和功能需求。
在设计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与设计形态相关,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知识点。
一、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是设计形态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准确的比例和合理的尺度可以使设计作品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比例是指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尺度则是指设计作品的整体大小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根据作品的功能和审美需求选择合适的比例和尺度,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舒适感。
二、形状与结构形状和结构是设计形态的另外两个重要要素。
形状是指设计作品在平面或立体形态上的外观轮廓,包括直线、曲线、几何图形等。
结构则是指设计作品在组成部分和内部构造上的组织方式和关系。
形状和结构的选择和安排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可实施性。
三、色彩和质感色彩和质感对于设计形态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彩可以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和情感的体验,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状态。
设计师在运用色彩时需要考虑色彩的明暗、对比、饱和度等因素,以及色彩与设计作品的整体风格的协调性。
质感是指物体或表面的触感和视觉效果,包括光泽、纹理、质地等。
通过合理的质感处理,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立体感和触感的真实性。
四、比例与重复在设计形态中,比例与重复是用来创造节奏和统一感的重要手段。
比例的合理运用可以创造出节奏感和动感,同时营造出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而重复则是指在设计作品中重复使用相似的元素或形式,以达到统一感和视觉的亲和力。
比例与重复的运用需要设计师有一定的审美触觉和组织能力,同时也要结合具体的设计目标和创意需求。
五、符号与象征符号与象征是设计形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符号是指具有特殊意义和象征性的图形、图案或符号,如商标、标志、图标等。
设计师在运用符号时需要考虑符号的简洁性、易辨识性和与设计主题的契合度。
方式美的六大法则之杨若古兰创作方式美是一种具有绝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资材料的天然属性(色彩、外形、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划一一概、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方式美的构成身分普通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方式美的感性材料,一部分是构成方式美的感性材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方式美法则.方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方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方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次要包含: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划一、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更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视觉外形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方式两种.对称是以抽象和色彩在分歧地位上的不异来求得统一.均衡是图案在分歧地位上量与力在视觉心思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对称(绝对的统一)主如果指在外形,分量,面积上,地位上的统一平衡.均衡(变更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思上的平衡,波动力学上的不服衡.均奇与平衡是图案抽象的表面形态,普通以固定的中间向分歧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示.所谓固定的中间就是根据中轴线出现的方式,这类方式在视觉上坚持平衡,发生安定的后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齐一与划一人类对方式美的认识和创造、应用,是慢慢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划一与齐一是最简单的方式美.“划一齐一”是指按“平生一”的结构构成的方式规律.“划一”是指在方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身分,如差别色调等.“齐一”是一种划一划一的美,即方式是以特定方式身分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反复构成的.按照“划一齐一”法则构成的方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调和与对比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分歧外型身分才干显示出来,是求得变更的最好方法,须依全体须要,可轻微,可明显,可简可繁.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不管质和量都相反相成,互为须要,其矛盾构成次序的动态,是一种变更的美.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分歧,和谐,构成有次序,有条理,彼此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调和出现趋于分歧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妥,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应用变更的道理,用抽象的差别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抽象有变更,构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克不及过分离开统一调和的准绳,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比例与尺度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持久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不断应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本身的尺度为中间,根据本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尺度,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作中.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方式美法则的次要内容.美的比例与尺度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和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次要身分.2 节奏与韵律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更和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反复时所发生的活动感.韵律原指音乐(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是非的组合,均匀的间歇或停顿,必定地位上不异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加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就是韵律的应用.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则变更的抽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发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有加强魅力的能量.变更与统一对立与统一是天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法则,统一是一种次序的表示,是一种调和的关系.其合理应用是创造方式美的技巧所在,是衡量艺术的尺度,是创作必须遵守的法则.统一是将变更进行全体统辖,将变更进行有内在联系的设置与安插.其次要呈此刻视觉上的统一,使抽象之间,色彩之间密切结合的彼此关联的,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歧性,这类分歧性是构成图案方式美的基来源根基理,可使图案抽象调和,严厉,朴实.变更是一种艺术与设计的创作方法,是其生命力的体现.是一种聪明,想象的表示,突出抽象中的差别性,变更的感化是给人们视觉上形成情绪上的刺激,发生跳跃和新意感,能从头唤起新颖活泼的情趣,使设计在构图身分上构成对比.变更受统一的安排,在统一的安排下进行变更.研讨、探索方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方式美的敏感,指点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把握方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盲目地应用方式美的法则表示美的内容,达到美的方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一种强词美在线条、形体、色彩、声音、文字等组合关系中或艺术作品结构中的美学观。
与美学中强调美在于模仿或逼真再现自然物体之形态的自然主义相对立。
目录[隐藏 ]形式主义美学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古希腊毕达哥拉学派(见毕达哥拉和毕达哥拉学派就曾试图从几何关系中寻找美。
18世纪英国艺术理论家W.荷迦兹(1697~1764)在其《美的分析》中提出美是由形式的变化和数量的多少等因素相互制约产生的。
启蒙运动时期德国艺术史家J.J.文克尔曼(1717~1768)声称,真正的美都是几何学的,不管古典艺术还是浪漫艺术,都是如此。
I.康德则明确指出,“在所有美的艺术中,最本质的东西无疑是形式”。
康德极力强调形式美使以后的一大批美学家认识到,过分强调模仿和再现,就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艺术品再现的事物,而不是艺术品本身,这样一来,艺术品就会失去本身的价值。
康德之后,形式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美学家J.F.赫尔巴特(1776~1841)及其门徒奥地利哲学家R.齐默尔曼(1824~1898)。
赫尔巴特主张,美只能从形式来检验,而形式则产生于作品各组成要素的关联中。
齐默尔曼的美学一度被人们称为“形式科学”,他指出,只要从较远距离观看一个物体,就能很容易地发现其“形式”,而这一形式正是产生审美愉快的源泉。
赫尔巴特的另一追随者奥地利音乐理论家E.汉斯利克(1825~1904)则提出“音乐就是声响运动的形式”。
这一见解曾轰动一时,从而把这种形式主义思潮推向极端。
20世纪以来,英国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Roger Fry,1886~1934)和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1964)对这种形式观做了另一种阐述。
弗莱认为,形式是绘画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线条和色彩的排列构成的形式,把“秩序”和“多样性”融为一体,使人产生出一种独特的愉快。
这种愉快感受不同于再现性内容引起的感情,后者会很快消失,而形式引起的愉快感受却永远不会消失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