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的要素:形式,功能,材料,技术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41
设计中的美学因素设计中的美学因素指的是影响设计美感和审美享受的各种因素,包括形式美、功能美、情感美等。
以下是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的一些常见内容。
1. 形式美:形式美是指设计要素在视觉上的美感表现。
包括线条、形状、比例、颜色等。
形式美可以通过对设计要素的合理组合和处理来实现。
线条的流畅与曲线的柔美可以营造出一种动感和活力,而直线和方形可以创造出一种稳定和坚实的感觉。
2. 功能美:功能美是指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设计应当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并能够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一个好的椅子不仅要具备舒适的坐感,还要有稳定的结构和耐用的材料。
3. 情感美:情感美是指设计所能激发的情感和情绪。
设计可以通过形象、色彩、材料等表现方式来传递情感和感觉。
柔和的色调和温暖的光线可以创造出一种温馨和安静的氛围,而明亮活泼的色彩和鲜艳的图案可以带来愉快和活力。
4. 文化美:设计中的文化美是指设计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美学标准,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进行设计,以确保设计能够与目标受众产生共鸣和理解。
5. 创新美:创新美是指设计中的新颖和独特之处。
创新可以体现在设计的形式、功能、材料等方面,创新的设计能够给人以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
6. 和谐美:和谐美是指设计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
设计要素的大小、重量、形状等应该相互协调,没有突兀感和不协调的地方。
和谐美也可以体现在整体和细节的协调上,整体和细节之间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 持久美:持久美是指设计的经久耐看和不易过时。
设计应该追求经典和持久的美感,而不是一时的流行潮流。
持久美的设计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赋予人们长久的美感享受。
设计中的美学因素包括形式美、功能美、情感美、文化美、创新美、和谐美和持久美等。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通过巧妙地搭配和处理来创造出美感和审美享受。
设计美学的分类
1. 形式美学:关注设计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包括形状、线条、比例、对称等元素。
形式美学强调形式的简洁、和谐和统一性,以创造美感和吸引力。
2. 功能美学:强调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它关注设计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考虑使用的便利性、效率和人体工程学等因素。
3. 材料美学:探索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美感。
材料美学关注材料的质感、颜色、光泽和纹理等特性,以及如何将材料的特性与设计目标相结合。
4. 色彩美学:研究颜色对设计的影响。
它包括颜色的情感、象征意义、搭配和调和等方面,以创造出适宜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
5. 动态美学:关注设计作品在运动、变化和交互过程中的美感。
它包括动画、动态图像、交互式设计等领域,强调运动的流畅性、节奏感和视觉吸引力。
6. 文化美学:考虑设计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它关注文化符号、传统、价值观等因素对设计的影响,以创造出与特定文化相关的美感。
7. 情感美学:强调设计作品如何引发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它关注情感、情绪和情感连接等方面,以创造出令人愉悦、感人或引人思考的设计。
这些分类只是设计美学的一些常见方面,实际上设计美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众多因素和维度。
不同的设计领域和文化背景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特定的美学标准。
浅析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摘要:设计之美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构成要素的设计美感和规则的探索,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科技的气氛和艺术风格组合和设计文化是提升,创建社会文明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增加。
本文基于设计美学构成要素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艺术美;设计美;构成要素设计美学是根据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传统美学理论和艺术研究的结合。
它主要研究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艺术。
设计是基于技术与艺术的界限,结合这两个领域,在传统艺术之外的领域,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分为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结构美和技术美,下面进行逐一的分析。
一、形式美形式美作为一个概念,既应用于艺术现象,又应用在生活中。
在各种作品中,线条和颜色用特别的方法形成特定的形状关系,它唤起我们的审美感知。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构成审美的形式。
对于形式的认识,中外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古典美学观认为“人之有形、行之有能,以气为之充,神为之使。
”是指事物的形式是与生命有关,形、神、气也,正是精神与生命的对应,在中国的手工业时代,手工制作艺术具有明显的特征,在被称为“工艺之美”。
现在,人们更注意事物的外观,也就是形式的美。
而在西方就形式美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的问题,他们把美定义为艺术的形式含义,如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配合上,平衡,对称,变化,严谨之类美的法则上等。
古希腊美学家认为,美是一种形式,并且将形式作为美和艺术的本质来体现。
形式美是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
它是指自然属性的审美特征和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的组成元素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质形式意义上的美,一部分是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形式美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形式美的过程进行抽象的概括和规律。
二、材料美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而生存,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在创造和开发的同时,人们不断探索和发明各种各样的材料。
设计美学的要素形式功能材料技术设计美学是指设计作品在视觉上所呈现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设计美学的要素包括形式、功能、材料和技术。
这些要素在设计过程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
形式是设计美学中最直接体现的要素之一、形式包括设计作品的外观、结构和比例等方面。
形式要素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影响观众对设计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设计师可以通过形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一座建筑的外形可以通过曲线、直线、圆形或方形等元素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意义。
功能是设计美学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它指设计作品所具有的实际用途和功能性。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设计作品的功能需求并将其融入到设计过程中。
好的设计作品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美学表现,还要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家具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家具的舒适性、耐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功能要求,使其在美学与实用上达到平衡。
材料是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选择的不同可以使设计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观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材料的质地、颜色和透明度等特性来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意图。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使用木材的家具可以给人一种温暖和自然的感觉,而采用金属材料的家具则会给人一种现代感和冷硬感。
技术是设计美学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和表现手段。
设计师需要掌握和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和方法,以实现设计的目标。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像处理技术来创造各种独特的效果。
最后,形式、功能、材料和技术这些要素在设计美学中需要相互融合和协调。
好的设计作品不仅要有美的外观,还要具备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作品的具体需求和目标,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各种要素,以达到美学上的完美表现。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
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美学:形式美学指的是设计元素之间的组合、比例和空间缩放等,也就是设计中的形式要素。
例如:字体、颜色、布局、构图、线条、形状、图案等。
这些要素在设计过程中的精细处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设计的视觉效果和美感。
2.感性美学:感性美学是指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气氛、情境等因素,它能够触动人的灵魂,引发共鸣和情感共鸣。
例如:情感色彩、气氛营造、情境符号等。
3.功能美学:功能美学是指设计在实用性、便利性和时效性方面的追求,即设计所服务的功能目标。
例如: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网页的易用性、建筑的实用性等。
4.文化美学:文化美学是指设计所体现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文化精髓、地域特色、历史积淀等。
比如说,对于一款APP的设计,形式美学就体现在它的颜色、字体、图标等方面;感性美学则与其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相关,例如音乐APP以渐变的梦幻色调和流畅的线条体现浪漫爱情;功能美学则就是设计者对用户体验和使用便利性的关注,例如APP的布局、操作方式、反馈机制等;文化美学则可能涉及到该APP所服务的用户所在的地域、文化习惯、历史时代等。
综合上述要素,一个优秀的APP设计能够实现形式的优美、情感共鸣、实用性和文化符号等多方面价值的统一。
设计美学考试知识点设计美学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设计美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美学的概念、设计美学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美学的应用等方面,介绍设计美学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设计美学的概念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中审美规律、美的形式与内涵以及与造型、材料、色彩等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同时也是设计规律和审美规律的综合体现。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设计来创造美的作品,以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和欣赏的目的。
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则1.形式与功能统一原则:设计作品的形式和功能应该相互统一,形式与功能的结合能够提升作品的美感和实用性。
2.简约原则:设计应该追求简洁、明快的效果,尽量避免过于繁杂的元素和装饰。
3.比例与平衡原则:设计作品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比例和平衡,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感。
4.重点与对比原则:通过设置重点和对比,突出设计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增加视觉冲击力。
5.色彩与光影原则:色彩和光影是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合理运用色彩和光影可以为作品增加丰富的层次和效果。
三、设计美学的应用1.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比例、简约的形式和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等原则,创造出优雅、实用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2.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运用色彩、排版、图形等要素,通过对重点与对比的处理和光影的运用等原则,设计出具有艺术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平面作品。
3.空间设计:在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中,通过对空间比例与平衡的控制,合理运用色彩和光影,创造舒适、和谐的室内环境和建筑形态。
4.服装设计:在服装设计中,通过对穿着者身形的考虑,合理运用比例和平衡的原则,设计出符合人体美学的服装款式。
5.网页设计:在网页设计中,运用色彩、排版、图形等元素,通过对重点与对比的处理和简约原则的应用,设计出功能性强、视觉效果好的网页作品。
设计美学考试知识点的掌握对于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设计美学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应用等知识点,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创作出更加出色的设计作品。
建筑设计美学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不仅仅关乎功能性和实用性,还应具备美学特质。
建筑设计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涉及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色彩等方面,旨在创造出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作品。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美学的相关内容。
一、建筑设计美感的来源建筑设计美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如周围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可以为建筑注入自然美感,使其与环境融合。
2. 建筑功能: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是满足功能需求,但功能性与美学并非矛盾。
具备合理布局和便捷流线的建筑能提升人们的使用感受,从而增加美感。
3. 历史与文化:建筑设计需要融入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元素,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记忆,创造出独特的美感体验。
4. 技术和材料:建筑设计借助现代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可以实现更加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以及提升建筑品质和美感。
二、建筑设计美学的要素1. 形式美:建筑的形式美涉及建筑的外观、轮廓、立面等方面。
合理的比例、对称与对比、曲线与直线的运用等都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式美。
2. 空间美:建筑的空间美包括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氛围和立体感。
通过合理的平面设计、楼层间和房间之间的衔接,以及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可以创造出宽敞舒适的空间美。
3. 结构美:建筑的结构美涉及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材料运用。
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如钢结构、玻璃幕墙等,可以体现出建筑独特的结构美。
4. 色彩美:建筑的色彩美是通过运用色彩来突出建筑的特点和表达情感。
颜色的搭配和运用可以打破单调,增加建筑的艺术感。
5. 表达性:建筑设计需要通过形式、结构、材料和色彩等元素,表达设计师的意图和理念。
建筑作品或许是独立的艺术品,或许是符合某种文化风格或象征寓意。
三、经典建筑的美学鉴赏1. 古希腊神庙:古希腊神庙具有简洁、对称与谐调的外观,通过立柱的使用形成空间的层次感,展示了古希腊建筑独特的美感。
2. 古埃及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以其精确的几何形式和永恒的魅力而闻名,展现了古埃及建筑的壮观和神秘感。
设计美学的要素形式功能材料技术概要设计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图形设计等。
设计美学的目标是通过结合形式、功能、材料和技术等要素,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设计作品。
首先,形式是设计美学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形式包括设计作品的整体外观、形状、比例、线条等方面的表现。
设计师通过研究形式的组合和变化,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形式的组合和变化可以使设计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感,从而增加观众的审美享受。
其次,功能是设计美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功能指的是设计作品的使用性能和适应性。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作品的使用目的和受众需求,以设计出具有良好功能性的作品。
好的功能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设计作品的实用性。
材料是设计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材料包括设计作品所使用的材质、质地和表面处理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作品的功能和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属性,通过巧妙的材料运用,可以增加设计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技术是设计美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技术指的是设计作品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设计师需要掌握各种制作技术和工艺,以实现设计作品的构思和表达。
技术的运用可以为设计作品添加细节和纹理,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形式、功能、材料和技术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形式需要根据功能需求来设计,功能需要通过材料和技术来实现。
材料的选择和技术的运用也会影响最终形式和功能的实现。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以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设计作品。
设计美学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图形设计等多个领域。
不同领域的设计美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形式的选择和空间的布局非常重要;在产品设计中,功能和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在图形设计中,色彩和排版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设计美学的要素形式功能材料技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要素的综合,才能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设计作品。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分析摘要:设计美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探索和指导着人们的设计活动。
本文通过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对设计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进一步把握,旨在实现设计品人、机、社会的统一。
关键词:设计美;构成要素;内容要素;形式要素;审美性质一、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艺术设计美对于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有巨大的帮助,通过了解艺术设计美,为我们把设计观念转变为具备审美性的产品提供指导。
通过对设计美构成要素的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设计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和谐和发展,达到设计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和物质生活需求的双重要求。
1.设计美构成要素的内容要素材料、结构、功能是设计美构成要素中的内容要素。
他们是把人们的创意活动实现为具体物品的物质基础,同时他们也承载着设计品的设计美,是设计美实现的重要支撑。
1)材料材料作为设计美的内容要素之一,很大程度决定了设计品的呈现效果,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地和肌理,对最终功能需求的实现起到直接的影响。
对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虽然视觉设计更偏重于其艺术美的体现,侧重形式的表达,但同样不能忽视材料选择对视觉设计的不同表达意义。
承载视觉效果展示的媒介不同也将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对产品精神意义的传达形成帮助。
2)结构结构直接体现出造型感,给人们带来审美趣味。
设计品各个部分的组合和分解形成的结构,在造型上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
方形端正,圆形美满,多边形富含变化等等,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选择最佳结构去完成产品需求的实现,除此之外考虑结构本身带来的设计美、造型美,从而使得产品合乎人们的需求,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一系列仿生学帶来的结构思考更是帮助人们的设计思索,激发了人类的设计欲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功能功能被放进内容要素作为设计美的构成要素之一,说明人们已经不再单纯以满足使用功能需要作为最终追求。
设计师设计产品需要考虑产品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一件设计品应同时具备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使用功能是设计品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设计品的必要功能,也是促使消费行为的动机,而审美功能则是最终消费行为达成的助力。
美的定义: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美的分类:以人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嗅,触,尝,听,看,想)为标准,美可分为:实用美、形式美、音乐美、精神美、创造美以人的需求层次:生理美、先验美、精神美以人的活动场所:自然美、社会美按美产生时实物刺激的有无:直接美、间接美按引起美的刺激是第一信号还是第二信号系统:实际美、信号美第一章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之美”的本源和动因,创造和表现的基本规律,他兼有功能和美的双重性。
设计美学的定义:设计美学是设计学的分支,是美学的分支,是设计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
设计美学的类别:1、环境设计建筑、规划、景观、风景园林、室内与展示、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指以构成人类生存空间为目的的设计,是对各种自然人工环境伊苏加以组织使之符合人们行为、心理需要并产生审美感受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实现环境美的具体方式。
环境设计有许多学科交汇。
2、产品设计汽车工业产品造型、机械产品、建材产品造型、航天产品造型、染织产品造型、服装设计产品必须满足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创造性、适应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产品设计是与生产方式紧密联系的设计,是达成最合目的是有使用的有具美感的系统化设计。
设计的目的是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从生产方式角度看,产品设计包括,手工业加工和手工艺加工及现代大机器生产。
狭义的工业设计,作为人,产品,环境社会中的中介,以对产品的最优化设计策划参与并影响这人类。
广义的工业设计,包涵了现代工业社会中“设计”的所有内容。
3、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徽章与图案设计、商标与CI设计、市场营销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设计、影视设计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的概念:广义的视觉传达包括所有可以看见的形象和传达方式,狭义的是指印刷术出现后发展起来的,以公共传达为基础的设计。
视觉传达的内容涵盖了:视觉元素、视觉语言、视觉途径、视觉运动和视觉心理。
设计美学的名词解释设计美学是对设计的审美特征和原则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学科。
它关注设计作品中的形式、结构、颜色、纹理、比例、节奏等视觉元素,以及设计的功能性、可用性和人文关怀等非视觉因素,探讨设计作品所引发的情感、情绪和体验,以及作品与观者、使用者以及设计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设计美学的起源和发展:设计美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艺术美学和建筑美学。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已有关于艺术和美的论述。
其中,柏拉图提出了模仿和创作的理论,认为艺术创作应该追求“超越自然”的完美形式。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有助于情感的舒展和审美的愉悦。
在现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影响了设计美学的发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包豪斯学派的兴起标志着设计美学与实用性、功能性的结合。
该学派主张以简洁的几何形状、纯粹的颜色以及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创作设计作品。
这种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设计美学影响并激励了现代设计美学的发展。
二、设计美学的要素和原则:1. 形式:设计作品的外观形式是设计美学的重要要素之一。
形式不仅包括平面设计作品的图形和排版,也包括三维产品的造型和结构。
在形式的表现上,设计作品可以采用各种线条、形状、面积、质感等,以创造出丰富、富有张力和美感的视觉效果。
2. 颜色:颜色是设计美学中极具影响力的元素之一。
颜色的选择和运用不仅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还能传达出各种情感和情绪。
例如,红色可以象征热情和活力,蓝色可以传达稳定和冷静。
3. 功能性:设计作品的功能性是设计美学中至关重要的原则之一。
设计作品要为使用者提供实用、便捷、有效的功能,同时要与设计环境和用户需求相匹配,以实现设计的价值和目的。
4. 可用性:可用性是与功能性紧密相关的设计美学原则。
好的设计应该能够提供让用户轻松理解和操作的接口或界面,以及用户友好的使用体验。
例如,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考虑到人的身体特征和行为习惯,为用户创造更为舒适的使用体验。
设计美学自考知识点设计美学是设计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设计中的美的本质和规律。
在设计美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设计美学自考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设计美学的内容和要点。
一、美学概念及发展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研究了美的本质、特征及美的体验。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从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思考,到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在设计美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发展的历程。
二、设计美学基本原理1. 形式美与功能美:设计美学认为形式美和功能美是设计的基本原则。
形式美强调作品的外观和形式,追求美的感受和审美效果;功能美则注重作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效果。
2. 适应性与创新性:设计美学强调设计作品要同时满足适应性和创新性的要求。
适应性指作品能够满足特定需求和使用条件,创新性指作品要有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3. 平衡与对比:设计美学注重作品中平衡和对比的运用。
平衡指各要素在作品中的均衡分布和协调关系;对比指不同要素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关系,通过对比来强调重点和产生视觉冲突。
4. 三原色与色彩搭配:设计美学中,色彩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设计师需要了解三原色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技巧。
色彩的运用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三、设计美学与实际设计1. 规划与布局:设计美学中,规划和布局是重要的环节。
设计师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作品的结构和要素,让作品呈现出良好的整体效果和视觉效果。
2. 比例与尺度:设计美学注重设计作品中比例和尺度的控制。
比例是指各要素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比例关系,尺度是指作品整体大小和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效果来合理控制比例和尺度。
3. 质感与材料:设计美学强调作品的质感和材料的运用。
不同的材料能够给作品带来不同的触感和视觉效果,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以达到预期的美学效果。
4. 文化与设计:设计美学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因素。
设计美学54设计美是设计艺术活动中所创造的美,也是所有欣赏者对设计作品美感的体验与认知。
设计的美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包括形式美、技术美、功能美、艺术美、材料美等。
要理解设计美的核心,一定要把握住两大核心要素,即形式要素与功能要素,其他要素都是围绕这两大核心要素展开。
因为作为一件设计作品首先就是外观设计,没有美的外观,很难让人产生亲近感;其次,外观设计包裹下的就是设计的功能要素,功能要素中包含了技术美、材料美、功能美的内容,只有材料与技术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功能要素才能支撑起整个设计作品。
所以说,一件设计作品中,形式要素与功能要素这两大要素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本章内容主要围绕设计的形式与功能这两大核心要素,加以案例,展开陈述。
第一节 设计美的形式要素与审美认知一、设计美的形式要素设计美的形式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这些自然属性和组合规律共同呈现出一定的审美特性。
任何一件设计作品都是由内在与形式组成的统一体,对于美的呈现主要通过形式之美直观、形象地传达出来,“观者通过设计作品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外观形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从而引起共鸣。
艺术设计中对形式审美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造型的审美价值,艺术设计的形式之美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产品设计中艺术造型的核心。
”11.设计中的形式美形式美对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
设计形式美的产生与设计的根本目的密切相关,设计最终是为人的生活需要而服务的,形式美既是设计活动的表现手段,也是设计活动的必然要求。
可以这样说,设计的形式来美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及社会实践。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及实践过程①杨明刚编著:《现代设计美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P54。
• 第三章• 设计美的核心要素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