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案国际休闲小城镇健康产业特色示范区-初稿-0324-1(1) 【特色小镇】方案文本
- 格式:xlsx
- 大小:24.56 KB
- 文档页数:3
特色小城镇规划案例解析(上)董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所长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现在是绿色城市研究所的所长,今天我跟大家希望交流一个题目,特色小城镇的规划案例解析,这部分特色小城镇的规划案例也是由我们院,综合集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形成了这样一个研究,我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些方面的研究的一些积累。
一、特色小镇的定义首先看看特色小城镇这个词,在最近一两年当中比较热门,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样去给它定义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里边,给特色小城镇给了一个定义,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从这个定义来看,那么它的服务目标,实际上是,服务于这个特色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这样一些目标,那么它的载体,就是以镇为载体,它的重点,实际上是聚焦在产业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
那么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是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实现三生融合的特定区域,它不是政府主导的,是市场跟进的,而是市场引领政府跟进的这样一种项目。
二、莫干山的故事我们先看看最近一两年中莫干山的成功案例,这也是特色小镇的经典案例。
莫干山处于沪宁杭的一个金三角的中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在19世纪90年代末,莫干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休闲度假区,和庐山鸡公山北戴河,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圣地。
那么很多的当时的领导人,也喜欢在莫干山度假避暑。
但是到了2000年代,莫干山萧条破败农民外出打工,农房散乱废弃。
2007年有一个外国人,南非人到了一个叫三九坞的小山村,当时,整个这个山村是处于一个空心的状况,很多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总共剩了18户人家,只有20来个留守的老人,留下很多老式的泥坯房。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很重要的卖点,就是环境非常好。
PTDPARTONEPROJECT BACKGROUND项目背景利川交通条件便利,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项目用地紧邻利川市中心,1H车程可到达恩施市中心。
58K M 73K M 2小时车程2小时车程万州机场恩施机场市城东距恩施机场、西距万州机场均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2.5H 小时可到达重庆市,交通便捷。
两条国道G5012和G50穿过利川市。
2K M4KM6K M8KM 场地周边医疗、教育、文化、休闲娱乐较为完备,有多所高质量的学校及医疗机构。
8KM 内可到达利川高铁站、长途客运站,市区的中小学,医院,周围配套资源较为丰富。
旅景游点腾龙洞龙船水乡佛宝山朝阳洞——旅游名城齐岳山寒池山钟灵山石板岭龙船水乡... ...佛宝山甘溪山麻山文特化色——文化名城“中国歌舞之乡”“湖北摄影之乡”... ...“大利之川”“贡米之乡”“银利川”周楼边盘——周边楼盘康健城观澜国际飞洋华府福海湾文旅配套较稀缺... ...整体布局过于城市化自然资源条件缺乏高层为主别墅较少利川优势利川劣势地块特征地块畅想PARTTWOCASE STUDY案例研究中国美林湖位于广州北部清远市,依托大广州空港经济圈,是大广州的价值洼地总体上看,四大经典文旅楼盘分别位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四大经济圈,各自依托中国东南西北经济最发达的四大城市,辐射千万人口,同时也为四大神盘提供源源不断的购买力保障。
珠三角经济圈阿那亚环渤海湾经济圈良渚文化村长三角经济圈中国美林湖麓湖生态城成都经济圈这里有环渤海自然资源最丰富多样的优质海滩,有罕见的大片刺槐林与天然湿地,独特的四季之美令人神往。
这里有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有中国首家社区马会,有礼堂、美术馆和海岸跑道。
这里还有安静与欢乐交织的度假社区以及全中国最有爱的业主社群。
这里是“北京之海,度假天堂”。
一个海边的桃花源与乌托邦。
资源:北京最优质的海运营:无法复制的“温度”和“用心”的社区服务开放、真实、业主深度参与的社群运营爆点:务实的产品主义业主公约,业主食堂海边礼堂,孤独图书馆收益:口碑爆棚,接近90%的转介率自然资源邻里关系社群运营复合功能共享理念场所精神麓湖产业集群由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含旅游商业)、综合商业服务三大类构成,引都江堰之水,依浅丘地形自然成湖,湖域面积约2100亩,成为麓湖产业及住宅中非常重要的生态基底。
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建设特色小城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体现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和城镇规划的有机结合,提升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
二、建设目标1. 打造独具特色的小城镇文化,传承地方文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 构建生态宜居的小城镇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保护生态环境;3. 建设特色小城镇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4. 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
三、建设重点1. 挖掘小城镇地域文化特色,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推广;2. 构建小城镇绿色交通系统,建设绿色出行通道和公共交通设施;3. 打造小城镇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品质,推动农村振兴;4. 建设小城镇产业园区,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四、建设措施1. 加大文化挖掘力度,设立文化主题活动中心、文化艺术馆等文化设施;2. 沿河打造美丽乡村景观,修缮老建筑,建设休闲广场、运动场所等;3. 兴建绿色交通设施,建设自行车专用道、步行街、绿地环路等;4.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支持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
五、预期效果1. 提升小城镇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2. 增强居民对小城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 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4. 促进小城镇与周边地区合作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六、总结展望特色小城镇建设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只有注重文化传承、生态环保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活力的小城镇。
希望在____年,各地可以按照该方案模板,积极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繁荣乡村做出贡献。
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范本(2)论小城镇建设特色问题加速城镇化,是___为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制定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一、总体规划目标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
通过产业优化升级、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升小镇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游客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二、空间布局规划1.综合功能区划分:根据小镇的特色和需求,划分为文化创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生态绿地区等五个功能区。
2.建筑风格与规模:根据地方文化特色,选择地方传统建筑风格作为小镇建筑的主导风格,同时兼顾现代化要求。
控制建筑高度,保护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
三、产业发展规划1.特色产业挖掘:根据小镇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发掘特色产业,例如农业、手工艺、文化创意等,打造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集聚区规划:在小镇内设立产业园区或集聚区,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小镇的产业水平和吸引力。
3.旅游业发展:利用小镇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线路和景点,并配套酒店、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吸引力。
四、人居环境改善1.城市设计:注重小镇的整体美观性和舒适度,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
2.绿化景观: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打造绿色走廊、公园和休闲广场,提升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和品质。
3.市容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改善交通秩序和垃圾分类处理等,提升城市形象。
五、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交通:规划合理布局的道路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注重步行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鼓励低碳出行。
2.水电气供应:建设完善的供水、供电和供气设施,保障居民和企业的基本用电、用水需求。
3.通信网络: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为企业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六、社区建设1.社区功能规划:规划社区内购物、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2.社区组织建设:建立社区自治机制,培养居民自治意识,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目录一、特色小镇的概念 (2)二、特色小镇出现的原因 (2)(一)一二线城市郊区发展化的要求 (2)(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2)(四)旅游业的发展 (2)三、小镇规划要求 (2)四、当前特色小镇的模式总结(产业规划) (3)(一)传统经典产业小镇 (4)案例 (4)(二)旅游的特色小镇 (5)案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战略新兴产业小镇 (6)案例 (6)五、特色小镇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6)六、畅想和总结 (7)一、特色小镇的概念特色小镇是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
起源上: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的块状经济与区域特色产业多年的实践行政规划:特色小镇的建设载体属于非建制镇在功能定位上,特色小镇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内涵,更具包容性二、特色小镇出现的原因请问大家认为特色小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表示课堂互动)其实,特色小镇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忽略掉政治因素,以前各个省市就已经开始建设特色小镇,只不过各个地区的提法各有不同,而且从我们这个时间点来看大力发展特色小镇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一二线城市郊区发展化的要求当城市人口过度集聚之后,城市中心密集的人流和能量开始向城市外围疏散,人口和产业布局向均衡方向发展,并提供了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城市用地。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这就是一个必然要求,关于这一点也不必多说。
(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我国城乡发展是不平衡的,而且随着我国这几年的发展,城乡差距实际上市不断拉大的,这样继续下去会导致城乡矛盾的激化,所以国家必须要去发展乡镇经济,缩小城镇差距。
(四)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以来整个旅游市场达到了四万亿的规模,而且我们周边游的市场,乡镇游达到了60%以上的高增长,特色小镇的出现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的发展也遵循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范文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发展压力加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下降。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发展特色小城镇成为了当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特色小城镇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生态环境和经济模式,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够分流城市人口,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目标1. 打造环境优美、文化独特的小城镇,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2. 建设绿色低碳的小城镇,通过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保护和改善城镇的生态环境。
3. 引导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 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措施1. 开展规划设计针对每个小城镇的地理、人文、自然等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确定城市布局、绿化系统、交通设施等。
同时,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城镇的独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小城镇形象。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
注重提高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3. 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明确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提升农民收入。
同时,可以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增长。
4.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绿色低碳的小城镇。
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要保护和改善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维护小城镇的生态平衡。
5. 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大对社会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特色小镇规划案例1. 简介特色小镇是指基于地域资源和特色产业,通过规划、整合和创新,打造具有独特特色和较高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型城镇。
特色小镇的规划对于提升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两个成功的特色小镇规划案例,分别是某省的文化创意小镇和某市的旅游休闲小镇。
2. 文化创意小镇规划案例2.1 地理背景该文化创意小镇位于某省的郊区,交通便利,临近主要城市,周边风景优美。
2.2 规划目标该文化创意小镇的规划目标包括:•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小镇,吸引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落户;•提供创意产业从事者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激发创意产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3 规划方案•建设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一定面积的创意产业园区,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打造文化交流中心:规划建设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供展览展示、演出演艺等文化服务,吸引人才和游客。
•建设居住区和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符合居民需求的住宅区,并配置学校、医疗设施、商业设施等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创建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策划文化展览等活动,培育和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2.4 实施效果经过规划和实施,该文化创意小镇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产业集群。
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并且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
小镇的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
3. 旅游休闲小镇规划案例3.1 地理背景该旅游休闲小镇位于某市的山区,环境幽静,山水相依。
3.2 规划目标该旅游休闲小镇的规划目标包括:•利用山水资源和自然环境,打造宜居宜游的休闲小镇;•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和休闲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休闲;•促进本地产业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3.3 规划方案•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规划保护和恢复山水资源,打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
特色小镇规划方案书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逐渐增多,更多的人们开始向城市聚集,这使得城市的承载能力逐渐达到极限,而特色小镇建设的出现,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在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它不仅能够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生态资源和人才,同时还能够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安居环境。
本文将针对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规划目标1.1 总体目标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区域的地理、人文、自然、产业和市场优势,建设一座充满特色的小镇,实现“人口多、生态好、经济发展快、公共服务好、宜居宜商”的良好发展。
1.2 细化目标1.在特色小镇中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村庄和文创产业园区,以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意的发展和推广。
2.挖掘小镇温泉资源,创造小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
3.在小镇中建设现代化的综合商业中心,提供便利的商业购物和文化活动场所。
4.建设先进的公共管理体系,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和设施。
二、规划内容2.1 人居环境在特色小镇中,建设美丽宜人的人居环境,打造风景如画的小镇景观,同时还要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气、通信、排水等公共服务设施。
2.2 经济发展在特色小镇中,鼓励发展产业,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引进优质的产业资源,促进小镇的经济发展。
同时还应注重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度假业等产业,打造小镇的特色。
2.3 文化传承小镇的文化传承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部分,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个有特色的文化小镇。
在文化传承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已经存在的传统文化资源,应该加以保护和利用,如传统手工艺制品、传统建筑、传统音乐等。
•新型文化产业:结合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发掘和挖掘符合小镇特色的新型文化产业。
2.4 公共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公共设施系统,包括公共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等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书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色小镇作为城乡结合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和社会经济效益。
本规划设计书旨在针对某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全面考虑特色小镇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和经济产业等因素,为小镇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指导。
二、规划目标1. 挖掘地方特色:通过调研和分析,寻找特色小镇所在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将其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要素。
2. 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特色小镇的建筑布局、道路交通及公共设施等配套设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规划设计,结合地方特色,引入新的经济产业,促进特色小镇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就业增长。
4.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规划设计中注重居民的生活需求,规划合理的住房、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5. 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中注重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推动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特色小镇规划范围为xxxx(具体位置)。
根据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规划范围将包括山区特色小镇,沿江特色小镇以及农田特色小镇等。
四、总体布局设计根据特色小镇的地理环境和规划目标,总体布局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功能区划:规划划定特色小镇的核心区域、产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文化娱乐等功能区,将特色小镇打造成集居住、工作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小镇。
2. 道路交通规划:在特色小镇规划中注重道路网络的规划设计,合理规划主干道、支路和步行街等交通组织,方便居民出行和物流运输。
3. 城市绿化规划:通过规划设计,注重特色小镇的绿地系统布局,划定公园、绿地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
4. 建筑风格规划:根据地方的文化特色,注重特色小镇建筑风格的规划设计,保留传统建筑元素,并结合现代化要求进行创新,打造独特的小镇形象。
五、产业发展规划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规划是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国优秀村镇规划案例集_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指在保留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功能,提升村镇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全国优秀的特色小镇规划案例。
首先是浙江余杭塘栖。
余杭塘栖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是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其规划注重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村落风貌,塑造出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塘栖小镇中的建筑风格与传统的杭州建筑风格相协调,符合古镇的历史文化特点,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受。
此外,塘栖还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如茶叶、手工艺品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是四川彭州花街。
彭州花街是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艺术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该小镇规划注重保护和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通过打造花卉展示、交流、销售的平台,提升彭州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花街沿街建有大型的展览中心、艺术品交易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购物和观光体验。
此外,花街还定期举办花卉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再次是江苏溧阳东河。
溧阳东河是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该小镇规划注重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通过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
东河小镇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东方传统与现代设计,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和风貌。
小镇还注重发展创意产业,如设计、手工艺等,吸引了年轻人和创业者前来发展。
此外,小镇还建有多个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特色小镇规划案例集中的余杭塘栖、彭州花街和溧阳东河等小镇都通过注重保护本土文化和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功能,提升了村镇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这些优秀的特色小镇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各地复制推广的典范。
国际康养小镇项目定位及规划报告一、项目定位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康养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正在迅速崛起。
国际康养小镇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目的地,为人们提供一个远离喧嚣的环境,享受大自然,重塑身心健康的机会。
二、市场分析1.需求分析: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康养旅游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康养旅游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以及丰富的养生项目,满足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
2.竞争分析:康养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已经存在一些国内外康养小镇。
但是,国际康养小镇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项目规划1.设施规划:国际康养小镇项目将建设一系列设施,包括温泉度假酒店、康养中心、运动健身设施、水疗中心、瑜伽馆、文化艺术中心等。
这些设施将提供不同的康养体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自然环境规划:国际康养小镇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因此,在项目规划中,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生态园林和自然公园,为游客提供一个纯净、宜人的旅游环境。
3.健康饮食规划:健康的饮食是康养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国际康养小镇项目中,将设立健康餐厅,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满足游客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4.文化交流规划:国际康养小镇项目将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本地的文化底蕴和民俗特色。
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节庆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增加他们对康养小镇的兴趣。
四、项目优势1.地理优势:国际康养小镇项目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山水环绕、风景秀丽的地区。
这将为游客提供一个远离喧嚣的环境,享受大自然之美的机会。
2.文化底蕴:该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通过与本地文化的融合,国际康养小镇项目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3.健康养生资源: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独特的天然景观,这些资源将成为国际康养小镇项目的独特之处,并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康养体验。
2024休闲旅游区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求。
休闲旅游区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推动我国休闲旅游区的发展,制定并实施本工作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到2024年,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2.任务:(1)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优越的区域作为休闲旅游区的建设重点。
(2)在选定的区域内,进行综合规划,确定休闲旅游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
(3)加大对休闲旅游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4)加强休闲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5)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提高休闲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重点任务1.区域选择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优越的区域作为休闲旅游区的建设重点。
要考虑到区域交通便利性、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2.综合规划在选定的区域内,进行综合规划,确定休闲旅游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
包括确定主题和定位、规划用地、设计景点布局、确定项目投资计划等。
要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区的特色和优势,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
3.资金支持加大对休闲旅游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银行贷款、项目合作等方式,为休闲旅游区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4.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休闲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包括道路、电力、通信、水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保障游客的出行和生活需求。
5.营销推广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提高休闲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旅游展览会、宣传片、网络推广等方式,向国内外游客推广休闲旅游区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四、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休闲旅游区建设。
开发健康特色小镇的设想一、政策背景(一)国家政策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二)产业现状根据民政部印发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国内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10.8%。
据官方数据分析显示,目前国内老年人口呈现出规模基数大、老龄化发展迅速等特征。
现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8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6万个,互助型养老设施6.2万个;各类养老床位672.7万张,比上年增长16.4%。
我国养老产业是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出现而产生的,是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之一,养老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良好。
医养结合和地理位置优越的养老院最受市场青睐,广州中远海运下属新海颐养苑自2013年开办以来,床位使用率几乎达到110%,登记排队人员达到300多人。
二、项目布局与定位(一)结合广州中远海运战略发展规划,按照会员制、连锁化的发展模式,计划开展全国性的养生休闲综合体布局,初步规划是华东(江浙地区)、华南(粤桂海南地区)、西南(云贵川地区)、华中(鄂湘赣地区)、华北(大连青岛等)进行配置6-8个综合体。
选址条件是: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良好的气候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地方政府的投资需求和产业规划。
(二)发挥当地优良的的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优势,以健康为产业特色,将养生保健与旅游休闲深度融合,开发建设集养老养生、度假酒店、康复理疗和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基地,条件成熟的地区可考虑拓展养老地产和保健品研发等项目。
(三)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绿色发展的理念,打造国家级绿色低碳小镇,并计划通过“产融结合”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新模式。
休闲体育小镇规划方案项目概述休闲体育小镇位于城市郊区,是一个以户外运动和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性社区。
这个小镇将设立各种户外运动设施、公共绿地、商业服务、社交活动和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旨在提供一个让人们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的理想场所。
规划目标该项目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提升健康水平和促进社交交流的多功能休闲体育小镇。
主要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三点:1.确保各个功能区域的合理配置,使空间利用最大化,随着人口增加或需求变化,可调整。
2.通过公共空间的布局和景观设计,建立一个具有魅力和特色的行人友好型社区。
3.围绕两个主题,即自然环境和社会互动,提供多样化的户外和室内活动。
规划设计功能分区休闲体育小镇的规划设计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运动场地这个区域将提供各种运动设施,如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等,并将克服小镇较狭窄的空间局限,通过适当地控制场地大小和形状,提供最大的使用效益。
公共绿地该区域将为小镇提供一些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散步、跑步和放松身心的场所。
绿地将采用生态设计,选择斑块化开发方式,同时将水体和自然的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
商业服务商业服务区将为小镇的居民提供各种采购和服务的机会,如食品杂货、保健和医疗服务等。
这个区域将设立商铺、超市和咖啡厅等。
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区域将为居民提供小型集会、社交舞会和家庭派对的空间。
同时,也将提供一些文化活动和表演,如电影院和音乐会等。
空间设计该项目将贯彻以下设计原则:全年开放小镇的运动设施和公共绿地等区域将始终开放,以满足不同人群和时间的需求。
设施集中所有设施将被集中在小镇中心位置。
该中心将成为小镇的核心区域,汇聚各类设施和活动,吸引更多的居民和访问者。
改善步行和自行车道整个小镇将为步行和自行车通行提供友好且安全的环境。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将得到加强和扩大,以方便居民外出。
结论休闲体育小镇规划方案实现了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提升健康水平和促进社交交流的多功能休闲体育小镇,提供各种户外运动设施、公共绿地、商业服务、社交活动和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旨在提供一个让人们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