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18
唯物辩证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全文)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朝气蓬勃、性格各异的学生,班主任每天都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何使谈话更有实效?作为班主任,同时又担任政治课教学的我,便不失时机地把一些哲学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去,使学生从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班级管理也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部分和整体构成,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因此,班主任要在一切活动中有全局观念。
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集体观念淡薄,一些同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同学值日工作马虎了事,缺乏责任心;一些同学息课、晚就寝不能很好地遵守纪律,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等。
针对这些情况,我想仅靠批评、惩罚可能不一定奏效,于是我充分应用哲学教学中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让他们明白“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道理,同时告诉他们不搞好局部也搞不好整体。
在这样的正面教育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提高了。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学生,做事情缺乏恒心和毅力,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旦自己的付出近期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就偃旗息鼓,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我班上也有这样的学生,一次我在与一名女生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位女生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我便问她原因。
从与她在谈话中我得知她的想法,她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刻苦,发誓一定要提高英语成绩,当她满怀期待下一次考虑英语成绩会有大幅提高时,谁知等来的仍是英语成绩不理想,于是她便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打算放弃英语这门课。
我得知后,不失时机地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和她交流,我先让她给我讲一讲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她如数家珍。
然后我启发她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经过耐心开导,最后,她对我说:“老师,我懂了,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班级管理的辩证法-【班主任论坛】-K12教育论坛-PoweredbyDis...班级管理的辩证法管理是班级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业与前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声誉。
所以,班主任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肩负着举足轻重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要求班主任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就不能不讲求一点儿工作策略与技巧。
一、方与圆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层的实施者,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既要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要让学生接受学校的管理,此时就应该讲一点儿“方”与“圆”的艺术。
所谓“方”,即指班主任工作的准则、原则;所谓“圆”,即指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情感。
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过于求“方”,一味地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事,虽然公正无私,威严正统,但有悖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道理,其结果可能造成学生对班主任敬而远之。
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过于求“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愿望,虽然能赢得学生的好感,皆大欢喜,但有损于学校原则的坚持和制度的执行,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教育任务,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人才,班主任也不能算是一名称职的教师。
所以,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处理“方”与“圆”的关系,力争做到“方”中求“圆”,“圆”中求“方”,有“方”有“圆”,“方”“圆”统一。
当然,这需要班主任有较丰富的教育实践和较娴熟的教育技巧。
一般说来,在“点”“面”结合的教育工作中,“面”上的工作宜侧重于“方”的要求,“点”上的工作宜侧重于“圆”的教导;对待那些性格执拗、脾气倔强的学生,或者那些偶尔犯了一些错误,但未造成严重影响的学生,在教育时,可以以“圆”的思想为主导,以“方”的原则为辅助,使学生在悔过自新的同时,既能体会到班主任母亲般的慈爱,又能体会到班主任父亲般的严格。
只有这样,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处理好自身与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既能顺利地开展班级工作,又能出色地落实学校的教育任务;既能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又能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我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我认为要完成上述任务,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开展班级工作.我在多年来的班级工作实践中认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首先处理好以下几种辩证关系。
1.教师管理与学生自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初中阶段,班主任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在班级工作中要把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
其思想是说,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我认为班主任对班级从多管到少管再到不管,是班级管理带规律性的发展过程,如对现任班级,我用一学期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即“多管”的任务,这段时间是班级组建起步阶段,班主任必须“多管”就是要严格管,全面管;在内容上主要是管方向,管目标,管规范; 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在方法上重灌输,重示范,重合作。
在教师多管的同时,要花较大精力选择培养训练学生干部,形成一支自我管理的学生骨干队伍。
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开始,这个班的管理已转入第二阶段—“少管”,所谓少管并不是说班主任可以少做工作,而是指从直接管为主转为间接管为主,在管理内容上主要管干部管苗头管信息,在方法上着重正面引导,树立典型,鼓励竞争。
班级管理辩证法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几年,我不断探索,注重方法,工作尽力做得有声有色,收获并成长着。
在管理过程中,着力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原则,三件事情,四个目标和五颗心”。
“一个中心”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两个原则”即:整体(德、智、体、美、劳)发展原则与激励原则;“三件事情”即: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后进生的进步搭建平台;“四个管理目标”即:培德、宏志,启智,冶情。
“五颗心”即:爱心、细心、耐心、信心、责任心。
工作实践中,我摸索出班级管理中的七大辩证法。
一、事必躬亲与分权治理古人云:“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
班主任如果事必躬亲,必然会导致班干部对班主任老师的依赖、学生对学习与活动的懈怠,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阳奉阳违的现象。
为避免这种受累不讨好的情况发生,班主任不必事必躬亲,要学会分权治理。
分权治理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
学生会在班级组织活动中强化民主意识,认识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体,不是消极地执行任务。
在完成任务和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自己所处的地位、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做好班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既是对违纪学生个体的教育,也是培养良班风的契机。
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的问题。
对一些看来严重的问题,如打架、斗殴等,可采取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对学生个人小题大做,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考虑,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去处理,从小处着眼,讲清问题的危害,使学生能在思想上受到震动。
二是在班级要大题小做,能不公开处理的就不公开处理。
必须公开处理的,危害性要谈,学生的年幼无知也要谈,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更要谈。
要给违纪学生创造改过自新的机会、不受歧视的环境。
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是对立的统一,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把这一原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会使我们获得一种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去指导我们的工作,能使我们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目标管理。
下面笔者就学生管理方法的几个方面的关系,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1.以工作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相结合班级管理无非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人和工作、学习的关系。
学校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四化建设的栋梁。
学生则是认真学习,在校的几年里要完成所有的学业,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而走向社会。
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就要围绕学校的中心,把各项工作落到安处;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班级工作中,主要的直接的确是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同学,是活生生的人,是我们每天都要打交道的人。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通过处理人和人(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处理人与工作、学习的关系。
这说明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而去完成我们的教育工作。
在班级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人和人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被纳入班级管理的范围,而班级管理所要涉及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具体说,就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作为班级管理者在应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把全体学生组织起来,并且引导他们行动(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人际关系。
离开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去谈对班级的管理,就偏离了基本出发点。
一个班级管理者,要落实学校的中心工作,首先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如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的行为过程,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去管理好人和人的关系。
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利于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关心人和关心工作、学习相结合、相统一。
以工作为中心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辨证思维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其兴衰成败关系到学校这个有机体的发展壮大,而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班主任居于其中,既要严抓严管,又要善于解脱。
笔者认为,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去治理班级。
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下面几对关系。
一、主与次唯物辩证法认为,复杂事物中有多个矛盾,其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为主要矛盾,而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为次要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班主任要“管”的事情非常多,包括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衣打扮、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大到学生的前途命运、人格品质、生命健康、思想动态以及整个班级的发展。
在这么多要做的事情中,就要分清轻重缓急,该管的要严抓不放,不该管的就要放手,即“有所为有所不为”。
具体来说,制订班级目标、培养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协调班级与学校、班级与社会、班级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等都是班主任要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
至于其他事务,例如卫生打扫及检查、公物保管及维修、自习课纪律、各类活动的组织、班级管理规定的制订及实施等就可以放手交给学生或班干部去解决。
班主任这时一定要放权,千万不能做到事无巨细,否则就会使学生形成依赖性,进而造成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师也容易陷入繁琐的班级事务中不能自拔。
二、量与质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首先要做到宽严有度。
班主任工作应实行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本性和情感性。
要能够并且善于容纳学生的缺点,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和人品本质的问题,都可以给其改正的机会,即使是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在处理时也尽量要做到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