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5
植物分类概念“植物分类学”这词组中的关键在于“分类”。
什么是分类?回顾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早期的人类所见识植物种类(请注意!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植物的概念。
这类概念,包括植物、动物、乔木、灌木、鸟、兽等等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人类已经有了分类的思想,在此只是为了说话方便)很少,只要给所需要认识的植物一个名称即可,以便于部落内所有人的交流,比如粟、杨、猪、鸡等等。
随着人类智力水平的进步和见识植物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其大脑就具有了一个新的思维能力,那就是分类!也就是说分类从根本上讲是一思考方法,而不是仅只用双手把植物(标本)归堆。
这种自然形成的思维要求我们把相同或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以区别于另一类。
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简单的分类。
比如把自然界的所有东西根据是否生长、繁殖分为死的和活的。
再把活的(生物)根据是否可以主动位移(跑啊,跳啊)分为植物和动物,植物还可以分为乔、灌、草,当然也可以分为蔬、果等。
这已经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类上归类,类下分类的分类系统哦。
只是分类所比较的性状很少,甚至只有一个,所建分类等级也少。
但是就分类思维这种能力本身,我们也没有比祖先高到那里去哦!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分类呢?首先分类有利于认识事物,也有利于管理事物。
中小学老师就教过我们,相似的文字放在一起好记,图书馆的书按一定内容分放不同书架要好找,牧人知道牛、马、羊要分群放牧!你家的餐具放在橱房里,饭碗应该不会在鞋柜里!哈哈!分类思维的结果就是相似性(差异性)大小的度量。
我们的物质科学是研究什么的?是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而差异性(相似性)就是变化大小的度量(包括定性和定量)。
所以说分类不只是生物学研究,也是所有物质科学研究的先导,并由此产生概念,比如原子、分子、被子植物、细胞等等。
每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就可能意味着科学的进步。
因此我们认为分类思维很重要,而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一直被很多人潜意识或者有意识地应用。
如果要自己成为有科学头脑的人,必须学会有意识地应用这种思维方法。
第七章被子植物门基本知识体系本章内容为被子植物分类原则、分类依据、花程式、花图式、检索表以及被子植物的特征、分布、分类、及代表物和经济价值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被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种类的特征难点:掌握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的特征基本要求了解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的分布、经济价值;理解被子植物的繁殖、;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常见种类的特征。
被子植物概况:被子植物拉丁名A n g i o s p e r m a e,来源于希腊文复合词。
A n g i o—包被的与—s p e r m a种子,两者接合,用复数第一格即成A n g i o s p e r m a e,英文名为A n g i o s p e r m。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在不同的系统,被子植物有300多至400多科,l万多属,20—25万种。
超过植物界总种数之半。
它们分布于各个气候带。
由于气温高、雨水多的缘故,热带、亚热带最多。
南美亚马逊河区有约4万种。
其他热带地区有2—3万种。
温带地区因气温降低,雨量少了,种类渐减。
以我国情况看,云南省气候条件好,植物达万种以上,而河北省地处北纬26—43度之间。
相对种类减少很多,约有2,500种。
北极地区则大大减少,许多地方几乎无被子植物,仅少数地方有少数种类顽强生存。
如北极柳(S a l i x l a n a t a)、北极罂粟(P a p a v e r r a d i c a t u m),其分布纬度达80度以上。
在南半球南极大陆的莫尔吉特湾詹尼岛附近,有石竹科植物厚叶柯罗石竹(C o l o b a n t h u s c r a s s i f o l i u s)生存。
另外,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大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5℃,植物种类组成也有变化;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严寒,只有少数耐寒种类方可生存。
5,000—5,500米地区还能找到石竹科的伏繁缕(S t e l l a r i a d e c u m b e n s)。
《植物分类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分类学简介1.1 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1.2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与发展1.3 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1.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二章:植物的形态与结构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2.3 植物器官的分类与特征2.4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三章:植物的生殖与繁殖3.1 植物的有性生殖3.2 植物的无性生殖3.3 植物的繁殖策略与适应性3.4 植物的繁殖技术与繁殖材料的选择第四章: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1 植物分类的依据与原则4.2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系统4.3 植物分类的方法与技术4.4 植物分类的命名与代码第五章:植物分类群的特征与分类5.1 植物门的特征与分类5.2 植物纲的特征与分类5.3 植物目的特征与分类5.4 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第六章:植物科的分类与特征6.1 植物科的分类依据与原则6.2 常见植物科的特征与分类6.3 植物科的命名与代码6.4 植物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七章:植物属的分类与特征7.1 植物属的分类依据与原则7.2 常见植物属的特征与分类7.3 植物属的命名与代码7.4 植物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八章:植物种的分类与特征8.1 植物种的分类依据与原则8.2 常见植物种的特征与分类8.3 植物种的命名与代码8.4 植物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九章: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9.1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9.2 植物形态学观察与分析9.3 植物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9.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分类中的应用第十章:植物分类学的应用与实践10.1 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10.2 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10.3 植物分类学在园林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0.4 植物分类学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植物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植物分类学的定义: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命名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的意义:了解植物多样性、探究植物进化历程、指导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植物分类概念一、植物分类的概念: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征方面,把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种类集合在一起,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这种科学的植物分类,就叫做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包括形态分类和生理分类两大部分。
1。
形态分类形态分类是依据植物的器官构造特征来区分植物类群的分类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类系统中比较高级的类群,如根据花的形状、子房室数目或果实内种子的形状、胚乳组织类型等来划分植物的类群。
植物体构造上的这些特征是有很强的遗传性的,能保持稳定,它决定了各个不同植物类群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关系的密切程度,因此,利用植物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是非常可靠的。
例如,我国将蒲公英植物按花的形状及所含种子的多少分成两大类。
一类花冠舌状,一类花冠筒状。
一般来说,一朵花里所含的种子越多,植株就越矮小,反之则越高大;花冠舌状的植物通常比筒状花的植物高大;花冠白色的植物通常比其他颜色的植物高大;无花被的植物比有花被的植物低矮。
根据花的不同形态可以将蒲公英植物区分为三个不同的类群。
2。
生理分类生理分类是依据植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性,即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差异,将植物区分开来的分类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类系统中较低级的类群,例如常见的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特点,可分为有根类、块茎类和球茎类三大类。
根据生长在土壤中的部位,根可分为深根类、浅根类和须根类。
另外,植物还可以根据对水分的要求和利用情况进行分类。
水生植物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三大类。
陆生植物中还可以根据花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含羞草科植物全株具有毛茸茸的腺毛,含羞草本身受到刺激时便会“害羞”,以避免动物的侵扰,属于典型的具有感觉毛的植物。
叶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根、茎、叶脉多为平行脉,且只有一种形式的维管束。
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叶脉多为网状脉,并且出现了具有双重维管束的维管束鞘。
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除起源于中柱鞘的外,其余均由外韧维管束转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