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的系统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植被1.植被的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的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的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案例:骆驼刺特征: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很发达。
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可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收水分。
4、植被的类型和特征(1)森林的类型和特征: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植被群体特征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各月都有花开。
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细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草原类型对应气候区气候特征植被特征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植物的分类标准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各种形态和特征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植物,人们对植物进行了分类。
植物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生长习性、生殖方式等特征来进行的。
在植物学中,植物的分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特点和规律,为植物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基础。
植物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系统分类。
形态分类是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的,例如植物的根、茎、叶、花等结构特征。
生态分类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来进行分类的,例如水生植物、陆生植物、草原植物等。
系统分类是根据植物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来进行分类的,它是一种更为科学和系统的分类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植物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形态分类是最早的植物分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对这些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将植物进行分类。
形态分类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植物学的早期阶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形态分类方法只能反映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对于植物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了解有限,因此在现代植物学中逐渐被系统分类方法所取代。
生态分类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来进行分类的。
植物的生态特征包括生长环境、生长习性、适应能力等。
通过对这些生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将植物进行分类。
生态分类方法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功能,对于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生态分类方法只能反映植物的生态特征,对于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了解有限,因此在植物分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系统分类是一种更为科学和系统的分类方法,它是根据植物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来进行分类的。
系统分类方法基于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生殖特征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植物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第五章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第二节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在第五章第一节中,我们将讨论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群落是指生物体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群体。
群落的物种组成取决于环境因素、资源可用性和相互作用。
首先,群落的物种组成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和光照等。
不同的物种对这些环境因素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干旱地区,灌木和多肉植物可能更适合生存,而在湿地,水生植物可能更常见。
其次,资源的可用性也影响着群落的物种组成。
资源包括阳光、水分、养分和空间等。
物种争夺资源会导致一些物种获得优势,进而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高大树木可能会竞争到更多的阳光,阻塞其他植物的生长,并成为群落的优势种。
最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
相互作用可以是竞争、共生、捕食和互惠关系等。
竞争关系会导致较弱的物种逐渐被淘汰,而较强的物种则占据优势。
另一方面,一些共生关系可以使物种相互依赖,从而共同生存并占据群落中的一定比例。
在第五章第二节中,我们将讨论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植物的生长型是指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长形态和生理特征。
生长型可以根据植物的高度、生命周期、生活方式和营养喜好等特点进行分类。
按照高度来分类,可以将植物分为高大乔木、矮小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等。
高大乔木通常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因为它们可以抢占更多的阳光和空间资源,形成群落的主体。
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则通常分布在乔木下层,利用少量的阳光和水分来生长。
地被植物主要分布在地面上,它们通常具有耐阴、适应寒冷或干旱环境的特点。
按照生命周期来分类,可以将植物分为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等。
一年生植物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命周期,通常在群落中占据较小比例。
两年生植物需要两个生长季才能完成生命周期,它们通常在第一年生长时积累养分,在第二年开花结果。
第五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联合在一起→组织→器官→生物体。
第一节生物体生物体: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生物个体,是地球上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它们的个体呗统称为生物体。
它们都不断地从地球上摄取水分、空气、养分等物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一、动物体结构:1、头部:位于身体前端,通常长有眼、鼻、口、耳等器官,其主要功能:从外界捕获信息,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许多动物的脸不呈一个平面,这种结构能使动物视野更开阔,有利于动物捕获猎物,逃避敌害。
2、颈部:位于头与躯干之间,高等动物的颈柔软,能使得头部向左、右转动,从而扩大头部感官从外界捕获信息的范围。
许多动物没有颈。
3、躯干:是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呈近似的圆柱体或扁圆柱体形。
功能:保护、循环、呼吸等功能。
人体的躯干从腹面可分为胸部、腹部,从背面可分为背部、腰部和臀部,躯干的最外面为皮肤,内有肌肉、骨骼和各种内脏。
人体皮肤总面积:1.5~2m2头发:10万~20万根骨骼:206块:头部36块,躯干46块;四肢124块;骨骼肌:500块4、四肢:动物躯干上长有附肢,能使身体运动。
人的附肢称为四肢,分为上、下肢,上肢有肩、手臂、肘、手腕、手等部分,它们有灵活的关节,具有很多功能:握住物体,制作工具。
交流感情。
下肢有大腿、膝、小腿、足等部分,适应直立行走。
在进化过程中,有些动物的附肢发生了演变,如:鸟的附肢变成了翅膀(翼),适应在空中飞翔;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的前肢变成鳍状肢;有些动物有许多附肢,如河虾、蜈蚣、蜘蛛等;还有些动物没有附肢,如蚯蚓、蛇等。
二、植物体:1、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地上部分:花、叶、主茎、芽、分枝地下部分:主根、侧根2、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
1、蕨类植物有:根、茎、叶三种器官2、苔藓植物只有茎、叶(还算不上真正的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
园林树木学第一章绪论1: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2: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园林树木具有美化,改善环境因子和生产等三方面的功能。
3:为什么称中国为“园林之母”,中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什么特点?答:因为我国的园林树木资源极为丰富。
中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丰富多彩、(4)特点突出。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分类1:植物的分类系统有哪两类?其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为:人为分类系统和自然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系统的最基本原则是:对物种应有较明确的概念及判断进化的特征标准,以及分类系统的等级。
人为分类系统:有利于园林建设工作为目标。
2:什么是双命名法?如何表示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双命名法:规定用量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
第一个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名。
变种:属名(大)+种名(小)+var.+拉丁变种名(小)+命名人缩写(大)变型:属名(大)+种名(小)+f.+变型名(小)+命名人缩写(大)栽培品种:属名(大)+种名(小)+cv.+品种名(大)属名(大)+种名(小)+‘品种名(大)’3:什么是物种、亚种、变型、变种?物种: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
亚种:种内的变异类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明显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种:种内的变异类型,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变化,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
变型:在形态结构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
4:园林树木依生长类型,观赏特性,园林用途是如何分类的?依生长类型分:(一):乔木类:树木高大,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按高度分:小乔(6~10m),中乔(11~20m) 大乔(21~30m),伟乔(31m以上)。
按生长速度分:速生树(快生树),中速树,缓生树(慢生树)。
(二):灌木类:树体矮小,主干低矮。
(三):丛木类(四):藤木类(五):匐地类按观赏特性:(一):观赏形树木类(形木类):雪松、广玉兰、龙爪槐等.(二):赏叶树木类(叶木类):银杏、鹅掌楸(马褂木)、五角枫等。
第五章植物系统分类基础重点:植物的命名方法及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难点: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植物分类学的内涵:分类、鉴定、描述、命名分类(classification):依据特定形态指标,按照不同的分类等级,对植物进行排列,每种植物处于特定位置。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实用性来分类表征分类系统:根据多个特征合总体相似性来分类, 如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量分类.系统发育分类系统:根据进化关系合进化历史来分类鉴定(identification):决定植物名称、系统位置,依靠二歧检索表。
命名(nomenclature)符合世界通用精确的命名规则。
分类学特点:动态性、综合性、系统性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略讲)一、分类学思想的萌芽西方: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切奥弗拉斯特:植物学之父《植物历史》《植物成因》。
最早认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区别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
东方:《诗经》:200多种植物《尔雅》:300种植物,分为木本和草本《神农本草经》(秦汉):最早的药学专著二、本草学时期西方:16世纪欧洲本草学家:Outo Brunfels(1464-1534)Jerome Bock(1469-1554)东方:中国早于西方唐朝:《新修本草》、宋朝:《开宝本草》等元朝:《本草论》明朝:《本草纲目》:草、木、谷、果、菜。
清朝:《本草纲目拾遗》等园林植物分类历史悠久三、近代植物分类学西方:(1)意大利植物学家凯萨宾诺,第一位现代植物学家(2)瑞典林奈(1707-1778)植物分类学之父《植物种志》:现代植物分类的起始点,主要学术贡献:1.提出比较晚整的分类系统;2.最早系统一致使用双命名法;3.提供植物鉴定的简短描述;4.考证了许多植物的异名5.创造了许多形态术语。
四、现代植物分类学西方:达尔文(1809-1882)《物种起源》观点:生物进化、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对分类学影响:1.物种是从另外的物种进化而来;2.理想的模式不能代表一个物种,物种是一个或一些可变的群体。
第五章裸子植物一、裸子植物概述(一)裸子植物主要形态特征:1、孢子体发达多为乔木、灌木,稀为亚灌木(如麻黄)或藤本(如买麻藤),大多数是常绿植物,极稀为落叶性(如银杏、金钱松),茎内维管束环状排列,有形成层及次生生长,但木质部仅有管胞,而无导管(除麻黄科、买麻藤科外),韧皮部有筛胞而无伴胞。
叶为针形、条形、鳞片形,极少为扁平形的阔叶。
2.花单性,胚珠裸露,不形成果实花单性同株或异株,常缺花被(买麻藤纲有假花被)。
雄蕊(小孢子叶)聚生成小孢子叶球(雄球花staminate strobilus);雌蕊的心皮(大孢子叶)呈叶状而不包卷形成子房,丛生或聚生成雌球花femalecone (大孢子叶球)。
大孢子叶常变态为珠鳞(松柏类)、珠领(银杏)、珠托(红豆杉)、套被(罗汉松)和羽状大孢子叶(铁树),以后由胚珠形成的种子也是裸大孢子叶球露的,不被子房(果实)包被。
所以称裸子植物。
小孢子叶球(以松科为例):排列如穗状,生在当年新生的长枝条基部,由鳞片叶腋中生出。
每个小孢子叶球有1个纵轴,纵轴上螺旋状排列着小孢子叶(雄蕊),小孢子叶的背面(远轴面)有1对长形的小孢子囊。
小孢子囊内的小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的连续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子,由小孢子进一步发育形成雄配子体(花粉粒)。
成熟的花粉粒具4个细胞,其中2个退化的原叶体细胞、1个管细胞、1个生殖细胞花粉粒有2层壁,外壁向两侧突出成气囊,能使花粉在空气中飘浮,便于风力传播。
小孢子叶球大孢子叶球:1个或数个着生于当年新枝的近顶部,初生时呈红色或紫色,以后变绿,成熟时为褐色。
大孢子叶球是由大孢子叶构成的,大孢子叶也是螺旋状排列在纵轴上,由两部分组成:下面较小的薄片称为苞鳞(bract);上面较大而顶部肥厚的部分称为珠鳞(ovuliferous scale),也叫果鳞或种鳞,一般认为珠鳞是大孢子叶,苞鳞是失去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
在松科各属植物苞鳞和珠鳞是完全分离的,每1珠鳞的基部近轴面着生2个胚珠,胚珠由1层珠被和珠心组成,珠被包围着珠心,形成珠孔。
《植物地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地理学生物圈二、问答题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一、解释下列名词物种双名法孢子植物种子植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茎叶体植物叶状体植物世代交替同形世代交替异形世代交替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配子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原核植物真核植物裂生多胚现象简单多胚现象显花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二、填空题1. 蓝藻细胞由()和()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分为()层,后者分化为()和()两部分。
2.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
3. 葫芦藓的配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可分为()、()和()等结构。
4. 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处于劣势,()寄生在()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
5. 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中。
6. 地钱雄生殖托的托盘呈(),雌生殖托的托盘呈()。
葫芦藓植株上产生精子器的枝形如(),产生颈卵器的枝形如()。
7. 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体已经有了真正的()、()和()的分化和()的分化,生活史中()体和()体都能独立生活,但()体占优势。
8.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和(),无性生殖器官为()。
9. 大多数真蕨植物的每个孢子囊群还有一种膜质的保护结构,叫做()。
10.蕨类植物的主要营养体属于()体。
11.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为()、()、()()和()。
14. 裸子植物通常可分为()、()、()、()和()等五纲。
18.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这主要体现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和()。
第五章蕨类植物(P t e r i d o p h y t e)基本知识体系本章内容为蕨类植物的特征、分布、繁殖、生活史及代表物和经济价值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蕨类植物的特征、难点:理解蕨类植物的繁殖和生活史基本要求叙述蕨类植物的分布、经济价值;概括蕨类植物的繁殖、生活史;熟练说出蕨类植物的特征。
蕨类植物曾在地球的历史上盛极一时,古生代后期,石炭纪和二叠纪为蕨类植物时代,当时那些大型的树蕨如鳞木、封印木、芦木等,今已绝迹,是构成化石植物和煤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存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最为丰富。
我国有61科223属,约2600种,主要分布在华南及西南地区,仅云南一省就有1000多种,所以在我国有“蕨类王国”之称。
已知可供药用的蕨类植物有39科300余种。
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1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1、蕨类植物也称羊齿类植物,既是孢子植物,又是维管植物,比苔藓植物进化,较种子植物原始,介于两者之间。
2、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但孢子体(绿色植物体)发达,配子体(原叶体)退化,两者都能独立生活(与苔藓不同)。
3、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生长期长;配子体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生长期短,形成孢子体后,配子体则死亡。
4、有维管束的分化,无形成层,中柱较原始。
5、只产生孢子,不产生种子,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1.2蕨类植物形态特征1.孢子体的形态现在的蕨类植物是进化水平最高的孢子植物。
孢子体发达,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大多数的蕨类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仅少数为一年生。
(1)根通常为不定根,形成须根状。
(2)茎大多数为根状茎,匍匐生长或横走。
少数具地上茎,直立成乔木状,如桫椤C y a t h e a s p i n u l o s a W a l l.e x H O O K.。
茎上通常被有鳞片或毛茸。
鳞片膜质,有各种形状,鳞片上常有粗或细的筛孔。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打好生物学习的坚实基础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篇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H别在于R基的不同。
第五章植物的系统分类一、填空题1. 植物分类阶层系统从大到小分别为界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 。
2. 十字花科的植物如油菜子房由_____个心皮组成,具有_____室,由____相隔开。
发育成果实后成熟时沿_____开裂,这类果实称_____果。
3. 桂花习惯上分为以下四个品种类型:_____ 、_____ 、_____、_____4. 秋色叶树种有_____ 、_____ 、_____、_____等。
5. 适合作绿篱的树种有____ 、_____ 、_____、_____等。
6. ____ 、_____ 、_____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7. 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
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8. 蕨类植物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的分化;9. 伞形科具________花序。
10. ________科是花冠蝶形, 二体雄蕊, 荚果, 常见植物________________。
11. 吊兰属于___________科。
12. 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多数是___________果; 菊科植物的果为___________果。
13. 兰科植物花中的雄蕊与雌蕊___________。
花粉常呈___________,种子细小______。
14. 双悬果属于________科。
15. 唇形科的主要特征是:草本,茎常,植物体含挥发性芳香油;叶,花冠合瓣,子房上位等。
16. 依据植物的特征, 判断属于哪科?(1) 叶对生,单叶,掌叶裂或为羽状复叶。
花两性或单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或雌雄异株,整齐,排成总状、伞房或圆锥花序。
果为扁平的具翅分果__________(2) 二年生草本。
单叶互生, 总状花序, 果实为两心皮组成, 由假隔膜分成二室, 果实成熟时, 果皮沿两侧腹缝线开裂, 成二片脱落, 仅留下假隔膜, 种子附于假隔膜上。
__________17. 下列每科各列举二个观赏植物豆科: __________、__________百合科: __________、__________锦葵科: __________、__________18. 菊科的花序为__________。
19. 蔷薇科的__________是著名的芳香植物,其__________可提取芳香油,制造香料的原料。
20. 玉兰的果实是__________, 垂丝海棠的果实是__________, 柑桔的果实是__________, 油菜的果实是__________。
21. 写出下列各种植物所属的科:麦冬_____________ 鹅掌楸______________ 火棘_______________矮牵牛__________八角金盘______________ 风信子________________ 木芙蓉__________鸡爪槭______________ 佛肚竹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常见的盆景树,各属于哪一科日本五针松_____________ 榕树_____________紫藤_____________ 榆树_____________紫薇_____________ 金桔_____________23. 园林中常见裸子植物举例(四个):24. 用于观赏的蕨类植物举例(三个):25.学习植物系统分类后,明确了植物进化的总趋势是沿着从到 ,从到,以及越来越简化,而孢子体越来越发达的方向发展。
26. 蔷薇科是一个较大的科,常可分为四个亚科:A 亚科,如等植物;B 亚科,如、等;C 亚科,如、等;D 亚科,如、等植物。
27.是最基本的分类等级。
28.木兰科中先花后叶的树种是、等,花于展叶后开放的树种是、等,常绿树种是、等29.花中四君子指:、、、二、名词解释种;双名法三、问答题1.简述木兰科的识别要点。
2.木兰科的原始特征有哪些?3.简述下列被子植物科的识别要点(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禾本科、百合科)。
4.简述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基本区别。
5.简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6. 豆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并举例。
7. 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8. 木兰科的各个性状大都处于演化的原始阶段。
其原始性状表现在哪些方面?9. 兰科几乎被植物学家公认为代表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的类群,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 绍兴现有一个居住小区要求布置绿化用的园林植物,要求如下:1)春天有一种开白花、一种开红花的木本植物;2)冬天有一种可观果的木本植物;3)秋天有一种可观黄叶和一种可观红叶的木本植物。
4)两种常绿观叶灌木;5)两种可体现热带亚热带风光的棕榈科植物;6)一种可作地被的草本植物;请分别写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十种植物,注意所配置的植物要符合生态及景观。
11. 请将下列木兰科植物作出检索表:紫玉兰、白玉兰、广玉兰、含笑、鹅掌楸。
12. 请分别列举出3种开花为白色和3种开花为黄色的木本植物。
13. 请列举出5种绍兴地区常见的行道树。
14. 园林绿地中,常见的禾本科植物有哪些?如何识别?15.校园里,无患子科、蔷薇科、木樨科等植物有哪些?举例说明。
16. 各写出3种夏、秋季节开红花的园林植物。
17. 根据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就自己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选择10种园林植物进行设计。
18. 著名香花树种有哪些(举8例)。
19. 先花后叶的树种举例(举5例)。
20. 月季和玫瑰的区别是什么?21. 根据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其可分为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各举三种植物说明,并说明观赏时期。
22. 简述樟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23. 茄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举出5种植物。
24.在一块绿化地上,有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如何区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门、纲、目、科、属、种2. 一,2,假隔膜。
腹缝线,角果3. 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4. 银杏、枫树、无患子、鹅掌楸等5. 法国冬青、木槿、夹竹桃、无刺构骨等6. 松竹梅7.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拉丁文8. 根茎叶9. 伞形。
10. 豆;合欢、紫荆等11. 百合12. 瓠;颖13. 结合成合蕊柱,花粉块,极多。
14. 伞形科。
15. 四棱,对生;唇形16. (1) 槭树科(2) 十字花科17. 含羞草、合欢百合、吊兰木槿、木芙蓉18.头状花序19. 玫瑰,花20. 蓇葖果,梨果, 柑果,角果21. 麦冬:百合科鹅掌楸:木兰科火棘:蔷薇科矮牵牛:茄科八角金盘:五加科风信子:百合科木芙蓉:锦葵科鸡爪槭:槭树科佛肚竹:禾本科22. 日本五针松:松科榕树:桑科紫藤:豆科榆树:榆科紫薇:千屈菜科金桔:芸香科23. 银杏、雪松、马尾松、铁树等24. 巢蕨、荷叶铁线蕨、铁线蕨等25.低等,高等,简单,复杂,配子体26.绣线菊,绣球花,蔷薇亚科,玫瑰,月季,苹,苹果,梨,李,梅,桃27. 种28.白玉兰、紫玉兰,含笑、鹅掌楸,含笑、广玉兰29.梅、兰、竹、菊二、名词解释种:种是生物基本的分类单元。
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是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第三个为命名人。
三、问答题1.简述木兰科的识别要点。
答:木本。
单叶互生,有托叶,早落。
花单生;整齐花;花被3基数,花瓣状;花两性,雄、雌蕊多数,分离,螺旋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
2.木兰科的原始特征有哪些?答:木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花部螺旋状排列3.简述下列被子植物科的识别要点(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禾本科、百合科)。
答案略。
4.简述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基本区别。
答: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木兰纲)(百合纲)子叶 2 1根系直须维管束环状排列散生具形成层无形成层叶脉网平行或弧形花基数 5 或4,极少3 3 基数极少45.简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答:①具有真正的花②具雌蕊③具双受精现象④孢子体高度发达⑤配子体进一步退化⑥形成果实6. 豆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并举例。
答:花两侧对称, 蝶形花冠,旗瓣+翼瓣+龙骨瓣,雄蕊10。
荚果举例略7. 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草本,常有辛辣汁液;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整齐;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具假隔膜;角果。
举例略8. 木兰科的各个性状大都处于演化的原始阶段。
其原始性状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答:木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花部螺旋状排列9. 兰科几乎被植物学家公认为代表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的类群,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中央花被片特化为唇瓣,使辐射对称花发展为两侧对称雄蕊数目由6枚减少到3、2乃至1枚在花的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变化极其多样,表现了对昆虫传粉的高度适应生活型多样—陆生、附生、腐生,攀缘种子微小,数量极多10. 绍兴现有一个居住小区要求布置绿化用的园林植物,要求如下:1)春天有一种开白花、一种开红花的木本植物;2)冬天有一种可观果的木本植物;3)秋天有一种可观黄叶和一种可观红叶的木本植物。
4)两种常绿观叶灌木;5)两种可体现热带亚热带风光的棕榈科植物;6)一种可作地被的草本植物;请分别写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十种植物,注意所配置的植物要符合生态及景观。
答案略。
11. 请将下列木兰科植物作出检索表:紫玉兰、白玉兰、广玉兰、含笑、鹅掌楸。
答:1. 叶截形………………………………………………………………鹅掌楸1. 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或椭圆形2. 叶厚革质,叶背有锈色绒毛…………………………………………广玉兰2. 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3. 常绿灌木………………………………………………………………含笑3. 落叶小乔木4. 花紫色…………………………………………………………………紫玉兰4. 花白色…………………………………………………………………白玉兰答案不一,只要最终能将5种植物区分。
12. 请分别列举出3种开花为白色和3种开花为黄色的木本植物。
答:略。
13. 请列举出5种绍兴地区常见的行道树。
答:略14. 园林绿地中,常见的禾本科植物有哪些?如何识别?答:略15.校园里,无患子科、蔷薇科、木樨科等植物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略。
16. 各写出3种夏、秋季节开红花的园林植物。
答:略。
17. 根据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就自己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选择10种园林植物进行设计。
答:略。
18. 著名香花树种有哪些(举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