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总结】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药理概论一、传出神经按递质的分类根据所释放递质不同,传出神经分为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图5-1)一)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1.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肾上腺髓质相当于神经节)2.运动神经;3.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4.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神经。
(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noradrenergic nerve)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都属此类。
即,除(一)4外。
多数器官(心肌..等)都受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平滑肌...和腺体经双重..支配。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一)乙酰胆碱消除:乙酰胆碱作用的消失主要是被神经突触部位的胆碱酯酶水解。
(二)去甲肾上腺素消除:主要靠突触前膜将NA再摄取入神经末梢内而使作用消失三、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分布及其生理效应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主要是在突触部位影响递质或受体而发挥作用。
(一)直接作用于受体激动药: 拟似递质的作用阻断药: 阻断激动药或递质的作用,产生相反的效应 (二)影响递质药物→递质↑: 效应↑药物→递质↓: 效应↓1.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 密胆碱影响乙酰胆碱合成。
2.影响递质的转化 胆碱酯酶抑制药妨碍乙酰胆碱的水解。
3.影响递质的转运 麻黄碱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4.影响递质的贮存 利血平耗竭神经末梢囊泡内去甲肾上腺素。
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和对不同类型受(表5-5)常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2.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1)阿托品类生物碱(阿托品、东莨菪碱等)3.N受体激动药(烟碱)(2)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有机磷酸酯类)另: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3)M1受体阻滞药(哌仑西平)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2.N受体阻滞药1.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1)N1受体阻滞药(美加明)2.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2)N2受体阻滞药(琥珀胆碱)3.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麻黄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4.α、β及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多巴胺)1.α受体阻滞药(酚妥拉明、酚苄明)2.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作用机制的陈述方式性质部位受体类型效应直接激动、兴奋间接阻断、阻滞、拮抗例如:肾上腺素直接激动心脏窦房结β1受体,加快心率。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第一节概述传出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auto………郴*m,也称植物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a…断…懈syskm)。
前者又分为交感神经(。
rmp曲一…o…y…)和副交感神经(P删舯PatheH……叩钾m),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等效应器.其活动为非随意性的,如心脏排血、血流分配和食物消化等;后者则支配骨骼肌.通常为随意活动,如肌肉的运动和呼吸等。
上述两个系统均依赖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传递。
在神经系统,化学传递可发生于神经细胞与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与其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之间。
化学传递通过神经末梢释放少量递质进人突触间隙(叩ap叭】eR),经转运方式跨越间隙,与特异性的受体分子结合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细胞的功能。
药物可模拟或拮抗化学递质的作用,即可选择性修饰许多传出神经的功能,这些功能涉及许多效应组织,如心肌、平滑肌、血管内皮、外分泌腺和突触前的神经末梢等。
传出神经根据其梢释放的递质不同.可分为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胆碱能神经)和主要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一dw一日…rve)。
胆碱能神经主要包括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运动神经、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则包括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图5—1.图5—2)。
近年来除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外.肠神经系统(emed…Ⅳom邓tem,ENs)B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该神经系统由许多种经元组成.其细胞体位f肠壁的g内丛.是谰节控制胃腑道功能∞独立整合系统.它在结构和功能上不同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与中枢神经系统相类似.但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肠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可来自于交感自副交感神经末梢.并可直接分布到平滑肌、腺体和血管。
胃肠道运动功能主要受局部的Ens调节.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如肠道的蠕动反射可以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切断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对胃肠道运动的影响也很小。
【药理学总结】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受体的兴奋效应:
M受体兴奋,抑制ACh释放(负反馈)
N受体兴奋,促进ACh释放(正反馈)
1.M受体兴奋的效应
(1)心脏抑制:四负
(2)腺体:分泌增加。
汗腺、唾液腺、胃腺、呼吸道腺。
(3)眼:瞳孔缩小、眼内压下降,调节痉挛。
(4)内脏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松弛。
2.N1受体兴奋(分布于神经节的受体)
植物神经节兴奋
3.N2受体兴奋(分布于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
骨骼肌收缩
4.a1受体激动:
(1)皮肤、粘膜血管,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2)胃肠平滑肌松弛,括约肌收缩
(3)瞳孔开大肌收缩,扩瞳
(4)肝糖原分解增加
5.b1受体激动时
(1)心脏兴奋:心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自律性增加,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2)肾素分泌增加
(3)脂肪分解增加
(4)胃肠平滑肌松弛
6.b2受体激动时:
(1)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2)骨骼肌、冠状血管扩张。
(3)糖原分解增加。
(4)胃、肠平滑肌松弛
7.b3受体激动时
脂肪分解增加
乙酰胆碱Ach
合成酶
胆碱乙酰化酶、乙酰辅酶A
水解酶
乙酰胆碱酯酶
去甲肾上腺素NA/NE
合成酶
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脱羧酶
水解酶
摄取-1、摄取-2
胞裂外排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去极化,细胞膜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促使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形成裂孔,通过裂孔将递质及内容物排至突触间隙。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1.直接作用于受体:
激动药:药物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效应相似。
阻断药或拮抗药: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效应,并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递质相反的效应。
2.影响递质
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释放、再摄取和贮存、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