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标准规范JGJ130-2011要求-型钢悬挑脚手架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3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表4.3.1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第一篇钢管悬挑脚手架规范《《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第二篇钢管悬挑脚手架规范《悬挑脚手架施工标准(最新)》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标准施工标准标准1 适用范围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本施工标准适用于高度不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或高耸建筑物上使用的悬挑式脚手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3《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5 各工程施工图图纸3 需要了解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需要了解相关的规范和标准1 基本1 基本构造要求基本构造要求规范中推荐以双轴对称截面钢梁做悬挑梁结构。
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超过20米。
悬挑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钢拉杆作为附加保险措施,不参与悬挑钢梁受力计算。
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
悬挑钢梁悬挑长度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m能满足施工需要,但在工程结构局部有可能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局部悬挑长度不宜超过3米。
大悬挑另行专门设计及论证。
在建筑结构角部,钢梁宜扇形布置;如果结构角部钢筋较多不能留洞,可采用设置预埋件焊接型钢三角架等措施。
悬挑钢梁支承点应设置在结构梁上,不得设置在外伸阳台上或悬挑板上,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22 型钢悬挑梁型钢悬挑梁宜采用高度不应小于160mm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工字钢)做悬挑梁结构。
悬挑梁端部设置定位点,定位点离悬挑梁端部不应小于100mm 。
定位点可采用长0.2m,直径25-30mm 的钢筋或短管。
固定端长度大于悬挑端25倍,悬挑梁间距应按悬挑架架体立杆纵距设置,每一纵距设置一根。
**工程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单位:*********项目部编制人:******编制日期: 2012年6月审核人: ******审核日期: 2012年6月审批人: ******批准时间: 2012年6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下部为全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地上为住宅为全剪结构。
二、设计要点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施工,根据我公司项目部研究决定,本工程外立面脚手架工程采用分段搭设双排脚手架,其中11层部分采用两个搭设段(下段为落地式双排脚手架,上段位悬挑双排脚手架),19层部分采用三个搭设段(下段为落地式双排脚手架,中段及上段为悬挑双排脚手架)。
其中落地式双排脚手架设计搭设高度<20米,悬挑双排脚手架设计高度<18米。
编制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及相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三、本工程所选用的构配件3.1钢管3.1.1 本工程脚手架钢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和《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 中Q235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规定。
3.1.2本工程脚手架钢管采用48㎜×3.0㎜钢管3.2扣件3.2.1扣件采用可锻造铸铁制造,其质量和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 的规定。
3.2.2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3脚手板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的相关规定,本工程脚手板采用由毛竹制作的竹笆板;。
3.4安全网根据安全网力学性能应符合GB5726-88)《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安全网采用经国家指定监督检验部门监定许可生产的产品,同时应具备监督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
3.5悬挑脚手架用型钢3.5.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的规定,同时按照《JG1130—2011》与《DGJ32J121-2011》中关于悬挑梁截面高度的规定(H ≥16㎜),本工程悬挑脚手架用型钢采用16#工字钢。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表4.3.1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 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表4.3.1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工程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单位:*********项目部编制人:******编制日期:2012年6月审核人:******审核日期:2012年6月审批人:******批准时间:2012年6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下部为全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地上为住宅为全剪结构。
二、设计要点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施工,根据我公司项目部研究决定,本工程外立面脚手架工程采用分段搭设双排脚手架,其中11层部分采用两个搭设段(下段为落地式双排脚手架,上段位悬挑双排脚手架),19层部分采用三个搭设段(下段为落地式双排脚手架,中段及上段为悬挑双排脚手架)。
其中落地式双排脚手架设计搭设高度<20米,悬挑双排脚手架设计高度<18米。
编制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及相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三、本工程所选用的构配件3.1钢管3.1.1 本工程脚手架钢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和《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 中Q235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规定。
3.1.2本工程脚手架钢管采用48㎜×3.0㎜钢管3.2扣件3.2.1扣件采用可锻造铸铁制造,其质量和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 的规定。
3.2.2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3脚手板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的相关规定,本工程脚手板采用由毛竹制作的竹笆板;。
3.4安全网根据安全网力学性能应符合GB5726-88)《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安全网采用经国家指定监督检验部门监定许可生产的产品,同时应具备监督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
3.5悬挑脚手架用型钢3.5.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同时按照《JG1130—2011》与《DGJ32J121-2011》中关于悬挑梁截面高度的规定(H ≥16㎜),本工程悬挑脚手架用型钢采用16#工字钢。
3.5.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中HPB235级钢筋的规定,同时按照《JGJ130-2011》、《DGJ32J121-2011》中规定用于固定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直径≥16㎜,锚固长度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设置,因此本工程用于固定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采用16的光圆钢筋。
3.5.3用于悬挑脚手架的钢丝绳规格为:6×19直径D=20㎜四、荷载4.1.1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分为永久荷载(恒荷载)与可变荷载(活荷载)4.1.2本工程所采用的双排架永久荷载主要包含下列内容: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悬挑承力架和吊拉构件的自重、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扣件、附着在脚手架上的标语、广告设施等的自重;2)构、配件自重:包括脚手板、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的自重。
4.1.3 本工程双排脚手架可变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1)施工荷载:包括作业层上的人员、器具和材料等的自重2) 风荷载3)其他荷载五、构造要求5.1悬挑承力架构造——悬挑式钢管脚手架的底部承力架为钢丝绳辅助吊拉悬挑钢梁,其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5.1.1 悬挑式钢管脚手架的悬挑承力架宜采用工具式结构,并应能可靠地承受并传递其上方钢管脚手架传来的荷载,各悬挑承力架之间应具有保证侧向稳定的构造措施。
5.1.2 悬挑承力钢梁吊拉构件、U形钢筋锚环、悬挑承力钢梁的构造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 以钢丝绳作为吊拉构件的悬挑式脚手架,应具有保证其可靠工作的调紧装置。
吊拉构件的作用位置宜与悬挑构件轴线一致。
2 预埋于主体结构的U形锚环、U形拉环应伸入主体结构钢筋骨架(或钢筋网)内,并与钢筋骨架(网)绑扎牢固,其直径应不小于16㎜,悬挑钢梁尾端宜设置两道U形钢筋锚环,其相邻间距宜取150mm~200 mm,U形钢筋拉环与型钢间隙应用钢楔或硬木楔楔紧。
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如图5.1.2所示)。
3 固定于主体结构楼面的悬挑钢梁应有良好的抗拔脱能力。
4 悬挑承力钢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型号按设计计算确定。
当采用“I”字形截面的型钢时,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5 在悬挑钢梁与钢丝绳的吊拉位置应焊接U形钢筋拉环,拉环应穿过钢梁上翼缘板焊接固定于腹板两侧,其直径应按计算确定并应不小于16mm。
6 钢丝绳与悬挑钢梁和主体结构连接的U形钢筋拉环应设置钢丝绳鸡心环,钢丝绳线夹的设置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的规定执行。
钢丝绳与钢梁的水平夹角应不小于45°。
HRB335钢筋7 脚手架立杆应支承于悬挑承力钢梁上。
8 悬挑承力架上应设置钢管脚手架的立杆定位件,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立杆定位件宜采用直径36mm、壁厚≥3mm的钢管制作,高度宜不小于100mm。
9 一次悬挑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20m。
10 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本工程楼板结构厚度为120㎜,符合规范要求。
11 悬挑梁间距应按悬挑架架体立杆纵距设置,每一纵距设置一根。
12 锚固型钢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本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5.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5.2.1 脚手架钢管的壁厚不应小于2.8mm。
5.2.2 钢管脚手架应搭设成双排形式,步距不得大于2m,立杆底部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悬挑钢梁上表面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5.2.3剪刀撑1 钢管脚手架外侧必须沿全高和全长连续设置剪刀撑。
2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
3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按照下表进行取值5.2.4 钢管脚手架的转角部位脚手架的端部必须设置横向斜撑,横向斜撑应由底至顶之字形连续布置。
5.2.5钢管脚手架连墙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直接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2 应从每一悬挑段的第一步架开始设置,有困难时,应采取其他可靠措施固定;3 宜水平设置,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4 连墙件的设置间距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表5.2.5规定。
表5.2.5 脚手架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注:表中h为脚手架步高,la为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
5.2.7 分段悬挑的钢管脚手架立杆、剪刀撑等杆件,在分段处应全部断开,不得上下连续设置。
5.2.8脚手架外立面应采用2000目/100cm2密目网全封闭围护。
钢管脚手架底部必须严密封闭,宜满铺木制脚手板,木脚手板拼缝应紧密,与脚手架绑扎牢固;当采用满铺竹笆片脚手板时,底部应采用2000目/100cm2密目网兜底封闭。
对于脚手架内侧空挡处,应沿高度每隔4个步高设置30mm×30mm平网封闭。
5.2.9 立杆1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顶层顶步除外),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钢管脚手架的立杆横距大于800mm时,每步横向水平杆上扣接的纵向水平钢管不应少于4根,立杆的纵距不应大于1700mm。
钢管脚手架的立杆横距小于等于800mm时,每步横向水平杆上扣接的纵向水平钢管不应少于3根,立杆的纵距不应大于1500mm。
3 双排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4 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1m,宜高出檐口上端1.5m。
5.2.10 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1 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3跨2 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如下图)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3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主节点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2) 本工程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4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5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2) 竹笆脚手板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应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不小于1.2㎜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3) 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承杆件上。
5.3 水平安全防护架本工程在层高18.9米及36.3米处设置水平安全防护架,外挑3米,沿建筑物四周布置,安全防护架水平面布置安全兜网,具体施工工艺按照本工程水平安全防护架搭设专项方案。
6 设计计算根据以上规定,本工程的相关设计计算内容如下(参照脚手架搭设方案图):主要设计计算参数:①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8.0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②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1.50米,立杆的横距1.05米,立杆的步距1.80米。
③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④连墙件50米以下采用2步3跨,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4.50米;50~100米采用2步2跨,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4.50米。
⑤施工均布荷载为2.5kN/m2,装饰脚手架同时施工2层,脚手板共铺设4层。
⑥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L1=1.5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L2=1.25×L1=1.25×1.5=1.875米,取L2为1.9米⑦悬挑水平钢梁采用钢丝绳与建筑物辅助拉结,最外面支点距离建筑物1.30m。
计算内容6.1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6.1.1均布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50×1.050/3=0.052kN/m活荷载标准值 Q=2.500×1.050/3=0.875kN/m静荷载的计算值 q1=1.2×0.038+1.2×0.052=0.109kN/m活荷载的计算值 q2=1.4×0.875=1.225kN/m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6.1.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弯矩为M1=(0.08×0.109+0.10×1.225)×1.5002=0.295kN.m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M2=-(0.10×0.109+0.117×1.225)×1.5002=-0.347kN.m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0.347×106/4491.0=77.271N/mm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205.0N/mm2],满足要求!6.1.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q1=0.038+0.052=0.091kN/m活荷载标准值q2=0.875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091+0.990×0.875)×1500.04/(100×2.06×105×107780.0)=2.115mm大横杆的最大挠度<[1500.0/150=10mm],满足要求!6.2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