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易混淆知识点:三江源,三江并流,三江平原中的三江
- 格式:doc
- 大小:11.51 KB
- 文档页数:2
【常识】“三江源”考点汇总1、“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
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2、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
三江源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
三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
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4、通天河是三江源地区著名的景点,是长江源头干流河段,古称“牦牛河”,位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
传说,《西游记》中著名的过渡晒经的章节就发生在这里。
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
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
传为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被掀翻落水。
【课后练习】1.【2020新余】(多选)三江源的“三江”指的是()。
A.长江B.雅鲁藏布江C.黄河D.澜沧江(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案】ACD。
A、C、D项正确,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一一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
2.【2019开封】(单选)近年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并实行了国家公园体制。
三江源是哪三江阅读精选(1):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因属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三大水系发源地而得名。
其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
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2000年5月青海省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头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境内,这三条大河的源头相距很近。
万里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南侧的大冰川,绵亘几十里的冰塔林,犹如座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景色绮丽。
滚滚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源头湖泊、小溪星罗棋布,水草丰美,甚为壮观。
澜沧江源出于唐古拉山北麓的群果扎西滩。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636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
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
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
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公里,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
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
古渡口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
“三江并流”的地理知识点总结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幺杂乱无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三江并流”的地理知识点总结》,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地质构造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构成了在150公里内相同排列的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巨大的山脉和大江形成的横断山脉的主体,这是世界上三江并流这一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
从大地演化的蛇绿岩、枕状熔岩、占生化至第四纪的地质岩层纪录到陆内造山带变质变形的冰川雪峰,溶洞河流、喀斯特地貌等完全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提名的条款标准之一。
三江并行而流在云南境内约170余公里,位于云南省西部的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整个区域四万平方公里。
怒江与澜沧江空中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而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仅66.3 公里。
价值和意义三江并流区域几乎包含了整个滇西北的美景,其中丽江金沙旅游认为最值得推荐的当属:高黎贡山片区、梅里雪山片区、哈巴雪山片区、千湖山片区、红山片区、云岭片区、老君山片区和老窝山片区。
高黎贡山区是三江并流区域内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区,是现今我国乃至东亚保存最完好的一片,是特有的植物类群最丰富的地区。
梅里雪山区它既有澜沧江流域的典型地貌特征、丰富地质遗迹,更是三江并流的旗舰物种滇金丝猴的原始栖息地。
哈巴雪山区拥有我国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冰川、金沙江流域典型完整的高山垂直带自然景观。
千湖山具有独特的高原森林湖泊景观价值。
千湖山景区具有完整而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山草甸,杜鹃。
[专题范文]三江源是哪三江三江源是哪三江阅读精选(1):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因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发源地而得名。
其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
现有人口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2000年5月青海省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头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境内,这三条大河的源头相距很近。
万里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南侧的大冰川,绵亘几十里的冰塔林,犹如座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景色绮丽。
滚滚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源头湖泊、小溪星罗棋布,水草丰美,甚为壮观。
澜沧江源出于唐古拉山北麓的群果扎西滩。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636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
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
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
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公里,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
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
古渡口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
2019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易混淆知识点:三江源,三江并流,三江平原中的三江经过多次考试之后,我们会发现每次丢分的问题似乎都是相似的,但是只有真正了解知识点的关键,才找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更容易针对性的加以克服。
下面,查字典地理网特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易混淆知识点,对这几个地理词汇中的“三江”作一个简要的辨析和区分,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江源首先是三江源中的“三江”,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其实不仅仅是中华水塔,从“三江”就可以看出,这里的“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其中的澜沧江就是一条国际性河流,三江源为中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并且由于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还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其中发源于此的重要河流还有印度河、恒河等,因而亚洲人口最多的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最重要的河流都发源于此,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三江并流三江并流是地球上的一大奇观,在地球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地质奇观,三条大江距离最近的位置能够达到60度公里左右,而且这三条在中国以及国际上都算得上是大河,此处的“三江”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此处的形成还是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横断山脉这样的褶皱山系,水流湍急,地势险峻,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三江平原上面两个都是位于西南地区,而三江平原则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此三江也是我国境内的大河流,也有国际性河流,此处的“三江”指的是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松花江。
三江平原水资源丰富,耕地资源在我国也是名列前茅,而且人均耕地资源量非常高,因而其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昔日的北大荒,现在的北大仓;三江平原沼泽资源也非常丰富,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而且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
三江县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县中的“三江”则得名于其境内的三条大江,即榕江、浔江与苗江。
说是大江,其与上面几条河流比较那当然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此名字中也包含了“三江”,故而也将其列在此处供大家借鉴。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必背知识点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特点: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位于北纬31°~36°,东经89°~102°之间。
三江源地区分别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三江源地区的水源: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
3.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消退、过渡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
4.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产生的影响: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会出现干旱灾害等影响。
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会加剧,黄河中下游断流时间会增长等。
5. 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①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②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③保护“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二、专项训练1.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B.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C.该地区位于青海省D.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2.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对其现状描述正确的是()A.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面积增加B.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增多C.不存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D.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现象3.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中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③降水丰富,江河水量稳定、充足④是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4.三江源地区主要的调蓄器是()A.湖泊和沼泽 B.大气降水 C.冰雪融水 D.冰川融水5.人类在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的行为造成的直接影响是()①草地严重退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全球气候变暖④冰川融化加快.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6.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高中地理】“三江并流”的地理知识点总结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中三年级地质构造《三江并流》是一本关于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云岭河、金沙江等巨山的主体,以及150公里内由大河组成的横断山脉,这是世界上三条平行河流的高山峡谷的独特自然景观。
从沾化至第四纪的蛇绿岩、枕状熔岩、地质地层记录,到陆内造山带的变质变形冰川雪峰、溶洞、河流和岩溶地貌,它们完全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提名的条款和标准之一。
三江并行而流在云南境内约170余公里,位于云南省西部的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整个区域四万平方公里。
怒江与澜沧江空中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而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仅66.3公里。
价值和意义三江并流区域几乎包含了整个滇西北的美景,其中丽江金沙旅游认为最值得推荐的当属:高黎贡山片区、梅里雪山片区、哈巴雪山片区、千湖山片区、红山片区、云岭片区、老君山片区和老窝山片区。
高黎贡山地区是三江并流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区。
它是中国乃至东亚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也是独特植物群最丰富的地区。
梅里雪山区它既有澜沧江流域的典型地貌特征、丰富地质遗迹,更是三江并流的旗舰物种滇金丝猴的原始栖息地。
哈巴雪山区拥有我国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冰川、金沙江流域典型完整的高山垂直带自然景观。
千湖山具有独特的高原森林湖泊景观价值。
千湖山景区具有完整而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山草甸,杜鹃林及云冷杉林最具特色。
黄杜鹃、黑颈鹤等珍稀动植物栖息其间,是三江并流区域内高原生物多样性集中体现的地区之一。
云岭片区位于怒江兰坪县境内澜沧江与其支流通甸河之间。
主要保护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是正在建设中的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
老君山地区主要包括金沙江流域高原冰川湖泊、高山杜鹃林、冰川洞地貌、高山草甸草地、高山丹霞地貌等典型景观类型。
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
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沼泽、草甸茫茫无际,森林成片分布,野生动物繁多。
开垦后建有很多国营农场,“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区内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增加,水土流失严重,珍稀物种减少。
今后应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防涝为主,旱涝兼治,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沼泽湿地和珍禽名贵鱼的自然保护区。
目前,国家已在三江平原东北部成立了三江和洪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拨最高、面积最大、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三江源区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
该区属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
三江源区是世界高海拨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物种基因库”。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萎缩,河湖湿地减少,沙化、水土流失面积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非常严重;长期滥垦滥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森林遭到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考点(完整版)高考地理零碎学问点汇总1.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分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2.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喷发中形成矿产资源,地震波可以用来讨论地球的内部结构。
4.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难,两者最大的区分: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5.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6.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进展的观点。
7.留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8.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意大利的普拉托)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9.平原是城市发育最抱负的环境,但并不是全部的平原上都有城市分布,如亚马孙平原上。
10.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进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进展。
11.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美丽、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12.依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
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13.留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减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14.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削减)。
中国的三江并流、三江源、三江平原都在哪?秦为胜一、世界奇观—三江并流三江并流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这三江是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三条大江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与怒江不到19公里。
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4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地壳隆起上升、在流水深切作用下,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170千米的自然奇观。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唯一的、独特的世界奇观。
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三江并流”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三江并流”区域是反映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和地质现象,向世人展示着这里所经历的极其复杂的地壳演变历史及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
三江并流”地区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
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
其区域特色有:1、茶马古道发祥地2、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3、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4、“世界生物基因库”,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
5、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6、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三江水流湍急,悬崖峡谷,滩险众多,形成地貌奇观。
八年级地理三江源知识点地理知识点对于八年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其中,三江源更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地理三江源知识点。
一、三江源的概念三江源,是指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海拔在四千多米以上。
三江源是中国国家公园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的生态屏障。
二、三江源的地理特征1.气候条件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其气候条件属于高山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凉爽短暂。
2.岩土条件三江源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土壤以黄棕壤为主。
3.生物条件三江源地区的植被主要包括草原植被和高山嵩草草甸植被,动物方面有藏羚羊、马麻子、金钱豹、黑颈鹤等。
三、三江源的保护措施1.建立保护区为了对三江源的生态保护进行更好的实施,政府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该公园有助于推动保护区的建设,以实现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2.加强宣传政府都希望公众能够向广大人民宣传知晓保护三江源的意义和方法,以及三江源的自然和文化价值。
3.控制开发在三江源的保护范围内,不允许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以最大程度的保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四、三江源的意义1.天然的生态“屏障”作为青藏高原的屏障,三江源对于整个中国的环境保护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它城市和地区都因此而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
2.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三江源的周边是青藏高原的美丽风景,具有很高的旅游和人类文化价值,如三江源、可可西里、唐古拉山等。
3.资源的储藏和利用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物质资源,有助于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更要进行可持续利用。
结语三江源是中国的自然宝库,保护三江源不仅是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环保方面人员的工作,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要更加重视全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环境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个人做起,共同建设一个绿色、和谐的社会。
三江之源导语:三江之源,位于中国青海省格尔木市城西北的唐古拉山脉,是中国内陆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在这里,三条重要的河流——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发源于同一个山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质奇观。
本文将深入探索三江之源的地理特征、水文地貌、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措施。
第一章:地理特征1.1 位置和海拔三江之源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东经96°、北纬35°左右。
唐古拉山脉是中国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三江之源地区位于山脉的西北边缘,地势崎岖,山高谷深。
1.2 气候特点三江之源地区气候特点鲜明,主要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
年均气温较低,平均在0℃以下,冬季极寒,夏季凉爽。
降水集中在夏季,主要为暴雨和冰雹。
高原日照强烈,紫外线辐射强,气候干燥,日夜温差大。
第二章:水文地貌2.1 黄河之源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的西段,在三江之源地区形成了著名的“黄河之源”地貌。
这里有岗巴勒、月亮泉、双源口等地,是黄河文化和宗教的重要圣地。
黄河之源地区山峦起伏,河流蜿蜒,水质澄清,风光优美。
2.2 长江之源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东段,在三江之源地区形成了“长江之源”。
这里有塔尔寺和五岳寺等古刹,是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交融之地。
长江之源地区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水势湍急,被誉为“中国大西南的明珠”。
2.3 澜沧江之源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北段,在三江之源地区形成了“澜沧江之源”。
这里有白马雪山、黑色河等著名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云南的名山名川。
澜沧江之源地区山高谷深,植被丰富,水流湍急,风景如画。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三江之源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有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包括藏羚羊、雪豹、野骆驼、红杉等。
三江之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之一,也是国际自然保护事业的热点区域之一。
第四章: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三江之源这一重要的自然水源地,政府和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点总结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点总结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之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被誉为“中国水塔”,其三大江源涵盖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这片地区独特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管理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涉及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三江源地区概况三江源地区地处于青藏高原的中心部位,海拔在3500米以上。
其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之一提供了绝佳条件。
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还拥有丰富的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资源,是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原牧区的天堂。
二、生态系统特点1. 高山湿地景观三江源地区由河流、湖泊、沼泽、草原等湿地组成。
崇山峻岭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湿地纵横交错。
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高山湿地景观,如玛多湿地、重要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2. 物种多样性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有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
例如,森林区域有黑颈鹤、斑头雁等候鸟;草原区域有野牦牛、藏羚羊等高原草原动物。
这里还分布着许多特有的动植物种类,为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三、生态保护挑战1. 水资源管理作为中国的水塔,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湖泊干涸、河流水位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是生态保护的关键。
2. 物种保护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其中,藏羚羊、藏野驴、棕熊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保护措施,加大对这些物种的保护力度。
3. 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三江源地区既是生态保护地,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根据地。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
需要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并加强科技支撑,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三江”概况作者:刘金锋刘胜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5期三江平原三江平原中的“三江”指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介于北纬45°01′~48°27′56″,东经130°13′~135°05′26″,位于中国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总面积5.13万千米2。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 400~2 500小时,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10℃以上活动积温2 300~2 500℃,冻结期长达7~8个月。
年降水量500~650毫米,75%~85%集中在6~10月。
纬度较高,年均温1~4℃,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雨热同季,适于农作物(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
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米3,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候,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
天然沼泽湿地面积有134.7万公顷,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三江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总产量达1 500万吨,商品率高达70%,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当选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
三江源三江源中的“三江”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源头汇水区。
位于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总面积30.25万千米2,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现有人口55.6万。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点清单
一、江河的源地
1.概况: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中华水塔”。
2.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重要性: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2.现状: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同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措施: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2019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易混淆知识点:三江源,三江并流,三江平原中的三江
经过多次考试之后,我们会发现每次丢分的问题似乎都是相似的,但是只有真正了解知识点的关键,才找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更容易针对性的加以克服。
下面,查字典地理网特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易混淆知识点,对这几个地理词汇中的“三江”作一个简要的辨析和区分,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江源
首先是三江源中的“三江”,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其实不仅仅是中华水塔,从“三江”就可以看出,这里的“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其中的澜沧江就是一条国际性河流,三江源为中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并且由于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还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其中发源于此的重要河流还有印度河、恒河等,因而亚洲人口最多的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最重要的河流都发源于此,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是地球上的一大奇观,在地球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地质奇观,三条大江距离最近的位置能够达到60度公里左右,而且这三条在中国以及国际上都算得上是大河,此处的“三江”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此处的形成还
是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横断山脉这样的褶皱山系,水流湍急,地势险峻,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三江平原
上面两个都是位于西南地区,而三江平原则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此三江也是我国境内的大河流,也有国际性河流,此处的“三江”指的是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松花江。
三江平原水资源丰富,耕地资源在我国也是名列前茅,而且人均耕地资源量非常高,因而其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昔日的北大荒,现在的北大仓;三江平原沼泽资源也非常丰富,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而且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
三江县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县中的“三江”则得名于其境内的三条大江,即榕江、浔江与苗江。
说是大江,其与上面几条河流比较那当然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此名字中也包含了“三江”,故而也将其列在此处供大家借鉴。
更多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地理网,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