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江并流ppt
- 格式:pptx
- 大小:944.48 KB
- 文档页数:12
2003年7月2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云南大地。
就在这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决定,将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祖国边陲的“三江并流”景区缘何在全世界无数的风景名胜之地中脱颖而出呢?(图片来自云南地质网)“三江并流”,顾名思义,是指云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并驾而流。
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这三条大江,走过壮丽的青藏高原后,穿越云南省境内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途经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范围达170万公顷。
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遗产地,景区由8个独立片区组成,包含5个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塔海、哈巴雪山和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景区(贡山、月亮山、片马、梅里雪山、聚龙湖、老窝山、老君山、千湖山、红山、哈吧雪山风景区)。
(下图摘自人民网)澜沧江第一湾 金沙江第一湾 怒江第一湾4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大碰撞,引发横断山脉急剧挤压、隆升、切割,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
有专家认为:“三江并流”是早更新世末以来受青藏高原隆升和昆黄运动影响、滇西北高原迅速隆起、河流溯源侵蚀及快速下切等所形成的。
①①“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这里完整地保存了从元古宙到早古生代、从晚古生代到三叠纪、从晚三叠纪到早白垩纪以及新生代这些遥不可及的地质演化痕迹,区域内高山带的喀斯特地形、花岗岩巨型独石以及丹霞砂岩地貌展现着世界上最好的山脉类型。
这里是世界上压缩得最紧、挤得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有板块碰撞留下的地质遗迹,横断山脉巨型陆内造山带形成、青藏高原降升等地球演化历史重要阶段和重要事件的关键地域。
北去南来汹涌奔腾的“三江”水落峰起,奋力切开高原红土奔腾而去,留下众多的雪山、峡谷、草甸、冰川、湖泊、森林、丹霞地貌及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等气象万千的自然美景,容纳了除沙漠和海洋外北半球的各类自然景观。
云南三江并流——世界文化遗产之三十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的区域,跨越了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
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分为15个不同的保护区,已被分为八区域,每个都能提供全方位的横断山脉的生物和地质多样性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1988年,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被国务院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三江并流形成世界上“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0余科,1200余属,6000种以上;有44个中国特有属,2700个中国特有种,其中有600种为三江并流区域特有种;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秃杉、桫椤、红豆杉等33种,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7种。
区域内栖息着的珍稀濒危动物有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高黎贡山区是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内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区。
其中东西绵延的常绿阔叶林,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中将其列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重要的模式标本产地”。
高黎贡山区是展现怒江流域典型地貌的博物馆,包括了“怒江第一湾”及周边地区为代表的怒江深切河曲地质景观,其中的石月亮景点是怒江流域高山喀斯特溶洞景观的典型代表。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世界遗产提名地范围内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梅里雪山区有澜沧江流域的典型地貌特征、丰富地质遗迹,更是“三江并流”的旗舰物种滇金丝猴的原始栖息地。
在横穿保护区的滇藏公路延线及周边地区,保存着大量的古深海大洋地质、生物遗迹和冰川、造山运动遗迹和广泛的冰川及冻土地貌发育,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提名地比较集中的地质遗迹展示区域。
滇金丝猴作为“三江并流”区域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旗舰物种,以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最为集中。
“三江并流”地区,是一座北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体,北段称梅里雪山,中段称太子雪山,南段称碧罗雪山。
雪山群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3座,称“太子十三峰”。
Meri Snow Mountain towers over the scene where the world famous Jinsha River, Lancang River and Nujiang River flow together. It’s a gigantic snowy series of mountains, ranging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northern section is called Meri Snow-capped Mountain, the middle section Prince Snow-capped Mountain and the southern section Biluo Snow-capped Mountain. It connects to Mount Adonggeni of Tibet in the north. It consists of a total of 13 mountains higher than 6,000 meters in elevation and known as the “13 Princely Peaks”.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第一高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
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誉为“雪山之神”,并成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
Meri Snow Mountain is famous for its towering splendor and mystery. Its main peak, Kagebo, is 6,740 meters in elevation, the highest in Yunnan Province. It’s the guardian spirit of Jiajuba, a branch of the Nyingma 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 The peak resembles a magnificent pyramid. A floating sea of clouds covers the snow capped mountain with yet another mysterious veil. It is referre d to as the “god of the snow mountain” and one of the “8 mysterious mountains in Tibet”.除了太子十三峰之外,梅里雪山还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卡瓦格博峰的南侧有从千米悬崖倾泻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为神奇壮观。
三江并流区江水并行,自然奇观语寒金开云南省,有一处满足四条世界自然遗产标准的景观。
它就是三在中江并流区。
三江并流区横跨云南省的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像俅族自治州等。
面积3.4万平方千米。
区域内怒江(萨尔温江上游)、澜沧江(湄公河上游)、金沙江(长江上游)三条大江在此并行而流,形成世界唯一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景观,故称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区的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8° —100° 30,、北纬25° 30,—29°之间,范围达170万公顷。
共八大区域,每个区域都能提供横断山脉的生物和地质多样性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三江并流区孕育着数不清的珍稀植物和动物。
这里有高等植物210 余科,1200余属,6000余种;有44个中国特有属,2700个中国特有种,其中有600种为三江并流区特有种;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秃杉、梭稷、红豆杉等33种,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7种。
区域内栖息着的珍稀濒危动物有滇金丝猴、孟加拉虎、羚羊、雪豹、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1988年,三江并流区被国务院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22 年7月,根据世界自然遗产评选标准,三江并流区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三江并流区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由西往东依次为高黎贡山、怒江、怒山(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沙鲁里山。
在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下,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区,被紧束于60-100千米的狭窄地带,最终构成世界上“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并造就了怒江大峡谷、澜沧江梅里雪山大峡谷和金沙江虎跳峡大峡谷。
从空中俯瞰,三条大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区,平行流动近170千米,形成“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地理奇观。
自然宝藏一一高黎贡山区三江并流区内,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区莫过于高黎贡山区。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编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一书,将高黎贡列为“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卷 首三江并流地质地貌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1] 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
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景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
“三江并流”区域是反映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和地质现象,向世人展示着这里所经历的极其复杂的地壳演变历史及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
“三江并流”地区内出露的晚古生代(距今4亿年前)以来比较完整的古生物地层记录,反映了这里曾经是广阔的特提斯古海洋的组成部分;由超基性岩(如蛇绿岩、橄榄岩)、基性岩(如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细碧岩等)与深海相沉积(如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蛇绿岩,反映出这里曾经是类似于现今大洋中脊附近洋壳的环境;类型多样、成分复杂的岩浆类岩石(包括火山岩类、浅成岩类、深成岩类)记录了这里各时期岩浆活动的规模和特点,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演化模式;区内的变质岩、混杂岩、构造岩与地层、岩石中的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等构造变形及不同地块间的深大断裂系统,反映出这里曾遭受的强烈挤压活动。
洋壳的消亡、地层地压缩、地块的拼合、地壳的降升等地质历史过程,在地质学家对众多信息的解释中变得清晰起来:“三江并流”区域是特提斯大洋演化和消亡、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两个大陆发生陆陆碰撞,造山运动致使喜马拉雅隆升、横断山脉形成的地质演化历史的典型代表区域和关键地段。
位置、组成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
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景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
特点地理位置标识三江并流带源于青藏高原,南延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带内;大地构造位置表明三江地区处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西向喜玛拉雅急转向南的横断山巨型陆内造山带(图1.3)。
三江并流带特殊的地形地貌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的地质遗迹区;是新特提斯洋消亡、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隆升的见证;是多种高山、峡谷地貌地质遗迹形成地区〔3]〔4]。
滇西北三江并流旅游地质奇观主要地质地理环境特征表现为:①条状高山与纵谷并列的地理特点;②线状褶皱断裂与岩带伴生的地质构造特点;③板块碰撞缝合线地质遗迹多样性特点;④低纬度高海拔海洋性山岳雪山冰川特点;等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活动特点。
三江地区许多旅游地质景观都达到国家级、世界级旅游精品标准,如以板块碰撞环境为基础形成的平行流动的三江并流带地质遗迹;以低纬度、低海拔为特点的现代冰川景观的梅里雪山;以构造侵蚀与新构造运动构成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的虎跳峡;以碳酸盐溶蚀形成的泉华盆地景观白水台;以尼汝为代表的峡谷、瀑布、湖泊、泉华、冰川侵蚀地貌等综合景观;以千湖山为代表的冰蚀湖群、湿地等景观。
形成云南高原现代地貌的发育的地质基础奠定于中生代末期燕山运动。
ShowChina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山河起舞“三江并流”地区是一处独特的世界奇观。
从卫星照片上看,在狭窄的几十公里范围内,四座雄伟的山岭,隔开三条壮观的大河,它们完全平行,步调整齐,相依相偎。
三江并流不是一个景点,而是云南省西北部的一片广阔区域。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条大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公里,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这三条大江名声显赫——金沙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河段,为中国重要的大江之一;澜沧江南下流出中国国境后是东南亚最主要的大河湄公河;怒江出境后称为萨尔温江,是缅甸、泰国的重要河流。
三江并流地区位于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
4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发生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隆升、切割,形成了这种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的格局。
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垂直高差巨大。
这里有高大的雪峰,其中包括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气势非凡。
在海拔700多米的怒江河谷,有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见到天上有云彩在下雨,却没有雨滴落到地上,原来雨水在半空中就已蒸发掉。
从卡瓦格博到怒江河谷,巨大的高差让三江并流地区的自然景观精彩纷呈,雪峰、冰川、草甸、湖泊、高原湿地、针叶森林、阔叶森林、干热河谷……应有尽有。
正因为特殊的地质构造,三江并流地区成为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中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25%以上的动物种数。
由于这一地区未受第四纪冰期大陆冰川的覆盖,加之区域内山脉为南北走向,从而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
许多物种在其他地方成为气候变化的牺牲者,但是在这里却得以存活至今。
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秃杉、桫椤、红豆杉等30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都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