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一节甲烷 推荐
- 格式:ppt
- 大小:214.03 KB
- 文档页数:80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汤阴一中尤立超一、教学设计思路甲烷〔《化学·必修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第三章第一节〕的学习是学生较为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开始。
本章教学先呈现甲烷内容,首先考虑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其次充分体现有机化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应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所以甲烷作为系统学习有机物的起始章的第一节内容,就显得其地位的特别突出和重要。
本节教学的设计,要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体现认识的渐进发展性原则;同时,考虑到学生前面已经具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初步认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甲烷的分子结构角度来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初步应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基础知识,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来全面认识甲烷。
但由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空间想象思维较弱,所以在学习中应用辩证的的观点从结构理解性质有一定的困难。
因而在教学中通过模型制作来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又有一定的了解,若按教材内容简单设计和施教,只让学本节教材内容较少,学生对CH4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性质,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生了解CH4知欲望,又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本课采用信息加工模式,充分体现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讲解甲烷的存在、用途、性质、结构,让学生以甲烷作载体去体会有机化学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甲烷的结构式,理解甲烷的空间结构和取代反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高二化学第五章烃第一节甲烷教案巴蜀中学20XX级潘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有机物概念及种类繁多的原因;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取代反应,分解反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甲烷与氧气与氯气的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环境、能源等问题。
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四.教学过程【引言】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将学习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等。
最早,人类只能从动植物体中取得一些有机物。
后来,人类能通过非动植物体制取有机物。
如今,人类不但可以合成自然界里已有的许多有机物,而且还能合成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多种多样性能良好的有机物。
【提问】那什么是有机物呢?【生答】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师】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性质,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外,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板书】有机物1.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师】注意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目前,人类从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经超过二千万种,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
【提问】有机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生答】(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可以跟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2)碳原子间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长的碳链碳,还可形成碳环(3)碳原子之间不仅形成单键还可形成双键或三建(4)相同分子式的分子有可能具有不同的结构【师】有机物中最简单的是烃,烃是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师】根据烃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
.. .. 高二化学第一节甲烷【教学目标】1、理解有机物的概念和有机物的特点2、掌握烃的概念、甲烷的组成和分子结构3、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掌握取代反应的概念【知识讲解】一、有机物1、有机物的概念: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含碳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相近,一般把它们作为无机物。
2、有机物的特点:(1)组成元素的特点:除碳元素外,通常还含有H、O、N、P、S,及卤素等非金属元素。
(2)结构特点:①碳原子间能以共价键形成碳链,这是有机物结构的基础。
②有机物分子间通过范德力结合成分子晶体。
(3)数量特点:有机物种类繁多,达上千万种。
原因是:①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能与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②碳链的长度可以不同,同时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不同,可以以单键、双键、参键结合,也可以有长链或环状结合。
③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4)性质特点:①溶解性: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汽油、酒精、苯等)。
②可燃性:绝大多数有机物易燃烧。
③耐热性:多数有机物熔点沸点较低,受热易分解。
④导电性:多为非电解质,不易导电。
⑤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繁杂,一般反应速率较慢,多数需要催化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二、甲烷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1、甲烷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甲烷存在于沼气、坑气、天然气。
2、甲烷的分子结构: H H分子式:CH4,电子式:H:C:H 结构式H-C-HH H正四面体结构键角109028'3、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基本方法(1)各元素的质量 (2)各元素的质量比 ⇒最简式 通式计算(3)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讨论(4)燃烧产物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分子式 性质 结构式(1)M=22.4d(2)M=DMr(D 为相对密度, M ⇒ 相对分子 根据化学方程式r 为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质量 计算、讨论(3)M=M 1a%+ M 2a 2%+……例1:在标准状况下,5.6L 某气态烃的质量为4g ,又知该烃中碳与氢的质量比为3:1。
化学 甲烷 名师点拨【本章学习目标】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
本章主要介绍几类重要烃的代表物的分子结构、重要性质、制备方法和重要用途,同类烃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还有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重要的基本概念、烷烃的命名方法等。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了解学习有机物的一些方法。
本章所涉及的主要有机物大约有十余种,其中甲烷、乙烯、乙炔、苯等,不仅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医药等方面占有重要重要地位。
本章引言部分指出,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在人类社会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机物的种类繁多(目前已超过两千万种,而无机物只有十几万种),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有机物中,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共价键,碳碳原子间有单键、双键、三键、独特的键及碳链、碳环等多种结合方式;二是含有相同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分子又可能具有不同的结构。
烃是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可用Y X H C 表示。
【本章重点内容】1.甲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的原理。
2.烷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写法,烷烃的命名。
3.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烃、不饱和烃的概念和性质。
4.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5.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苯的同系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6.石油分馏和裂化的基本原理,煤的干馏原理和综合利用。
【本章难点内容】1.烷烃的命名,同分异构体。
2.苯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本章研究性课题】1.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池的好处。
2.用数学方法研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3.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和液化气情况的调查。
4.调查附近加油站汽油、柴油的品种、性能和价格。
【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甲烷的组成和结构式,了解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的取代反应、热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一一燃烧)。
3.初步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内涵,理解甲烷与卤素间取代反应的相似性。
《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2.使学生记住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存在、用途。
3.使学生学会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
4.通过动手搭建模型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难点:甲烷的结构三、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学习探究演习四、教学过程【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展示目标】组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学生观察几种常见物质的组成,初步感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2.设计文字游戏:从“碳”、“氢”这两个汉字中各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汉字“烃”,以及它的发音,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烃的概念。
3.推理甲烷是最简单的烃,引导学生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巩固练习,深化对有机物知识的认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COB. CO2C. H2CO3D. CH3CH2OH2.下列物质中属于烃的是:()A.H2OB.C2H2C.C2H5OHD.金刚石(C)【过渡】组织学生书写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激发学生对甲烷分子机构的探究欲望。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依据甲烷的结构式,利用老师提供的圆球和牙签制来作甲烷的结构模型。
当学生完成甲烷的结构模型后,点评学生制作的模型,提出问题,再利用气球模型来验证,最后总结得出甲烷的分子结构:正四面体结构。
介绍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
【检测】组织学生完成检测题,巩固认识甲烷的分子结构。
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甲烷分子中4 个C-H 键是完全等同的键C.甲烷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共价键D.甲烷分子中均是极性键共价键【学习指导】组织学生阅读课本61 页第2.3.4 自然段,了解甲烷的相关知识,思考完成下列任务:1.记忆甲烷的物理性质。
2.了解甲烷的稳定性。
3.书写甲烷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力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充分的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考虑,设立学习任务和设计学习活动。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择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物学习方法。
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再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难点:建立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二、学情分析1、知能储备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能从组成上认识燃烧产物;不能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储备了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知识,具备了学习甲烷的理论基础。
2、学习方式喜欢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学习新知,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
3、认知方式缺乏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建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以甲烷的结构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和形成有机化学的学习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四、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并与实验探究、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王立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等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甲烷》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本节课是甲烷的第1课时,主要介绍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在此之前,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学过物质结构的知识,如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等基础知识,具备了学习本课的理论基础。
甲烷是学习烃的入门,是学习有机物的基础,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与学习,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物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着重强调取代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观,激发他们探索、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我将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在于甲烷的分子结构以及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学情由于与我合作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三化学学习中已经对甲烷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并且这一年级的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但他们也存在基础较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等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甲烷分子结构以及甲烷取代反应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因此,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甲烷分子有个真正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其化学性质。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达到如上所述三维教学目标,结合学情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法:提问法,实践活动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进行教学。
人教版高二化学第五章烃第一节甲烷(1课时)说课稿主讲人:余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05化学1班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二化学第五章烃第一节甲烷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为 1个课时,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一、教学理念我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点不再是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学生兴趣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之外的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方法上的收获和改变。
当我真正的走上讲台,我想从“唱主角”的位置走到“幕后”,成为一名“导演”,将更多说话的机会、更多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在讨论中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的形成的科学素养和情感价值观,更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与此同时我将一如既往的热爱着我的教师职业。
二、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化学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简要而系统的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教学的对象为重点高中重点班学生,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关于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掌握了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但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还相对较差,并且对比较抽象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因此要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真正了解,进而学习其化学性质,最终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正四面体结构。
•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做模型,认识有机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高中化学说课稿甲烷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甲烷的基础知识、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甲烷的基础知识。
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烷烃,化学式为CH4。
它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存在于天然气中,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同时,甲烷也是煤矿坑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熔点为-182.5℃,沸点为-161.5℃,相对分子质量为16.04。
接下来,我们探讨甲烷的化学性质。
甲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它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甲烷可以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例如,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甲烷可以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个反应被称为蒸汽重整。
此外,甲烷还可以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
在实验室中,甲烷的制备通常采用无机化学反应的方法。
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通过无水醋酸钠与碱金属反应,生成甲烷气体。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试管、烧杯、导管、无水醋酸钠、碱金属(如钠或钾)和水。
2. 将适量的无水醋酸钠和碱金属放入试管中。
3.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用橡皮塞封闭试管,并确保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到烧杯中,烧杯中装有水。
4. 摇晃试管,使试剂充分反应。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气体,通过导管进入烧杯,形成气泡。
5.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的气体成分。
甲烷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被广泛用于家庭和工业的燃烧、加热和发电。
此外,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化工过程可以转化为多种有价值的化学品,如合成氨、甲醇等。
在环境保护方面,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虽然甲烷的浓度远低于二氧化碳,但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多倍。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掌握甲烷的结构和性质1.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表格、模型、多媒体动画等多种方法呈现教学内容,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比较、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二.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2.1内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2.2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2.3难点:学生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如何将甲烷的结构特点、成键特点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等四.辅助教学手段模型、多媒体等五.教学过程什么事有机物什么是烃问题1:回忆对甲烷的了解它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是什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问题2:我们知道C、H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那么C、H应以共用电子对结合,请根据C、H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试画出CH4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
纠错并讲解: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欲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氢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欲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CH4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情况如下:我们通常将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那么甲烷的结构式结构式:用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图式叫结构式问题3: CH4结构式中,五个原子位于同一个平面吗给出科学信息:C原子到每个H原子的距离相等;C—H与C—H之间的夹角相等。
分析学生作品,确定甲烷构型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型C—H与C—H之间的夹角均为109°28′【做课堂即时训练】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那么甲烷的正四面体型结构决定其具有什么性质呢阅读:课本“1、甲烷的性质”前两段,并思考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为什么比较稳定(从结构中C—H键的强度考虑)讲解:在初中我们已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的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