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教学素材)【史论拓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典型例题】
以下各项体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同之处的是()
A.充分肯定人的自主性
B.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C.强调现世的物质享受
D.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解题模板】
验结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充分肯定人的自主性,A项正确
【答案】A
但丁(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
薄伽丘(欧洲短篇小说之父)《十日谈》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是有史以来最多才多艺的天才之一,他是为画家,建筑师,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科学家。
其代表作是绘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人物档案】◆姓名:但丁(1265—1321)◆生平: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没落的贵族家庭。
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
◆代表作:《神曲》◆作品简介:这部用意大利语写成的长篇叙事诗是但丁的代表作。
但丁在诗中以亲身经历的形式描绘了梦幻中的地狱、炼狱和天堂。
但丁把现实、历史和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并把它们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并站在新旧交替时代的高度,点评今古,议论纵横,以诗的语言和诗的意蕴描绘了一幅博大精深的时代生活剖面图。
材料一《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
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
材料二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使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有成、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
材料三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
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材料四 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黑死病”(鼠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性命。
黑死病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恐惧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 孕育了中世纪末期及时行乐的现世主义, 培育了独立自主的新型人格。
《十日谈》讲述了一个故事: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
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一、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1、背景:
(1)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兴起
(2)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人才济济
2、性质: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3、代表人物
(1)彼特拉克
主张:
①《歌集》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人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子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地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薄伽丘与《十日谈》
内容: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4、意义: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宗教改革
1、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1)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
(4)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
3、加尔文
(1)“信仰得救”,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
(2)提出“先定论”
4、评价
(1)积极性:宗教改革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局限性:宗教改革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