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注释、翻译【部编版八上第10课】
- 格式:docx
- 大小:21.08 KB
- 文档页数:3
激趣导入: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儿?他脱口而出——三峡。
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准备好了吗?学习要点:一、重点1. 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 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二、难点1. 欣赏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题感知:一、梳理结构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抓住山高、连绵不断的特征写山势。
第二部分(2~4):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
二、走近作者郦道元(469或472—527),字善长。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课文精析:一、分段研读,疏通文意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2. 概括本段大意这是本文第一层。
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3. 问题探究文章开头写出了三峡山势怎样的特点?本段写山势与下文写水有何关联?明确:文章开头写出了三峡山势的连绵高耸,给人以雄浑壮丽之感。
《三峡》复习要点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阙.处(quē)曦.月(xī)叠嶂.(zhàng)飞漱.(shù) 沿溯.(sù) 素湍.(tuān)属.引(zhǔ) 绝(yǎn) 涧.肃(jià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2)自非亭.午夜分亭:正(3)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陵:山陵(5)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6)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7)则素湍.绿潭湍:急流(8)清荣.峻茂荣:茂盛(9)良.多趣味良:甚,很(10)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1)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12)空谷传响.响:回声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一处)(1)至于/夏水襄陵(2)绝/多生怪柏(3)虽/乘奔御风(4)常有高猿/长啸4.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2)绝:①哀转久绝.(消失,停止)②绝.多生怪柏(极,非常)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日月的。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十分有趣。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凄惨悲凉的声音接连不断,空荡的山谷里回荡着猿的叫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6.理解填空。
(1)《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北魏(朝代)卓越的地理学家。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水经注》一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三峡》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1、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二、文言知识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一词多义1、绝:①沿溯阻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清澈)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②飞漱其间(它们,代怪柏)5、以:①不以疾也(以为,认为)②以丛草为林(把)6、素:①素湍绿潭(白色)②调素琴(不加装饰的)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3.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到)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件事)4.略无阙处(略; 古义:完全今义:跟“详”相对)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2、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三、特殊句式:1、互文句①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②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③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2、并提句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3、省略句飞漱其间(即“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有时朝发白帝(即“有时朝发(于)白帝”,省略介词“于”)两岸连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三峡XXX人物介绍】XXX(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全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XXX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XXX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XXX,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XXX三声泪沾裳!”翻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炎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克不及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XXX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XXX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阅读婉转,很久很久才消逝。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XXX三声泪沾裳!”重点注释】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襄: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5、不见XXX: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其间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9、或XXX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虽:即使11、良多趣味真,真实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岳13、略无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断开、缺口14、自非亭半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1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教案及原文《三峡》课文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教学重点: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2、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教学构思: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
通过朗读品味,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
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文章。
1、学生自由通读,选一名同学试读,其他帮助正音。
黑板上补充:阙(quē)叠嶂(zhàng)襄(xiāng)陵2、选出一名同学,说一说文章意思,其他帮助纠正。
《三峡》《游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 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C.路绝矣沿溯阻绝D.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1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15.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4分)答案:12、D(2分)13、C(2分)14、(3分)(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自、互文句式各1分,梳理1分。
)(3分)(2)开始时还想勉强撑着自己走,等到十分疲惫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
《三峡》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三峡》选自。
作者 (466或472-527),字,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峡包括、、。
二、字音字形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绝巘()飞漱其间()属引凄异()林寒涧()肃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略无阙处略无:2、重岩叠嶂嶂:3、不见曦月曦: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襄:5、则素湍绿潭素:湍:6、飞漱其间漱:7、良多趣味良:8、沿溯阻绝沿:溯:9、属引凄异属:引:10、故渔者歌曰故:11、不以疾也疾:(二)通假字略无阙处。
(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2)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绝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衷转久绝(3)清回清倒影清荣峻茂(4)其: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五)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2)回清倒影清:(3)空谷传响空谷:(4)林寒涧肃肃:(5)晴初霜旦霜:(6)素湍绿潭湍:四、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飞漱其间“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不以疾也“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五、课文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群山连绵,完全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三峡》《水经注》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疾:快C.迳黄牛山迳:经过D.犹望见此物犹:好像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1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
(3分)14.【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15分)10.D评分:共3分11.C评分:共3分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评分:共4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湍急纡回(深)侧面评分:共3分。
每空1分,第一空意思对即可。
1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评分:共2分。
第10课 《三峡》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
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
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
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节选自《游石首绣林山记》)【注释】①结约:盘曲。
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
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
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
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健。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势常结约不舒.:_________________②如此..者凡数百里:_________________③触而徐迈..:_________________6.辨一辨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①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________________②皆不敢与之.争________________③劈之.为林________________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全文描述的是什么场面?(请用原文回答)9.请概述文中的“水”与“石”各有何特点。
(各举文中一个词语为例)【答案】5.舒展像这样缓慢无力6.助词,相当于“的”代词,指代“永”代词,指代“石”7.水自此才得以显出其剽焊的性情。
(水)腐蚀石头使它充满孔洞,磨砺石头使它像剑戟一样锋利。
8.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
9.水的特点:浩荡迅疾,宏壮有力,如汗汗田田。
《三峡》学习指导一.课文注释与翻译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注释:①自②略无③阙():翻译: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释:①嶂():翻译:⑶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①自②亭午③曦()月翻译:⑷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注释:①至于②襄( ): ③沿④溯()⑤绝翻译:⑸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②其③虽④奔⑤不以⑥疾⑦宣翻译:⑹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素②湍( ): ③时④则翻译:⑺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②巘( ): ③漱( ) ④其⑤清荣峻茂⑥良翻译:⑻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旦②肃③属( ) ④引⑤响⑥转⑦绝翻译:⑼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①故②三声翻译:二.回答问题1.本文作者是,字,时期人,我国著名的,。
选自。
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2.翻译下列词句①重岩叠嶂②夏水襄陵③沿溯阻绝④乘奔御风⑤素湍绿潭⑥回清倒影⑦飞漱其间⑧林寒涧肃⑨属引凄异⑩哀转久绝。
3.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第1层(⑴句—句)第2层(句—句)第3层(句—句)第4层(句—句)4.课文默写检测⑴从正面和侧面形象地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
,。
⑵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⑶引用渔者歌词烘托三峡凄凉气氛的句子,。
⑷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景的,。
⑸总写三峡特点的句子,。
,。
⑹描写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是,,。
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⑻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⑼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1)、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三峡》注释、翻译【部编版八上第10课】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课下注释】
1、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2、【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4、【自非】如果不是。
5、【亭午】正午。
【亭】,正。
6、【夜分】半夜。
7、【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9、【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0、【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1、【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4、【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5、【回清】回旋的清波。
16、【绝巘】极高的山峰。
17、【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9、【良】甚,很。
20、【晴初】天刚放睛。
21、【霜旦】下霜的早晨。
22、【肃】肃杀,凄寒。
23、【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4、【妻异】凄惨悲凉。
25、【响】回声。
26、【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27、【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教参翻译】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
陵。
中间相距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